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官方微信

高级检索

中国沙漠, 2025, 45(4): 1-2 doi:

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建立四十周年专刊序篇

赵哈林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奈曼沙漠化研究站,甘肃 兰州 730000

PDF (26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赵哈林. 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建立四十周年专刊序篇. 中国沙漠[J], 2025, 45(4): 1-2 doi: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简称奈曼站)建站四十周年。为此,奈曼站和《中国沙漠》编辑部合作,编辑出版这期《中国沙漠》专刊以示庆贺。

奈曼站始建于1985年。当时,中国的土地荒漠化已经十分严重,风蚀荒漠化(沙漠化)面积达187.3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9.5%。全国沙漠化的年均发展速率已从20世纪50—70年代的1 560 km2扩展到70—80年代的2 100 km2,并有继续加速趋势,对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以及当地民生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适应国际国内荒漠化防治研究的需要,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建设的重大需求,1985年初西北研究院选择在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科尔沁沙地腹地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

奈曼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境内,该区地处中国北方半干旱与半湿润、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耕作农业与草地畜牧业的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复合生态过渡带,在世界生态过渡带研究中占有重要区位作用。历史上,这里曾为水草丰盛、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疏林草原景观。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和区域人口持续增加,特别是农耕文化持续扩张的影响,短短几十年间其沙漠化面积就从50年代的4.26万km2增加到1987年的6.10万km2,成为中国沙漠化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区域之一,在中国沙漠化防治和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带研究中显示出重要的典型科学意义。

奈曼站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沙漠化治理与区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半干旱区生态恢复等科学问题,开展农牧复合生态系统定位监测、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脆弱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等科学试验、技术示范、人才培养及科普教育,为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几十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国家“97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国家基础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部级课题和地方课题及国际合作课题百余项。在沙漠化过程及其机制、沙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气候变化对沙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响应、脆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沙漠化土地恢复重建、沙地农牧业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长期监测等众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科学进展。已出版专著19部,发表论文1 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5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0余项),建立相关数据集(库)160余个。先后获得联合国干旱土地拯救业绩奖1项,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教兴市特别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1项等。经过长期的治理,科尔沁沙地的沙漠化面积也从1987年的6.10万km2下降到了2010年的3.02万km2

自建站以来,奈曼站十分注重平台建设。迄今,已建成办公楼和客座专家公寓楼各一栋,研究生宿舍两栋,总建筑面积1 154 m2;建成植物生理生态、微气象、土壤理化、土壤微生物、风蚀风洞、智能温室等试验室6个和植物、土壤标本馆2个;建成国家标准自动气象观测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场、沙地农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场、降雨入渗及根系生长综合试验场、沙地疏林草地近自然恢复试验场、模拟气候变化对沙质草地物质循环影响试验场、固沙植被-地下水位变化模拟试验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试验场、沙地农业综合试验场等野外试验观测场20余个。现有大型蒸散仪、野外移动风洞、光合测定系统、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系统、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土壤温湿盐观测系统、元素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分析仪等试验仪器140余台套。鉴于良好的野外监测研究设施和生活条件以及长期野外生态监测和研究积累,1992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999年加入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2003年加入国家林业局沙尘暴监测网络,2004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奈曼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2005年加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2015年入选通辽市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8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2022年入选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加入水利部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2024年加入生态环境部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网络,2025年成为奈曼旗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目前,奈曼站已经成为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国家林草局、内蒙古自治区等部门和地区重要的生态监测、沙漠化防治、生态修复、沙地农业的野外试验示范研究平台和科普教育基地。

自建站以来,奈曼站十分重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奈曼站累计在站固定成员(科研与支撑人员)72名,现有在岗科研人员16人、技术支撑人员3人,客座研究人员13人,辅助人员10余名。其中,研究人员均具有博士学位,技术支撑人员均具有本科学历。已培养博士后8名、博士研究生85名、硕士研究生80名。初步形成了专业配置齐全、学科布局合理、老中青结合紧密的研究队伍。这支队伍秉承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科研精神,在长期坚持野外工作中形成了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念、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钻研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良好科研氛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风气。其良好的精神面貌、创新的科研成果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已有多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基金委优青、中国科学院“BR计划”、“西部之光”、中国科学院先进野外个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青年科技奖、内蒙古“草原英才”、中国沙漠化防治青年科学家、兰州分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兰州分院优秀共产党员等人才奖项与荣誉。

奈曼站之所以能取得这样较快的发展,是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的正确领导,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国家林草局及地方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这些部门不仅给予了奈曼站科技发展的战略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支撑、基建资金保障、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相关部门各级领导更是经常到站指导工作,帮助奈曼站解决科研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周边村镇领导和广大农牧民对于相关科研、监测区域的保护、示范区建设、技术示范推广更是给与了很多关照。在此,谨向所有曾经关心、帮助、支持过奈曼站的部门、单位、公司、团体、个人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在奈曼站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继续得到大家的关注、关心、帮助和支持。

我曾经也是奈曼站科研团队的一员,在那里工作了将近三十年,见证了奈曼站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虽然现在我已经退休,但还在时刻关注和关心着奈曼站的发展,每当看到奈曼站不断取得创新性成绩,总是感到由衷的高兴。在奈曼站成立四十年之际,谨向奈曼站的同仁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祝福,并预祝奈曼站在未来取得更大成绩。

建站四十年是奈曼站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迈向新征程的新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携手共进,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履行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使命,为实现中国沙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