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污染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前者主要指工业点源污染,指因工业生产而产生的污染,如单个污染源引起的水、空气、热、噪声或光污染。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快速发展,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等,以及对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的处理不当,造成水土环境大面积污染,即农业面源污染。相较于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形成随机、位置分散、覆盖广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难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分布总体呈自东向西递减趋势[1 -2 ] ,畜禽养殖废弃物逐渐成为主要排放源[3 ] 。农业面源污染的负外部性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4 ] ,如何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是国家和政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中,黄河流域占据关键地位。黄河流域以黄河为纽带,横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脊梁”位置。学术界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5 -7 ] ,就气候变化[8 ] 、水资源[9 -10 ] 、绿色发展[11 ] 等角度,探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压力日益加剧,而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等特点[12 ] ,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难点。面源污染是水体首要污染源[13 ] ,黄河流域9省份化学需氧量排放的70%以上和总磷排放的60%以上均来自面源污染[14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影响流域水体改善的瓶颈因素[15 ] 。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测度的主流方法有以下3种:第一,采用河流流域模拟数据估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16 -17 ] ;第二,采用相关指标替代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18 -20 ] ;第三,基于普查单元的调查评估法[21 -22 ] 。鉴于研究主题的方法适用性,本文采用清单分析的思路,以黄河流域9省份为核算单位,处理计算中国黄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以及排放强度,根据计算结果探究农作物固体废弃物、农田化肥、畜禽养殖这3种农业污染源带来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3种污染物情况,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别。研究结论揭示了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演化趋势、污染来源特征和区域差异,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黄河流域省份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不同,农业面源污染也存在差异性。为分析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异,对黄河流域省份进行界定,采用自然流域的分类方式,以内蒙古河口镇和河南省桃花峪为界,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上游地区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四省,中游地区包括内蒙古、陕西、山西三省,下游地区包括河南、山东两省。山东省、河南省受人口密度和农业生产影响,常年是农业面源污染高风险地区。
2 数据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通过清单分析法计算黄河流域9省份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以及排放强度,需要获取以下3个数据源:第一,各污染单元的排放系数,来自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手册;第二,各污染单元的流失系数,来自2007—2023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第三,各污染源的详细情况,包括黄河流域9省份的农作物产量、化肥用量、畜禽养殖量等,数据来自2007—2023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样本期间选择在2006—2022年的原因在于,目前可获最新农村统计年鉴数据仅统计到2022年,并且2006年之前的相关农村数据缺失较为严重。
2.2 研究方法
2.2.1 农业面源污染测算方法
农业面源污染的核算模型。农业面源污染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方面要远超点源污染[23 ] 。借鉴陈敏鹏等[22 ] 、梁流涛等[24 ] 的做法,采用清单分析法测算农业面源污染:
E = ∑ i = 1 n E U i ρ i ( 1 - η i ) C i = ∑ i = 1 n P E i ( 1 - η i ) C i (1)
E I = E A L (2)
式(1)中:E 为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i 为污染单元;E U i 为污染单元i 的数值,具体为化肥折纯量、畜禽养殖量、农作物产量;ρ i 为污染强度系数;E U i 和ρ i 的乘积P E i 为潜在污染产生量;η i 为相关利用效率的系数;C i 为污染单元i 的排放系数。式(2)中:E I 为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A L 为研究区域的农业用地面积。
农业面源污染的清单。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农作物固体废弃物3类污染单元[23 ,25 -27 ] 。在测算过程中,需要明确每类污染单元的具体污染源,表1 是测算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单元的排放清单列表。
农业面源污染的估算系数。在测算过程中,需要了解每种污染清单具体有多少比例成为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环境,即确定污染排放系数。2009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全国污染源普查手册,对污染排放系数进行明确分类,已有文献利用污染排放系数展开相关研究[21 -23 ,28 ] 。本文根据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地形、地貌、气候、农业等特征,最终确定研究地区内各污染源污染系数(表2 )。
2.2.2 DAGUM 基尼系数分解法
区域差异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这一方法能够全面展示各方面对区域差异带来的影响[29 -30 ] 。
G = ∑ j = 1 k ∑ h = 1 k ∑ i = 1 n j ∑ r = 1 n h | y j i - y h r | 2 n 2 y ¯ (3)
式中:G 为总体基尼系数;y j i 是地区j 内省份i 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y h r 是地区h 内省份r 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y ¯ 是各省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平均值;n 是省份的个数;k 是地区划分的个数;n j 是地区j 内省份的个数;n h 是地区h 内省份的个数;j 、h 是地区划分的个数;i 、r 是地区内省份的个数。在运算之前,需要对各省份污染排放强度从小到大排序,即:y h ≤ … ≤ y j ≤ … ≤ y k 。
区域内差异G w 、区域间差异G n b 和超变密度差异G t 满足:G = G w + G n b + G t 。
G j j = 1 2 y ∑ i = 1 n j ∑ r = 1 n j | y j i - y j r | n j 2 (4)
G w = ∑ j = 1 k G j j p j s j (5)
G j h = ∑ i = 1 n j ∑ r = 1 n j | y j i - y h r | n j n h ( Y j ¯ + Y h ¯ ) (6)
G n b = ∑ j = 2 k ∑ h = 1 j - 1 G j h ( p j s h + p h s j ) D j h (7)
G t = ∑ j = 2 k ∑ h = 1 j - 1 G j h ( p j s h + p h s j ) ( 1 - D j h ) (8)
G j h = d j h - p j h d j h + p j h (9)
式(4)中:G j j 表示区域的基尼系数。式(5)中: G w 表示区域内差距的贡献。式(6)中:G j h 表示地区j 和h 的区域间基尼系数。式(7)中:G n b 表示地区j 和h 的区域间净值差距的贡献。式(8)中:G t 表示超变密度的贡献;p j = n j / n ;s j = n j Y ¯ / n Y ¯ ;j = 1,2 , … , k 。式(9)中:G j h 为地区j 与地区h 之间污染排放强度的相对差距;d j h 为各省份污染排放强度差值;p j h 为超变一阶矩。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演化特征
本文测算结果与赖斯芸等[21 ] 、虞慧怡等[28 ] 、史常亮等[29 ] 、吴义根等[30 ] 的研究结果相近,具有较高可信度。
3.1.1 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
黄河流域2006—2022年农业面源污染总体呈恶化趋势(图1 )。从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来看,2006年为431.01万t,到2022年上升为558.24万t,增幅为29.52%,年均增长率为1.85%。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2006年为60.32 kg·hm-2 ,2022年为70.55 kg·hm-2 ,增幅为16.96%,年均增长率为1.06%。农业面源的累积污染程度不断加重,由此导致的农业安全饮水问题和农业安全生产问题不容忽视。
图1
图1
2006—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
Fig.1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emissions and intensit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2006 to 2022
2006—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呈现一定波动特征,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2011年,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均出现先快速上升再快速下降的走势,排放强度表现得更加强烈。原因可能是,这段时期各地区畜禽养殖规模快速增加之后又大幅下降,特别是养猪业,2010年生猪出栏量相较于2009年下降13.05%。第二阶段为2011—2022年,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呈平稳增长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呈波动增长趋势。原因可能是,这段时期受农业总产量增长的影响,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比如虽然提高了农业化肥的使用效率,但使用量仍然在增加。
3.1.2 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物排放量
2006—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面源COD、TN和TP污染物排放量均呈波动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2%、1.42%和1.64%。由图2 可知,农业面源COD污染物排放量占比高达60%以上,COD污染物已经成为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的污染单元。
图2
图2
2006—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面源COD、TN、TP污染物排放量
Fig.2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COD, TN, and TP pollutant emission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2006 to 2022
3.1.3 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源
从COD污染源排放量来看,畜禽养殖高于农作物固体废弃物,并且畜禽养殖所占比例一直高于50%(图3 ),这表明黄河流域农业面源COD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原因可能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大规模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不能及时妥善处理,由此带来严重的养殖污染问题。
图3
图3
2006—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面源COD污染源排放量
Fig.3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COD pollution source emission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2006 to 2022
从TN污染源排放量来看,农作物固体废弃物农田化肥畜禽养殖,黄河流域农业面源TN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农作物固体废弃物(图4 )。2006—2022年畜禽养殖和农田化肥所占比例小幅下降,农作物固体废弃物所占比例持续增长。原因可能是,农作物秸秆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将秸秆随意丢弃焚烧,并没有全面实施秸秆还田,使得土壤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图4
图4
2006—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面源TN污染源排放量
Fig.4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TN pollution source emission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2006 to 2022
从TP污染源排放量来看,畜禽养殖农作物固体废弃物农田化肥,黄河流域农业面源TP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图5 )。该地区长期处于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状况,长时间不科学施用化肥,会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土壤产生板结现象。
图5
图5
2006—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面源TP污染源排放量
Fig.5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TP pollution source emission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2006 to 2022
3.2 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异
3.2.1 区域内差异
由图6 可知,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区域内差异不断缩小,上游区域内差异最大。从演变过程来看,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总体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0.2757下降到2022年的0.2355,年均下降率为0.91%。从三大地区来看,区域内基尼系数均呈下降特征。2006—2022年,上游地区从0.3045下降到0.2666,中游地区从0.1211下降到0.0887,下游地区从0.0969下降到0.0750,年均下降率分别为0.78%、1.67%、1.41%。
图6
图6
2006—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区域内差异
Fig.6
Regional internal differences i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2006 to 2022
3.2.2 区域间差异
由图7 可知,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区域间差异呈现分化特征。就变化趋势来看,上-中游、上-下游和中-下游区域间差异均呈缩小趋势。上-中游区域间基尼系数由2006年的0.3002下降到2022年的0.2461,年均下降率为1.13%;上-下游区域间基尼系数由2006年的0.2793下降到2022年的0.2517,年均下降率为0.50%;中-下游区域间基尼系数由2006年的0.3489下降到2022年的0.2991,年均下降率为0.89%。由此可见,上中下游区域间差异缩小程度不一,并且由上游区域到下游区域依次递减,其中上-中游区域差异下降幅度最大。原因可能是,近年来加强黄河治理以及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使得上、中游地区落后条件得以改善,各省份间农业面源污染水平趋于平衡。
图7
图7
2006—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区域间差异
Fig.7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2006 to 2022
3.2.3 区域差异的贡献率
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区域间差距贡献率年平均值高达52.41%,区域内差距贡献率年平均值为27.83%,均高于超变密度贡献率的年平均值19.79%(图8 ),这表明区域间差距是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和区域间差距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分别为0.04%和0.02%;超变密度贡献率有所增长,年均增长率为0.11%。从演变趋势来看,区域间差距贡献率曲线呈现“回合升降”特征,超变密度贡献率与之相反,区域内差距贡献率则维持平稳。
图8
图8
2006—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区域差异的来源贡献率
Fig.8
Source contribution rat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2006 to 2022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2006—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总体呈恶化趋势,且存在两阶段的波动特征。第一阶段为2006—2011年的快速上升和快速下降,排放强度表现得更为强烈;第二阶段为2011—2022年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较为平稳增长和排放强度缓慢波动式增长。
黄河流域农业面源COD、TN、TP污染物排放量均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2%、1.42%和1.64%。其中,COD污染物是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的污染单元。黄河流域农业发展伴随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增加,长期会抑制农业经济增长。
黄河流域各类污染源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差异。黄河流域农业面源COD和TP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TN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农作物固体废弃物。
2006—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区域间农业种植结构、生产经营方式、环境治理能力等存在不平衡现象。
4.2 政策建议
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的总体变化特征和区域差异性现实,为确定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防治区和污染物控制分区提供了方向。
提高畜禽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和有效利用能力。构建种植养殖业农户间的物质循环机制,探索建立粪肥运输和使用激励机制。针对散养农户,进行教育和宣传,鼓励集中收集和处理;针对规模养殖户,强制制定畜禽养殖场农田最低配置。
严格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黄河流域作为中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严格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农村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收割高峰期,必须加强监测和控制,严格规范农民对秸秆的处理,从源头上杜绝任意焚烧污染空气。
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坚持科学施肥、改善化肥利用率,借助5G技术进行精准施用农药,从源头上减少化肥使用。同时,实施农药包装残留物的有效回收机制,降低农药危害。
建立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联防联治机制。黄河流域横跨多个省市,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处于地方自主治理阶段。各区域应加强联合治理,重视区域间联系,坚持系统化设计、总体化运作、规模化实施、集成化示范、整体化推进,以期共赢。
参考文献
View Option
[1]
马军旗 ,乐章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1 ,42 (6 ):1137 -1145 .
[本文引用: 1]
[2]
马恩朴 ,蔡建明 ,林静 ,等 .近30年中国农业源氮磷排放的格局特征与水环境影响
[J].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 (3 ):752 -770 .
[本文引用: 1]
[3]
王建华 ,钭露露 ,王缘 .环境规制政策情境下农业市场化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行为的影响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 ,2022 (1 ):93 -111 .
[本文引用: 1]
[4]
David A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pollution control options for China
[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5 ,14 (6 ):1045 -1056 .
[本文引用: 1]
[5]
陶园 ,王少丽 ,管孝艳 ,等 .青海省农业面源污染源特征分析
[J].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 (10 ):164 -172 .
[本文引用: 1]
[6]
孙曼 ,宋涛 .甘肃省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时空格局及协同发展模式
[J].中国沙漠 ,2021 ,41 (4 ):140 -151 .
[7]
贾陈忠 ,乔扬源 .基于等标污染负荷法的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 ,42 (3 ):141 -149 .
[本文引用: 1]
[8]
姚玉璧 ,王润元 ,邓振镛 ,等 .黄河上游主要产流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
[J].中国沙漠 ,2007 ,27 (5 ):903 -909 .
[本文引用: 1]
[9]
韩谞 ,潘保柱 ,陈越 ,等 .黄河水环境特征与氮磷负荷时空分布
[J].环境科学 ,2021 ,42 (12 ):5786 -5795 .
[本文引用: 1]
[10]
程清平 ,钟方雷 ,左小安 ,等 .美丽中国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结合的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J].中国沙漠 ,2020 ,40 (1 ):204 -214 .
[本文引用: 1]
[11]
李光勤 ,方徐兵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
[J].中国沙漠 ,2021 ,41 (4 ):129 -139 .
[本文引用: 1]
[12]
张郁 ,刘洁 ,杨青山 .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与面源污染的脱钩分析与调控模拟
[J].经济地理 ,2017 ,37 (6 ):177 -182 .
[本文引用: 1]
[13]
夏永秋 ,赵娣 ,严星 ,等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过程模拟的困境与展望
[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 ,41 (11 ):2327 -2337 .
[本文引用: 1]
[14]
陶园 ,徐静 ,任贺靖 ,等 .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及因素分析
[J].农业工程学报 ,2021 ,37 (4 ):257 -264 .
[本文引用: 1]
[15]
谢晓琳 ,钱锋 ,赵健 ,等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科学问题与技术研发需求
[J].环境科学学报 ,2023 ,43 (12 ):152 -157 .
[本文引用: 1]
[16]
胡雪涛 ,陈吉宁 ,张天柱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J].环境科学 ,2002 (3 ):124 -128 .
[本文引用: 1]
[17]
Mohammed H , Yohannes F , Zeleke G .Valid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 in Kori watershed,South Wollo,Ethiopi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2004 ,6 (2 ):97 -109 .
[本文引用: 1]
[18]
陈玉成 ,杨志敏 ,陈庆华 .基于“压力-响应”态势的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源解析
[J].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 (8 ):2362 -2369 .
[本文引用: 1]
[19]
李海鹏 ,张俊彪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6 ):585 -590 .
[20]
葛继红 ,周曙东 .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78-2009年的江苏省数据
[J].中国农村经济 ,2011 (5 ):72 -81 .
[本文引用: 1]
[21]
赖斯芸 ,杜鹏飞 ,陈吉宁 .基于单元分析的非点源污染调查评估方法
[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9 ):1184 -1187 .
[本文引用: 3]
[22]
陈敏鹏 ,陈吉宁 ,赖斯芸 .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的清单分析与空间特征识别
[J].中国环境科学 ,2006 (6 ):751 -755 .
[本文引用: 3]
[23]
张维理 ,武淑霞 ,冀宏杰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Ⅰ. 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
[J].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 (7 ):1008 -1017 .
[本文引用: 3]
[24]
梁流涛 ,冯舒怡 ,曲福田 .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制:理论与实证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4 ):74 -80 .
[本文引用: 2]
[25]
汪慧玲 ,卢锦培 ,白婧 .中国农业污染物影子价格及其污染成本研究
[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 ,54 (5 ):40 -48 .
[本文引用: 1]
[26]
吴义根 ,冯开文 ,李谷成 .人口增长、结构调整与农业面源污染:基于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的实证研究
[J].农业技术经济 ,2017 (3 ):75 -87 .
[本文引用: 1]
[27]
徐新悦 ,岳梦凡 ,李建国 ,等 .滨海地区畜禽养殖户污染防治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响应机理:以盐城市为例
[J].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 (9 ):1974 -1986 .
[本文引用: 1]
[28]
虞慧怡 ,扈豪 ,曾贤刚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异研究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 (9 ):1 -6 .
[本文引用: 2]
[29]
史常亮 ,李赟 ,朱俊峰 .劳动力转移、化肥过度使用与面源污染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 ,21 (5 ):169 -180 .
[本文引用: 2]
[30]
吴义根 ,冯开文 ,李谷成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异与动态演进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 ,22 (7 ):184 -197 .
[本文引用: 2]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1
2021
... 污染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前者主要指工业点源污染,指因工业生产而产生的污染,如单个污染源引起的水、空气、热、噪声或光污染.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快速发展,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等,以及对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的处理不当,造成水土环境大面积污染,即农业面源污染.相较于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形成随机、位置分散、覆盖广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难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分布总体呈自东向西递减趋势[1 -2 ] ,畜禽养殖废弃物逐渐成为主要排放源[3 ] .农业面源污染的负外部性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4 ] ,如何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是国家和政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近30年中国农业源氮磷排放的格局特征与水环境影响
1
2021
... 污染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前者主要指工业点源污染,指因工业生产而产生的污染,如单个污染源引起的水、空气、热、噪声或光污染.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快速发展,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等,以及对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的处理不当,造成水土环境大面积污染,即农业面源污染.相较于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形成随机、位置分散、覆盖广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难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分布总体呈自东向西递减趋势[1 -2 ] ,畜禽养殖废弃物逐渐成为主要排放源[3 ] .农业面源污染的负外部性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4 ] ,如何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是国家和政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环境规制政策情境下农业市场化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行为的影响分析
1
2022
... 污染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前者主要指工业点源污染,指因工业生产而产生的污染,如单个污染源引起的水、空气、热、噪声或光污染.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快速发展,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等,以及对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的处理不当,造成水土环境大面积污染,即农业面源污染.相较于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形成随机、位置分散、覆盖广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难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分布总体呈自东向西递减趋势[1 -2 ] ,畜禽养殖废弃物逐渐成为主要排放源[3 ] .农业面源污染的负外部性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4 ] ,如何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是国家和政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pollution control options for China
1
2015
... 污染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前者主要指工业点源污染,指因工业生产而产生的污染,如单个污染源引起的水、空气、热、噪声或光污染.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快速发展,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等,以及对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的处理不当,造成水土环境大面积污染,即农业面源污染.相较于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形成随机、位置分散、覆盖广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难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分布总体呈自东向西递减趋势[1 -2 ] ,畜禽养殖废弃物逐渐成为主要排放源[3 ] .农业面源污染的负外部性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4 ] ,如何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是国家和政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青海省农业面源污染源特征分析
1
2019
... 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中,黄河流域占据关键地位.黄河流域以黄河为纽带,横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脊梁”位置.学术界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5 -7 ] ,就气候变化[8 ] 、水资源[9 -10 ] 、绿色发展[11 ] 等角度,探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压力日益加剧,而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等特点[12 ] ,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难点.面源污染是水体首要污染源[13 ] ,黄河流域9省份化学需氧量排放的70%以上和总磷排放的60%以上均来自面源污染[14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影响流域水体改善的瓶颈因素[15 ] . ...
甘肃省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时空格局及协同发展模式
0
2021
基于等标污染负荷法的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
1
2021
... 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中,黄河流域占据关键地位.黄河流域以黄河为纽带,横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脊梁”位置.学术界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5 -7 ] ,就气候变化[8 ] 、水资源[9 -10 ] 、绿色发展[11 ] 等角度,探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压力日益加剧,而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等特点[12 ] ,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难点.面源污染是水体首要污染源[13 ] ,黄河流域9省份化学需氧量排放的70%以上和总磷排放的60%以上均来自面源污染[14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影响流域水体改善的瓶颈因素[15 ] . ...
黄河上游主要产流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
1
2007
... 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中,黄河流域占据关键地位.黄河流域以黄河为纽带,横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脊梁”位置.学术界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5 -7 ] ,就气候变化[8 ] 、水资源[9 -10 ] 、绿色发展[11 ] 等角度,探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压力日益加剧,而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等特点[12 ] ,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难点.面源污染是水体首要污染源[13 ] ,黄河流域9省份化学需氧量排放的70%以上和总磷排放的60%以上均来自面源污染[14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影响流域水体改善的瓶颈因素[15 ] . ...
黄河水环境特征与氮磷负荷时空分布
1
2021
... 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中,黄河流域占据关键地位.黄河流域以黄河为纽带,横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脊梁”位置.学术界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5 -7 ] ,就气候变化[8 ] 、水资源[9 -10 ] 、绿色发展[11 ] 等角度,探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压力日益加剧,而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等特点[12 ] ,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难点.面源污染是水体首要污染源[13 ] ,黄河流域9省份化学需氧量排放的70%以上和总磷排放的60%以上均来自面源污染[14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影响流域水体改善的瓶颈因素[15 ] . ...
美丽中国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结合的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1
2020
... 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中,黄河流域占据关键地位.黄河流域以黄河为纽带,横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脊梁”位置.学术界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5 -7 ] ,就气候变化[8 ] 、水资源[9 -10 ] 、绿色发展[11 ] 等角度,探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压力日益加剧,而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等特点[12 ] ,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难点.面源污染是水体首要污染源[13 ] ,黄河流域9省份化学需氧量排放的70%以上和总磷排放的60%以上均来自面源污染[14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影响流域水体改善的瓶颈因素[15 ] . ...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
1
2021
... 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中,黄河流域占据关键地位.黄河流域以黄河为纽带,横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脊梁”位置.学术界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5 -7 ] ,就气候变化[8 ] 、水资源[9 -10 ] 、绿色发展[11 ] 等角度,探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压力日益加剧,而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等特点[12 ] ,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难点.面源污染是水体首要污染源[13 ] ,黄河流域9省份化学需氧量排放的70%以上和总磷排放的60%以上均来自面源污染[14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影响流域水体改善的瓶颈因素[15 ] . ...
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与面源污染的脱钩分析与调控模拟
1
2017
... 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中,黄河流域占据关键地位.黄河流域以黄河为纽带,横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脊梁”位置.学术界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5 -7 ] ,就气候变化[8 ] 、水资源[9 -10 ] 、绿色发展[11 ] 等角度,探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压力日益加剧,而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等特点[12 ] ,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难点.面源污染是水体首要污染源[13 ] ,黄河流域9省份化学需氧量排放的70%以上和总磷排放的60%以上均来自面源污染[14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影响流域水体改善的瓶颈因素[15 ] . ...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过程模拟的困境与展望
1
2022
... 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中,黄河流域占据关键地位.黄河流域以黄河为纽带,横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脊梁”位置.学术界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5 -7 ] ,就气候变化[8 ] 、水资源[9 -10 ] 、绿色发展[11 ] 等角度,探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压力日益加剧,而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等特点[12 ] ,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难点.面源污染是水体首要污染源[13 ] ,黄河流域9省份化学需氧量排放的70%以上和总磷排放的60%以上均来自面源污染[14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影响流域水体改善的瓶颈因素[15 ] . ...
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及因素分析
1
2021
... 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中,黄河流域占据关键地位.黄河流域以黄河为纽带,横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脊梁”位置.学术界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5 -7 ] ,就气候变化[8 ] 、水资源[9 -10 ] 、绿色发展[11 ] 等角度,探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压力日益加剧,而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等特点[12 ] ,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难点.面源污染是水体首要污染源[13 ] ,黄河流域9省份化学需氧量排放的70%以上和总磷排放的60%以上均来自面源污染[14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影响流域水体改善的瓶颈因素[15 ] . ...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科学问题与技术研发需求
1
2023
... 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中,黄河流域占据关键地位.黄河流域以黄河为纽带,横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脊梁”位置.学术界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5 -7 ] ,就气候变化[8 ] 、水资源[9 -10 ] 、绿色发展[11 ] 等角度,探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压力日益加剧,而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等特点[12 ] ,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难点.面源污染是水体首要污染源[13 ] ,黄河流域9省份化学需氧量排放的70%以上和总磷排放的60%以上均来自面源污染[14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影响流域水体改善的瓶颈因素[15 ] . ...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1
2002
...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测度的主流方法有以下3种:第一,采用河流流域模拟数据估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16 -17 ] ;第二,采用相关指标替代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18 -20 ] ;第三,基于普查单元的调查评估法[21 -22 ] .鉴于研究主题的方法适用性,本文采用清单分析的思路,以黄河流域9省份为核算单位,处理计算中国黄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以及排放强度,根据计算结果探究农作物固体废弃物、农田化肥、畜禽养殖这3种农业污染源带来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3种污染物情况,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别.研究结论揭示了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演化趋势、污染来源特征和区域差异,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Valid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 in Kori watershed,South Wollo,Ethiopia
1
2004
...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测度的主流方法有以下3种:第一,采用河流流域模拟数据估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16 -17 ] ;第二,采用相关指标替代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18 -20 ] ;第三,基于普查单元的调查评估法[21 -22 ] .鉴于研究主题的方法适用性,本文采用清单分析的思路,以黄河流域9省份为核算单位,处理计算中国黄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以及排放强度,根据计算结果探究农作物固体废弃物、农田化肥、畜禽养殖这3种农业污染源带来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3种污染物情况,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别.研究结论揭示了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演化趋势、污染来源特征和区域差异,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压力-响应”态势的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源解析
1
2008
...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测度的主流方法有以下3种:第一,采用河流流域模拟数据估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16 -17 ] ;第二,采用相关指标替代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18 -20 ] ;第三,基于普查单元的调查评估法[21 -22 ] .鉴于研究主题的方法适用性,本文采用清单分析的思路,以黄河流域9省份为核算单位,处理计算中国黄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以及排放强度,根据计算结果探究农作物固体废弃物、农田化肥、畜禽养殖这3种农业污染源带来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3种污染物情况,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别.研究结论揭示了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演化趋势、污染来源特征和区域差异,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0
2009
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78-2009年的江苏省数据
1
2011
...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测度的主流方法有以下3种:第一,采用河流流域模拟数据估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16 -17 ] ;第二,采用相关指标替代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18 -20 ] ;第三,基于普查单元的调查评估法[21 -22 ] .鉴于研究主题的方法适用性,本文采用清单分析的思路,以黄河流域9省份为核算单位,处理计算中国黄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以及排放强度,根据计算结果探究农作物固体废弃物、农田化肥、畜禽养殖这3种农业污染源带来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3种污染物情况,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别.研究结论揭示了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演化趋势、污染来源特征和区域差异,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单元分析的非点源污染调查评估方法
3
2004
...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测度的主流方法有以下3种:第一,采用河流流域模拟数据估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16 -17 ] ;第二,采用相关指标替代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18 -20 ] ;第三,基于普查单元的调查评估法[21 -22 ] .鉴于研究主题的方法适用性,本文采用清单分析的思路,以黄河流域9省份为核算单位,处理计算中国黄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以及排放强度,根据计算结果探究农作物固体废弃物、农田化肥、畜禽养殖这3种农业污染源带来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3种污染物情况,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别.研究结论揭示了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演化趋势、污染来源特征和区域差异,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 农业面源污染的估算系数.在测算过程中,需要了解每种污染清单具体有多少比例成为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环境,即确定污染排放系数.2009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全国污染源普查手册,对污染排放系数进行明确分类,已有文献利用污染排放系数展开相关研究[21 -23 ,28 ] .本文根据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地形、地貌、气候、农业等特征,最终确定研究地区内各污染源污染系数(表2 ). ...
... 本文测算结果与赖斯芸等[21 ] 、虞慧怡等[28 ] 、史常亮等[29 ] 、吴义根等[30 ] 的研究结果相近,具有较高可信度. ...
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的清单分析与空间特征识别
3
2006
...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测度的主流方法有以下3种:第一,采用河流流域模拟数据估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16 -17 ] ;第二,采用相关指标替代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18 -20 ] ;第三,基于普查单元的调查评估法[21 -22 ] .鉴于研究主题的方法适用性,本文采用清单分析的思路,以黄河流域9省份为核算单位,处理计算中国黄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以及排放强度,根据计算结果探究农作物固体废弃物、农田化肥、畜禽养殖这3种农业污染源带来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3种污染物情况,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别.研究结论揭示了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演化趋势、污染来源特征和区域差异,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 农业面源污染的核算模型.农业面源污染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方面要远超点源污染[23 ] .借鉴陈敏鹏等[22 ] 、梁流涛等[24 ] 的做法,采用清单分析法测算农业面源污染: ...
... 注: 根据陈敏鹏等[22 ] 、梁流涛等[24 ] 、吴义根等[26 ] 相关研究内容整理得到.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Ⅰ. 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
3
2004
... 农业面源污染的核算模型.农业面源污染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方面要远超点源污染[23 ] .借鉴陈敏鹏等[22 ] 、梁流涛等[24 ] 的做法,采用清单分析法测算农业面源污染: ...
... 农业面源污染的清单.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农作物固体废弃物3类污染单元[23 ,25 -27 ] .在测算过程中,需要明确每类污染单元的具体污染源,表1 是测算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单元的排放清单列表. ...
... 农业面源污染的估算系数.在测算过程中,需要了解每种污染清单具体有多少比例成为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环境,即确定污染排放系数.2009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全国污染源普查手册,对污染排放系数进行明确分类,已有文献利用污染排放系数展开相关研究[21 -23 ,28 ] .本文根据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地形、地貌、气候、农业等特征,最终确定研究地区内各污染源污染系数(表2 ). ...
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制:理论与实证
2
2010
... 农业面源污染的核算模型.农业面源污染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方面要远超点源污染[23 ] .借鉴陈敏鹏等[22 ] 、梁流涛等[24 ] 的做法,采用清单分析法测算农业面源污染: ...
... 注: 根据陈敏鹏等[22 ] 、梁流涛等[24 ] 、吴义根等[26 ] 相关研究内容整理得到. ...
中国农业污染物影子价格及其污染成本研究
1
2014
... 农业面源污染的清单.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农作物固体废弃物3类污染单元[23 ,25 -27 ] .在测算过程中,需要明确每类污染单元的具体污染源,表1 是测算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单元的排放清单列表. ...
人口增长、结构调整与农业面源污染:基于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的实证研究
1
2017
... 注: 根据陈敏鹏等[22 ] 、梁流涛等[24 ] 、吴义根等[26 ] 相关研究内容整理得到. ...
滨海地区畜禽养殖户污染防治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响应机理:以盐城市为例
1
2019
... 农业面源污染的清单.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农作物固体废弃物3类污染单元[23 ,25 -27 ] .在测算过程中,需要明确每类污染单元的具体污染源,表1 是测算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单元的排放清单列表. ...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异研究
2
2015
... 农业面源污染的估算系数.在测算过程中,需要了解每种污染清单具体有多少比例成为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环境,即确定污染排放系数.2009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全国污染源普查手册,对污染排放系数进行明确分类,已有文献利用污染排放系数展开相关研究[21 -23 ,28 ] .本文根据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地形、地貌、气候、农业等特征,最终确定研究地区内各污染源污染系数(表2 ). ...
... 本文测算结果与赖斯芸等[21 ] 、虞慧怡等[28 ] 、史常亮等[29 ] 、吴义根等[30 ] 的研究结果相近,具有较高可信度. ...
劳动力转移、化肥过度使用与面源污染
2
2016
... 区域差异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这一方法能够全面展示各方面对区域差异带来的影响[29 -30 ] . ...
... 本文测算结果与赖斯芸等[21 ] 、虞慧怡等[28 ] 、史常亮等[29 ] 、吴义根等[30 ] 的研究结果相近,具有较高可信度. ...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异与动态演进
2
2017
... 区域差异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这一方法能够全面展示各方面对区域差异带来的影响[29 -30 ] . ...
... 本文测算结果与赖斯芸等[21 ] 、虞慧怡等[28 ] 、史常亮等[29 ] 、吴义根等[30 ] 的研究结果相近,具有较高可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