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高寒草甸夏季土壤水热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
1
2012
... 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是陆面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1],是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2],也是表现地表光热资源的重要方面[3].土壤热通量表征土壤表层与深层间的热交换状况,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热通量(G0,W·m-2)作为主要的土壤物理参量,在地表能量再分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7],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能量的闭合程度[8-11].干旱地区地表能量平衡不闭合的问题不显著[12],Heusinkveld等[6]发现以色列稀疏植被覆盖的干旱沙丘能量闭合率为0.9.然而,干旱地区下垫面大部分是荒漠,上覆植被较为稀疏,绿洲相间分布.绿洲面积虽然很小,却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区,因此,绿洲区包括土壤热通量在内的地表能量平衡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张芬等[13]研究了张掖绿洲-荒漠区域近地层的水热交换特征,结果显示绿洲的土壤热通量小于荒漠.闫人华等[14]研究了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李万莉等[15]研究了金塔绿洲的地表能量,结果显示晴、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大致相同,其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净辐射滞后. ...
干旱荒漠区土壤水热特征和地表辐射平衡年变化规律研究
1
2007
... 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是陆面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1],是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2],也是表现地表光热资源的重要方面[3].土壤热通量表征土壤表层与深层间的热交换状况,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热通量(G0,W·m-2)作为主要的土壤物理参量,在地表能量再分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7],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能量的闭合程度[8-11].干旱地区地表能量平衡不闭合的问题不显著[12],Heusinkveld等[6]发现以色列稀疏植被覆盖的干旱沙丘能量闭合率为0.9.然而,干旱地区下垫面大部分是荒漠,上覆植被较为稀疏,绿洲相间分布.绿洲面积虽然很小,却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区,因此,绿洲区包括土壤热通量在内的地表能量平衡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张芬等[13]研究了张掖绿洲-荒漠区域近地层的水热交换特征,结果显示绿洲的土壤热通量小于荒漠.闫人华等[14]研究了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李万莉等[15]研究了金塔绿洲的地表能量,结果显示晴、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大致相同,其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净辐射滞后. ...
生态系统地表通量测量:多通道波文比观测仪介绍
1
2006
... 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是陆面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1],是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2],也是表现地表光热资源的重要方面[3].土壤热通量表征土壤表层与深层间的热交换状况,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热通量(G0,W·m-2)作为主要的土壤物理参量,在地表能量再分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7],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能量的闭合程度[8-11].干旱地区地表能量平衡不闭合的问题不显著[12],Heusinkveld等[6]发现以色列稀疏植被覆盖的干旱沙丘能量闭合率为0.9.然而,干旱地区下垫面大部分是荒漠,上覆植被较为稀疏,绿洲相间分布.绿洲面积虽然很小,却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区,因此,绿洲区包括土壤热通量在内的地表能量平衡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张芬等[13]研究了张掖绿洲-荒漠区域近地层的水热交换特征,结果显示绿洲的土壤热通量小于荒漠.闫人华等[14]研究了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李万莉等[15]研究了金塔绿洲的地表能量,结果显示晴、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大致相同,其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净辐射滞后. ...
基于土壤温湿度观测资料估算藏北高原地区土壤热通量
1
2016
... 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是陆面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1],是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2],也是表现地表光热资源的重要方面[3].土壤热通量表征土壤表层与深层间的热交换状况,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热通量(G0,W·m-2)作为主要的土壤物理参量,在地表能量再分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7],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能量的闭合程度[8-11].干旱地区地表能量平衡不闭合的问题不显著[12],Heusinkveld等[6]发现以色列稀疏植被覆盖的干旱沙丘能量闭合率为0.9.然而,干旱地区下垫面大部分是荒漠,上覆植被较为稀疏,绿洲相间分布.绿洲面积虽然很小,却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区,因此,绿洲区包括土壤热通量在内的地表能量平衡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张芬等[13]研究了张掖绿洲-荒漠区域近地层的水热交换特征,结果显示绿洲的土壤热通量小于荒漠.闫人华等[14]研究了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李万莉等[15]研究了金塔绿洲的地表能量,结果显示晴、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大致相同,其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净辐射滞后. ...
Estimation of ground heat flux from soil temperature over a bare soil
2
2017
... 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是陆面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1],是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2],也是表现地表光热资源的重要方面[3].土壤热通量表征土壤表层与深层间的热交换状况,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热通量(G0,W·m-2)作为主要的土壤物理参量,在地表能量再分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7],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能量的闭合程度[8-11].干旱地区地表能量平衡不闭合的问题不显著[12],Heusinkveld等[6]发现以色列稀疏植被覆盖的干旱沙丘能量闭合率为0.9.然而,干旱地区下垫面大部分是荒漠,上覆植被较为稀疏,绿洲相间分布.绿洲面积虽然很小,却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区,因此,绿洲区包括土壤热通量在内的地表能量平衡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张芬等[13]研究了张掖绿洲-荒漠区域近地层的水热交换特征,结果显示绿洲的土壤热通量小于荒漠.闫人华等[14]研究了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李万莉等[15]研究了金塔绿洲的地表能量,结果显示晴、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大致相同,其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净辐射滞后. ...
... 本研究基于强迫恢复法模拟估算了额济纳绿洲地表土壤热通量,结果显示在峰值前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低估,这与聂泽鑫等[17]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表土壤热通量模拟结果一致,而与Venegas等[20]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反,这可能是由不同的土壤类型造成的[5].本研究中基于实测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地下0.1 m处的土壤热通量作为Gz 的数据来源,Liebethal等[46]指出Gz 的数据来源于哪一深度是模拟估算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未来可增加不同深度处Gz 的计算对地表土壤热通量模拟精度的影响分析. ...
Surface energy balance closure in an arid region:role of soil heat flux
1
2004
... 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是陆面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1],是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2],也是表现地表光热资源的重要方面[3].土壤热通量表征土壤表层与深层间的热交换状况,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热通量(G0,W·m-2)作为主要的土壤物理参量,在地表能量再分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7],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能量的闭合程度[8-11].干旱地区地表能量平衡不闭合的问题不显著[12],Heusinkveld等[6]发现以色列稀疏植被覆盖的干旱沙丘能量闭合率为0.9.然而,干旱地区下垫面大部分是荒漠,上覆植被较为稀疏,绿洲相间分布.绿洲面积虽然很小,却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区,因此,绿洲区包括土壤热通量在内的地表能量平衡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张芬等[13]研究了张掖绿洲-荒漠区域近地层的水热交换特征,结果显示绿洲的土壤热通量小于荒漠.闫人华等[14]研究了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李万莉等[15]研究了金塔绿洲的地表能量,结果显示晴、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大致相同,其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净辐射滞后. ...
Evaporation and land surface energy budget at the salar de atacama,northern Chile
1
2005
... 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是陆面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1],是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2],也是表现地表光热资源的重要方面[3].土壤热通量表征土壤表层与深层间的热交换状况,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热通量(G0,W·m-2)作为主要的土壤物理参量,在地表能量再分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7],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能量的闭合程度[8-11].干旱地区地表能量平衡不闭合的问题不显著[12],Heusinkveld等[6]发现以色列稀疏植被覆盖的干旱沙丘能量闭合率为0.9.然而,干旱地区下垫面大部分是荒漠,上覆植被较为稀疏,绿洲相间分布.绿洲面积虽然很小,却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区,因此,绿洲区包括土壤热通量在内的地表能量平衡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张芬等[13]研究了张掖绿洲-荒漠区域近地层的水热交换特征,结果显示绿洲的土壤热通量小于荒漠.闫人华等[14]研究了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李万莉等[15]研究了金塔绿洲的地表能量,结果显示晴、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大致相同,其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净辐射滞后. ...
不同土壤类型的热通量变化特征
2
2012
... 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是陆面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1],是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2],也是表现地表光热资源的重要方面[3].土壤热通量表征土壤表层与深层间的热交换状况,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热通量(G0,W·m-2)作为主要的土壤物理参量,在地表能量再分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7],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能量的闭合程度[8-11].干旱地区地表能量平衡不闭合的问题不显著[12],Heusinkveld等[6]发现以色列稀疏植被覆盖的干旱沙丘能量闭合率为0.9.然而,干旱地区下垫面大部分是荒漠,上覆植被较为稀疏,绿洲相间分布.绿洲面积虽然很小,却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区,因此,绿洲区包括土壤热通量在内的地表能量平衡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张芬等[13]研究了张掖绿洲-荒漠区域近地层的水热交换特征,结果显示绿洲的土壤热通量小于荒漠.闫人华等[14]研究了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李万莉等[15]研究了金塔绿洲的地表能量,结果显示晴、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大致相同,其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净辐射滞后. ...
... 直接测量地表土壤热通量比较困难[15],在实际研究中,土壤热通量板通常埋设在地下一定深度处,地表土壤热通量不能直接观测获得.过往的陆面过程研究为了简化数据处理,在有些情况下直接使用最浅层的土壤热通量代替地表土壤热通量来进行分析,而最浅层的土壤热通量与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差值就构成了剩余能量或存储项的一部分,即土壤热存储[19].因此,本研究利用梯度热量法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表能量分配过程.从日变化情况来看,地表土壤热通量在夜间为负值,土壤向大气释放能量.早晨随着太阳升起,陆地表面开始接受太阳辐射,地表土壤热通量逐渐由负值变为正值,土壤开始储热[35].在早晨和傍晚,均是净辐射先达到零值,其后地表土壤热通量也达到零值,这与对不同土壤类型的热通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一致,主要是由于土壤热通量板安装在地下一定深度处,仪器感应面较净辐射而言相对滞后.晴天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日总量、平均值、最大值和振幅等都明显大于阴天,这与李亮等[8]、聂泽鑫等[17]、唐恬等[35]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晴天的太阳净辐射更高,热量条件也更好,而阴天云量较多,太阳辐射容易被遮蔽和散射,到达地表的净辐射较少,由此导致晴天和阴天土壤热通量差距较大[36].从月变化情况来看,在观测期最后时段即进入秋季后,地表土壤热通量由正值逐渐转化为负值,这与马小红等[37]对于额济纳绿洲胡杨林生态系统地表土壤热通量研究结果一致. ...
1
2005
... 地表土壤热通量是几乎所有的能量平衡分析中都要涉及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能量平衡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可以有效表征地表能量的收支和植被根系生长的微气候环境情况[16],是理解不同区域的能量平衡、水分传输和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的基础[17].此外,地表土壤热通量还是生态系统蒸散发估算过程中需要输入的参数,对于蒸散发的估算精度也有着重要影响[18-19].地表土壤热通量往往由地下一定深度处埋放的热通量板测定的土壤热通量结合梯度热量法计算获得[20],该方法得到的地表热通量也常被当做是地表土壤热通量的真实值.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模拟估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强迫恢复法、板式量热法、热传导对流法、谐波分析法和平均土壤热电偶法等[9, 21-26].其中,强迫恢复法已被证实在沙漠腹地沙尘暴天气下拥有较高的模拟精度[17],在同属干旱区的绿洲区其模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地区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及能量交换分析
0
2013
夏季敦煌稀疏植被下垫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观测研究
1
2012
... 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是陆面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1],是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2],也是表现地表光热资源的重要方面[3].土壤热通量表征土壤表层与深层间的热交换状况,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热通量(G0,W·m-2)作为主要的土壤物理参量,在地表能量再分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7],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能量的闭合程度[8-11].干旱地区地表能量平衡不闭合的问题不显著[12],Heusinkveld等[6]发现以色列稀疏植被覆盖的干旱沙丘能量闭合率为0.9.然而,干旱地区下垫面大部分是荒漠,上覆植被较为稀疏,绿洲相间分布.绿洲面积虽然很小,却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区,因此,绿洲区包括土壤热通量在内的地表能量平衡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张芬等[13]研究了张掖绿洲-荒漠区域近地层的水热交换特征,结果显示绿洲的土壤热通量小于荒漠.闫人华等[14]研究了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李万莉等[15]研究了金塔绿洲的地表能量,结果显示晴、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大致相同,其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净辐射滞后. ...
不同土壤热通量测算方法的比较及其对地表能量平衡闭合影响的研究
3
2013
... 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是陆面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1],是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2],也是表现地表光热资源的重要方面[3].土壤热通量表征土壤表层与深层间的热交换状况,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热通量(G0,W·m-2)作为主要的土壤物理参量,在地表能量再分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7],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能量的闭合程度[8-11].干旱地区地表能量平衡不闭合的问题不显著[12],Heusinkveld等[6]发现以色列稀疏植被覆盖的干旱沙丘能量闭合率为0.9.然而,干旱地区下垫面大部分是荒漠,上覆植被较为稀疏,绿洲相间分布.绿洲面积虽然很小,却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区,因此,绿洲区包括土壤热通量在内的地表能量平衡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张芬等[13]研究了张掖绿洲-荒漠区域近地层的水热交换特征,结果显示绿洲的土壤热通量小于荒漠.闫人华等[14]研究了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李万莉等[15]研究了金塔绿洲的地表能量,结果显示晴、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大致相同,其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净辐射滞后. ...
... 地表土壤热通量是几乎所有的能量平衡分析中都要涉及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能量平衡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可以有效表征地表能量的收支和植被根系生长的微气候环境情况[16],是理解不同区域的能量平衡、水分传输和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的基础[17].此外,地表土壤热通量还是生态系统蒸散发估算过程中需要输入的参数,对于蒸散发的估算精度也有着重要影响[18-19].地表土壤热通量往往由地下一定深度处埋放的热通量板测定的土壤热通量结合梯度热量法计算获得[20],该方法得到的地表热通量也常被当做是地表土壤热通量的真实值.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模拟估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强迫恢复法、板式量热法、热传导对流法、谐波分析法和平均土壤热电偶法等[9, 21-26].其中,强迫恢复法已被证实在沙漠腹地沙尘暴天气下拥有较高的模拟精度[17],在同属干旱区的绿洲区其模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 试验期内感热和潜热通量变化情况见图8,潜热通量与感热通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潜热通量的平均值高于感热通量(感热通量的平均值为62.5 W∙m-2,潜热通量的平均值为108.7 W∙m-2).基于感热和潜热数据,计算能量平衡闭合率((H+LE)/(Rn-G)),在一定程度上以反映地表水热交换过程.这里的G往往指地下一定深度处土壤热通量板等测定的热通量值(本研究为地下0.1 m处的土壤热通量G0.1),本文用G0代替G0.1以分析考虑土壤热储存后地表土壤热通量对能量平衡闭合的影响(表3).由表3可以看出,在试验期的各月份内,用G0代替G0.1均可以提高试验地地表能量闭合率.基于地下0.1 m处土壤热通量的测定值计算的平均能量平衡闭合率为0.82,用G0代替G0.1后平均能量平衡闭合率提高为0.87.徐自为等[12]基于农田下垫面能量平衡的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用地表土壤热通量代替2 cm土壤热流板观测值可以有效提高闭合率.目前影响能量平衡不闭合的原因尚没有统一定论,普遍认为单点的涡度相关观测系统无法准确观测低频涡旋的贡献是能量平衡不闭合的主要原因[47-48]. ...
张掖绿洲-荒漠区域近地层微气象与水热交换特征
1
2016
... 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是陆面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1],是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2],也是表现地表光热资源的重要方面[3].土壤热通量表征土壤表层与深层间的热交换状况,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热通量(G0,W·m-2)作为主要的土壤物理参量,在地表能量再分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7],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能量的闭合程度[8-11].干旱地区地表能量平衡不闭合的问题不显著[12],Heusinkveld等[6]发现以色列稀疏植被覆盖的干旱沙丘能量闭合率为0.9.然而,干旱地区下垫面大部分是荒漠,上覆植被较为稀疏,绿洲相间分布.绿洲面积虽然很小,却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区,因此,绿洲区包括土壤热通量在内的地表能量平衡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张芬等[13]研究了张掖绿洲-荒漠区域近地层的水热交换特征,结果显示绿洲的土壤热通量小于荒漠.闫人华等[14]研究了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李万莉等[15]研究了金塔绿洲的地表能量,结果显示晴、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大致相同,其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净辐射滞后. ...
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地表能量通量研究
1
2015
... 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是陆面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1],是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2],也是表现地表光热资源的重要方面[3].土壤热通量表征土壤表层与深层间的热交换状况,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热通量(G0,W·m-2)作为主要的土壤物理参量,在地表能量再分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7],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能量的闭合程度[8-11].干旱地区地表能量平衡不闭合的问题不显著[12],Heusinkveld等[6]发现以色列稀疏植被覆盖的干旱沙丘能量闭合率为0.9.然而,干旱地区下垫面大部分是荒漠,上覆植被较为稀疏,绿洲相间分布.绿洲面积虽然很小,却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区,因此,绿洲区包括土壤热通量在内的地表能量平衡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张芬等[13]研究了张掖绿洲-荒漠区域近地层的水热交换特征,结果显示绿洲的土壤热通量小于荒漠.闫人华等[14]研究了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李万莉等[15]研究了金塔绿洲的地表能量,结果显示晴、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大致相同,其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净辐射滞后. ...
金塔绿洲的辐射平衡特征和地表能量研究
2
2009
... 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是陆面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1],是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2],也是表现地表光热资源的重要方面[3].土壤热通量表征土壤表层与深层间的热交换状况,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热通量(G0,W·m-2)作为主要的土壤物理参量,在地表能量再分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7],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能量的闭合程度[8-11].干旱地区地表能量平衡不闭合的问题不显著[12],Heusinkveld等[6]发现以色列稀疏植被覆盖的干旱沙丘能量闭合率为0.9.然而,干旱地区下垫面大部分是荒漠,上覆植被较为稀疏,绿洲相间分布.绿洲面积虽然很小,却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区,因此,绿洲区包括土壤热通量在内的地表能量平衡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张芬等[13]研究了张掖绿洲-荒漠区域近地层的水热交换特征,结果显示绿洲的土壤热通量小于荒漠.闫人华等[14]研究了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李万莉等[15]研究了金塔绿洲的地表能量,结果显示晴、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大致相同,其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净辐射滞后. ...
... 直接测量地表土壤热通量比较困难[15],在实际研究中,土壤热通量板通常埋设在地下一定深度处,地表土壤热通量不能直接观测获得.过往的陆面过程研究为了简化数据处理,在有些情况下直接使用最浅层的土壤热通量代替地表土壤热通量来进行分析,而最浅层的土壤热通量与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差值就构成了剩余能量或存储项的一部分,即土壤热存储[19].因此,本研究利用梯度热量法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表能量分配过程.从日变化情况来看,地表土壤热通量在夜间为负值,土壤向大气释放能量.早晨随着太阳升起,陆地表面开始接受太阳辐射,地表土壤热通量逐渐由负值变为正值,土壤开始储热[35].在早晨和傍晚,均是净辐射先达到零值,其后地表土壤热通量也达到零值,这与对不同土壤类型的热通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一致,主要是由于土壤热通量板安装在地下一定深度处,仪器感应面较净辐射而言相对滞后.晴天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日总量、平均值、最大值和振幅等都明显大于阴天,这与李亮等[8]、聂泽鑫等[17]、唐恬等[35]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晴天的太阳净辐射更高,热量条件也更好,而阴天云量较多,太阳辐射容易被遮蔽和散射,到达地表的净辐射较少,由此导致晴天和阴天土壤热通量差距较大[36].从月变化情况来看,在观测期最后时段即进入秋季后,地表土壤热通量由正值逐渐转化为负值,这与马小红等[37]对于额济纳绿洲胡杨林生态系统地表土壤热通量研究结果一致. ...
Wrf模式对金塔绿洲-戈壁辐射收支的模拟研究
1
2011
... 地表土壤热通量是几乎所有的能量平衡分析中都要涉及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能量平衡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可以有效表征地表能量的收支和植被根系生长的微气候环境情况[16],是理解不同区域的能量平衡、水分传输和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的基础[17].此外,地表土壤热通量还是生态系统蒸散发估算过程中需要输入的参数,对于蒸散发的估算精度也有着重要影响[18-19].地表土壤热通量往往由地下一定深度处埋放的热通量板测定的土壤热通量结合梯度热量法计算获得[20],该方法得到的地表热通量也常被当做是地表土壤热通量的真实值.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模拟估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强迫恢复法、板式量热法、热传导对流法、谐波分析法和平均土壤热电偶法等[9, 21-26].其中,强迫恢复法已被证实在沙漠腹地沙尘暴天气下拥有较高的模拟精度[17],在同属干旱区的绿洲区其模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同天气地表土壤热通量估算对比研究
4
2019
... 地表土壤热通量是几乎所有的能量平衡分析中都要涉及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能量平衡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可以有效表征地表能量的收支和植被根系生长的微气候环境情况[16],是理解不同区域的能量平衡、水分传输和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的基础[17].此外,地表土壤热通量还是生态系统蒸散发估算过程中需要输入的参数,对于蒸散发的估算精度也有着重要影响[18-19].地表土壤热通量往往由地下一定深度处埋放的热通量板测定的土壤热通量结合梯度热量法计算获得[20],该方法得到的地表热通量也常被当做是地表土壤热通量的真实值.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模拟估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强迫恢复法、板式量热法、热传导对流法、谐波分析法和平均土壤热电偶法等[9, 21-26].其中,强迫恢复法已被证实在沙漠腹地沙尘暴天气下拥有较高的模拟精度[17],在同属干旱区的绿洲区其模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 [17],在同属干旱区的绿洲区其模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 直接测量地表土壤热通量比较困难[15],在实际研究中,土壤热通量板通常埋设在地下一定深度处,地表土壤热通量不能直接观测获得.过往的陆面过程研究为了简化数据处理,在有些情况下直接使用最浅层的土壤热通量代替地表土壤热通量来进行分析,而最浅层的土壤热通量与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差值就构成了剩余能量或存储项的一部分,即土壤热存储[19].因此,本研究利用梯度热量法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表能量分配过程.从日变化情况来看,地表土壤热通量在夜间为负值,土壤向大气释放能量.早晨随着太阳升起,陆地表面开始接受太阳辐射,地表土壤热通量逐渐由负值变为正值,土壤开始储热[35].在早晨和傍晚,均是净辐射先达到零值,其后地表土壤热通量也达到零值,这与对不同土壤类型的热通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一致,主要是由于土壤热通量板安装在地下一定深度处,仪器感应面较净辐射而言相对滞后.晴天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日总量、平均值、最大值和振幅等都明显大于阴天,这与李亮等[8]、聂泽鑫等[17]、唐恬等[35]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晴天的太阳净辐射更高,热量条件也更好,而阴天云量较多,太阳辐射容易被遮蔽和散射,到达地表的净辐射较少,由此导致晴天和阴天土壤热通量差距较大[36].从月变化情况来看,在观测期最后时段即进入秋季后,地表土壤热通量由正值逐渐转化为负值,这与马小红等[37]对于额济纳绿洲胡杨林生态系统地表土壤热通量研究结果一致. ...
... 本研究基于强迫恢复法模拟估算了额济纳绿洲地表土壤热通量,结果显示在峰值前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低估,这与聂泽鑫等[17]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表土壤热通量模拟结果一致,而与Venegas等[20]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反,这可能是由不同的土壤类型造成的[5].本研究中基于实测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地下0.1 m处的土壤热通量作为Gz 的数据来源,Liebethal等[46]指出Gz 的数据来源于哪一深度是模拟估算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未来可增加不同深度处Gz 的计算对地表土壤热通量模拟精度的影响分析. ...
Measuring versus estimating net radiation and soil heat flux:impact on penman-monteith reference et estimates in semiarid regions
1
2007
... 地表土壤热通量是几乎所有的能量平衡分析中都要涉及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能量平衡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可以有效表征地表能量的收支和植被根系生长的微气候环境情况[16],是理解不同区域的能量平衡、水分传输和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的基础[17].此外,地表土壤热通量还是生态系统蒸散发估算过程中需要输入的参数,对于蒸散发的估算精度也有着重要影响[18-19].地表土壤热通量往往由地下一定深度处埋放的热通量板测定的土壤热通量结合梯度热量法计算获得[20],该方法得到的地表热通量也常被当做是地表土壤热通量的真实值.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模拟估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强迫恢复法、板式量热法、热传导对流法、谐波分析法和平均土壤热电偶法等[9, 21-26].其中,强迫恢复法已被证实在沙漠腹地沙尘暴天气下拥有较高的模拟精度[17],在同属干旱区的绿洲区其模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冬小麦田土壤热通量的计算方法研究
2
2014
... 地表土壤热通量是几乎所有的能量平衡分析中都要涉及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能量平衡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可以有效表征地表能量的收支和植被根系生长的微气候环境情况[16],是理解不同区域的能量平衡、水分传输和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的基础[17].此外,地表土壤热通量还是生态系统蒸散发估算过程中需要输入的参数,对于蒸散发的估算精度也有着重要影响[18-19].地表土壤热通量往往由地下一定深度处埋放的热通量板测定的土壤热通量结合梯度热量法计算获得[20],该方法得到的地表热通量也常被当做是地表土壤热通量的真实值.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模拟估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强迫恢复法、板式量热法、热传导对流法、谐波分析法和平均土壤热电偶法等[9, 21-26].其中,强迫恢复法已被证实在沙漠腹地沙尘暴天气下拥有较高的模拟精度[17],在同属干旱区的绿洲区其模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 直接测量地表土壤热通量比较困难[15],在实际研究中,土壤热通量板通常埋设在地下一定深度处,地表土壤热通量不能直接观测获得.过往的陆面过程研究为了简化数据处理,在有些情况下直接使用最浅层的土壤热通量代替地表土壤热通量来进行分析,而最浅层的土壤热通量与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差值就构成了剩余能量或存储项的一部分,即土壤热存储[19].因此,本研究利用梯度热量法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表能量分配过程.从日变化情况来看,地表土壤热通量在夜间为负值,土壤向大气释放能量.早晨随着太阳升起,陆地表面开始接受太阳辐射,地表土壤热通量逐渐由负值变为正值,土壤开始储热[35].在早晨和傍晚,均是净辐射先达到零值,其后地表土壤热通量也达到零值,这与对不同土壤类型的热通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一致,主要是由于土壤热通量板安装在地下一定深度处,仪器感应面较净辐射而言相对滞后.晴天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日总量、平均值、最大值和振幅等都明显大于阴天,这与李亮等[8]、聂泽鑫等[17]、唐恬等[35]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晴天的太阳净辐射更高,热量条件也更好,而阴天云量较多,太阳辐射容易被遮蔽和散射,到达地表的净辐射较少,由此导致晴天和阴天土壤热通量差距较大[36].从月变化情况来看,在观测期最后时段即进入秋季后,地表土壤热通量由正值逐渐转化为负值,这与马小红等[37]对于额济纳绿洲胡杨林生态系统地表土壤热通量研究结果一致. ...
Hourly estimation of soil heat flux density at the soil surface with three models and two field methods
2
2013
... 地表土壤热通量是几乎所有的能量平衡分析中都要涉及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能量平衡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可以有效表征地表能量的收支和植被根系生长的微气候环境情况[16],是理解不同区域的能量平衡、水分传输和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的基础[17].此外,地表土壤热通量还是生态系统蒸散发估算过程中需要输入的参数,对于蒸散发的估算精度也有着重要影响[18-19].地表土壤热通量往往由地下一定深度处埋放的热通量板测定的土壤热通量结合梯度热量法计算获得[20],该方法得到的地表热通量也常被当做是地表土壤热通量的真实值.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模拟估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强迫恢复法、板式量热法、热传导对流法、谐波分析法和平均土壤热电偶法等[9, 21-26].其中,强迫恢复法已被证实在沙漠腹地沙尘暴天气下拥有较高的模拟精度[17],在同属干旱区的绿洲区其模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 本研究基于强迫恢复法模拟估算了额济纳绿洲地表土壤热通量,结果显示在峰值前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低估,这与聂泽鑫等[17]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表土壤热通量模拟结果一致,而与Venegas等[20]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反,这可能是由不同的土壤类型造成的[5].本研究中基于实测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地下0.1 m处的土壤热通量作为Gz 的数据来源,Liebethal等[46]指出Gz 的数据来源于哪一深度是模拟估算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未来可增加不同深度处Gz 的计算对地表土壤热通量模拟精度的影响分析. ...
A temperature prediction-correction method for estimating surface soil heat flux from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data
1
2008
... 地表土壤热通量是几乎所有的能量平衡分析中都要涉及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能量平衡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可以有效表征地表能量的收支和植被根系生长的微气候环境情况[16],是理解不同区域的能量平衡、水分传输和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的基础[17].此外,地表土壤热通量还是生态系统蒸散发估算过程中需要输入的参数,对于蒸散发的估算精度也有着重要影响[18-19].地表土壤热通量往往由地下一定深度处埋放的热通量板测定的土壤热通量结合梯度热量法计算获得[20],该方法得到的地表热通量也常被当做是地表土壤热通量的真实值.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模拟估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强迫恢复法、板式量热法、热传导对流法、谐波分析法和平均土壤热电偶法等[9, 21-26].其中,强迫恢复法已被证实在沙漠腹地沙尘暴天气下拥有较高的模拟精度[17],在同属干旱区的绿洲区其模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Analysis of an empirical model for soil heat flux under a growing wheat crop for estimating evaporation by an infrared-temperature based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0
1987
Numerical experiments on the computation of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a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model
1
1974
... 强迫恢复法由Bhumralkar[23]提出,计算公式为: ...
An analytical solution to one-dimensional thermal conduction-convection in soil
0
2003
Comparison of six algorithms to determine the soil thermal diffusivity at a site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0
2009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estimation of soil ground heat flux
1
2012
... 地表土壤热通量是几乎所有的能量平衡分析中都要涉及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能量平衡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可以有效表征地表能量的收支和植被根系生长的微气候环境情况[16],是理解不同区域的能量平衡、水分传输和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的基础[17].此外,地表土壤热通量还是生态系统蒸散发估算过程中需要输入的参数,对于蒸散发的估算精度也有着重要影响[18-19].地表土壤热通量往往由地下一定深度处埋放的热通量板测定的土壤热通量结合梯度热量法计算获得[20],该方法得到的地表热通量也常被当做是地表土壤热通量的真实值.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模拟估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强迫恢复法、板式量热法、热传导对流法、谐波分析法和平均土壤热电偶法等[9, 21-26].其中,强迫恢复法已被证实在沙漠腹地沙尘暴天气下拥有较高的模拟精度[17],在同属干旱区的绿洲区其模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The extent of forest in dryland biomes
1
2017
... 世界干旱半干旱区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的41.5%,且根据全球气候变化趋势预测,这一比例仍将持续增加[27].干旱区下垫面覆盖类型复杂多样(主要为荒漠和戈壁),不足总面积4%的绿洲点缀分布于其中.绿洲是干旱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地气相互作用受人类活动影响广泛,由于绿洲与周围荒漠和戈壁显著的下垫面差异,在绿洲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特征[28].然而,目前在干旱区近地层地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围绕绿洲能量收支与平衡的研究仍较为缺乏.本文以中国科学院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梯度热量法计算中国典型极端干旱区——额济纳绿洲地表土壤热通量并分析其变化特征,采用强迫恢复法对地表土壤热通量进行了模拟估算,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额济纳绿洲下垫面辐射收支变化和地表能量平衡分配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an ecological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on water consumption through high-resolution estimations of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downstream region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China
1
2018
... 世界干旱半干旱区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的41.5%,且根据全球气候变化趋势预测,这一比例仍将持续增加[27].干旱区下垫面覆盖类型复杂多样(主要为荒漠和戈壁),不足总面积4%的绿洲点缀分布于其中.绿洲是干旱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地气相互作用受人类活动影响广泛,由于绿洲与周围荒漠和戈壁显著的下垫面差异,在绿洲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特征[28].然而,目前在干旱区近地层地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围绕绿洲能量收支与平衡的研究仍较为缺乏.本文以中国科学院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梯度热量法计算中国典型极端干旱区——额济纳绿洲地表土壤热通量并分析其变化特征,采用强迫恢复法对地表土壤热通量进行了模拟估算,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额济纳绿洲下垫面辐射收支变化和地表能量平衡分配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
1
2015
... 额济纳绿洲属阿拉善台地的一部分,是黑河末端的大型冲积扇.绿洲面积3.12×104 km2,由西南部剥蚀低山残丘、中东部冲积平原、湖盆洼地与南部巴丹吉林沙漠等组成,海拔850—1 100 m,总地形向东北倾斜;属极端大陆性气候,该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 mm,最少降水量为7.0 mm;年蒸发量高达4 000 mm,空气相对湿度不足35%;年均气温8.6 ℃,年均风速4.4 m∙s-1,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54 d,属极端干旱区[29].试验样地位于中国科学院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内,研究区地理位置见图1(遥感图像来源于2010年Landsat TM影像). ...
青藏高原腹地高原多年冻土区能量收支各分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1
2011
... 地表土壤热通量不仅指土壤热通量板测定的热通量,还应包括土壤热通量板到地表的土壤热储存.因此,地表土壤热通量将利用0.1 m深度处土壤热通量(G0.1,W∙m-2)观测值计算获得[30],公式为: ...
Wastewater reuse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1
2014
... 本文选用3个数据指标来评定模拟精度:修正效率系数(E1)、修正一致系数(d1)和平均绝对误差(MAE)[31].各系数计算公式为: ...
黑河下游绿洲地表辐射平衡及小气候特征分析
2
2006
... 土壤温度变化主要是由到达地表的辐射差异所致.本研究中发现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曲线越趋平缓,振幅越小,这与张艳武等[32-33]在黑河下游研究结论一致.张艳武等[32-33]还发现,在额济纳绿洲区土壤温度的活动层基本在地下10 cm范围以内,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相比(活动层一般可达地下20 cm[34]),该地区土壤温度的活动层较薄.由于额济纳绿洲属于世界极端干旱区,以晴天为主,因此,晴天的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基本反映了该绿洲区的气候特征,阴天时土壤温度振幅明显小于晴天,因此阴天土壤温度的变化可以表征在晴天基础上的扰动大小. ...
... [32-33]还发现,在额济纳绿洲区土壤温度的活动层基本在地下10 cm范围以内,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相比(活动层一般可达地下20 cm[34]),该地区土壤温度的活动层较薄.由于额济纳绿洲属于世界极端干旱区,以晴天为主,因此,晴天的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基本反映了该绿洲区的气候特征,阴天时土壤温度振幅明显小于晴天,因此阴天土壤温度的变化可以表征在晴天基础上的扰动大小. ...
额济纳绿洲地表辐射和热量特征研究
2
2006
... 土壤温度变化主要是由到达地表的辐射差异所致.本研究中发现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曲线越趋平缓,振幅越小,这与张艳武等[32-33]在黑河下游研究结论一致.张艳武等[32-33]还发现,在额济纳绿洲区土壤温度的活动层基本在地下10 cm范围以内,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相比(活动层一般可达地下20 cm[34]),该地区土壤温度的活动层较薄.由于额济纳绿洲属于世界极端干旱区,以晴天为主,因此,晴天的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基本反映了该绿洲区的气候特征,阴天时土壤温度振幅明显小于晴天,因此阴天土壤温度的变化可以表征在晴天基础上的扰动大小. ...
... -33]还发现,在额济纳绿洲区土壤温度的活动层基本在地下10 cm范围以内,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相比(活动层一般可达地下20 cm[34]),该地区土壤温度的活动层较薄.由于额济纳绿洲属于世界极端干旱区,以晴天为主,因此,晴天的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基本反映了该绿洲区的气候特征,阴天时土壤温度振幅明显小于晴天,因此阴天土壤温度的变化可以表征在晴天基础上的扰动大小. ...
1
1988
... 土壤温度变化主要是由到达地表的辐射差异所致.本研究中发现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曲线越趋平缓,振幅越小,这与张艳武等[32-33]在黑河下游研究结论一致.张艳武等[32-33]还发现,在额济纳绿洲区土壤温度的活动层基本在地下10 cm范围以内,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相比(活动层一般可达地下20 cm[34]),该地区土壤温度的活动层较薄.由于额济纳绿洲属于世界极端干旱区,以晴天为主,因此,晴天的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基本反映了该绿洲区的气候特征,阴天时土壤温度振幅明显小于晴天,因此阴天土壤温度的变化可以表征在晴天基础上的扰动大小. ...
黄河源鄂陵湖地区辐射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研究
2
2013
... 直接测量地表土壤热通量比较困难[15],在实际研究中,土壤热通量板通常埋设在地下一定深度处,地表土壤热通量不能直接观测获得.过往的陆面过程研究为了简化数据处理,在有些情况下直接使用最浅层的土壤热通量代替地表土壤热通量来进行分析,而最浅层的土壤热通量与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差值就构成了剩余能量或存储项的一部分,即土壤热存储[19].因此,本研究利用梯度热量法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表能量分配过程.从日变化情况来看,地表土壤热通量在夜间为负值,土壤向大气释放能量.早晨随着太阳升起,陆地表面开始接受太阳辐射,地表土壤热通量逐渐由负值变为正值,土壤开始储热[35].在早晨和傍晚,均是净辐射先达到零值,其后地表土壤热通量也达到零值,这与对不同土壤类型的热通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一致,主要是由于土壤热通量板安装在地下一定深度处,仪器感应面较净辐射而言相对滞后.晴天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日总量、平均值、最大值和振幅等都明显大于阴天,这与李亮等[8]、聂泽鑫等[17]、唐恬等[35]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晴天的太阳净辐射更高,热量条件也更好,而阴天云量较多,太阳辐射容易被遮蔽和散射,到达地表的净辐射较少,由此导致晴天和阴天土壤热通量差距较大[36].从月变化情况来看,在观测期最后时段即进入秋季后,地表土壤热通量由正值逐渐转化为负值,这与马小红等[37]对于额济纳绿洲胡杨林生态系统地表土壤热通量研究结果一致. ...
... [35]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晴天的太阳净辐射更高,热量条件也更好,而阴天云量较多,太阳辐射容易被遮蔽和散射,到达地表的净辐射较少,由此导致晴天和阴天土壤热通量差距较大[36].从月变化情况来看,在观测期最后时段即进入秋季后,地表土壤热通量由正值逐渐转化为负值,这与马小红等[37]对于额济纳绿洲胡杨林生态系统地表土壤热通量研究结果一致. ...
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不同时间尺度土壤热通量特征分析
1
2021
... 直接测量地表土壤热通量比较困难[15],在实际研究中,土壤热通量板通常埋设在地下一定深度处,地表土壤热通量不能直接观测获得.过往的陆面过程研究为了简化数据处理,在有些情况下直接使用最浅层的土壤热通量代替地表土壤热通量来进行分析,而最浅层的土壤热通量与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差值就构成了剩余能量或存储项的一部分,即土壤热存储[19].因此,本研究利用梯度热量法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表能量分配过程.从日变化情况来看,地表土壤热通量在夜间为负值,土壤向大气释放能量.早晨随着太阳升起,陆地表面开始接受太阳辐射,地表土壤热通量逐渐由负值变为正值,土壤开始储热[35].在早晨和傍晚,均是净辐射先达到零值,其后地表土壤热通量也达到零值,这与对不同土壤类型的热通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一致,主要是由于土壤热通量板安装在地下一定深度处,仪器感应面较净辐射而言相对滞后.晴天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日总量、平均值、最大值和振幅等都明显大于阴天,这与李亮等[8]、聂泽鑫等[17]、唐恬等[35]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晴天的太阳净辐射更高,热量条件也更好,而阴天云量较多,太阳辐射容易被遮蔽和散射,到达地表的净辐射较少,由此导致晴天和阴天土壤热通量差距较大[36].从月变化情况来看,在观测期最后时段即进入秋季后,地表土壤热通量由正值逐渐转化为负值,这与马小红等[37]对于额济纳绿洲胡杨林生态系统地表土壤热通量研究结果一致. ...
荒漠河岸胡杨林生态系统能量分配及蒸散发
1
2020
... 直接测量地表土壤热通量比较困难[15],在实际研究中,土壤热通量板通常埋设在地下一定深度处,地表土壤热通量不能直接观测获得.过往的陆面过程研究为了简化数据处理,在有些情况下直接使用最浅层的土壤热通量代替地表土壤热通量来进行分析,而最浅层的土壤热通量与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差值就构成了剩余能量或存储项的一部分,即土壤热存储[19].因此,本研究利用梯度热量法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表能量分配过程.从日变化情况来看,地表土壤热通量在夜间为负值,土壤向大气释放能量.早晨随着太阳升起,陆地表面开始接受太阳辐射,地表土壤热通量逐渐由负值变为正值,土壤开始储热[35].在早晨和傍晚,均是净辐射先达到零值,其后地表土壤热通量也达到零值,这与对不同土壤类型的热通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一致,主要是由于土壤热通量板安装在地下一定深度处,仪器感应面较净辐射而言相对滞后.晴天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日总量、平均值、最大值和振幅等都明显大于阴天,这与李亮等[8]、聂泽鑫等[17]、唐恬等[35]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晴天的太阳净辐射更高,热量条件也更好,而阴天云量较多,太阳辐射容易被遮蔽和散射,到达地表的净辐射较少,由此导致晴天和阴天土壤热通量差距较大[36].从月变化情况来看,在观测期最后时段即进入秋季后,地表土壤热通量由正值逐渐转化为负值,这与马小红等[37]对于额济纳绿洲胡杨林生态系统地表土壤热通量研究结果一致. ...
The heat flux density in a non-homogeneous bare loessial soil
1
1972
... 一天内G0/Rn随着时间呈递减趋势,这与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Fuchs等[38]和Idso等[39]研究发现裸地条件下G0/Rn在正午前后的变化趋势并不对称,上午的值明显大于下午.在地表裸露或有稀疏植被覆盖的地区,G0/Rn在一天内的变化同样呈现出递减的趋势[40-42].Santanello等[42]发现在半干旱区有稀疏植被覆盖的地区,G0/Rn在一天内呈余弦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09:00.对于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干、湿不同条件下,G0/Rn也会产生差异.Idso等[39]发现干土地条件下G0 /Rn 约为0.5,而湿土地约为0.3.此外,G0/Rn还会随着土壤特性、植被状况和太阳高度角等因子的不同而发生变化[43-45]. ...
Net radiation-soil heat flux relations as influenced by soil water content variations
2
1975
... 一天内G0/Rn随着时间呈递减趋势,这与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Fuchs等[38]和Idso等[39]研究发现裸地条件下G0/Rn在正午前后的变化趋势并不对称,上午的值明显大于下午.在地表裸露或有稀疏植被覆盖的地区,G0/Rn在一天内的变化同样呈现出递减的趋势[40-42].Santanello等[42]发现在半干旱区有稀疏植被覆盖的地区,G0/Rn在一天内呈余弦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09:00.对于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干、湿不同条件下,G0/Rn也会产生差异.Idso等[39]发现干土地条件下G0 /Rn 约为0.5,而湿土地约为0.3.此外,G0/Rn还会随着土壤特性、植被状况和太阳高度角等因子的不同而发生变化[43-45]. ...
... [39]发现干土地条件下G0 /Rn 约为0.5,而湿土地约为0.3.此外,G0/Rn还会随着土壤特性、植被状况和太阳高度角等因子的不同而发生变化[43-45]. ...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heat flux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net radiation
1
1982
... 一天内G0/Rn随着时间呈递减趋势,这与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Fuchs等[38]和Idso等[39]研究发现裸地条件下G0/Rn在正午前后的变化趋势并不对称,上午的值明显大于下午.在地表裸露或有稀疏植被覆盖的地区,G0/Rn在一天内的变化同样呈现出递减的趋势[40-42].Santanello等[42]发现在半干旱区有稀疏植被覆盖的地区,G0/Rn在一天内呈余弦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09:00.对于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干、湿不同条件下,G0/Rn也会产生差异.Idso等[39]发现干土地条件下G0 /Rn 约为0.5,而湿土地约为0.3.此外,G0/Rn还会随着土壤特性、植被状况和太阳高度角等因子的不同而发生变化[43-45]. ...
Variability in soil heat flux from a mesquite dune site
0
2000
Diurnal covariation in soil heat flux and net radiation
2
2003
... 一天内G0/Rn随着时间呈递减趋势,这与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Fuchs等[38]和Idso等[39]研究发现裸地条件下G0/Rn在正午前后的变化趋势并不对称,上午的值明显大于下午.在地表裸露或有稀疏植被覆盖的地区,G0/Rn在一天内的变化同样呈现出递减的趋势[40-42].Santanello等[42]发现在半干旱区有稀疏植被覆盖的地区,G0/Rn在一天内呈余弦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09:00.对于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干、湿不同条件下,G0/Rn也会产生差异.Idso等[39]发现干土地条件下G0 /Rn 约为0.5,而湿土地约为0.3.此外,G0/Rn还会随着土壤特性、植被状况和太阳高度角等因子的不同而发生变化[43-45]. ...
... [42]发现在半干旱区有稀疏植被覆盖的地区,G0/Rn在一天内呈余弦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09:00.对于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干、湿不同条件下,G0/Rn也会产生差异.Idso等[39]发现干土地条件下G0 /Rn 约为0.5,而湿土地约为0.3.此外,G0/Rn还会随着土壤特性、植被状况和太阳高度角等因子的不同而发生变化[43-45]. ...
Use of ground-based remotely sensed data for surface energy balance evaluation of a semiarid rangeland
1
1994
... 一天内G0/Rn随着时间呈递减趋势,这与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Fuchs等[38]和Idso等[39]研究发现裸地条件下G0/Rn在正午前后的变化趋势并不对称,上午的值明显大于下午.在地表裸露或有稀疏植被覆盖的地区,G0/Rn在一天内的变化同样呈现出递减的趋势[40-42].Santanello等[42]发现在半干旱区有稀疏植被覆盖的地区,G0/Rn在一天内呈余弦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09:00.对于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干、湿不同条件下,G0/Rn也会产生差异.Idso等[39]发现干土地条件下G0 /Rn 约为0.5,而湿土地约为0.3.此外,G0/Rn还会随着土壤特性、植被状况和太阳高度角等因子的不同而发生变化[43-45]. ...
Use of remote sensing and reference site measurements to estimate instantaneous surface energy balance components over a semiarid rangeland watershed
0
1994
Surface flux estimation using radiometric temperature:a dual-temperature-difference method to minimize measurement errors
1
2000
... 一天内G0/Rn随着时间呈递减趋势,这与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Fuchs等[38]和Idso等[39]研究发现裸地条件下G0/Rn在正午前后的变化趋势并不对称,上午的值明显大于下午.在地表裸露或有稀疏植被覆盖的地区,G0/Rn在一天内的变化同样呈现出递减的趋势[40-42].Santanello等[42]发现在半干旱区有稀疏植被覆盖的地区,G0/Rn在一天内呈余弦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09:00.对于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干、湿不同条件下,G0/Rn也会产生差异.Idso等[39]发现干土地条件下G0 /Rn 约为0.5,而湿土地约为0.3.此外,G0/Rn还会随着土壤特性、植被状况和太阳高度角等因子的不同而发生变化[43-45]. ...
Evaluation of six parameterization approaches for the ground heat flux
1
2007
... 本研究基于强迫恢复法模拟估算了额济纳绿洲地表土壤热通量,结果显示在峰值前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低估,这与聂泽鑫等[17]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表土壤热通量模拟结果一致,而与Venegas等[20]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反,这可能是由不同的土壤类型造成的[5].本研究中基于实测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地下0.1 m处的土壤热通量作为Gz 的数据来源,Liebethal等[46]指出Gz 的数据来源于哪一深度是模拟估算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未来可增加不同深度处Gz 的计算对地表土壤热通量模拟精度的影响分析. ...
Some aspects of the energy balance closure problem
1
2006
... 试验期内感热和潜热通量变化情况见图8,潜热通量与感热通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潜热通量的平均值高于感热通量(感热通量的平均值为62.5 W∙m-2,潜热通量的平均值为108.7 W∙m-2).基于感热和潜热数据,计算能量平衡闭合率((H+LE)/(Rn-G)),在一定程度上以反映地表水热交换过程.这里的G往往指地下一定深度处土壤热通量板等测定的热通量值(本研究为地下0.1 m处的土壤热通量G0.1),本文用G0代替G0.1以分析考虑土壤热储存后地表土壤热通量对能量平衡闭合的影响(表3).由表3可以看出,在试验期的各月份内,用G0代替G0.1均可以提高试验地地表能量闭合率.基于地下0.1 m处土壤热通量的测定值计算的平均能量平衡闭合率为0.82,用G0代替G0.1后平均能量平衡闭合率提高为0.87.徐自为等[12]基于农田下垫面能量平衡的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用地表土壤热通量代替2 cm土壤热流板观测值可以有效提高闭合率.目前影响能量平衡不闭合的原因尚没有统一定论,普遍认为单点的涡度相关观测系统无法准确观测低频涡旋的贡献是能量平衡不闭合的主要原因[47-48]. ...
The energy balance closure problem:an overview
1
2008
... 试验期内感热和潜热通量变化情况见图8,潜热通量与感热通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潜热通量的平均值高于感热通量(感热通量的平均值为62.5 W∙m-2,潜热通量的平均值为108.7 W∙m-2).基于感热和潜热数据,计算能量平衡闭合率((H+LE)/(Rn-G)),在一定程度上以反映地表水热交换过程.这里的G往往指地下一定深度处土壤热通量板等测定的热通量值(本研究为地下0.1 m处的土壤热通量G0.1),本文用G0代替G0.1以分析考虑土壤热储存后地表土壤热通量对能量平衡闭合的影响(表3).由表3可以看出,在试验期的各月份内,用G0代替G0.1均可以提高试验地地表能量闭合率.基于地下0.1 m处土壤热通量的测定值计算的平均能量平衡闭合率为0.82,用G0代替G0.1后平均能量平衡闭合率提高为0.87.徐自为等[12]基于农田下垫面能量平衡的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用地表土壤热通量代替2 cm土壤热流板观测值可以有效提高闭合率.目前影响能量平衡不闭合的原因尚没有统一定论,普遍认为单点的涡度相关观测系统无法准确观测低频涡旋的贡献是能量平衡不闭合的主要原因[4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