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itrogen cascade
1
2003
... 氮沉降指大气中的活性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以干湿沉降的形式沉积到水体和陆地的过程[1].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增加、化石燃料和肥料的不断消耗,向大气环境排放的活性氮累积量迅速上升,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氮沉降量急剧增加[2-4].据估计,19世纪中期全球每年约有34 Tg的活性氮以NO x 和NH3的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并沉积到地球表面;20世纪90年代每年氮沉降量增加到100 Tg;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0 Tg[5].大气氨(NH3)是碱性气体,在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6-7].与此同时,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将通过降水清除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水体和陆地环境中,并对自然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影响,如引发土壤酸化[8]、水体富营养化[9]、生物多样性减少[10]、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9]等.此外,氨作为大气中唯一的无机碱性气体,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和NO x 反应生产二次颗粒物(如硫酸铵和硝酸铵),增加环境中PM2.5的浓度,诱使雾霾的形成[11]. ...
Transformation of the nitrogen cycle: recent trends,questions,and potential solutions
5
2008
... 氮沉降指大气中的活性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以干湿沉降的形式沉积到水体和陆地的过程[1].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增加、化石燃料和肥料的不断消耗,向大气环境排放的活性氮累积量迅速上升,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氮沉降量急剧增加[2-4].据估计,19世纪中期全球每年约有34 Tg的活性氮以NO x 和NH3的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并沉积到地球表面;20世纪90年代每年氮沉降量增加到100 Tg;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0 Tg[5].大气氨(NH3)是碱性气体,在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6-7].与此同时,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将通过降水清除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水体和陆地环境中,并对自然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影响,如引发土壤酸化[8]、水体富营养化[9]、生物多样性减少[10]、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9]等.此外,氨作为大气中唯一的无机碱性气体,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和NO x 反应生产二次颗粒物(如硫酸铵和硝酸铵),增加环境中PM2.5的浓度,诱使雾霾的形成[11]. ...
... 荒漠草原是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旱生草原生态系统,整个系统中既有草本又有灌木.2018年选择一个具有较好或一定代表性的草本群落实施氮输入试验.试验区组为随机设计,小区面积为8 m×8 m,设置8个氮输入水平,依次为0、0.5、1、3、6、12、24、48 g·m-2·a-1,分别以N0(CK)、N0.5(偏远地区氮沉降量)[28]、N1(草地生态系统最有益氮沉降量)[29]、N3(全国平均氮沉降量)[9]、N6(2050年全国平均氮沉降量)[2]、N12(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N24(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N48(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表示,每个处理进行6次重复试验.施肥时间为每年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分2次施入.具体是将尿素(含氮45%)溶解在相当于0.5 mm降水(0.5 mm降水对荒漠植被的生长和恢复几乎无影响)的水溶液中[30],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样地上.试验采用通气法测定土壤氨挥发速率,并计算累积氨挥发量.在试验小区内随机选取一点布设一个PVC硬质塑料管(内径15 cm、高10 cm),取15 mL事先配置好的磷酸甘油溶液(保证在48 h内能持续有效地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均匀倒入厚度为2 cm、直径为16 cm的海绵上,待海绵充分吸收甘油后将其放置于硬质塑料管中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且在吸收甘油的海绵上方放置一块新的海绵,防止下方海绵吸收大气中的氨. ...
... [2]、N24(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N48(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表示,每个处理进行6次重复试验.施肥时间为每年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分2次施入.具体是将尿素(含氮45%)溶解在相当于0.5 mm降水(0.5 mm降水对荒漠植被的生长和恢复几乎无影响)的水溶液中[30],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样地上.试验采用通气法测定土壤氨挥发速率,并计算累积氨挥发量.在试验小区内随机选取一点布设一个PVC硬质塑料管(内径15 cm、高10 cm),取15 mL事先配置好的磷酸甘油溶液(保证在48 h内能持续有效地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均匀倒入厚度为2 cm、直径为16 cm的海绵上,待海绵充分吸收甘油后将其放置于硬质塑料管中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且在吸收甘油的海绵上方放置一块新的海绵,防止下方海绵吸收大气中的氨. ...
... [2]、N48(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表示,每个处理进行6次重复试验.施肥时间为每年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分2次施入.具体是将尿素(含氮45%)溶解在相当于0.5 mm降水(0.5 mm降水对荒漠植被的生长和恢复几乎无影响)的水溶液中[30],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样地上.试验采用通气法测定土壤氨挥发速率,并计算累积氨挥发量.在试验小区内随机选取一点布设一个PVC硬质塑料管(内径15 cm、高10 cm),取15 mL事先配置好的磷酸甘油溶液(保证在48 h内能持续有效地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均匀倒入厚度为2 cm、直径为16 cm的海绵上,待海绵充分吸收甘油后将其放置于硬质塑料管中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且在吸收甘油的海绵上方放置一块新的海绵,防止下方海绵吸收大气中的氨. ...
... [2]表示,每个处理进行6次重复试验.施肥时间为每年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分2次施入.具体是将尿素(含氮45%)溶解在相当于0.5 mm降水(0.5 mm降水对荒漠植被的生长和恢复几乎无影响)的水溶液中[30],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样地上.试验采用通气法测定土壤氨挥发速率,并计算累积氨挥发量.在试验小区内随机选取一点布设一个PVC硬质塑料管(内径15 cm、高10 cm),取15 mL事先配置好的磷酸甘油溶液(保证在48 h内能持续有效地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均匀倒入厚度为2 cm、直径为16 cm的海绵上,待海绵充分吸收甘油后将其放置于硬质塑料管中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且在吸收甘油的海绵上方放置一块新的海绵,防止下方海绵吸收大气中的氨. ...
Recent patterns of anthropogenic reactive nitrogen emissions with urbanization in China:dynamics,major problems,and potential solutions
0
2019
Increase in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rom soil in response to N deposition in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s
6
2014
... 氮沉降指大气中的活性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以干湿沉降的形式沉积到水体和陆地的过程[1].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增加、化石燃料和肥料的不断消耗,向大气环境排放的活性氮累积量迅速上升,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氮沉降量急剧增加[2-4].据估计,19世纪中期全球每年约有34 Tg的活性氮以NO x 和NH3的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并沉积到地球表面;20世纪90年代每年氮沉降量增加到100 Tg;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0 Tg[5].大气氨(NH3)是碱性气体,在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6-7].与此同时,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将通过降水清除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水体和陆地环境中,并对自然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影响,如引发土壤酸化[8]、水体富营养化[9]、生物多样性减少[10]、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9]等.此外,氨作为大气中唯一的无机碱性气体,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和NO x 反应生产二次颗粒物(如硫酸铵和硝酸铵),增加环境中PM2.5的浓度,诱使雾霾的形成[11]. ...
... 目前土壤氨挥发的相关研究已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证实[12-13],施用氮肥后NH3-N的损失量已得到充分表征[4,14].土壤氨气挥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受底物浓度(铵态氮含量)[4,15]、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风速)[16]、土壤性质(pH、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阳离子交换能力)[17]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对NH/NH3的吸附性能[18],从而对土壤氨气的排放产生影响.温带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主要呈碱性,因此在该地区施用氮肥或氮沉降可能会显著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并增加氨气排放.近几十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对长江三角洲[19]、珠江三角洲[20]和华北平原[21]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以量化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23]. ...
... [4,15]、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风速)[16]、土壤性质(pH、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阳离子交换能力)[17]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对NH/NH3的吸附性能[18],从而对土壤氨气的排放产生影响.温带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主要呈碱性,因此在该地区施用氮肥或氮沉降可能会显著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并增加氨气排放.近几十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对长江三角洲[19]、珠江三角洲[20]和华北平原[21]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以量化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23]. ...
... 土壤氨挥发速率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密切相关[4,32].赋存于土壤氮库中的铵态氮容易以氨挥发的形式扩散到大气环境中,该过程受氮肥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影响,且氮输入量显著影响土壤氨气累积排放量(图2).本研究中,不论在何种氮输入水平下,氨挥发速率对氮输入的响应非常迅速且短暂,且随着氮输入量的持续增加,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显著上升.我们的结果证实了以往的研究,即随着氮输入量和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损失量急剧上升[4,33-34].此外,氮输入后的2天内氨挥发极快,尤其在高氮处理下(N12~N48)最为突出,主要因为氮输入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快速上升,NH-NH3平衡向产生氨气的路径移动,进而加快了氨气的生成[35];且氨气损失量主要发生在氮输入后的前20天(图2).有学者在对智利南部火山草地和爱尔兰6种土壤类型研究中发现,施用尿素后土壤氨挥发速率峰值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2~3天,且土壤氨排放持续时间短暂[36-37].然而,本研究仅开展了为期33天的连续观测试验,由于氮输入后初期采样频率较低,特别是在氮输入后的一周内取样次数仅有2次,这可能未能精确捕捉到氨挥发的峰值时刻.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增加氮输入后一周内的取样频率,以便更为准确地认识氮输入后荒漠草原氨挥发的规律. ...
... [4,33-34].此外,氮输入后的2天内氨挥发极快,尤其在高氮处理下(N12~N48)最为突出,主要因为氮输入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快速上升,NH-NH3平衡向产生氨气的路径移动,进而加快了氨气的生成[35];且氨气损失量主要发生在氮输入后的前20天(图2).有学者在对智利南部火山草地和爱尔兰6种土壤类型研究中发现,施用尿素后土壤氨挥发速率峰值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2~3天,且土壤氨排放持续时间短暂[36-37].然而,本研究仅开展了为期33天的连续观测试验,由于氮输入后初期采样频率较低,特别是在氮输入后的一周内取样次数仅有2次,这可能未能精确捕捉到氨挥发的峰值时刻.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增加氮输入后一周内的取样频率,以便更为准确地认识氮输入后荒漠草原氨挥发的规律. ...
... 土壤pH值超过7.0时,土壤中的NH-NH3平衡将发生转变,铵态氮会以氨气的形式从土壤中逃逸[41-42].土壤pH值大于7.2时,产生的氨气会大幅度增加[43];当pH值达到7.6时,此时的氨挥发潜力仍然较大[43].由于本研究区的土壤呈碱性,因而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44].土壤湿度、温度和风速等也积极调控土壤氨气挥发速率[17].因此,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因素对土壤氨气的排放起主导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显著正相关(图3),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4,45-47];且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也表现为积极正向效应[46],这是因为研究区土壤碱性较高(pH7.6,表1),铵根转化为硝酸根时释放出的氢离子能够适量降低土壤pH值,因此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据报道,土壤pH值与氨挥发速率表现为明显负相关[45-46],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
Nitrogen cycles:past,present,and future
1
2004
... 氮沉降指大气中的活性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以干湿沉降的形式沉积到水体和陆地的过程[1].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增加、化石燃料和肥料的不断消耗,向大气环境排放的活性氮累积量迅速上升,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氮沉降量急剧增加[2-4].据估计,19世纪中期全球每年约有34 Tg的活性氮以NO x 和NH3的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并沉积到地球表面;20世纪90年代每年氮沉降量增加到100 Tg;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0 Tg[5].大气氨(NH3)是碱性气体,在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6-7].与此同时,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将通过降水清除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水体和陆地环境中,并对自然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影响,如引发土壤酸化[8]、水体富营养化[9]、生物多样性减少[10]、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9]等.此外,氨作为大气中唯一的无机碱性气体,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和NO x 反应生产二次颗粒物(如硫酸铵和硝酸铵),增加环境中PM2.5的浓度,诱使雾霾的形成[11]. ...
Effects of atmospheric ammonia (NH3) on terrestrial vegetation:a review
2
2003
... 氮沉降指大气中的活性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以干湿沉降的形式沉积到水体和陆地的过程[1].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增加、化石燃料和肥料的不断消耗,向大气环境排放的活性氮累积量迅速上升,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氮沉降量急剧增加[2-4].据估计,19世纪中期全球每年约有34 Tg的活性氮以NO x 和NH3的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并沉积到地球表面;20世纪90年代每年氮沉降量增加到100 Tg;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0 Tg[5].大气氨(NH3)是碱性气体,在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6-7].与此同时,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将通过降水清除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水体和陆地环境中,并对自然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影响,如引发土壤酸化[8]、水体富营养化[9]、生物多样性减少[10]、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9]等.此外,氨作为大气中唯一的无机碱性气体,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和NO x 反应生产二次颗粒物(如硫酸铵和硝酸铵),增加环境中PM2.5的浓度,诱使雾霾的形成[11]. ...
... 以往对土壤氨挥发的研究多聚焦于农田、森林生态系统,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氨挥发的研究较少.中国草原面积辽阔、分布广泛,并且草原在维持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6-7],因此有必要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开展相关研究.草原生态系统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提供大量的畜产品,并且在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4].中国草原生态环境正面临严重退化[25],草原健康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荒漠草原是内蒙古中西部区域主要的草原类型,氮素是该地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主要的限制因子[26].在这一背景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尤为敏感[27].综上,明确大气氮沉降对荒漠草原土壤氨挥发的影响,对全面了解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区域乌拉特荒漠草原实施了氮输入试验,主要探讨不同氮输入水平对荒漠草原氨挥发的影响,研究氮输入后氮素向环境中的损失通量,进一步分析影响荒漠草原土壤氨挥发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管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及氮素去向提供参考依据. ...
The role of the atmosphere in nitrogen cycling
2
1982
... 氮沉降指大气中的活性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以干湿沉降的形式沉积到水体和陆地的过程[1].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增加、化石燃料和肥料的不断消耗,向大气环境排放的活性氮累积量迅速上升,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氮沉降量急剧增加[2-4].据估计,19世纪中期全球每年约有34 Tg的活性氮以NO x 和NH3的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并沉积到地球表面;20世纪90年代每年氮沉降量增加到100 Tg;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0 Tg[5].大气氨(NH3)是碱性气体,在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6-7].与此同时,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将通过降水清除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水体和陆地环境中,并对自然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影响,如引发土壤酸化[8]、水体富营养化[9]、生物多样性减少[10]、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9]等.此外,氨作为大气中唯一的无机碱性气体,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和NO x 反应生产二次颗粒物(如硫酸铵和硝酸铵),增加环境中PM2.5的浓度,诱使雾霾的形成[11]. ...
... 以往对土壤氨挥发的研究多聚焦于农田、森林生态系统,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氨挥发的研究较少.中国草原面积辽阔、分布广泛,并且草原在维持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6-7],因此有必要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开展相关研究.草原生态系统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提供大量的畜产品,并且在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4].中国草原生态环境正面临严重退化[25],草原健康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荒漠草原是内蒙古中西部区域主要的草原类型,氮素是该地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主要的限制因子[26].在这一背景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尤为敏感[27].综上,明确大气氮沉降对荒漠草原土壤氨挥发的影响,对全面了解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区域乌拉特荒漠草原实施了氮输入试验,主要探讨不同氮输入水平对荒漠草原氨挥发的影响,研究氮输入后氮素向环境中的损失通量,进一步分析影响荒漠草原土壤氨挥发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管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及氮素去向提供参考依据. ...
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酸化的影响
1
2001
... 氮沉降指大气中的活性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以干湿沉降的形式沉积到水体和陆地的过程[1].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增加、化石燃料和肥料的不断消耗,向大气环境排放的活性氮累积量迅速上升,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氮沉降量急剧增加[2-4].据估计,19世纪中期全球每年约有34 Tg的活性氮以NO x 和NH3的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并沉积到地球表面;20世纪90年代每年氮沉降量增加到100 Tg;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0 Tg[5].大气氨(NH3)是碱性气体,在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6-7].与此同时,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将通过降水清除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水体和陆地环境中,并对自然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影响,如引发土壤酸化[8]、水体富营养化[9]、生物多样性减少[10]、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9]等.此外,氨作为大气中唯一的无机碱性气体,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和NO x 反应生产二次颗粒物(如硫酸铵和硝酸铵),增加环境中PM2.5的浓度,诱使雾霾的形成[11]. ...
Enhanced nitrogen deposition over China
3
2013
... 氮沉降指大气中的活性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以干湿沉降的形式沉积到水体和陆地的过程[1].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增加、化石燃料和肥料的不断消耗,向大气环境排放的活性氮累积量迅速上升,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氮沉降量急剧增加[2-4].据估计,19世纪中期全球每年约有34 Tg的活性氮以NO x 和NH3的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并沉积到地球表面;20世纪90年代每年氮沉降量增加到100 Tg;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0 Tg[5].大气氨(NH3)是碱性气体,在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6-7].与此同时,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将通过降水清除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水体和陆地环境中,并对自然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影响,如引发土壤酸化[8]、水体富营养化[9]、生物多样性减少[10]、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9]等.此外,氨作为大气中唯一的无机碱性气体,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和NO x 反应生产二次颗粒物(如硫酸铵和硝酸铵),增加环境中PM2.5的浓度,诱使雾霾的形成[11]. ...
... [9]等.此外,氨作为大气中唯一的无机碱性气体,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和NO x 反应生产二次颗粒物(如硫酸铵和硝酸铵),增加环境中PM2.5的浓度,诱使雾霾的形成[11]. ...
... 荒漠草原是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旱生草原生态系统,整个系统中既有草本又有灌木.2018年选择一个具有较好或一定代表性的草本群落实施氮输入试验.试验区组为随机设计,小区面积为8 m×8 m,设置8个氮输入水平,依次为0、0.5、1、3、6、12、24、48 g·m-2·a-1,分别以N0(CK)、N0.5(偏远地区氮沉降量)[28]、N1(草地生态系统最有益氮沉降量)[29]、N3(全国平均氮沉降量)[9]、N6(2050年全国平均氮沉降量)[2]、N12(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N24(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N48(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表示,每个处理进行6次重复试验.施肥时间为每年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分2次施入.具体是将尿素(含氮45%)溶解在相当于0.5 mm降水(0.5 mm降水对荒漠植被的生长和恢复几乎无影响)的水溶液中[30],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样地上.试验采用通气法测定土壤氨挥发速率,并计算累积氨挥发量.在试验小区内随机选取一点布设一个PVC硬质塑料管(内径15 cm、高10 cm),取15 mL事先配置好的磷酸甘油溶液(保证在48 h内能持续有效地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均匀倒入厚度为2 cm、直径为16 cm的海绵上,待海绵充分吸收甘油后将其放置于硬质塑料管中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且在吸收甘油的海绵上方放置一块新的海绵,防止下方海绵吸收大气中的氨. ...
Impact of nitrogen deposition on the species richness of grasslands
1
2004
... 氮沉降指大气中的活性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以干湿沉降的形式沉积到水体和陆地的过程[1].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增加、化石燃料和肥料的不断消耗,向大气环境排放的活性氮累积量迅速上升,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氮沉降量急剧增加[2-4].据估计,19世纪中期全球每年约有34 Tg的活性氮以NO x 和NH3的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并沉积到地球表面;20世纪90年代每年氮沉降量增加到100 Tg;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0 Tg[5].大气氨(NH3)是碱性气体,在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6-7].与此同时,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将通过降水清除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水体和陆地环境中,并对自然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影响,如引发土壤酸化[8]、水体富营养化[9]、生物多样性减少[10]、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9]等.此外,氨作为大气中唯一的无机碱性气体,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和NO x 反应生产二次颗粒物(如硫酸铵和硝酸铵),增加环境中PM2.5的浓度,诱使雾霾的形成[11]. ...
Identifying ammonia hotspots in China using a national observation network
1
2018
... 氮沉降指大气中的活性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以干湿沉降的形式沉积到水体和陆地的过程[1].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增加、化石燃料和肥料的不断消耗,向大气环境排放的活性氮累积量迅速上升,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氮沉降量急剧增加[2-4].据估计,19世纪中期全球每年约有34 Tg的活性氮以NO x 和NH3的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并沉积到地球表面;20世纪90年代每年氮沉降量增加到100 Tg;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0 Tg[5].大气氨(NH3)是碱性气体,在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6-7].与此同时,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将通过降水清除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水体和陆地环境中,并对自然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影响,如引发土壤酸化[8]、水体富营养化[9]、生物多样性减少[10]、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9]等.此外,氨作为大气中唯一的无机碱性气体,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和NO x 反应生产二次颗粒物(如硫酸铵和硝酸铵),增加环境中PM2.5的浓度,诱使雾霾的形成[11]. ...
Estimation of NH3 bi-directional flux from managed agricultural soils
1
2010
... 目前土壤氨挥发的相关研究已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证实[12-13],施用氮肥后NH3-N的损失量已得到充分表征[4,14].土壤氨气挥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受底物浓度(铵态氮含量)[4,15]、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风速)[16]、土壤性质(pH、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阳离子交换能力)[17]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对NH/NH3的吸附性能[18],从而对土壤氨气的排放产生影响.温带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主要呈碱性,因此在该地区施用氮肥或氮沉降可能会显著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并增加氨气排放.近几十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对长江三角洲[19]、珠江三角洲[20]和华北平原[21]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以量化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23]. ...
Improved soil-crop system management aids in NH3 emission mitigation in China
1
2021
... 目前土壤氨挥发的相关研究已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证实[12-13],施用氮肥后NH3-N的损失量已得到充分表征[4,14].土壤氨气挥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受底物浓度(铵态氮含量)[4,15]、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风速)[16]、土壤性质(pH、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阳离子交换能力)[17]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对NH/NH3的吸附性能[18],从而对土壤氨气的排放产生影响.温带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主要呈碱性,因此在该地区施用氮肥或氮沉降可能会显著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并增加氨气排放.近几十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对长江三角洲[19]、珠江三角洲[20]和华北平原[21]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以量化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23]. ...
Ammonia losses following surface application of enhanced-efficiency nitrogen fertilizers and urea
1
2019
... 目前土壤氨挥发的相关研究已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证实[12-13],施用氮肥后NH3-N的损失量已得到充分表征[4,14].土壤氨气挥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受底物浓度(铵态氮含量)[4,15]、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风速)[16]、土壤性质(pH、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阳离子交换能力)[17]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对NH/NH3的吸附性能[18],从而对土壤氨气的排放产生影响.温带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主要呈碱性,因此在该地区施用氮肥或氮沉降可能会显著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并增加氨气排放.近几十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对长江三角洲[19]、珠江三角洲[20]和华北平原[21]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以量化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23]. ...
Effects of warming and fertilization on paddy N2O emissions and ammonia volatilization
1
2023
... 目前土壤氨挥发的相关研究已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证实[12-13],施用氮肥后NH3-N的损失量已得到充分表征[4,14].土壤氨气挥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受底物浓度(铵态氮含量)[4,15]、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风速)[16]、土壤性质(pH、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阳离子交换能力)[17]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对NH/NH3的吸附性能[18],从而对土壤氨气的排放产生影响.温带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主要呈碱性,因此在该地区施用氮肥或氮沉降可能会显著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并增加氨气排放.近几十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对长江三角洲[19]、珠江三角洲[20]和华北平原[21]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以量化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23]. ...
Impact of cattle slurry application methods on ammonia losses and grassl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1
2022
... 目前土壤氨挥发的相关研究已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证实[12-13],施用氮肥后NH3-N的损失量已得到充分表征[4,14].土壤氨气挥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受底物浓度(铵态氮含量)[4,15]、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风速)[16]、土壤性质(pH、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阳离子交换能力)[17]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对NH/NH3的吸附性能[18],从而对土壤氨气的排放产生影响.温带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主要呈碱性,因此在该地区施用氮肥或氮沉降可能会显著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并增加氨气排放.近几十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对长江三角洲[19]、珠江三角洲[20]和华北平原[21]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以量化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23]. ...
Ammonia in the environment: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2
2008
... 目前土壤氨挥发的相关研究已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证实[12-13],施用氮肥后NH3-N的损失量已得到充分表征[4,14].土壤氨气挥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受底物浓度(铵态氮含量)[4,15]、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风速)[16]、土壤性质(pH、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阳离子交换能力)[17]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对NH/NH3的吸附性能[18],从而对土壤氨气的排放产生影响.温带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主要呈碱性,因此在该地区施用氮肥或氮沉降可能会显著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并增加氨气排放.近几十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对长江三角洲[19]、珠江三角洲[20]和华北平原[21]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以量化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23]. ...
... 土壤pH值超过7.0时,土壤中的NH-NH3平衡将发生转变,铵态氮会以氨气的形式从土壤中逃逸[41-42].土壤pH值大于7.2时,产生的氨气会大幅度增加[43];当pH值达到7.6时,此时的氨挥发潜力仍然较大[43].由于本研究区的土壤呈碱性,因而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44].土壤湿度、温度和风速等也积极调控土壤氨气挥发速率[17].因此,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因素对土壤氨气的排放起主导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显著正相关(图3),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4,45-47];且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也表现为积极正向效应[46],这是因为研究区土壤碱性较高(pH7.6,表1),铵根转化为硝酸根时释放出的氢离子能够适量降低土壤pH值,因此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据报道,土壤pH值与氨挥发速率表现为明显负相关[45-46],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
生物炭对盐碱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1
2019
... 目前土壤氨挥发的相关研究已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证实[12-13],施用氮肥后NH3-N的损失量已得到充分表征[4,14].土壤氨气挥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受底物浓度(铵态氮含量)[4,15]、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风速)[16]、土壤性质(pH、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阳离子交换能力)[17]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对NH/NH3的吸附性能[18],从而对土壤氨气的排放产生影响.温带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主要呈碱性,因此在该地区施用氮肥或氮沉降可能会显著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并增加氨气排放.近几十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对长江三角洲[19]、珠江三角洲[20]和华北平原[21]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以量化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23]. ...
Atmospheric NH3 and NO2 concentration and nitrogen deposition in an agricultural catchment of eastern China
1
2010
... 目前土壤氨挥发的相关研究已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证实[12-13],施用氮肥后NH3-N的损失量已得到充分表征[4,14].土壤氨气挥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受底物浓度(铵态氮含量)[4,15]、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风速)[16]、土壤性质(pH、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阳离子交换能力)[17]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对NH/NH3的吸附性能[18],从而对土壤氨气的排放产生影响.温带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主要呈碱性,因此在该地区施用氮肥或氮沉降可能会显著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并增加氨气排放.近几十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对长江三角洲[19]、珠江三角洲[20]和华北平原[21]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以量化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23]. ...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to forest and estuary environment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southern China
1
2013
... 目前土壤氨挥发的相关研究已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证实[12-13],施用氮肥后NH3-N的损失量已得到充分表征[4,14].土壤氨气挥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受底物浓度(铵态氮含量)[4,15]、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风速)[16]、土壤性质(pH、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阳离子交换能力)[17]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对NH/NH3的吸附性能[18],从而对土壤氨气的排放产生影响.温带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主要呈碱性,因此在该地区施用氮肥或氮沉降可能会显著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并增加氨气排放.近几十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对长江三角洲[19]、珠江三角洲[20]和华北平原[21]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以量化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23]. ...
High concentrations and dry deposition of 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at two sit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1
2009
... 目前土壤氨挥发的相关研究已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证实[12-13],施用氮肥后NH3-N的损失量已得到充分表征[4,14].土壤氨气挥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受底物浓度(铵态氮含量)[4,15]、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风速)[16]、土壤性质(pH、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阳离子交换能力)[17]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对NH/NH3的吸附性能[18],从而对土壤氨气的排放产生影响.温带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主要呈碱性,因此在该地区施用氮肥或氮沉降可能会显著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并增加氨气排放.近几十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对长江三角洲[19]、珠江三角洲[20]和华北平原[21]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以量化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23]. ...
Nitrogen deposition and its ecological impact in China:an overview
1
2011
... 目前土壤氨挥发的相关研究已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证实[12-13],施用氮肥后NH3-N的损失量已得到充分表征[4,14].土壤氨气挥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受底物浓度(铵态氮含量)[4,15]、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风速)[16]、土壤性质(pH、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阳离子交换能力)[17]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对NH/NH3的吸附性能[18],从而对土壤氨气的排放产生影响.温带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主要呈碱性,因此在该地区施用氮肥或氮沉降可能会显著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并增加氨气排放.近几十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对长江三角洲[19]、珠江三角洲[20]和华北平原[21]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以量化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23]. ...
Effects of warming and nitrogen deposition on CH4,CO2 and N2O emissions in alpine grassland ecosystem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1
2017
... 目前土壤氨挥发的相关研究已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证实[12-13],施用氮肥后NH3-N的损失量已得到充分表征[4,14].土壤氨气挥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受底物浓度(铵态氮含量)[4,15]、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风速)[16]、土壤性质(pH、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阳离子交换能力)[17]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对NH/NH3的吸附性能[18],从而对土壤氨气的排放产生影响.温带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主要呈碱性,因此在该地区施用氮肥或氮沉降可能会显著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并增加氨气排放.近几十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对长江三角洲[19]、珠江三角洲[20]和华北平原[21]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以量化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23]. ...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tention,nutrient storage,and biomass production across alpine grassland soils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1
2023
... 以往对土壤氨挥发的研究多聚焦于农田、森林生态系统,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氨挥发的研究较少.中国草原面积辽阔、分布广泛,并且草原在维持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6-7],因此有必要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开展相关研究.草原生态系统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提供大量的畜产品,并且在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4].中国草原生态环境正面临严重退化[25],草原健康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荒漠草原是内蒙古中西部区域主要的草原类型,氮素是该地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主要的限制因子[26].在这一背景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尤为敏感[27].综上,明确大气氮沉降对荒漠草原土壤氨挥发的影响,对全面了解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区域乌拉特荒漠草原实施了氮输入试验,主要探讨不同氮输入水平对荒漠草原氨挥发的影响,研究氮输入后氮素向环境中的损失通量,进一步分析影响荒漠草原土壤氨挥发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管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及氮素去向提供参考依据. ...
Early warning signals of grassland ecosystem degradation:a case study from the northeast Qinghai-Tibetan Plateau
1
2024
... 以往对土壤氨挥发的研究多聚焦于农田、森林生态系统,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氨挥发的研究较少.中国草原面积辽阔、分布广泛,并且草原在维持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6-7],因此有必要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开展相关研究.草原生态系统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提供大量的畜产品,并且在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4].中国草原生态环境正面临严重退化[25],草原健康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荒漠草原是内蒙古中西部区域主要的草原类型,氮素是该地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主要的限制因子[26].在这一背景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尤为敏感[27].综上,明确大气氮沉降对荒漠草原土壤氨挥发的影响,对全面了解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区域乌拉特荒漠草原实施了氮输入试验,主要探讨不同氮输入水平对荒漠草原氨挥发的影响,研究氮输入后氮素向环境中的损失通量,进一步分析影响荒漠草原土壤氨挥发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管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及氮素去向提供参考依据. ...
Nitrogen limit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s globally distributed
1
2008
... 以往对土壤氨挥发的研究多聚焦于农田、森林生态系统,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氨挥发的研究较少.中国草原面积辽阔、分布广泛,并且草原在维持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6-7],因此有必要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开展相关研究.草原生态系统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提供大量的畜产品,并且在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4].中国草原生态环境正面临严重退化[25],草原健康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荒漠草原是内蒙古中西部区域主要的草原类型,氮素是该地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主要的限制因子[26].在这一背景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尤为敏感[27].综上,明确大气氮沉降对荒漠草原土壤氨挥发的影响,对全面了解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区域乌拉特荒漠草原实施了氮输入试验,主要探讨不同氮输入水平对荒漠草原氨挥发的影响,研究氮输入后氮素向环境中的损失通量,进一步分析影响荒漠草原土壤氨挥发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管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及氮素去向提供参考依据. ...
Nitrogen and water addition alters species diversity and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in a desert grassland
1
2024
... 以往对土壤氨挥发的研究多聚焦于农田、森林生态系统,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氨挥发的研究较少.中国草原面积辽阔、分布广泛,并且草原在维持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6-7],因此有必要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开展相关研究.草原生态系统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提供大量的畜产品,并且在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4].中国草原生态环境正面临严重退化[25],草原健康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荒漠草原是内蒙古中西部区域主要的草原类型,氮素是该地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主要的限制因子[26].在这一背景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尤为敏感[27].综上,明确大气氮沉降对荒漠草原土壤氨挥发的影响,对全面了解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区域乌拉特荒漠草原实施了氮输入试验,主要探讨不同氮输入水平对荒漠草原氨挥发的影响,研究氮输入后氮素向环境中的损失通量,进一步分析影响荒漠草原土壤氨挥发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管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及氮素去向提供参考依据. ...
天山中部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大气无机氮沉降
1
2014
... 荒漠草原是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旱生草原生态系统,整个系统中既有草本又有灌木.2018年选择一个具有较好或一定代表性的草本群落实施氮输入试验.试验区组为随机设计,小区面积为8 m×8 m,设置8个氮输入水平,依次为0、0.5、1、3、6、12、24、48 g·m-2·a-1,分别以N0(CK)、N0.5(偏远地区氮沉降量)[28]、N1(草地生态系统最有益氮沉降量)[29]、N3(全国平均氮沉降量)[9]、N6(2050年全国平均氮沉降量)[2]、N12(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N24(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N48(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表示,每个处理进行6次重复试验.施肥时间为每年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分2次施入.具体是将尿素(含氮45%)溶解在相当于0.5 mm降水(0.5 mm降水对荒漠植被的生长和恢复几乎无影响)的水溶液中[30],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样地上.试验采用通气法测定土壤氨挥发速率,并计算累积氨挥发量.在试验小区内随机选取一点布设一个PVC硬质塑料管(内径15 cm、高10 cm),取15 mL事先配置好的磷酸甘油溶液(保证在48 h内能持续有效地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均匀倒入厚度为2 cm、直径为16 cm的海绵上,待海绵充分吸收甘油后将其放置于硬质塑料管中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且在吸收甘油的海绵上方放置一块新的海绵,防止下方海绵吸收大气中的氨. ...
Plant nitrogen retention in alpine grassland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under multi-level nitrogen addition
1
2023
... 荒漠草原是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旱生草原生态系统,整个系统中既有草本又有灌木.2018年选择一个具有较好或一定代表性的草本群落实施氮输入试验.试验区组为随机设计,小区面积为8 m×8 m,设置8个氮输入水平,依次为0、0.5、1、3、6、12、24、48 g·m-2·a-1,分别以N0(CK)、N0.5(偏远地区氮沉降量)[28]、N1(草地生态系统最有益氮沉降量)[29]、N3(全国平均氮沉降量)[9]、N6(2050年全国平均氮沉降量)[2]、N12(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N24(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N48(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表示,每个处理进行6次重复试验.施肥时间为每年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分2次施入.具体是将尿素(含氮45%)溶解在相当于0.5 mm降水(0.5 mm降水对荒漠植被的生长和恢复几乎无影响)的水溶液中[30],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样地上.试验采用通气法测定土壤氨挥发速率,并计算累积氨挥发量.在试验小区内随机选取一点布设一个PVC硬质塑料管(内径15 cm、高10 cm),取15 mL事先配置好的磷酸甘油溶液(保证在48 h内能持续有效地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均匀倒入厚度为2 cm、直径为16 cm的海绵上,待海绵充分吸收甘油后将其放置于硬质塑料管中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且在吸收甘油的海绵上方放置一块新的海绵,防止下方海绵吸收大气中的氨. ...
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植物对小降雨事件的生理响应
1
2014
... 荒漠草原是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旱生草原生态系统,整个系统中既有草本又有灌木.2018年选择一个具有较好或一定代表性的草本群落实施氮输入试验.试验区组为随机设计,小区面积为8 m×8 m,设置8个氮输入水平,依次为0、0.5、1、3、6、12、24、48 g·m-2·a-1,分别以N0(CK)、N0.5(偏远地区氮沉降量)[28]、N1(草地生态系统最有益氮沉降量)[29]、N3(全国平均氮沉降量)[9]、N6(2050年全国平均氮沉降量)[2]、N12(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N24(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N48(高氮沉降量,污染区)[2]表示,每个处理进行6次重复试验.施肥时间为每年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分2次施入.具体是将尿素(含氮45%)溶解在相当于0.5 mm降水(0.5 mm降水对荒漠植被的生长和恢复几乎无影响)的水溶液中[30],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样地上.试验采用通气法测定土壤氨挥发速率,并计算累积氨挥发量.在试验小区内随机选取一点布设一个PVC硬质塑料管(内径15 cm、高10 cm),取15 mL事先配置好的磷酸甘油溶液(保证在48 h内能持续有效地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均匀倒入厚度为2 cm、直径为16 cm的海绵上,待海绵充分吸收甘油后将其放置于硬质塑料管中吸收土壤排放的氨气;且在吸收甘油的海绵上方放置一块新的海绵,防止下方海绵吸收大气中的氨. ...
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通气法
1
2002
... 通气法氨气挥发计算公式如下[31]: ...
氮添加对沙质草地氨挥发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1
2011
... 土壤氨挥发速率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密切相关[4,32].赋存于土壤氮库中的铵态氮容易以氨挥发的形式扩散到大气环境中,该过程受氮肥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影响,且氮输入量显著影响土壤氨气累积排放量(图2).本研究中,不论在何种氮输入水平下,氨挥发速率对氮输入的响应非常迅速且短暂,且随着氮输入量的持续增加,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显著上升.我们的结果证实了以往的研究,即随着氮输入量和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损失量急剧上升[4,33-34].此外,氮输入后的2天内氨挥发极快,尤其在高氮处理下(N12~N48)最为突出,主要因为氮输入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快速上升,NH-NH3平衡向产生氨气的路径移动,进而加快了氨气的生成[35];且氨气损失量主要发生在氮输入后的前20天(图2).有学者在对智利南部火山草地和爱尔兰6种土壤类型研究中发现,施用尿素后土壤氨挥发速率峰值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2~3天,且土壤氨排放持续时间短暂[36-37].然而,本研究仅开展了为期33天的连续观测试验,由于氮输入后初期采样频率较低,特别是在氮输入后的一周内取样次数仅有2次,这可能未能精确捕捉到氨挥发的峰值时刻.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增加氮输入后一周内的取样频率,以便更为准确地认识氮输入后荒漠草原氨挥发的规律. ...
Ammonia emission factors for N fertilizers applied to two contrasting grassland soils
1
1997
... 土壤氨挥发速率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密切相关[4,32].赋存于土壤氮库中的铵态氮容易以氨挥发的形式扩散到大气环境中,该过程受氮肥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影响,且氮输入量显著影响土壤氨气累积排放量(图2).本研究中,不论在何种氮输入水平下,氨挥发速率对氮输入的响应非常迅速且短暂,且随着氮输入量的持续增加,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显著上升.我们的结果证实了以往的研究,即随着氮输入量和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损失量急剧上升[4,33-34].此外,氮输入后的2天内氨挥发极快,尤其在高氮处理下(N12~N48)最为突出,主要因为氮输入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快速上升,NH-NH3平衡向产生氨气的路径移动,进而加快了氨气的生成[35];且氨气损失量主要发生在氮输入后的前20天(图2).有学者在对智利南部火山草地和爱尔兰6种土壤类型研究中发现,施用尿素后土壤氨挥发速率峰值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2~3天,且土壤氨排放持续时间短暂[36-37].然而,本研究仅开展了为期33天的连续观测试验,由于氮输入后初期采样频率较低,特别是在氮输入后的一周内取样次数仅有2次,这可能未能精确捕捉到氨挥发的峰值时刻.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增加氮输入后一周内的取样频率,以便更为准确地认识氮输入后荒漠草原氨挥发的规律. ...
NH3 volatilization,soil concentration and soil pH following subsurface banding of urea at increasing rates
1
2013
... 土壤氨挥发速率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密切相关[4,32].赋存于土壤氮库中的铵态氮容易以氨挥发的形式扩散到大气环境中,该过程受氮肥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影响,且氮输入量显著影响土壤氨气累积排放量(图2).本研究中,不论在何种氮输入水平下,氨挥发速率对氮输入的响应非常迅速且短暂,且随着氮输入量的持续增加,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显著上升.我们的结果证实了以往的研究,即随着氮输入量和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损失量急剧上升[4,33-34].此外,氮输入后的2天内氨挥发极快,尤其在高氮处理下(N12~N48)最为突出,主要因为氮输入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快速上升,NH-NH3平衡向产生氨气的路径移动,进而加快了氨气的生成[35];且氨气损失量主要发生在氮输入后的前20天(图2).有学者在对智利南部火山草地和爱尔兰6种土壤类型研究中发现,施用尿素后土壤氨挥发速率峰值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2~3天,且土壤氨排放持续时间短暂[36-37].然而,本研究仅开展了为期33天的连续观测试验,由于氮输入后初期采样频率较低,特别是在氮输入后的一周内取样次数仅有2次,这可能未能精确捕捉到氨挥发的峰值时刻.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增加氮输入后一周内的取样频率,以便更为准确地认识氮输入后荒漠草原氨挥发的规律. ...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rom urea-based fertilizers applied to tall fescue pastures in Georgia,USA
1
2008
... 土壤氨挥发速率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密切相关[4,32].赋存于土壤氮库中的铵态氮容易以氨挥发的形式扩散到大气环境中,该过程受氮肥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影响,且氮输入量显著影响土壤氨气累积排放量(图2).本研究中,不论在何种氮输入水平下,氨挥发速率对氮输入的响应非常迅速且短暂,且随着氮输入量的持续增加,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显著上升.我们的结果证实了以往的研究,即随着氮输入量和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损失量急剧上升[4,33-34].此外,氮输入后的2天内氨挥发极快,尤其在高氮处理下(N12~N48)最为突出,主要因为氮输入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快速上升,NH-NH3平衡向产生氨气的路径移动,进而加快了氨气的生成[35];且氨气损失量主要发生在氮输入后的前20天(图2).有学者在对智利南部火山草地和爱尔兰6种土壤类型研究中发现,施用尿素后土壤氨挥发速率峰值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2~3天,且土壤氨排放持续时间短暂[36-37].然而,本研究仅开展了为期33天的连续观测试验,由于氮输入后初期采样频率较低,特别是在氮输入后的一周内取样次数仅有2次,这可能未能精确捕捉到氨挥发的峰值时刻.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增加氮输入后一周内的取样频率,以便更为准确地认识氮输入后荒漠草原氨挥发的规律. ...
Ammonia emission from a permanent grassland on volcanic soil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dairy slurry and urea
1
2014
... 土壤氨挥发速率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密切相关[4,32].赋存于土壤氮库中的铵态氮容易以氨挥发的形式扩散到大气环境中,该过程受氮肥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影响,且氮输入量显著影响土壤氨气累积排放量(图2).本研究中,不论在何种氮输入水平下,氨挥发速率对氮输入的响应非常迅速且短暂,且随着氮输入量的持续增加,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显著上升.我们的结果证实了以往的研究,即随着氮输入量和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损失量急剧上升[4,33-34].此外,氮输入后的2天内氨挥发极快,尤其在高氮处理下(N12~N48)最为突出,主要因为氮输入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快速上升,NH-NH3平衡向产生氨气的路径移动,进而加快了氨气的生成[35];且氨气损失量主要发生在氮输入后的前20天(图2).有学者在对智利南部火山草地和爱尔兰6种土壤类型研究中发现,施用尿素后土壤氨挥发速率峰值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2~3天,且土壤氨排放持续时间短暂[36-37].然而,本研究仅开展了为期33天的连续观测试验,由于氮输入后初期采样频率较低,特别是在氮输入后的一周内取样次数仅有2次,这可能未能精确捕捉到氨挥发的峰值时刻.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增加氮输入后一周内的取样频率,以便更为准确地认识氮输入后荒漠草原氨挥发的规律. ...
A field-based comparison of ammonia emissions from six Irish soil types following urea fertiliser application
1
2016
... 土壤氨挥发速率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密切相关[4,32].赋存于土壤氮库中的铵态氮容易以氨挥发的形式扩散到大气环境中,该过程受氮肥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影响,且氮输入量显著影响土壤氨气累积排放量(图2).本研究中,不论在何种氮输入水平下,氨挥发速率对氮输入的响应非常迅速且短暂,且随着氮输入量的持续增加,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显著上升.我们的结果证实了以往的研究,即随着氮输入量和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损失量急剧上升[4,33-34].此外,氮输入后的2天内氨挥发极快,尤其在高氮处理下(N12~N48)最为突出,主要因为氮输入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快速上升,NH-NH3平衡向产生氨气的路径移动,进而加快了氨气的生成[35];且氨气损失量主要发生在氮输入后的前20天(图2).有学者在对智利南部火山草地和爱尔兰6种土壤类型研究中发现,施用尿素后土壤氨挥发速率峰值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2~3天,且土壤氨排放持续时间短暂[36-37].然而,本研究仅开展了为期33天的连续观测试验,由于氮输入后初期采样频率较低,特别是在氮输入后的一周内取样次数仅有2次,这可能未能精确捕捉到氨挥发的峰值时刻.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增加氮输入后一周内的取样频率,以便更为准确地认识氮输入后荒漠草原氨挥发的规律. ...
腐植酸与尿素结合工艺对尿素在潮土中转化的影响
1
2022
... 本研究中,随着氮输入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上升和pH值下降均促进了土壤氨气排放(图3),且在高氮处理下(N12~N48)二者变化较为显著(表1).这是由于外源尿素氮进入表层土壤后,在脲酶的作用下氮肥易发生水解,土壤溶液中铵态氮的浓度快速增加[38];由于硝化过程底物浓度丰富,铵根易转化为硝酸根;且铵根转化为硝酸根的同时会释放出氢离子;此外碱性土壤中的氢氧根离子也会与铵根结合,从而降低土壤碱性并加快了氨气的排放[39].本研究结果显示,氮输入后前20天氨气挥发量在N3和N6处理间有着显著差异,两处理组间有明显拐点;且低氮输入下(N0.5~N3)前20天氨气损失率为33%~39%,而中高氮输入下(N6~N48)损失率为55%~75%.Zhu等[40]在对中国南方地区13个数据点的氮肥利用效率统计分析中发现,氮素利用效率随氮输入量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进一步表明,该规律在荒漠草原依然适用,因此在荒漠草原实施低氮输入更有利于该区域土壤对氮素的固持. ...
Effect of Trichoderma viride biofertilizer on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rom an alkaline soil in Northern China
1
2018
... 本研究中,随着氮输入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上升和pH值下降均促进了土壤氨气排放(图3),且在高氮处理下(N12~N48)二者变化较为显著(表1).这是由于外源尿素氮进入表层土壤后,在脲酶的作用下氮肥易发生水解,土壤溶液中铵态氮的浓度快速增加[38];由于硝化过程底物浓度丰富,铵根易转化为硝酸根;且铵根转化为硝酸根的同时会释放出氢离子;此外碱性土壤中的氢氧根离子也会与铵根结合,从而降低土壤碱性并加快了氨气的排放[39].本研究结果显示,氮输入后前20天氨气挥发量在N3和N6处理间有着显著差异,两处理组间有明显拐点;且低氮输入下(N0.5~N3)前20天氨气损失率为33%~39%,而中高氮输入下(N6~N48)损失率为55%~75%.Zhu等[40]在对中国南方地区13个数据点的氮肥利用效率统计分析中发现,氮素利用效率随氮输入量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进一步表明,该规律在荒漠草原依然适用,因此在荒漠草原实施低氮输入更有利于该区域土壤对氮素的固持. ...
Long-term impacts of mineral and organic fertilizer inputs on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for different cropping systems and site conditions in southern China
1
2023
... 本研究中,随着氮输入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上升和pH值下降均促进了土壤氨气排放(图3),且在高氮处理下(N12~N48)二者变化较为显著(表1).这是由于外源尿素氮进入表层土壤后,在脲酶的作用下氮肥易发生水解,土壤溶液中铵态氮的浓度快速增加[38];由于硝化过程底物浓度丰富,铵根易转化为硝酸根;且铵根转化为硝酸根的同时会释放出氢离子;此外碱性土壤中的氢氧根离子也会与铵根结合,从而降低土壤碱性并加快了氨气的排放[39].本研究结果显示,氮输入后前20天氨气挥发量在N3和N6处理间有着显著差异,两处理组间有明显拐点;且低氮输入下(N0.5~N3)前20天氨气损失率为33%~39%,而中高氮输入下(N6~N48)损失率为55%~75%.Zhu等[40]在对中国南方地区13个数据点的氮肥利用效率统计分析中发现,氮素利用效率随氮输入量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进一步表明,该规律在荒漠草原依然适用,因此在荒漠草原实施低氮输入更有利于该区域土壤对氮素的固持. ...
A pH-based method for measuring gaseous ammonia
1
2012
... 土壤pH值超过7.0时,土壤中的NH-NH3平衡将发生转变,铵态氮会以氨气的形式从土壤中逃逸[41-42].土壤pH值大于7.2时,产生的氨气会大幅度增加[43];当pH值达到7.6时,此时的氨挥发潜力仍然较大[43].由于本研究区的土壤呈碱性,因而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44].土壤湿度、温度和风速等也积极调控土壤氨气挥发速率[17].因此,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因素对土壤氨气的排放起主导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显著正相关(图3),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4,45-47];且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也表现为积极正向效应[46],这是因为研究区土壤碱性较高(pH7.6,表1),铵根转化为硝酸根时释放出的氢离子能够适量降低土壤pH值,因此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据报道,土壤pH值与氨挥发速率表现为明显负相关[45-46],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
Ammonia:emission,atmospheric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1
1998
... 土壤pH值超过7.0时,土壤中的NH-NH3平衡将发生转变,铵态氮会以氨气的形式从土壤中逃逸[41-42].土壤pH值大于7.2时,产生的氨气会大幅度增加[43];当pH值达到7.6时,此时的氨挥发潜力仍然较大[43].由于本研究区的土壤呈碱性,因而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44].土壤湿度、温度和风速等也积极调控土壤氨气挥发速率[17].因此,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因素对土壤氨气的排放起主导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显著正相关(图3),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4,45-47];且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也表现为积极正向效应[46],这是因为研究区土壤碱性较高(pH7.6,表1),铵根转化为硝酸根时释放出的氢离子能够适量降低土壤pH值,因此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据报道,土壤pH值与氨挥发速率表现为明显负相关[45-46],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rom soils
2
1974
... 土壤pH值超过7.0时,土壤中的NH-NH3平衡将发生转变,铵态氮会以氨气的形式从土壤中逃逸[41-42].土壤pH值大于7.2时,产生的氨气会大幅度增加[43];当pH值达到7.6时,此时的氨挥发潜力仍然较大[43].由于本研究区的土壤呈碱性,因而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44].土壤湿度、温度和风速等也积极调控土壤氨气挥发速率[17].因此,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因素对土壤氨气的排放起主导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显著正相关(图3),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4,45-47];且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也表现为积极正向效应[46],这是因为研究区土壤碱性较高(pH7.6,表1),铵根转化为硝酸根时释放出的氢离子能够适量降低土壤pH值,因此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据报道,土壤pH值与氨挥发速率表现为明显负相关[45-46],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
... [43].由于本研究区的土壤呈碱性,因而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44].土壤湿度、温度和风速等也积极调控土壤氨气挥发速率[17].因此,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因素对土壤氨气的排放起主导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显著正相关(图3),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4,45-47];且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也表现为积极正向效应[46],这是因为研究区土壤碱性较高(pH7.6,表1),铵根转化为硝酸根时释放出的氢离子能够适量降低土壤pH值,因此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据报道,土壤pH值与氨挥发速率表现为明显负相关[45-46],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
Ammonia emissions from soil under sheep grazing in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 of China
2
2013
... 土壤pH值超过7.0时,土壤中的NH-NH3平衡将发生转变,铵态氮会以氨气的形式从土壤中逃逸[41-42].土壤pH值大于7.2时,产生的氨气会大幅度增加[43];当pH值达到7.6时,此时的氨挥发潜力仍然较大[43].由于本研究区的土壤呈碱性,因而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44].土壤湿度、温度和风速等也积极调控土壤氨气挥发速率[17].因此,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因素对土壤氨气的排放起主导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显著正相关(图3),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4,45-47];且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也表现为积极正向效应[46],这是因为研究区土壤碱性较高(pH7.6,表1),铵根转化为硝酸根时释放出的氢离子能够适量降低土壤pH值,因此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据报道,土壤pH值与氨挥发速率表现为明显负相关[45-46],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
... 土壤中铵态氮的补充对土壤氨挥发速率有着重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也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结论,即外源的氮输入是土壤铵的重要来源,并且氮输入后直接影响土壤氨气挥发速率(图4).研究发现,土壤湿度与氨挥发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7](图4),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也表明,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氨挥发速率的直接因素.以往有研究发现,随着土壤湿度的上升,土壤中氨气的损失呈下降趋势[44,48-49].这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的水分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土壤中的铵态氮易与水分一同进入深层土壤,从而阻碍了氨气的排放[47];当土壤湿度较高时,易形成局部的厌氧环境进而加快反硝化过程的发生[50],由于硝态氮含量的减少会促进硝化过程的发生,从而使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下降,减缓了土壤氨气的排放;此外,当环境中发生较高的降水量时,容易引发氮素淋失,并且加快植被和微生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51].然而,本研究区位于干旱荒漠区,年降水量稀少、土壤含水率极低、植被稀疏,当荒漠区有适量降雨时,土壤微生物活性大幅提高,有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52].与此同时,在对氨挥发速率和土壤湿度的分析中,并未发现拟合的曲线有明显拐点;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究荒漠区土壤湿度对氨挥发速率的阈值/拐点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西北荒漠区,氮素和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两大重要因素.荒漠草原既有草本群落又有灌丛群落,而本研究仅关注了草本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在观测结果上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应考虑灌丛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更有助于氮输入后对荒漠草原氨挥发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和模式,为荒漠草原氮素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
Biochar and hydrochar application influence soil ammonia volatilization and th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salt-affected soils
2
2024
... 土壤pH值超过7.0时,土壤中的NH-NH3平衡将发生转变,铵态氮会以氨气的形式从土壤中逃逸[41-42].土壤pH值大于7.2时,产生的氨气会大幅度增加[43];当pH值达到7.6时,此时的氨挥发潜力仍然较大[43].由于本研究区的土壤呈碱性,因而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44].土壤湿度、温度和风速等也积极调控土壤氨气挥发速率[17].因此,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因素对土壤氨气的排放起主导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显著正相关(图3),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4,45-47];且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也表现为积极正向效应[46],这是因为研究区土壤碱性较高(pH7.6,表1),铵根转化为硝酸根时释放出的氢离子能够适量降低土壤pH值,因此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据报道,土壤pH值与氨挥发速率表现为明显负相关[45-46],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
... [45-46],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ammonia emission from sandy loam soil amended with manure compost and urea
2
2023
... 土壤pH值超过7.0时,土壤中的NH-NH3平衡将发生转变,铵态氮会以氨气的形式从土壤中逃逸[41-42].土壤pH值大于7.2时,产生的氨气会大幅度增加[43];当pH值达到7.6时,此时的氨挥发潜力仍然较大[43].由于本研究区的土壤呈碱性,因而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44].土壤湿度、温度和风速等也积极调控土壤氨气挥发速率[17].因此,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因素对土壤氨气的排放起主导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显著正相关(图3),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4,45-47];且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也表现为积极正向效应[46],这是因为研究区土壤碱性较高(pH7.6,表1),铵根转化为硝酸根时释放出的氢离子能够适量降低土壤pH值,因此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据报道,土壤pH值与氨挥发速率表现为明显负相关[45-46],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
... -46],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
Mitigating ammonia volatilization and increasing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through appropriate nitrogen management under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and rain-fed condition in winter wheat
3
2021
... 土壤pH值超过7.0时,土壤中的NH-NH3平衡将发生转变,铵态氮会以氨气的形式从土壤中逃逸[41-42].土壤pH值大于7.2时,产生的氨气会大幅度增加[43];当pH值达到7.6时,此时的氨挥发潜力仍然较大[43].由于本研究区的土壤呈碱性,因而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44].土壤湿度、温度和风速等也积极调控土壤氨气挥发速率[17].因此,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因素对土壤氨气的排放起主导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显著正相关(图3),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4,45-47];且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也表现为积极正向效应[46],这是因为研究区土壤碱性较高(pH7.6,表1),铵根转化为硝酸根时释放出的氢离子能够适量降低土壤pH值,因此有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据报道,土壤pH值与氨挥发速率表现为明显负相关[45-46],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
... 土壤中铵态氮的补充对土壤氨挥发速率有着重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也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结论,即外源的氮输入是土壤铵的重要来源,并且氮输入后直接影响土壤氨气挥发速率(图4).研究发现,土壤湿度与氨挥发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7](图4),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也表明,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氨挥发速率的直接因素.以往有研究发现,随着土壤湿度的上升,土壤中氨气的损失呈下降趋势[44,48-49].这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的水分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土壤中的铵态氮易与水分一同进入深层土壤,从而阻碍了氨气的排放[47];当土壤湿度较高时,易形成局部的厌氧环境进而加快反硝化过程的发生[50],由于硝态氮含量的减少会促进硝化过程的发生,从而使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下降,减缓了土壤氨气的排放;此外,当环境中发生较高的降水量时,容易引发氮素淋失,并且加快植被和微生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51].然而,本研究区位于干旱荒漠区,年降水量稀少、土壤含水率极低、植被稀疏,当荒漠区有适量降雨时,土壤微生物活性大幅提高,有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52].与此同时,在对氨挥发速率和土壤湿度的分析中,并未发现拟合的曲线有明显拐点;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究荒漠区土壤湿度对氨挥发速率的阈值/拐点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西北荒漠区,氮素和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两大重要因素.荒漠草原既有草本群落又有灌丛群落,而本研究仅关注了草本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在观测结果上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应考虑灌丛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更有助于氮输入后对荒漠草原氨挥发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和模式,为荒漠草原氮素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
... [47];当土壤湿度较高时,易形成局部的厌氧环境进而加快反硝化过程的发生[50],由于硝态氮含量的减少会促进硝化过程的发生,从而使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下降,减缓了土壤氨气的排放;此外,当环境中发生较高的降水量时,容易引发氮素淋失,并且加快植被和微生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51].然而,本研究区位于干旱荒漠区,年降水量稀少、土壤含水率极低、植被稀疏,当荒漠区有适量降雨时,土壤微生物活性大幅提高,有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52].与此同时,在对氨挥发速率和土壤湿度的分析中,并未发现拟合的曲线有明显拐点;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究荒漠区土壤湿度对氨挥发速率的阈值/拐点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西北荒漠区,氮素和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两大重要因素.荒漠草原既有草本群落又有灌丛群落,而本研究仅关注了草本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在观测结果上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应考虑灌丛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更有助于氮输入后对荒漠草原氨挥发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和模式,为荒漠草原氮素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
短期氮添加对山西右玉黄土高原盐渍化草地氨挥发的影响
1
2022
... 土壤中铵态氮的补充对土壤氨挥发速率有着重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也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结论,即外源的氮输入是土壤铵的重要来源,并且氮输入后直接影响土壤氨气挥发速率(图4).研究发现,土壤湿度与氨挥发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7](图4),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也表明,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氨挥发速率的直接因素.以往有研究发现,随着土壤湿度的上升,土壤中氨气的损失呈下降趋势[44,48-49].这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的水分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土壤中的铵态氮易与水分一同进入深层土壤,从而阻碍了氨气的排放[47];当土壤湿度较高时,易形成局部的厌氧环境进而加快反硝化过程的发生[50],由于硝态氮含量的减少会促进硝化过程的发生,从而使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下降,减缓了土壤氨气的排放;此外,当环境中发生较高的降水量时,容易引发氮素淋失,并且加快植被和微生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51].然而,本研究区位于干旱荒漠区,年降水量稀少、土壤含水率极低、植被稀疏,当荒漠区有适量降雨时,土壤微生物活性大幅提高,有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52].与此同时,在对氨挥发速率和土壤湿度的分析中,并未发现拟合的曲线有明显拐点;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究荒漠区土壤湿度对氨挥发速率的阈值/拐点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西北荒漠区,氮素和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两大重要因素.荒漠草原既有草本群落又有灌丛群落,而本研究仅关注了草本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在观测结果上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应考虑灌丛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更有助于氮输入后对荒漠草原氨挥发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和模式,为荒漠草原氮素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
Moisture quotients for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rom four soils in potato production regions
1
2007
... 土壤中铵态氮的补充对土壤氨挥发速率有着重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也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结论,即外源的氮输入是土壤铵的重要来源,并且氮输入后直接影响土壤氨气挥发速率(图4).研究发现,土壤湿度与氨挥发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7](图4),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也表明,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氨挥发速率的直接因素.以往有研究发现,随着土壤湿度的上升,土壤中氨气的损失呈下降趋势[44,48-49].这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的水分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土壤中的铵态氮易与水分一同进入深层土壤,从而阻碍了氨气的排放[47];当土壤湿度较高时,易形成局部的厌氧环境进而加快反硝化过程的发生[50],由于硝态氮含量的减少会促进硝化过程的发生,从而使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下降,减缓了土壤氨气的排放;此外,当环境中发生较高的降水量时,容易引发氮素淋失,并且加快植被和微生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51].然而,本研究区位于干旱荒漠区,年降水量稀少、土壤含水率极低、植被稀疏,当荒漠区有适量降雨时,土壤微生物活性大幅提高,有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52].与此同时,在对氨挥发速率和土壤湿度的分析中,并未发现拟合的曲线有明显拐点;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究荒漠区土壤湿度对氨挥发速率的阈值/拐点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西北荒漠区,氮素和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两大重要因素.荒漠草原既有草本群落又有灌丛群落,而本研究仅关注了草本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在观测结果上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应考虑灌丛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更有助于氮输入后对荒漠草原氨挥发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和模式,为荒漠草原氮素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
Response of terrestrial carbon dynamics to snow cover change:a meta-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 (II)
1
2016
... 土壤中铵态氮的补充对土壤氨挥发速率有着重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也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结论,即外源的氮输入是土壤铵的重要来源,并且氮输入后直接影响土壤氨气挥发速率(图4).研究发现,土壤湿度与氨挥发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7](图4),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也表明,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氨挥发速率的直接因素.以往有研究发现,随着土壤湿度的上升,土壤中氨气的损失呈下降趋势[44,48-49].这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的水分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土壤中的铵态氮易与水分一同进入深层土壤,从而阻碍了氨气的排放[47];当土壤湿度较高时,易形成局部的厌氧环境进而加快反硝化过程的发生[50],由于硝态氮含量的减少会促进硝化过程的发生,从而使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下降,减缓了土壤氨气的排放;此外,当环境中发生较高的降水量时,容易引发氮素淋失,并且加快植被和微生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51].然而,本研究区位于干旱荒漠区,年降水量稀少、土壤含水率极低、植被稀疏,当荒漠区有适量降雨时,土壤微生物活性大幅提高,有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52].与此同时,在对氨挥发速率和土壤湿度的分析中,并未发现拟合的曲线有明显拐点;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究荒漠区土壤湿度对氨挥发速率的阈值/拐点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西北荒漠区,氮素和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两大重要因素.荒漠草原既有草本群落又有灌丛群落,而本研究仅关注了草本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在观测结果上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应考虑灌丛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更有助于氮输入后对荒漠草原氨挥发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和模式,为荒漠草原氮素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
2010-2020年草地土壤氮循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
2021
... 土壤中铵态氮的补充对土壤氨挥发速率有着重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也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结论,即外源的氮输入是土壤铵的重要来源,并且氮输入后直接影响土壤氨气挥发速率(图4).研究发现,土壤湿度与氨挥发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7](图4),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也表明,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氨挥发速率的直接因素.以往有研究发现,随着土壤湿度的上升,土壤中氨气的损失呈下降趋势[44,48-49].这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的水分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土壤中的铵态氮易与水分一同进入深层土壤,从而阻碍了氨气的排放[47];当土壤湿度较高时,易形成局部的厌氧环境进而加快反硝化过程的发生[50],由于硝态氮含量的减少会促进硝化过程的发生,从而使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下降,减缓了土壤氨气的排放;此外,当环境中发生较高的降水量时,容易引发氮素淋失,并且加快植被和微生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51].然而,本研究区位于干旱荒漠区,年降水量稀少、土壤含水率极低、植被稀疏,当荒漠区有适量降雨时,土壤微生物活性大幅提高,有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52].与此同时,在对氨挥发速率和土壤湿度的分析中,并未发现拟合的曲线有明显拐点;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究荒漠区土壤湿度对氨挥发速率的阈值/拐点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西北荒漠区,氮素和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两大重要因素.荒漠草原既有草本群落又有灌丛群落,而本研究仅关注了草本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在观测结果上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应考虑灌丛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更有助于氮输入后对荒漠草原氨挥发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和模式,为荒漠草原氮素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
Variations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enzymatic activities in response to increased N deposition and precipitation in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
1
2017
... 土壤中铵态氮的补充对土壤氨挥发速率有着重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也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结论,即外源的氮输入是土壤铵的重要来源,并且氮输入后直接影响土壤氨气挥发速率(图4).研究发现,土壤湿度与氨挥发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7](图4),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也表明,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氨挥发速率的直接因素.以往有研究发现,随着土壤湿度的上升,土壤中氨气的损失呈下降趋势[44,48-49].这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的水分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土壤中的铵态氮易与水分一同进入深层土壤,从而阻碍了氨气的排放[47];当土壤湿度较高时,易形成局部的厌氧环境进而加快反硝化过程的发生[50],由于硝态氮含量的减少会促进硝化过程的发生,从而使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下降,减缓了土壤氨气的排放;此外,当环境中发生较高的降水量时,容易引发氮素淋失,并且加快植被和微生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51].然而,本研究区位于干旱荒漠区,年降水量稀少、土壤含水率极低、植被稀疏,当荒漠区有适量降雨时,土壤微生物活性大幅提高,有助于土壤氨气的排放[52].与此同时,在对氨挥发速率和土壤湿度的分析中,并未发现拟合的曲线有明显拐点;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究荒漠区土壤湿度对氨挥发速率的阈值/拐点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西北荒漠区,氮素和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NH-NH3”平衡的两大重要因素.荒漠草原既有草本群落又有灌丛群落,而本研究仅关注了草本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在观测结果上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应考虑灌丛群落氨挥发对氮输入的响应,这更有助于氮输入后对荒漠草原氨挥发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和模式,为荒漠草原氮素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