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
...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调节着地球的水汽循环并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近年来,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已经导致了土壤退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2].剧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加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成为约束中国草原生产力的重要因子[3].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4],影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已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威胁[5].土壤具有结构层次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空间异质性较强的特点,人类活动是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因素[6].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7].土壤化学计量比将碳、氮、磷紧密联系,能够较好反映土壤质量和养分限制情况,因此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在研究植被生长繁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8-9]. ...
Abdel R.An overview of land degradation,desertification and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using GIS and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1
2023
...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调节着地球的水汽循环并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近年来,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已经导致了土壤退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2].剧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加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成为约束中国草原生产力的重要因子[3].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4],影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已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威胁[5].土壤具有结构层次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空间异质性较强的特点,人类活动是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因素[6].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7].土壤化学计量比将碳、氮、磷紧密联系,能够较好反映土壤质量和养分限制情况,因此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在研究植被生长繁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8-9]. ...
我国草原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1
2016
...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调节着地球的水汽循环并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近年来,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已经导致了土壤退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2].剧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加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成为约束中国草原生产力的重要因子[3].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4],影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已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威胁[5].土壤具有结构层次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空间异质性较强的特点,人类活动是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因素[6].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7].土壤化学计量比将碳、氮、磷紧密联系,能够较好反映土壤质量和养分限制情况,因此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在研究植被生长繁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8-9]. ...
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
1
1996
...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调节着地球的水汽循环并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近年来,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已经导致了土壤退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2].剧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加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成为约束中国草原生产力的重要因子[3].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4],影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已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威胁[5].土壤具有结构层次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空间异质性较强的特点,人类活动是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因素[6].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7].土壤化学计量比将碳、氮、磷紧密联系,能够较好反映土壤质量和养分限制情况,因此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在研究植被生长繁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8-9]. ...
Desertification-scientific versus political realities
1
2020
...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调节着地球的水汽循环并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近年来,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已经导致了土壤退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2].剧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加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成为约束中国草原生产力的重要因子[3].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4],影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已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威胁[5].土壤具有结构层次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空间异质性较强的特点,人类活动是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因素[6].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7].土壤化学计量比将碳、氮、磷紧密联系,能够较好反映土壤质量和养分限制情况,因此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在研究植被生长繁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8-9]. ...
1
2000
...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调节着地球的水汽循环并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近年来,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已经导致了土壤退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2].剧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加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成为约束中国草原生产力的重要因子[3].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4],影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已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威胁[5].土壤具有结构层次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空间异质性较强的特点,人类活动是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因素[6].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7].土壤化学计量比将碳、氮、磷紧密联系,能够较好反映土壤质量和养分限制情况,因此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在研究植被生长繁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8-9]. ...
Soil aggregation and intra-aggregate carbon fractions in relation to vegetation succes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China
1
2015
...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调节着地球的水汽循环并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近年来,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已经导致了土壤退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2].剧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加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成为约束中国草原生产力的重要因子[3].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4],影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已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威胁[5].土壤具有结构层次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空间异质性较强的特点,人类活动是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因素[6].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7].土壤化学计量比将碳、氮、磷紧密联系,能够较好反映土壤质量和养分限制情况,因此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在研究植被生长繁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8-9]. ...
Role of environment variables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C,N,P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in the typical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1
2022
...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调节着地球的水汽循环并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近年来,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已经导致了土壤退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2].剧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加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成为约束中国草原生产力的重要因子[3].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4],影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已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威胁[5].土壤具有结构层次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空间异质性较强的特点,人类活动是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因素[6].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7].土壤化学计量比将碳、氮、磷紧密联系,能够较好反映土壤质量和养分限制情况,因此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在研究植被生长繁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8-9]. ...
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
2017
...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调节着地球的水汽循环并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近年来,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已经导致了土壤退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2].剧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加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成为约束中国草原生产力的重要因子[3].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4],影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已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威胁[5].土壤具有结构层次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空间异质性较强的特点,人类活动是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因素[6].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7].土壤化学计量比将碳、氮、磷紧密联系,能够较好反映土壤质量和养分限制情况,因此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在研究植被生长繁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8-9]. ...
几种灌木、半灌木对沙地土壤肥力影响机制的研究
1
2002
...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11].中国草原牧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7%[12],放牧作为传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13-14].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素[15].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和粪尿归还等[16]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17]、土壤养分变化[18]和植物繁殖[19]等.过度放牧不仅加剧了草原退化,还引发了荒漠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大约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20].其中,内蒙古西部的荒漠草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持方面起重要作用[21]. ...
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1
2001
...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11].中国草原牧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7%[12],放牧作为传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13-14].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素[15].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和粪尿归还等[16]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17]、土壤养分变化[18]和植物繁殖[19]等.过度放牧不仅加剧了草原退化,还引发了荒漠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大约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20].其中,内蒙古西部的荒漠草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持方面起重要作用[21]. ...
我国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与实践
1
2016
...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11].中国草原牧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7%[12],放牧作为传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13-14].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素[15].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和粪尿归还等[16]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17]、土壤养分变化[18]和植物繁殖[19]等.过度放牧不仅加剧了草原退化,还引发了荒漠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大约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20].其中,内蒙古西部的荒漠草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持方面起重要作用[21]. ...
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草地微斑块特征的影响
1
2024
...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11].中国草原牧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7%[12],放牧作为传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13-14].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素[15].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和粪尿归还等[16]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17]、土壤养分变化[18]和植物繁殖[19]等.过度放牧不仅加剧了草原退化,还引发了荒漠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大约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20].其中,内蒙古西部的荒漠草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持方面起重要作用[21]. ...
过牧及封育对红砂荒漠植被演替的影响
1
2002
...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11].中国草原牧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7%[12],放牧作为传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13-14].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素[15].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和粪尿归还等[16]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17]、土壤养分变化[18]和植物繁殖[19]等.过度放牧不仅加剧了草原退化,还引发了荒漠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大约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20].其中,内蒙古西部的荒漠草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持方面起重要作用[21]. ...
内蒙古不同草地类型中羊草地上生物量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1
2016
...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11].中国草原牧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7%[12],放牧作为传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13-14].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素[15].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和粪尿归还等[16]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17]、土壤养分变化[18]和植物繁殖[19]等.过度放牧不仅加剧了草原退化,还引发了荒漠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大约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20].其中,内蒙古西部的荒漠草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持方面起重要作用[21]. ...
典型草原植物养分对生长季不同放牧强度的动态响应
1
2021
...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11].中国草原牧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7%[12],放牧作为传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13-14].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素[15].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和粪尿归还等[16]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17]、土壤养分变化[18]和植物繁殖[19]等.过度放牧不仅加剧了草原退化,还引发了荒漠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大约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20].其中,内蒙古西部的荒漠草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持方面起重要作用[21]. ...
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1
2024
...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11].中国草原牧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7%[12],放牧作为传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13-14].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素[15].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和粪尿归还等[16]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17]、土壤养分变化[18]和植物繁殖[19]等.过度放牧不仅加剧了草原退化,还引发了荒漠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大约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20].其中,内蒙古西部的荒漠草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持方面起重要作用[21]. ...
放牧强度对宁夏盐池荒漠草地土壤与植被恢复的影响
1
2024
...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11].中国草原牧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7%[12],放牧作为传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13-14].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素[15].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和粪尿归还等[16]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17]、土壤养分变化[18]和植物繁殖[19]等.过度放牧不仅加剧了草原退化,还引发了荒漠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大约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20].其中,内蒙古西部的荒漠草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持方面起重要作用[21]. ...
封育和放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繁殖更新的影响
1
2016
...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11].中国草原牧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7%[12],放牧作为传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13-14].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素[15].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和粪尿归还等[16]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17]、土壤养分变化[18]和植物繁殖[19]等.过度放牧不仅加剧了草原退化,还引发了荒漠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大约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20].其中,内蒙古西部的荒漠草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持方面起重要作用[21]. ...
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形成与调控机制
1
2014
...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11].中国草原牧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7%[12],放牧作为传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13-14].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素[15].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和粪尿归还等[16]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17]、土壤养分变化[18]和植物繁殖[19]等.过度放牧不仅加剧了草原退化,还引发了荒漠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大约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20].其中,内蒙古西部的荒漠草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持方面起重要作用[21]. ...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功能区划助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1
2020
...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11].中国草原牧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7%[12],放牧作为传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13-14].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素[15].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和粪尿归还等[16]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17]、土壤养分变化[18]和植物繁殖[19]等.过度放牧不仅加剧了草原退化,还引发了荒漠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大约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20].其中,内蒙古西部的荒漠草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持方面起重要作用[21]. ...
Responses of carbon,nitrogen,and phosphorus contents and stoichiometry in soil and fine roots to natur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a tropical mountainous area,southern China
1
2023
... 植物通过从土壤中获取并合理分配资源来维持其生长和繁殖,尤其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植物在生长、生存、繁殖和防御等功能之间存在激烈竞争[22].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作为中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优势物种,不仅是荒漠化地区的重要生物屏障,也是适宜绵羊和骆驼放牧的优质牧草[23-24].红砂灌丛作为主要的植被类型,其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草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现有研究主要在放牧对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影响[25]、放牧对植被生长繁殖的影响[26]及土壤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群落的影响[27]等方面,少有研究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红砂灌丛土壤化学计量比及其对植物繁殖特性的影响.基于此,在不同放牧条件下开展更具系统性的研究,整合植物-土壤系统,全面探讨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生长繁殖的影响,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聚焦于不同放牧强度下红砂灌丛土壤,拟研究以下科学问题:①在不同放牧强度条件下,红砂灌丛土壤养分特征是否存有差异;②红砂灌丛土壤化学计量比随放牧强度的变化趋势;③红砂灌丛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的繁殖特性的影响机理.本研究旨在为草原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为黄河“几字弯”生态保护与荒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
2
1999
... 植物通过从土壤中获取并合理分配资源来维持其生长和繁殖,尤其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植物在生长、生存、繁殖和防御等功能之间存在激烈竞争[22].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作为中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优势物种,不仅是荒漠化地区的重要生物屏障,也是适宜绵羊和骆驼放牧的优质牧草[23-24].红砂灌丛作为主要的植被类型,其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草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现有研究主要在放牧对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影响[25]、放牧对植被生长繁殖的影响[26]及土壤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群落的影响[27]等方面,少有研究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红砂灌丛土壤化学计量比及其对植物繁殖特性的影响.基于此,在不同放牧条件下开展更具系统性的研究,整合植物-土壤系统,全面探讨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生长繁殖的影响,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聚焦于不同放牧强度下红砂灌丛土壤,拟研究以下科学问题:①在不同放牧强度条件下,红砂灌丛土壤养分特征是否存有差异;②红砂灌丛土壤化学计量比随放牧强度的变化趋势;③红砂灌丛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的繁殖特性的影响机理.本研究旨在为草原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为黄河“几字弯”生态保护与荒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
... 红砂是多年生柽柳科小灌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和新疆等地,这些地区均属于典型半荒漠或荒漠地区.红砂自身具有耐旱的特性,是荒漠地区的重要的牧草资源,对荒漠地区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23]. ...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ixed root systems of desert plants Reaumuria soongarica and Salsola passerina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1
2018
... 植物通过从土壤中获取并合理分配资源来维持其生长和繁殖,尤其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植物在生长、生存、繁殖和防御等功能之间存在激烈竞争[22].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作为中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优势物种,不仅是荒漠化地区的重要生物屏障,也是适宜绵羊和骆驼放牧的优质牧草[23-24].红砂灌丛作为主要的植被类型,其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草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现有研究主要在放牧对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影响[25]、放牧对植被生长繁殖的影响[26]及土壤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群落的影响[27]等方面,少有研究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红砂灌丛土壤化学计量比及其对植物繁殖特性的影响.基于此,在不同放牧条件下开展更具系统性的研究,整合植物-土壤系统,全面探讨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生长繁殖的影响,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聚焦于不同放牧强度下红砂灌丛土壤,拟研究以下科学问题:①在不同放牧强度条件下,红砂灌丛土壤养分特征是否存有差异;②红砂灌丛土壤化学计量比随放牧强度的变化趋势;③红砂灌丛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的繁殖特性的影响机理.本研究旨在为草原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为黄河“几字弯”生态保护与荒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
放牧强度对华北农牧交错带典型草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短期影响
1
2021
... 植物通过从土壤中获取并合理分配资源来维持其生长和繁殖,尤其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植物在生长、生存、繁殖和防御等功能之间存在激烈竞争[22].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作为中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优势物种,不仅是荒漠化地区的重要生物屏障,也是适宜绵羊和骆驼放牧的优质牧草[23-24].红砂灌丛作为主要的植被类型,其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草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现有研究主要在放牧对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影响[25]、放牧对植被生长繁殖的影响[26]及土壤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群落的影响[27]等方面,少有研究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红砂灌丛土壤化学计量比及其对植物繁殖特性的影响.基于此,在不同放牧条件下开展更具系统性的研究,整合植物-土壤系统,全面探讨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生长繁殖的影响,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聚焦于不同放牧强度下红砂灌丛土壤,拟研究以下科学问题:①在不同放牧强度条件下,红砂灌丛土壤养分特征是否存有差异;②红砂灌丛土壤化学计量比随放牧强度的变化趋势;③红砂灌丛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的繁殖特性的影响机理.本研究旨在为草原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为黄河“几字弯”生态保护与荒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
重牧退化草地的植被、土壤及其耦合特征
1
2002
... 植物通过从土壤中获取并合理分配资源来维持其生长和繁殖,尤其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植物在生长、生存、繁殖和防御等功能之间存在激烈竞争[22].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作为中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优势物种,不仅是荒漠化地区的重要生物屏障,也是适宜绵羊和骆驼放牧的优质牧草[23-24].红砂灌丛作为主要的植被类型,其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草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现有研究主要在放牧对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影响[25]、放牧对植被生长繁殖的影响[26]及土壤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群落的影响[27]等方面,少有研究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红砂灌丛土壤化学计量比及其对植物繁殖特性的影响.基于此,在不同放牧条件下开展更具系统性的研究,整合植物-土壤系统,全面探讨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生长繁殖的影响,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聚焦于不同放牧强度下红砂灌丛土壤,拟研究以下科学问题:①在不同放牧强度条件下,红砂灌丛土壤养分特征是否存有差异;②红砂灌丛土壤化学计量比随放牧强度的变化趋势;③红砂灌丛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的繁殖特性的影响机理.本研究旨在为草原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为黄河“几字弯”生态保护与荒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
北方农牧交错带赖草草地斑块的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1
2020
... 植物通过从土壤中获取并合理分配资源来维持其生长和繁殖,尤其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植物在生长、生存、繁殖和防御等功能之间存在激烈竞争[22].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作为中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优势物种,不仅是荒漠化地区的重要生物屏障,也是适宜绵羊和骆驼放牧的优质牧草[23-24].红砂灌丛作为主要的植被类型,其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草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现有研究主要在放牧对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影响[25]、放牧对植被生长繁殖的影响[26]及土壤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群落的影响[27]等方面,少有研究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红砂灌丛土壤化学计量比及其对植物繁殖特性的影响.基于此,在不同放牧条件下开展更具系统性的研究,整合植物-土壤系统,全面探讨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生长繁殖的影响,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聚焦于不同放牧强度下红砂灌丛土壤,拟研究以下科学问题:①在不同放牧强度条件下,红砂灌丛土壤养分特征是否存有差异;②红砂灌丛土壤化学计量比随放牧强度的变化趋势;③红砂灌丛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的繁殖特性的影响机理.本研究旨在为草原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为黄河“几字弯”生态保护与荒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
Comparative floral characters,pollinator limitation,and pollination success in different habitats of Caragana microphylla Lam
1
2020
... 试验依托于中国内蒙古西部的中国科学院乌拉特荒漠草原研究站,试验区域为阴山北麓乌拉特荒漠草原典型区域(图1).乌拉特荒漠草原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干旱.1990—2020年的年平均气温为5.79 °C,平均降水量154.10 mm,其中80%的降雨出现在5—9月[28].土地类型主要是荒漠草原和荒漠灌丛.土壤主要类型为棕壤和灰棕荒漠土,风蚀较为严重[29].研究区域的优势物种包括红砂、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碱韭(Allium polyrhizum)和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等.该区域是中国北方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域,长期以来受过度放牧影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
降水波动对荒漠草原生产力的影响
1
2014
... 试验依托于中国内蒙古西部的中国科学院乌拉特荒漠草原研究站,试验区域为阴山北麓乌拉特荒漠草原典型区域(图1).乌拉特荒漠草原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干旱.1990—2020年的年平均气温为5.79 °C,平均降水量154.10 mm,其中80%的降雨出现在5—9月[28].土地类型主要是荒漠草原和荒漠灌丛.土壤主要类型为棕壤和灰棕荒漠土,风蚀较为严重[29].研究区域的优势物种包括红砂、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碱韭(Allium polyrhizum)和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等.该区域是中国北方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域,长期以来受过度放牧影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
乌拉特荒漠草原红砂生物量预测模型
1
2020
... 2023年8月,分别从禁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样地随机选取了12株大小相近的红砂灌丛.为避免灌丛间存在的潜在干扰,确保选取的任意两株灌丛间距离超过5 m.对树冠大小进行测量(取灌木中心的东西和南北直径的平均值),选择红砂生物量预测模型进行估算[30]: ...
Pollen limitation in a narrow endemic plant:geographical varia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1
2012
... 采用花部繁殖指数FR量化每株灌丛的花繁殖性状[31]: ...
Patterns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soil organic carbon,nitrogen,and phosphorus stoichiometry across northern China's desert-grassland transition zone
1
2023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
2001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放牧对内蒙古荒漠草原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1
2018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Denitrification and N2O∶N2 production in temperate grasslands:processes,measurements,modelling and mitigating negative impacts
1
2013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Patterns and quantities of NH3,N2O and CH4 emissions during swine manure composting without forced aeration:effect of compost pile scale
0
2003
畜禽粪便热解特性试验研究
1
2007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Soil carbon dynamics and potential carbon sequestration by rangelands
1
2002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变化特征
1
2018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两个放牧率下藏羊粪在高寒草甸的分解特征
1
2018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牦牛粪维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健康的作用机制
1
2012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Impact of cattle dung deposi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lant species in an alvar limestone grassland
1
2000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
2023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Author Correction:Historical impacts of grazing on carbon stocks and climate mitigation opportunities
1
2024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围封对天山北坡中段温性草原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
2021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放牧强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
2002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放牧强度对内蒙古温性草甸草原土壤碳、氮及其转化的影响
1
2022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长期放牧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
1
2024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放牧对暗栗钙土磷的贮量和形态的影响
1
2001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不同放牧制度对典型草原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的影响
1
2010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Effects of grazing and topography on dust flux and deposition in the Xilingele grassland,Inner Mongolia
1
2008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Grazing alters ecosystem functioning and C∶N∶P stoichiometry of grasslands along a regional precipitation gradient
1
2012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牦牛放牧率和放牧季节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的影响
1
2005
... 揭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32].放牧能够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33].本研究中,放牧后红砂灌丛表层土壤TC含量显著高于禁牧样地,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提升了19.95%和22.44%;然而,土壤TN含量虽呈随放牧强度增大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这与刘娜等[34]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放牧可以促进土壤表层碳和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和有机氮[35-37],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粪便施加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氮量的重要途径[38-39].颜才玉等[40]发现,放牧强度可以通过影响羊粪的分解速率调节碳含量的释放,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粪碳更多地归还于土壤,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含量;同时,粪便的输入可以增加土壤矿化氮,提升土壤全氮含量[41-42].另一方面,牲畜踩踏可以影响土壤容重[43],放牧增大了家畜对土壤的踩踏,从而降低土壤孔隙度,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转换,从而影响土壤碳的积累和氮素的转化[44-45];张蕴薇等[46]发现,放牧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而重牧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轻牧区,这可能是因为放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水分下渗慢,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1).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层的碳氮含量有所差异[47],因此针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还应进一步研究.重度放牧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这与吴佳芯等[48]的研究结果相近.有研究发现,放牧使土壤(0~100 cm)的磷储量降低约21%[49],李耀等[50]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发现,放牧后不同土层的TP含量均显著低于禁牧区.因为长期重度放牧导致植被覆盖低,凋落物减少表层土壤风蚀和水蚀加剧,致使土壤中的磷流失[51-52].但放牧对土壤P含量和P库的影响目前仍未有定论,董全民等[53]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放牧时间、季节、粪尿归还等多种因素造成. ...
放牧对呼伦贝尔草地植物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1
2012
... 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粪便归还影响土壤养分循环转换[54],也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55].本研究中,土壤C∶N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P和N∶P则呈现随放牧强度增加的趋势.C∶N可以作为土壤氮矿化能力的指标,也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56],中度放牧条件下,土壤C∶N相较禁牧区提升了10.40%,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57],这与张旭冉等[58]的研究结果相同.土壤TC含量和TN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图3),说明放牧增加了对土壤的干扰,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土壤TC含量的增加,而TN含量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图2),从而提高了C∶N.此外,重度放牧降低了土壤TP含量,土壤C∶P和N∶P分别显著提升了47.83%和29.36%(图2),这也验证了李世卿[59]的研究结果.土壤C∶P作为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的重要指标[60],放牧后土壤C∶P的提升导致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受到磷的限制,从而阻碍植物的生长[56],这也解释了土壤表层TC含量增加的原因.土壤N∶P常用来衡量植物养分限制程度,N∶P<10被认为受到氮的限制,N∶P>10被认为受到磷的限制,N∶P为10~20则被认为受到两种元素的共同限制[61],本研究中不同放牧强度下表层土壤N∶P均低于10,而C∶P则低于全国平均值(61)[57],说明放牧样地土壤P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荒漠红砂生长繁殖更多受到了氮的限制.研究发现土壤C∶N是影响植物雌性适合度的关键因子(图5),高海宁等[62]发现土壤C、N含量与C∶P、N∶P极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放牧区域表层土壤养分C、N、P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耦合.放牧与土壤TC含量、C∶N和C∶P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灌丛盖度和土壤N∶P密切相关(图6),这可能是放牧显著提升土壤TC含量,降低TP含量,较高的土壤C∶N和较低的N∶P会限制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63]. ...
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和优势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
2018
... 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粪便归还影响土壤养分循环转换[54],也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55].本研究中,土壤C∶N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P和N∶P则呈现随放牧强度增加的趋势.C∶N可以作为土壤氮矿化能力的指标,也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56],中度放牧条件下,土壤C∶N相较禁牧区提升了10.40%,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57],这与张旭冉等[58]的研究结果相同.土壤TC含量和TN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图3),说明放牧增加了对土壤的干扰,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土壤TC含量的增加,而TN含量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图2),从而提高了C∶N.此外,重度放牧降低了土壤TP含量,土壤C∶P和N∶P分别显著提升了47.83%和29.36%(图2),这也验证了李世卿[59]的研究结果.土壤C∶P作为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的重要指标[60],放牧后土壤C∶P的提升导致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受到磷的限制,从而阻碍植物的生长[56],这也解释了土壤表层TC含量增加的原因.土壤N∶P常用来衡量植物养分限制程度,N∶P<10被认为受到氮的限制,N∶P>10被认为受到磷的限制,N∶P为10~20则被认为受到两种元素的共同限制[61],本研究中不同放牧强度下表层土壤N∶P均低于10,而C∶P则低于全国平均值(61)[57],说明放牧样地土壤P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荒漠红砂生长繁殖更多受到了氮的限制.研究发现土壤C∶N是影响植物雌性适合度的关键因子(图5),高海宁等[62]发现土壤C、N含量与C∶P、N∶P极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放牧区域表层土壤养分C、N、P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耦合.放牧与土壤TC含量、C∶N和C∶P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灌丛盖度和土壤N∶P密切相关(图6),这可能是放牧显著提升土壤TC含量,降低TP含量,较高的土壤C∶N和较低的N∶P会限制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63].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典型灌木群落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2017
... 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粪便归还影响土壤养分循环转换[54],也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55].本研究中,土壤C∶N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P和N∶P则呈现随放牧强度增加的趋势.C∶N可以作为土壤氮矿化能力的指标,也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56],中度放牧条件下,土壤C∶N相较禁牧区提升了10.40%,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57],这与张旭冉等[58]的研究结果相同.土壤TC含量和TN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图3),说明放牧增加了对土壤的干扰,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土壤TC含量的增加,而TN含量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图2),从而提高了C∶N.此外,重度放牧降低了土壤TP含量,土壤C∶P和N∶P分别显著提升了47.83%和29.36%(图2),这也验证了李世卿[59]的研究结果.土壤C∶P作为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的重要指标[60],放牧后土壤C∶P的提升导致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受到磷的限制,从而阻碍植物的生长[56],这也解释了土壤表层TC含量增加的原因.土壤N∶P常用来衡量植物养分限制程度,N∶P<10被认为受到氮的限制,N∶P>10被认为受到磷的限制,N∶P为10~20则被认为受到两种元素的共同限制[61],本研究中不同放牧强度下表层土壤N∶P均低于10,而C∶P则低于全国平均值(61)[57],说明放牧样地土壤P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荒漠红砂生长繁殖更多受到了氮的限制.研究发现土壤C∶N是影响植物雌性适合度的关键因子(图5),高海宁等[62]发现土壤C、N含量与C∶P、N∶P极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放牧区域表层土壤养分C、N、P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耦合.放牧与土壤TC含量、C∶N和C∶P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灌丛盖度和土壤N∶P密切相关(图6),这可能是放牧显著提升土壤TC含量,降低TP含量,较高的土壤C∶N和较低的N∶P会限制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63]. ...
... [56],这也解释了土壤表层TC含量增加的原因.土壤N∶P常用来衡量植物养分限制程度,N∶P<10被认为受到氮的限制,N∶P>10被认为受到磷的限制,N∶P为10~20则被认为受到两种元素的共同限制[61],本研究中不同放牧强度下表层土壤N∶P均低于10,而C∶P则低于全国平均值(61)[57],说明放牧样地土壤P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荒漠红砂生长繁殖更多受到了氮的限制.研究发现土壤C∶N是影响植物雌性适合度的关键因子(图5),高海宁等[62]发现土壤C、N含量与C∶P、N∶P极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放牧区域表层土壤养分C、N、P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耦合.放牧与土壤TC含量、C∶N和C∶P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灌丛盖度和土壤N∶P密切相关(图6),这可能是放牧显著提升土壤TC含量,降低TP含量,较高的土壤C∶N和较低的N∶P会限制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63]. ...
Pattern and variation of C∶N∶P ratios in China's soils:a synthesis of observational data
2
2010
... 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粪便归还影响土壤养分循环转换[54],也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55].本研究中,土壤C∶N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P和N∶P则呈现随放牧强度增加的趋势.C∶N可以作为土壤氮矿化能力的指标,也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56],中度放牧条件下,土壤C∶N相较禁牧区提升了10.40%,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57],这与张旭冉等[58]的研究结果相同.土壤TC含量和TN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图3),说明放牧增加了对土壤的干扰,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土壤TC含量的增加,而TN含量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图2),从而提高了C∶N.此外,重度放牧降低了土壤TP含量,土壤C∶P和N∶P分别显著提升了47.83%和29.36%(图2),这也验证了李世卿[59]的研究结果.土壤C∶P作为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的重要指标[60],放牧后土壤C∶P的提升导致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受到磷的限制,从而阻碍植物的生长[56],这也解释了土壤表层TC含量增加的原因.土壤N∶P常用来衡量植物养分限制程度,N∶P<10被认为受到氮的限制,N∶P>10被认为受到磷的限制,N∶P为10~20则被认为受到两种元素的共同限制[61],本研究中不同放牧强度下表层土壤N∶P均低于10,而C∶P则低于全国平均值(61)[57],说明放牧样地土壤P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荒漠红砂生长繁殖更多受到了氮的限制.研究发现土壤C∶N是影响植物雌性适合度的关键因子(图5),高海宁等[62]发现土壤C、N含量与C∶P、N∶P极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放牧区域表层土壤养分C、N、P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耦合.放牧与土壤TC含量、C∶N和C∶P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灌丛盖度和土壤N∶P密切相关(图6),这可能是放牧显著提升土壤TC含量,降低TP含量,较高的土壤C∶N和较低的N∶P会限制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63]. ...
... [57],说明放牧样地土壤P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荒漠红砂生长繁殖更多受到了氮的限制.研究发现土壤C∶N是影响植物雌性适合度的关键因子(图5),高海宁等[62]发现土壤C、N含量与C∶P、N∶P极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放牧区域表层土壤养分C、N、P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耦合.放牧与土壤TC含量、C∶N和C∶P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灌丛盖度和土壤N∶P密切相关(图6),这可能是放牧显著提升土壤TC含量,降低TP含量,较高的土壤C∶N和较低的N∶P会限制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63]. ...
克氏针茅草原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1
2021
... 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粪便归还影响土壤养分循环转换[54],也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55].本研究中,土壤C∶N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P和N∶P则呈现随放牧强度增加的趋势.C∶N可以作为土壤氮矿化能力的指标,也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56],中度放牧条件下,土壤C∶N相较禁牧区提升了10.40%,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57],这与张旭冉等[58]的研究结果相同.土壤TC含量和TN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图3),说明放牧增加了对土壤的干扰,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土壤TC含量的增加,而TN含量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图2),从而提高了C∶N.此外,重度放牧降低了土壤TP含量,土壤C∶P和N∶P分别显著提升了47.83%和29.36%(图2),这也验证了李世卿[59]的研究结果.土壤C∶P作为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的重要指标[60],放牧后土壤C∶P的提升导致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受到磷的限制,从而阻碍植物的生长[56],这也解释了土壤表层TC含量增加的原因.土壤N∶P常用来衡量植物养分限制程度,N∶P<10被认为受到氮的限制,N∶P>10被认为受到磷的限制,N∶P为10~20则被认为受到两种元素的共同限制[61],本研究中不同放牧强度下表层土壤N∶P均低于10,而C∶P则低于全国平均值(61)[57],说明放牧样地土壤P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荒漠红砂生长繁殖更多受到了氮的限制.研究发现土壤C∶N是影响植物雌性适合度的关键因子(图5),高海宁等[62]发现土壤C、N含量与C∶P、N∶P极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放牧区域表层土壤养分C、N、P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耦合.放牧与土壤TC含量、C∶N和C∶P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灌丛盖度和土壤N∶P密切相关(图6),这可能是放牧显著提升土壤TC含量,降低TP含量,较高的土壤C∶N和较低的N∶P会限制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63]. ...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特征对放牧利用的响应
1
2014
... 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粪便归还影响土壤养分循环转换[54],也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55].本研究中,土壤C∶N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P和N∶P则呈现随放牧强度增加的趋势.C∶N可以作为土壤氮矿化能力的指标,也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56],中度放牧条件下,土壤C∶N相较禁牧区提升了10.40%,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57],这与张旭冉等[58]的研究结果相同.土壤TC含量和TN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图3),说明放牧增加了对土壤的干扰,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土壤TC含量的增加,而TN含量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图2),从而提高了C∶N.此外,重度放牧降低了土壤TP含量,土壤C∶P和N∶P分别显著提升了47.83%和29.36%(图2),这也验证了李世卿[59]的研究结果.土壤C∶P作为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的重要指标[60],放牧后土壤C∶P的提升导致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受到磷的限制,从而阻碍植物的生长[56],这也解释了土壤表层TC含量增加的原因.土壤N∶P常用来衡量植物养分限制程度,N∶P<10被认为受到氮的限制,N∶P>10被认为受到磷的限制,N∶P为10~20则被认为受到两种元素的共同限制[61],本研究中不同放牧强度下表层土壤N∶P均低于10,而C∶P则低于全国平均值(61)[57],说明放牧样地土壤P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荒漠红砂生长繁殖更多受到了氮的限制.研究发现土壤C∶N是影响植物雌性适合度的关键因子(图5),高海宁等[62]发现土壤C、N含量与C∶P、N∶P极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放牧区域表层土壤养分C、N、P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耦合.放牧与土壤TC含量、C∶N和C∶P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灌丛盖度和土壤N∶P密切相关(图6),这可能是放牧显著提升土壤TC含量,降低TP含量,较高的土壤C∶N和较低的N∶P会限制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63]. ...
Spatial and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nitrogen,phosphorus,and sulfur and their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in wetland soils along a water and salt gradien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China
1
2018
... 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粪便归还影响土壤养分循环转换[54],也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55].本研究中,土壤C∶N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P和N∶P则呈现随放牧强度增加的趋势.C∶N可以作为土壤氮矿化能力的指标,也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56],中度放牧条件下,土壤C∶N相较禁牧区提升了10.40%,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57],这与张旭冉等[58]的研究结果相同.土壤TC含量和TN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图3),说明放牧增加了对土壤的干扰,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土壤TC含量的增加,而TN含量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图2),从而提高了C∶N.此外,重度放牧降低了土壤TP含量,土壤C∶P和N∶P分别显著提升了47.83%和29.36%(图2),这也验证了李世卿[59]的研究结果.土壤C∶P作为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的重要指标[60],放牧后土壤C∶P的提升导致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受到磷的限制,从而阻碍植物的生长[56],这也解释了土壤表层TC含量增加的原因.土壤N∶P常用来衡量植物养分限制程度,N∶P<10被认为受到氮的限制,N∶P>10被认为受到磷的限制,N∶P为10~20则被认为受到两种元素的共同限制[61],本研究中不同放牧强度下表层土壤N∶P均低于10,而C∶P则低于全国平均值(61)[57],说明放牧样地土壤P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荒漠红砂生长繁殖更多受到了氮的限制.研究发现土壤C∶N是影响植物雌性适合度的关键因子(图5),高海宁等[62]发现土壤C、N含量与C∶P、N∶P极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放牧区域表层土壤养分C、N、P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耦合.放牧与土壤TC含量、C∶N和C∶P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灌丛盖度和土壤N∶P密切相关(图6),这可能是放牧显著提升土壤TC含量,降低TP含量,较高的土壤C∶N和较低的N∶P会限制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63]. ...
中国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研究综述
1
2024
... 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粪便归还影响土壤养分循环转换[54],也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55].本研究中,土壤C∶N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P和N∶P则呈现随放牧强度增加的趋势.C∶N可以作为土壤氮矿化能力的指标,也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56],中度放牧条件下,土壤C∶N相较禁牧区提升了10.40%,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57],这与张旭冉等[58]的研究结果相同.土壤TC含量和TN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图3),说明放牧增加了对土壤的干扰,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土壤TC含量的增加,而TN含量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图2),从而提高了C∶N.此外,重度放牧降低了土壤TP含量,土壤C∶P和N∶P分别显著提升了47.83%和29.36%(图2),这也验证了李世卿[59]的研究结果.土壤C∶P作为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的重要指标[60],放牧后土壤C∶P的提升导致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受到磷的限制,从而阻碍植物的生长[56],这也解释了土壤表层TC含量增加的原因.土壤N∶P常用来衡量植物养分限制程度,N∶P<10被认为受到氮的限制,N∶P>10被认为受到磷的限制,N∶P为10~20则被认为受到两种元素的共同限制[61],本研究中不同放牧强度下表层土壤N∶P均低于10,而C∶P则低于全国平均值(61)[57],说明放牧样地土壤P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荒漠红砂生长繁殖更多受到了氮的限制.研究发现土壤C∶N是影响植物雌性适合度的关键因子(图5),高海宁等[62]发现土壤C、N含量与C∶P、N∶P极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放牧区域表层土壤养分C、N、P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耦合.放牧与土壤TC含量、C∶N和C∶P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灌丛盖度和土壤N∶P密切相关(图6),这可能是放牧显著提升土壤TC含量,降低TP含量,较高的土壤C∶N和较低的N∶P会限制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63]. ...
祁连山北麓不同海拔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1
2021
... 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粪便归还影响土壤养分循环转换[54],也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55].本研究中,土壤C∶N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P和N∶P则呈现随放牧强度增加的趋势.C∶N可以作为土壤氮矿化能力的指标,也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56],中度放牧条件下,土壤C∶N相较禁牧区提升了10.40%,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57],这与张旭冉等[58]的研究结果相同.土壤TC含量和TN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图3),说明放牧增加了对土壤的干扰,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土壤TC含量的增加,而TN含量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图2),从而提高了C∶N.此外,重度放牧降低了土壤TP含量,土壤C∶P和N∶P分别显著提升了47.83%和29.36%(图2),这也验证了李世卿[59]的研究结果.土壤C∶P作为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的重要指标[60],放牧后土壤C∶P的提升导致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受到磷的限制,从而阻碍植物的生长[56],这也解释了土壤表层TC含量增加的原因.土壤N∶P常用来衡量植物养分限制程度,N∶P<10被认为受到氮的限制,N∶P>10被认为受到磷的限制,N∶P为10~20则被认为受到两种元素的共同限制[61],本研究中不同放牧强度下表层土壤N∶P均低于10,而C∶P则低于全国平均值(61)[57],说明放牧样地土壤P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荒漠红砂生长繁殖更多受到了氮的限制.研究发现土壤C∶N是影响植物雌性适合度的关键因子(图5),高海宁等[62]发现土壤C、N含量与C∶P、N∶P极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放牧区域表层土壤养分C、N、P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耦合.放牧与土壤TC含量、C∶N和C∶P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灌丛盖度和土壤N∶P密切相关(图6),这可能是放牧显著提升土壤TC含量,降低TP含量,较高的土壤C∶N和较低的N∶P会限制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63]. ...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草本植物叶片与土壤碳氮分布特征
1
2019
... 放牧可以通过牲畜采食、践踏、粪便归还影响土壤养分循环转换[54],也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55].本研究中,土壤C∶N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P和N∶P则呈现随放牧强度增加的趋势.C∶N可以作为土壤氮矿化能力的指标,也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56],中度放牧条件下,土壤C∶N相较禁牧区提升了10.40%,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57],这与张旭冉等[58]的研究结果相同.土壤TC含量和TN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图3),说明放牧增加了对土壤的干扰,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土壤TC含量的增加,而TN含量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图2),从而提高了C∶N.此外,重度放牧降低了土壤TP含量,土壤C∶P和N∶P分别显著提升了47.83%和29.36%(图2),这也验证了李世卿[59]的研究结果.土壤C∶P作为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的重要指标[60],放牧后土壤C∶P的提升导致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受到磷的限制,从而阻碍植物的生长[56],这也解释了土壤表层TC含量增加的原因.土壤N∶P常用来衡量植物养分限制程度,N∶P<10被认为受到氮的限制,N∶P>10被认为受到磷的限制,N∶P为10~20则被认为受到两种元素的共同限制[61],本研究中不同放牧强度下表层土壤N∶P均低于10,而C∶P则低于全国平均值(61)[57],说明放牧样地土壤P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荒漠红砂生长繁殖更多受到了氮的限制.研究发现土壤C∶N是影响植物雌性适合度的关键因子(图5),高海宁等[62]发现土壤C、N含量与C∶P、N∶P极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放牧区域表层土壤养分C、N、P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耦合.放牧与土壤TC含量、C∶N和C∶P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灌丛盖度和土壤N∶P密切相关(图6),这可能是放牧显著提升土壤TC含量,降低TP含量,较高的土壤C∶N和较低的N∶P会限制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63]. ...
Effect of grazing disturbance on floral display,pollen limitation and plant pollination efficiency in the desert steppe
1
2022
... 放牧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繁殖性状的变化,如开花数目[64]、平均种子数[65]和地上生物量[66].红砂平均种子数与TC、C∶P、N∶P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图6),放牧能够提升土壤TC含量、C∶P和N∶P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观点.所以放牧可以显著降低植物的平均种子数,相反,提升了植物的百粒重和雌性适合度(图4).土壤中较高的TC含量可能会导致植物资源分配的变化,增加植物的生长竞争压力,使其更多地分配资源用于生长而非种子生产[67].Mantel检验结果也表明,土壤C∶N与植物雌性适合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各养分含量和土壤化学计量比与灌丛尺寸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图5),说明土壤各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种子数量和质量来影响植物的繁殖效率.过度放牧改变了土壤的资源分布,由于植物需要在生长和繁殖间进行选择,植株可能会通过减少种子数量来提高种子质量,从而提升种子的成活率[68],进一步解释了放牧后红砂种子百粒重提高,而平均种子数降低的现象.研究表明在高食草压力下,许多植物会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繁殖而不是防御[69].这可能是因为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植物倾向于生产较少但质量更高的种子,以提高后代的生存率[70].此外,放牧可能通过减少植物间的竞争,增加了个体植物的资源获取,从而提高了种子的质量和雌性适合度.而根据我们未发表研究结果,放牧会促进灌丛下土壤资源的积累,即“肥岛”的形成,这些资源可能被用于种子的发育和成熟,这解释了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红砂种子结籽率和雌性适合度的提高的原因. ...
Grazing reduces plant sexual reproduction but increases asexual reproduction:a global meta-analysis
1
2023
... 放牧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繁殖性状的变化,如开花数目[64]、平均种子数[65]和地上生物量[66].红砂平均种子数与TC、C∶P、N∶P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图6),放牧能够提升土壤TC含量、C∶P和N∶P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观点.所以放牧可以显著降低植物的平均种子数,相反,提升了植物的百粒重和雌性适合度(图4).土壤中较高的TC含量可能会导致植物资源分配的变化,增加植物的生长竞争压力,使其更多地分配资源用于生长而非种子生产[67].Mantel检验结果也表明,土壤C∶N与植物雌性适合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各养分含量和土壤化学计量比与灌丛尺寸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图5),说明土壤各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种子数量和质量来影响植物的繁殖效率.过度放牧改变了土壤的资源分布,由于植物需要在生长和繁殖间进行选择,植株可能会通过减少种子数量来提高种子质量,从而提升种子的成活率[68],进一步解释了放牧后红砂种子百粒重提高,而平均种子数降低的现象.研究表明在高食草压力下,许多植物会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繁殖而不是防御[69].这可能是因为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植物倾向于生产较少但质量更高的种子,以提高后代的生存率[70].此外,放牧可能通过减少植物间的竞争,增加了个体植物的资源获取,从而提高了种子的质量和雌性适合度.而根据我们未发表研究结果,放牧会促进灌丛下土壤资源的积累,即“肥岛”的形成,这些资源可能被用于种子的发育和成熟,这解释了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红砂种子结籽率和雌性适合度的提高的原因. ...
Influence of grazing exclosure on vegetation biomass and soil quality
1
2017
... 放牧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繁殖性状的变化,如开花数目[64]、平均种子数[65]和地上生物量[66].红砂平均种子数与TC、C∶P、N∶P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图6),放牧能够提升土壤TC含量、C∶P和N∶P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观点.所以放牧可以显著降低植物的平均种子数,相反,提升了植物的百粒重和雌性适合度(图4).土壤中较高的TC含量可能会导致植物资源分配的变化,增加植物的生长竞争压力,使其更多地分配资源用于生长而非种子生产[67].Mantel检验结果也表明,土壤C∶N与植物雌性适合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各养分含量和土壤化学计量比与灌丛尺寸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图5),说明土壤各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种子数量和质量来影响植物的繁殖效率.过度放牧改变了土壤的资源分布,由于植物需要在生长和繁殖间进行选择,植株可能会通过减少种子数量来提高种子质量,从而提升种子的成活率[68],进一步解释了放牧后红砂种子百粒重提高,而平均种子数降低的现象.研究表明在高食草压力下,许多植物会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繁殖而不是防御[69].这可能是因为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植物倾向于生产较少但质量更高的种子,以提高后代的生存率[70].此外,放牧可能通过减少植物间的竞争,增加了个体植物的资源获取,从而提高了种子的质量和雌性适合度.而根据我们未发表研究结果,放牧会促进灌丛下土壤资源的积累,即“肥岛”的形成,这些资源可能被用于种子的发育和成熟,这解释了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红砂种子结籽率和雌性适合度的提高的原因. ...
植被覆盖变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库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
2007
... 放牧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繁殖性状的变化,如开花数目[64]、平均种子数[65]和地上生物量[66].红砂平均种子数与TC、C∶P、N∶P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图6),放牧能够提升土壤TC含量、C∶P和N∶P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观点.所以放牧可以显著降低植物的平均种子数,相反,提升了植物的百粒重和雌性适合度(图4).土壤中较高的TC含量可能会导致植物资源分配的变化,增加植物的生长竞争压力,使其更多地分配资源用于生长而非种子生产[67].Mantel检验结果也表明,土壤C∶N与植物雌性适合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各养分含量和土壤化学计量比与灌丛尺寸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图5),说明土壤各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种子数量和质量来影响植物的繁殖效率.过度放牧改变了土壤的资源分布,由于植物需要在生长和繁殖间进行选择,植株可能会通过减少种子数量来提高种子质量,从而提升种子的成活率[68],进一步解释了放牧后红砂种子百粒重提高,而平均种子数降低的现象.研究表明在高食草压力下,许多植物会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繁殖而不是防御[69].这可能是因为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植物倾向于生产较少但质量更高的种子,以提高后代的生存率[70].此外,放牧可能通过减少植物间的竞争,增加了个体植物的资源获取,从而提高了种子的质量和雌性适合度.而根据我们未发表研究结果,放牧会促进灌丛下土壤资源的积累,即“肥岛”的形成,这些资源可能被用于种子的发育和成熟,这解释了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红砂种子结籽率和雌性适合度的提高的原因. ...
放牧对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1
2014
... 放牧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繁殖性状的变化,如开花数目[64]、平均种子数[65]和地上生物量[66].红砂平均种子数与TC、C∶P、N∶P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图6),放牧能够提升土壤TC含量、C∶P和N∶P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观点.所以放牧可以显著降低植物的平均种子数,相反,提升了植物的百粒重和雌性适合度(图4).土壤中较高的TC含量可能会导致植物资源分配的变化,增加植物的生长竞争压力,使其更多地分配资源用于生长而非种子生产[67].Mantel检验结果也表明,土壤C∶N与植物雌性适合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各养分含量和土壤化学计量比与灌丛尺寸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图5),说明土壤各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种子数量和质量来影响植物的繁殖效率.过度放牧改变了土壤的资源分布,由于植物需要在生长和繁殖间进行选择,植株可能会通过减少种子数量来提高种子质量,从而提升种子的成活率[68],进一步解释了放牧后红砂种子百粒重提高,而平均种子数降低的现象.研究表明在高食草压力下,许多植物会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繁殖而不是防御[69].这可能是因为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植物倾向于生产较少但质量更高的种子,以提高后代的生存率[70].此外,放牧可能通过减少植物间的竞争,增加了个体植物的资源获取,从而提高了种子的质量和雌性适合度.而根据我们未发表研究结果,放牧会促进灌丛下土壤资源的积累,即“肥岛”的形成,这些资源可能被用于种子的发育和成熟,这解释了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红砂种子结籽率和雌性适合度的提高的原因. ...
Florivory:the intersection of pollination and herbivory
1
2006
... 放牧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繁殖性状的变化,如开花数目[64]、平均种子数[65]和地上生物量[66].红砂平均种子数与TC、C∶P、N∶P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图6),放牧能够提升土壤TC含量、C∶P和N∶P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观点.所以放牧可以显著降低植物的平均种子数,相反,提升了植物的百粒重和雌性适合度(图4).土壤中较高的TC含量可能会导致植物资源分配的变化,增加植物的生长竞争压力,使其更多地分配资源用于生长而非种子生产[67].Mantel检验结果也表明,土壤C∶N与植物雌性适合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各养分含量和土壤化学计量比与灌丛尺寸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图5),说明土壤各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种子数量和质量来影响植物的繁殖效率.过度放牧改变了土壤的资源分布,由于植物需要在生长和繁殖间进行选择,植株可能会通过减少种子数量来提高种子质量,从而提升种子的成活率[68],进一步解释了放牧后红砂种子百粒重提高,而平均种子数降低的现象.研究表明在高食草压力下,许多植物会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繁殖而不是防御[69].这可能是因为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植物倾向于生产较少但质量更高的种子,以提高后代的生存率[70].此外,放牧可能通过减少植物间的竞争,增加了个体植物的资源获取,从而提高了种子的质量和雌性适合度.而根据我们未发表研究结果,放牧会促进灌丛下土壤资源的积累,即“肥岛”的形成,这些资源可能被用于种子的发育和成熟,这解释了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红砂种子结籽率和雌性适合度的提高的原因. ...
种子植物的选择性败育及其进化生态意义
1
2007
... 放牧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繁殖性状的变化,如开花数目[64]、平均种子数[65]和地上生物量[66].红砂平均种子数与TC、C∶P、N∶P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图6),放牧能够提升土壤TC含量、C∶P和N∶P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观点.所以放牧可以显著降低植物的平均种子数,相反,提升了植物的百粒重和雌性适合度(图4).土壤中较高的TC含量可能会导致植物资源分配的变化,增加植物的生长竞争压力,使其更多地分配资源用于生长而非种子生产[67].Mantel检验结果也表明,土壤C∶N与植物雌性适合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各养分含量和土壤化学计量比与灌丛尺寸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图5),说明土壤各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种子数量和质量来影响植物的繁殖效率.过度放牧改变了土壤的资源分布,由于植物需要在生长和繁殖间进行选择,植株可能会通过减少种子数量来提高种子质量,从而提升种子的成活率[68],进一步解释了放牧后红砂种子百粒重提高,而平均种子数降低的现象.研究表明在高食草压力下,许多植物会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繁殖而不是防御[69].这可能是因为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植物倾向于生产较少但质量更高的种子,以提高后代的生存率[70].此外,放牧可能通过减少植物间的竞争,增加了个体植物的资源获取,从而提高了种子的质量和雌性适合度.而根据我们未发表研究结果,放牧会促进灌丛下土壤资源的积累,即“肥岛”的形成,这些资源可能被用于种子的发育和成熟,这解释了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红砂种子结籽率和雌性适合度的提高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