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行动、问题与对策
|
刘帅飞, 曲海华, 高广磊, 丁国栋, 赵媛媛, 于明含, 张英
|
Ac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implement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
Shuaifei Liu, Haihua Qu, Guanglei Gao, Guodong Ding, Yuanyuan Zhao, Minghan Yu, Ying Zhang
|
|
表2 中国荒漠化防治领域重点生态工程
|
Table 2 China's key ecological projects in the field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
|
工程名称 | 开始时间 | 工程内容 | 工程成果 |
---|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 1978年 | 在总体规划的三北地区,在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等防护林体系 | 40多年来,五期工程建设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3.17×105 km2,工程范围内森林覆盖率提高8.79%,4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和60%左右的水土流失面积完成初步治理,45.59%以上农田实现林网化,工程建设效益显著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 1998年 | 对天然林重新分类和区划,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 天然林面积净增2.15×105 km2,蓄积量净增5.3×109 m3,天然林资源、质量逐步提升,生态功能显著增强 | 退耕还林工程 | 1999年 | 将不适宜耕作的耕地(如水土流失、盐碱化、荒漠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植被 | 2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累计完成1.42×105 km2 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同时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2.07×105 km2,有效改善生态状况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 2002年 | 固土防沙,围绕京津周边地区土地沙化治理,减少京津沙尘天气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共完成造林营林6 147 km2,北京宜林荒山基本实现绿化,北京五大风沙危害区全部实现治理 |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 2016年 | 因地制宜地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目标在2030年恢复1×105 km2自然生态 | 2022年12月13日《生物多样性公约》COP 15入选全球十项“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已在“三区四带”重要生态屏障区域部署实施44个山水工程项目,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5×104 km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