img

官方微信

高级检索

中国沙漠, 2021, 41(6): 269-271 doi:

缅怀是重温教导,回忆是鞭策和激励

刘恕

PDF (388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刘恕. 缅怀是重温教导,回忆是鞭策和激励. 中国沙漠[J], 2021, 41(6): 269-271 doi:

有机会出席会议,感到十分荣幸。由衷地感谢会议组织者、承办者,辛勤努力,组织起大家,相聚一起,纪念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诞辰110周年,见证独具特色的沙漠科学馆建馆十年来的成就。

(一)

每逢对钱老纪念和缅怀,我记忆的闸门会不由自主地打开,让回忆涌上心头。五年前,我的几位学生商议,在科研路上从事“流沙固定”、“沙漠化防治“以及“沙产业“ 三个阶段的论文编辑成集,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他们在文集的后记中,由衷地写着:“我们的老师是幸运的,在她的科学道路上有幸接受到了杰出贡献科学家钱老的指引……”今天,当我们一起纪念、缅怀钱老时,对于这种幸运更有深刻的领悟。

1 钱老以其战略家的智慧、高瞻远瞩的预见,引导我们迈上探索前所未有的“一个大项目”的宏阔大道

1992年11月18日,钱学森致信王寿云:“我说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也要作为一个大项目组织全国力量进行研究。估计到建党100周年就将在我国全面铺开。” 1994年6月17日致信刘昌明:“第六次产业革命是件大事,它不但会促进我国奔小康,而且将在21世纪推动我国奔向中等发达国家。”

“沙产业是属于第六次产业革命”,我们的人生幸运,就是钱老以其战略家的智慧、高瞻远瞩的预见,给予了我们方向,使令我们有机会参予了这个“大项目”中的“小弟弟”——沙产业的探究和将它谱写在大地上的起步活动。如果说,我们曾以新观念和新思维综合分析沙区的资源优势,用合理的模式经营沙区的生产系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产品;而当我们重温30年前钱老的科学预见,会感悟到沙产业理论价值更在于它给出了干旱荒漠土地开发利用的新谋略,指引着方向。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20世纪以来,占地球陆地面积近1/3的干旱、半干旱区遭受土地荒漠化生态灾难。1977年9月联合国防止荒漠化会议后,1994年6月有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国际社会、各国专家学者对荒漠产生因素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①造成社会灾难的荒漠化,往往和干旱等不良的气候条件、脆弱的自然地理环境相联系,但荒漠化不只是土地退化的自然过程,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后果;②荒漠化的严重程度往往与地区发展水平、经济能力以及贫穷相关联,荒漠化是缺乏发展的一种症状;解决荒漠化问题需要新思维、新的对策。世界著名荒漠专家巴巴耶夫院士1994年2月在阿拉木图的国际讨论会上更直言:“遗憾的是,当代的生产方针,包括原理、技术和工艺,不能保证荒漠区土地开发的质量和效益,不管是为了解决人类生活问题,还是为了维护自然环境”。 钱老的以提高太阳能固定、转化效率,构建知识密集农业型的沙产业,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的对策,理所当然地被国际学者认同。2013年7月,由联会国环境署原防止荒漠化专家组、国际期刊《荒漠开发问题》编委会的五位成员——А.Г. 巴巴耶夫院士(土库曼斯坦)、格兰茨(美国)、И.С. 佐恩(俄罗斯)、Н.С. 奥尔洛夫斯基(以色列)、刘恕(中国)组成专家咨询评估组,对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进行评估,给出了“甘肃河西走廊的实践证明: 不毛的戈壁荒漠,在科技支撑下,具有开发价值,扩大了农业发展的空间,极大地推进了‘消除贫困与饥饿’过程”的明确结论。

2 钱老以其博大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我们要把自 己工作融入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中

1994年9月,钱老在向参加“钱学森建立沙产业理论十周年纪念会”同志们致意的书面发言中,提到:“今年的国庆节是建国45周年大庆,我也想到刚刚过去的9月17日是甲午战争100周年!我们看到100年来伟大的中国人民所走过的路程,我们现在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一定能在153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上,通过沙产业而成绿洲。同志们,我们努力吧!”1989年12月,当我对钱老所倡导的沙产业还处在启蒙时,钱老督促我要结合过去的工作经历写一篇“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沙产业”文章,他说建设沙产业“这是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亊,让沙漠为我们服务!”1996年春节过后,收到钱老来信,信中写到:“社会主义中国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已经启步了!我们的思想认识要跟上啊!”“我们真是生逢盛世啊!我们的1996年春节过得不平凡!”1993年他在给中国地理学会瞿宁淑谈地理学科建设时写到:“中国西部建设搞好了,为这些国家树立了楷模,必然增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力量。共产主义的世界大同会由亚洲开始!”30年来,钱老始终引导我们要把自己工作融入对家国的伟大的情怀之中,他给出的教育已远远超出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自身的内涵。

3 钱老作为科学的擎手和导师始终告诫、激励我们,要有创新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并以自已科学精神影响、教育、滋润我们科学品格的养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钱老一生是充满创新的一生,是勇于创新的典范。1982年71岁的钱老曾对凃元季同志谈到:“……我本人的兴趣是在学术研究,就是思想的创新,科学的创新。”他激励我们要以民族自信心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1991年3月,按钱老安排,由中国林学会召开香山沙产业研讨会。他亲自出席并以一篇充满创新的意识、勇气和信心的讲话激励与会者。他说:“这样的沙产业研讨会在中国是第一次,在世界也可能是第一次。”他说,“我要利用这个机会祝愿我们的沙产业研讨会成为我国沙产业开端。从已有基础的防沙、治沙固沙事业开拓出去,再在生活设施稍好的戈壁滩建立沙产业试验站。这样我想在21世纪,我们将在社会主义中国建立发展沙产业,搞得好产值可上千亿元,将来还可能更多,因为这里边可能性很大。……我们中国人是有能力,有智慧的。我们开会的香山饭店这个设计得了国际奖,设计师贝聿铭是中国人,沙产业咱们中国人能不能带个头呀,我看一定会成功的!”1995年11月,他在“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开发工作会议”上书面发言,“我们要用当年两弹一星的精神赶上去,超过他们!再次证明我们中国人是了不起的”。1995年12月钱老来信说:“我想武威、张掖的同志实际是开创了一个新型产业,在缺水但阳光丰富地区用高新技术搞农副生产,达到高效益。这是将地区特点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了。……引入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新产业,一个真正知识密集型的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和沙产业将要在人类历史上登上舞台了。而这是从小弟弟沙产业做起!高新技术引发的人类历史上第六次产业革命!中国人可以当带头的!”

钱老既以高尚的民族自信的情操激励着我们在科研路上勇于创新;但又要求对待科学理论要有严肃、严谨、严格的态度。1991年香山沙产业研讨会后,我们曾向钱老送上准备报送的“会议纪要”。6月13日,钱学森来信指出:“我收到沙产业研讨会上的上送材料,感到同志们的心是好的,但脱离实际,‘书生气’!1,文字上也不通顺,……2,把沙产业扩大到石油、矿产,是整个国民经济了……3,理论上这样的沙产业已不是农业型产业了……”对香山会议纪要没能表述出沙产业的基本概念给予严肃批评。钱老对自已提出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的界定是严肃的,明确沙产业的发展,将围绕着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最大限度地固定转化太阳能进行。对此,钱老曾不厌其烦地先后给潘伯荣、金德生、瞿宁淑等说明:“我所说的沙产业是以阳光和生物为基础的农业型知识密集型生产产业”。1995年11月,在“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开发工作会议”上的书面发言中指明:“什么是沙产业?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这可以说是又一项‘尖端技术’!……我们发展尖端技术的沙产业,也就是用现代生物科学的成就,再加水利工程、材料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前沿高新技术,一定能够在沙漠、戈壁开发出新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农业,即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基地。”强调沙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大农业;采用的农业技术和手段,是建立在新技术革命的平台,从根本上颠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和依附土地资源及劳动力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生产方式。“变不毛之地为沃土”指的是一个努力方向,一种活动的范畴,一个既定的奋斗目标。这个范畴和目标是不应动摇的。

钱老用自已的科学精神,影响、教育我们科学品格的养成。作为当代的伟大科学家,钱老坚持现代科学技术活动是集体活动,不要突出他个人的作用。1994年5月29日我收到钱老指示:“我是从来不同意出版我论文专集的。这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活动总是集体活动,决不是个人独办得了的。” 钱老以他的行为影响人、感召人,以养成在科学问题的讨论上要有“平权的争论”、“宽容的激励”和“实践的考验”的科学精神。1989年10月,我在向时任科协主席钱老报到时,钱老谈起了他的新颖的沙产业理念。由于自己的懵懂,在钱老面前不仅答非所问,还说些看法。过后钱老把他1984年5月和12月的两篇《创建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沙业》及《第六次产业革命和农业科学技术》写上了:“刘恕同志:老旧货了,请您把它作为古董保存吧!”送给了我,钱老是这样以诙谐的语言在批评和激励。钱老是以“平权的争论”和“宽容的激励”对待科学问题的讨论的。1996年12月2日,当报纸上有人对沙产业提出异议时,收到钱老来信告诫,“今后工作我想还应在实践,发展沙产业,有了人人看到的成绩,宣传服人。”用“平权的争论”、“宽容的激励”和“实践的考验”来对待的科学讨论,坚持“现代科学技术活动总是集体活动”是杰出贡献科学家钱老博大胸怀科学精神的体现,是留给科学工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

缅怀是重温教导,回忆是鞭策和激励!今天,实践中的沙产业,还仅仅是一个初创阶段的原始形态,是“初步的探索工作”。它在科技含量、生产水平,在经济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都还不足;距在干旱不毛之地建成“集信息、金融、管理科技、生产、加工、运输、商贸于一体的集团公司”的经营规模和数以“千亿”计的经济效益,离钱老所构想的目标相差很远。在迈向新征程起航的今日,正是钱老所说“我们生逢盛世”,更要鞭策我们自己奋力前行。

“变干旱不毛之地为沃土”的沙产业,在扩展新的农业空间的同时,钱老还赋予它作为“新食品原料的开拓地”的使命。1995年2月2日,《人民日报》曾刊载钱老文章“建立新机制 发展沙产业”,文中钱老提到,“我国人口不断增加,老一套的食品结构不行,食品原料的种类要开发,时代要求我们实现烹饪工业化。……再过几十年,人吃的东西要变。这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还有医学科学、营养学来发展。……我们要找新路子。许多食品可以到沙漠、戈壁地区去开拓。……解放思想,发展沙产业大有可为。发展沙产业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这是个系统工程,了不起,值得大家为此奋斗。”诚然,沙产业要完成“新食品原料开拓地”的使命,必然要与保证“高产”、“优质”、“产业化”、“高效益”以及“保护环境”等综合性任务相关联着,并非一蹴而就的容易事。但是,在26年前,钱老预见沙产业“大有可为”,基于:其一,干旱不毛之地存在巨大的太阳能源,天赋了能量流之源,是完成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机理,革命性地大幅度提高固定、转化太阳能效率的基础;其二,依“环境控制学农业”理念,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高科技产品的组合,创造最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通风、二氧化碳含量人工气候,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及时调整水、肥营养,用人类的智慧创建一种新的生产体系。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革命的最新成果、芯片技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现代工业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为沙产业技术的创新,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其三,有“集信息、金融、管理科技、生产、加工、运输、商贸于一体的集团公司”的经营方式。

钱老说“第六次产业革命是件大事,它不但会促进我国奔小康,而且将在21世纪推动我国奔向中等发达国家”(1994年6月17日致信刘昌明)。“沙产业是属于第六次产业革命”,发展沙产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件大事”,为富民强国创造财富,“值得大家为此奋斗!”

再次感谢会议的主办方在新征程起航时机,不辞辛劳地组织这次活动,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