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2.沙漠化的研究内容
1
2003
... 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与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1-3].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是研究中国荒漠区古气候演变的典型区域[4-1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已经开展了较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主要涉及沉积地层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指标[12-15],但这些古气候替代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孢粉在荒漠区环境中不易被保存,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统计数量[16].近年来,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渐成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示物[17-19].沉积物正构烷烃中的长链组分(n-C27、n-C29、n-C31、n-C33和n-C35)主要起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叶蜡[20-24],且其含量、分布模式、同位素等特征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23,25-31].因此,厘清现生荒漠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荒漠区开展古气候重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中国北方晚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沙漠与黄土记录:以光释光年代为基础的直接对比
0
2006
中国北方沙漠-黄土体系的沉积和侵蚀过程与未来趋向探析
1
2010
... 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与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1-3].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是研究中国荒漠区古气候演变的典型区域[4-1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已经开展了较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主要涉及沉积地层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指标[12-15],但这些古气候替代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孢粉在荒漠区环境中不易被保存,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统计数量[16].近年来,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渐成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示物[17-19].沉积物正构烷烃中的长链组分(n-C27、n-C29、n-C31、n-C33和n-C35)主要起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叶蜡[20-24],且其含量、分布模式、同位素等特征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23,25-31].因此,厘清现生荒漠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荒漠区开展古气候重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乌兰布和沙漠的考古发现和地理环境的变迁
1
1973
... 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与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1-3].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是研究中国荒漠区古气候演变的典型区域[4-1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已经开展了较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主要涉及沉积地层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指标[12-15],但这些古气候替代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孢粉在荒漠区环境中不易被保存,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统计数量[16].近年来,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渐成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示物[17-19].沉积物正构烷烃中的长链组分(n-C27、n-C29、n-C31、n-C33和n-C35)主要起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叶蜡[20-24],且其含量、分布模式、同位素等特征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23,25-31].因此,厘清现生荒漠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荒漠区开展古气候重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乌兰布和沙漠东海子湖全新世湖相沉积结构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0
2003
晚第四纪“吉兰泰–河套”古大湖的初步研究
0
2008
乌兰布和沙漠景观形成的沉积学和光释光年代学证据
0
2010
末次冰期以来乌兰布和沙漠北缘的环境变迁
0
2017
5
2024
... 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与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1-3].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是研究中国荒漠区古气候演变的典型区域[4-1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已经开展了较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主要涉及沉积地层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指标[12-15],但这些古气候替代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孢粉在荒漠区环境中不易被保存,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统计数量[16].近年来,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渐成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示物[17-19].沉积物正构烷烃中的长链组分(n-C27、n-C29、n-C31、n-C33和n-C35)主要起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叶蜡[20-24],且其含量、分布模式、同位素等特征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23,25-31].因此,厘清现生荒漠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荒漠区开展古气候重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 乌兰布和沙漠(39.2°—40.9°N,105.1°—107.0°E)位于黄河中游河套平原西南部,阿拉善高原东部,贺兰山(北侧)和狼山(南侧)之间的断陷盆地中(图1).总体地势南高北低,总面积为8 980 km2,是中国西部面积最小的沙漠[11].乌兰布和沙漠沙丘类型较丰富,固定、半固定沙丘约占47%,流动沙丘约占51%且主要分布在沙漠南部的高大沙丘核心区[11].与沙漠南部连续分布的沙丘相比,其北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主要由沙生、旱生、盐生类灌木和小灌木组成,最常见的灌木植被物种是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和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45].乌兰布和沙漠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年降水量80~150 mm,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为33.3 ℃,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为-16 ℃[11].受贺兰山影响,沙漠南部地区总体输沙风向为东北向,而北部地区受贺兰山影响较小,总体输沙风向为东向[11]. ...
... [11].与沙漠南部连续分布的沙丘相比,其北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主要由沙生、旱生、盐生类灌木和小灌木组成,最常见的灌木植被物种是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和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45].乌兰布和沙漠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年降水量80~150 mm,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为33.3 ℃,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为-16 ℃[11].受贺兰山影响,沙漠南部地区总体输沙风向为东北向,而北部地区受贺兰山影响较小,总体输沙风向为东向[11]. ...
... [11].受贺兰山影响,沙漠南部地区总体输沙风向为东北向,而北部地区受贺兰山影响较小,总体输沙风向为东向[11]. ...
... [11]. ...
Formation of Ulan Buh Desert and its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Holocene
1
2008
... 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与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1-3].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是研究中国荒漠区古气候演变的典型区域[4-1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已经开展了较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主要涉及沉积地层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指标[12-15],但这些古气候替代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孢粉在荒漠区环境中不易被保存,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统计数量[16].近年来,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渐成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示物[17-19].沉积物正构烷烃中的长链组分(n-C27、n-C29、n-C31、n-C33和n-C35)主要起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叶蜡[20-24],且其含量、分布模式、同位素等特征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23,25-31].因此,厘清现生荒漠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荒漠区开展古气候重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Early-middle Holocene lake-desert evolution in northern Ulan Buh Desert, China
0
2012
乌兰布和沙漠钻孔WL10ZK-1孢粉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的植被变化
0
2013
Landscape evolution of the Ulan Buh Desert in northern China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1
2014
... 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与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1-3].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是研究中国荒漠区古气候演变的典型区域[4-1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已经开展了较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主要涉及沉积地层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指标[12-15],但这些古气候替代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孢粉在荒漠区环境中不易被保存,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统计数量[16].近年来,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渐成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示物[17-19].沉积物正构烷烃中的长链组分(n-C27、n-C29、n-C31、n-C33和n-C35)主要起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叶蜡[20-24],且其含量、分布模式、同位素等特征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23,25-31].因此,厘清现生荒漠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荒漠区开展古气候重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Pollen preservation and its potential influence on pal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in Chinese loess deposits
1
2017
... 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与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1-3].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是研究中国荒漠区古气候演变的典型区域[4-1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已经开展了较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主要涉及沉积地层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指标[12-15],但这些古气候替代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孢粉在荒漠区环境中不易被保存,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统计数量[16].近年来,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渐成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示物[17-19].沉积物正构烷烃中的长链组分(n-C27、n-C29、n-C31、n-C33和n-C35)主要起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叶蜡[20-24],且其含量、分布模式、同位素等特征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23,25-31].因此,厘清现生荒漠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荒漠区开展古气候重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阿拉善沙漠植物钙质根管:形态特征、分类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1
2017
... 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与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1-3].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是研究中国荒漠区古气候演变的典型区域[4-1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已经开展了较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主要涉及沉积地层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指标[12-15],但这些古气候替代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孢粉在荒漠区环境中不易被保存,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统计数量[16].近年来,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渐成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示物[17-19].沉积物正构烷烃中的长链组分(n-C27、n-C29、n-C31、n-C33和n-C35)主要起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叶蜡[20-24],且其含量、分布模式、同位素等特征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23,25-31].因此,厘清现生荒漠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荒漠区开展古气候重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A grain size and n-alkanes record of Holocen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from a groundwater recharge lake in Badain Jaran Desert,Northwestern China
0
2019
n-Alkanes and compound carbon isotope records from Lake Yiheshariwusu in the Hulun Buir sandy land, northeastern China
1
2020
... 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与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1-3].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是研究中国荒漠区古气候演变的典型区域[4-1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已经开展了较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主要涉及沉积地层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指标[12-15],但这些古气候替代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孢粉在荒漠区环境中不易被保存,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统计数量[16].近年来,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渐成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示物[17-19].沉积物正构烷烃中的长链组分(n-C27、n-C29、n-C31、n-C33和n-C35)主要起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叶蜡[20-24],且其含量、分布模式、同位素等特征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23,25-31].因此,厘清现生荒漠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荒漠区开展古气候重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Leaf epicuticular waxes
2
1967
... 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与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1-3].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是研究中国荒漠区古气候演变的典型区域[4-1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已经开展了较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主要涉及沉积地层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指标[12-15],但这些古气候替代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孢粉在荒漠区环境中不易被保存,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统计数量[16].近年来,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渐成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示物[17-19].沉积物正构烷烃中的长链组分(n-C27、n-C29、n-C31、n-C33和n-C35)主要起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叶蜡[20-24],且其含量、分布模式、同位素等特征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23,25-31].因此,厘清现生荒漠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荒漠区开展古气候重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 值得注意的是,乌兰布和沙漠所有植物种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奇数碳优势,这是大量的前人研究报导过的陆地高等植物都具有的普遍特征[20,31,35,37,46-54],但唯独沙冬青没有表现出奇数碳优势.沙冬青正构烷烃绝对含量的分布模式如图3所示,由于其主碳峰n-C29的含量占绝对优势,比含量次高的n-C31高2个数量级,因而图3纵坐标使用了对数坐标来展示,而n-C27、n-C28、n-C30和n-C31的含量几乎相当,显然不具备奇数碳优势.之前并未有研究报导过沙冬青的正构烷烃组成和分布模式,这种特殊的分布模式也未在其他植物种发现.本研究推测,沙冬青特殊的正构烷烃分布模式可能与其为第三纪孑遗物种、亚洲中部特有物种以及中国荒漠区唯一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等特殊的植物地理学起源有关[55-56]. ...
A comparison of biomarker records of northeast African vegetation from lacustrine and marine sediments (ca. 3.40 Ma)
0
2007
Reconstructing C3 and C4 vegetation cover using n-alkane carbon isotope ratios in recent lake sediments from Cameroon,Western Central Africa
0
2014
Extracting the most from terrestrial plant-derived n-alkyl lipids and their carbon isotopes from the sedimentary record: a review
1
2017
... 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与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1-3].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是研究中国荒漠区古气候演变的典型区域[4-1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已经开展了较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主要涉及沉积地层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指标[12-15],但这些古气候替代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孢粉在荒漠区环境中不易被保存,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统计数量[16].近年来,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渐成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示物[17-19].沉积物正构烷烃中的长链组分(n-C27、n-C29、n-C31、n-C33和n-C35)主要起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叶蜡[20-24],且其含量、分布模式、同位素等特征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23,25-31].因此,厘清现生荒漠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荒漠区开展古气候重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lant waxes,bulk organics and carbonates from soils of the Serengeti grasslands
1
2021
... 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与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1-3].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是研究中国荒漠区古气候演变的典型区域[4-1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已经开展了较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主要涉及沉积地层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指标[12-15],但这些古气候替代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孢粉在荒漠区环境中不易被保存,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统计数量[16].近年来,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渐成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示物[17-19].沉积物正构烷烃中的长链组分(n-C27、n-C29、n-C31、n-C33和n-C35)主要起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叶蜡[20-24],且其含量、分布模式、同位素等特征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23,25-31].因此,厘清现生荒漠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荒漠区开展古气候重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and population divergence contribute to variation in cuticular wax composition in Juniperus communis
2
2003
... 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与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1-3].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是研究中国荒漠区古气候演变的典型区域[4-1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已经开展了较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主要涉及沉积地层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指标[12-15],但这些古气候替代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孢粉在荒漠区环境中不易被保存,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统计数量[16].近年来,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渐成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示物[17-19].沉积物正构烷烃中的长链组分(n-C27、n-C29、n-C31、n-C33和n-C35)主要起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叶蜡[20-24],且其含量、分布模式、同位素等特征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23,25-31].因此,厘清现生荒漠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荒漠区开展古气候重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δD values of individual n-alkanes from terrestrial plants along a climatic gradient-Implications for the sedimentary biomarker record
4
2006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梭梭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MAT相关性较差,而与海拔正相关;白刺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MAT正相关,而与海拔显著负相关;沙冬青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海拔负相关,而与MAT大体上正相关.乌兰布和沙漠区典型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CPI指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没有统一的规律,可能与CPI指标对环境因子变化表现不敏感有关[26,28,30-31,35-38]. ...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leaf wax n-alkanes in leaves of Acacia and Eucalyptus trees along a strong humidity gradient in northern Australia
1
2013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C4 abundance on n-alkane chain length distributions across the Central USA
3
2015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梭梭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MAT相关性较差,而与海拔正相关;白刺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MAT正相关,而与海拔显著负相关;沙冬青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海拔负相关,而与MAT大体上正相关.乌兰布和沙漠区典型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CPI指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没有统一的规律,可能与CPI指标对环境因子变化表现不敏感有关[26,28,30-31,35-38]. ...
Production of leaf wax n-alkanes across a tropical forest elevation transect
0
2016
A long-term investigation of the variation in leaf wax n-alkanes responding to climate on Dongling Mountain,North China
3
2021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梭梭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MAT相关性较差,而与海拔正相关;白刺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MAT正相关,而与海拔显著负相关;沙冬青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海拔负相关,而与MAT大体上正相关.乌兰布和沙漠区典型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CPI指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没有统一的规律,可能与CPI指标对环境因子变化表现不敏感有关[26,28,30-31,35-38]. ...
Variability of leaf wax n-alkanes across gradients of environment and plant functional type in China
11
2024
... 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与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1-3].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是研究中国荒漠区古气候演变的典型区域[4-1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已经开展了较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主要涉及沉积地层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指标[12-15],但这些古气候替代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孢粉在荒漠区环境中不易被保存,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统计数量[16].近年来,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渐成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示物[17-19].沉积物正构烷烃中的长链组分(n-C27、n-C29、n-C31、n-C33和n-C35)主要起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叶蜡[20-24],且其含量、分布模式、同位素等特征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23,25-31].因此,厘清现生荒漠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荒漠区开展古气候重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值得注意的是,乌兰布和沙漠所有植物种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奇数碳优势,这是大量的前人研究报导过的陆地高等植物都具有的普遍特征[20,31,35,37,46-54],但唯独沙冬青没有表现出奇数碳优势.沙冬青正构烷烃绝对含量的分布模式如图3所示,由于其主碳峰n-C29的含量占绝对优势,比含量次高的n-C31高2个数量级,因而图3纵坐标使用了对数坐标来展示,而n-C27、n-C28、n-C30和n-C31的含量几乎相当,显然不具备奇数碳优势.之前并未有研究报导过沙冬青的正构烷烃组成和分布模式,这种特殊的分布模式也未在其他植物种发现.本研究推测,沙冬青特殊的正构烷烃分布模式可能与其为第三纪孑遗物种、亚洲中部特有物种以及中国荒漠区唯一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等特殊的植物地理学起源有关[55-56]. ...
...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植被梭梭、白刺和沙冬青的叶蜡正构烷烃指标(∑ALK21-35、ACL21-35和CPI21-35)与相应采样点位的环境因子(MAP、MAT和海拔)分析结果表明(图4),梭梭、白刺和沙冬青的正构烷烃∑ALK21-35均与MAP大体正相关.基于全国植被的研究表明,∑ALK与MAP显著负相关[31],与本研究的结论截然相反.这可能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区甚至干旱区,与湿润区植被的正构烷烃特征差异显著.在乌兰布和沙漠区,植被∑ALK随着MAP的增大而增大. ...
... 梭梭和白刺的正构烷烃ACL21-35与MAP负相关,而沙冬青的正构烷烃ACL21-35与MAP正相关.梭梭的正构烷烃ACL21-35与MAT正相关,而白刺和沙冬青的正构烷烃ACL21-35与MAT负相关.基于全国植被的研究表明,叶蜡正构烷烃ACL与MAP负相关,而与MAT正相关,但相关关系会随植物功能型的变化而发生改变[31].在乌兰布和沙漠区的典型植被中,仅有梭梭满足上述规律,这充分表明了植被叶蜡正构烷烃ACL对植物功能型的依赖性. ...
... 梭梭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MAT相关性较差,而与海拔正相关;白刺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MAT正相关,而与海拔显著负相关;沙冬青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海拔负相关,而与MAT大体上正相关.乌兰布和沙漠区典型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CPI指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没有统一的规律,可能与CPI指标对环境因子变化表现不敏感有关[26,28,30-31,35-38]. ...
... 为了验证上述结论在其他荒漠区的适用性,本研究收集了14个来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梭梭植物叶片样品的叶蜡正构烷烃数据[54],将MAP、MAT以及海拔环境因子的梯度范围进行了扩大.乌兰布和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叶蜡正构烷烃∑ALK21-35、ACL21-35和CPI21-35与MAP、MAT以及海拔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如图5所示.结果表明,梭梭正构烷烃∑ALK21-35与MAP和MAT均负相关,这与本研究结论相反,但与全国植被的研究结论一致[31].梭梭正构烷烃ACL21-35与MAP负相关,而与MAT和海拔正相关,这与本研究的结论一致.而CPI21-35与MAP和MAT均负相关.作为中国西北沙漠区中气候环境较为特殊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较高的MAP、较低的MAT、海拔等环境因子[54]与乌兰布和沙漠环境因子的差异,可能是两个沙漠区梭梭∑ALK21-35对MAP响应不一致的原因. ...
Distribution of n-paraffins as a clue to recognition of source beds
1
1961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Chain-length distribution of n-alkanes from lake sediments in relation to post-glacial environmental change
1
1973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Higher plant n-alkane average chain length as an indicator of petrogenic hydrocarbon contamination in marine sediments
1
2006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alkanes and alkan-1-ols from plant waxes of African rain forest and savanna C3 species
4
2009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值得注意的是,乌兰布和沙漠所有植物种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奇数碳优势,这是大量的前人研究报导过的陆地高等植物都具有的普遍特征[20,31,35,37,46-54],但唯独沙冬青没有表现出奇数碳优势.沙冬青正构烷烃绝对含量的分布模式如图3所示,由于其主碳峰n-C29的含量占绝对优势,比含量次高的n-C31高2个数量级,因而图3纵坐标使用了对数坐标来展示,而n-C27、n-C28、n-C30和n-C31的含量几乎相当,显然不具备奇数碳优势.之前并未有研究报导过沙冬青的正构烷烃组成和分布模式,这种特殊的分布模式也未在其他植物种发现.本研究推测,沙冬青特殊的正构烷烃分布模式可能与其为第三纪孑遗物种、亚洲中部特有物种以及中国荒漠区唯一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等特殊的植物地理学起源有关[55-56]. ...
... 梭梭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MAT相关性较差,而与海拔正相关;白刺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MAT正相关,而与海拔显著负相关;沙冬青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海拔负相关,而与MAT大体上正相关.乌兰布和沙漠区典型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CPI指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没有统一的规律,可能与CPI指标对环境因子变化表现不敏感有关[26,28,30-31,35-38]. ...
Environmental control on eastern broadleaf forest species' leaf wax distributions and D/H ratios
1
2013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Temperature effect on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leaf wax n-alkanes across a temperature gradient along the 400 mm isohyet in China
3
2018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值得注意的是,乌兰布和沙漠所有植物种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奇数碳优势,这是大量的前人研究报导过的陆地高等植物都具有的普遍特征[20,31,35,37,46-54],但唯独沙冬青没有表现出奇数碳优势.沙冬青正构烷烃绝对含量的分布模式如图3所示,由于其主碳峰n-C29的含量占绝对优势,比含量次高的n-C31高2个数量级,因而图3纵坐标使用了对数坐标来展示,而n-C27、n-C28、n-C30和n-C31的含量几乎相当,显然不具备奇数碳优势.之前并未有研究报导过沙冬青的正构烷烃组成和分布模式,这种特殊的分布模式也未在其他植物种发现.本研究推测,沙冬青特殊的正构烷烃分布模式可能与其为第三纪孑遗物种、亚洲中部特有物种以及中国荒漠区唯一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等特殊的植物地理学起源有关[55-56]. ...
Seasonality of the altitude effect on leaf wax n-alkane distributions,hydrogen and carbon isotopes along an arid transect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2
2021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梭梭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MAT相关性较差,而与海拔正相关;白刺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MAT正相关,而与海拔显著负相关;沙冬青的正构烷烃CPI21-35与MAP和海拔负相关,而与MAT大体上正相关.乌兰布和沙漠区典型植被的叶蜡正构烷烃CPI指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没有统一的规律,可能与CPI指标对环境因子变化表现不敏感有关[26,28,30-31,35-38]. ...
Experimental study of leaf wax n-alkane response in winter wheat cultivars to drought conditions
2
2017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Seasonal variations of leaf wax n-alkane molecular composition and delta D values in two subtropical deciduous tree species: results from a three-year monitoring program in Central China
0
2018
Dynamic changes in leaf wax n-alkanes and δ 13C during leaf development in winter wheat under varied irrigation experiments
1
2020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on leaf wax development in Brassica oleracea var.gemmifera
1
1974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Effects of environment on the composition of epicuticular wax esters from kale and swede
1
1997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Changes in leaf cuticular waxes of sesame (Sesamum indicum L.) plants exposed to water deficit
2
2007
...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可以通过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和正构烷烃总量(∑ALK)等指标进行量化[25-31].CPI是奇数碳与偶数碳正构烷烃含量的比值[32-33],ACL是正构烷烃碳数的含量加权平均值[34].植物叶蜡正构烷烃CPI通常对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响应不敏感[26,28,30-31,35-38];ACL通常与温度正相关,而与降水量负相关[26,28-31,36-37,39-41];而∑ALK通常与温度[37,42-43]和降水[27,30-31,39,44]均负相关.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主要在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在干旱区、尤其是荒漠区的研究十分有限[26-31,35-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 -44].在荒漠区干旱或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荒漠植被叶片样品采集,通过对叶蜡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的提取,揭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植被叶蜡正构烷烃含量、分布特征,探讨荒漠植物叶蜡正构烷烃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荒漠区古气候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乌兰布和沙漠植被及其保护
1
2007
... 乌兰布和沙漠(39.2°—40.9°N,105.1°—107.0°E)位于黄河中游河套平原西南部,阿拉善高原东部,贺兰山(北侧)和狼山(南侧)之间的断陷盆地中(图1).总体地势南高北低,总面积为8 980 km2,是中国西部面积最小的沙漠[11].乌兰布和沙漠沙丘类型较丰富,固定、半固定沙丘约占47%,流动沙丘约占51%且主要分布在沙漠南部的高大沙丘核心区[11].与沙漠南部连续分布的沙丘相比,其北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主要由沙生、旱生、盐生类灌木和小灌木组成,最常见的灌木植被物种是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和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45].乌兰布和沙漠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年降水量80~150 mm,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为33.3 ℃,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为-16 ℃[11].受贺兰山影响,沙漠南部地区总体输沙风向为东北向,而北部地区受贺兰山影响较小,总体输沙风向为东向[11]. ...
The biogeochemistry of Ellesmere Lake,U.K.-I: source correlation of leaf wax inputs to the sedimentary record
1
1991
... 值得注意的是,乌兰布和沙漠所有植物种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奇数碳优势,这是大量的前人研究报导过的陆地高等植物都具有的普遍特征[20,31,35,37,46-54],但唯独沙冬青没有表现出奇数碳优势.沙冬青正构烷烃绝对含量的分布模式如图3所示,由于其主碳峰n-C29的含量占绝对优势,比含量次高的n-C31高2个数量级,因而图3纵坐标使用了对数坐标来展示,而n-C27、n-C28、n-C30和n-C31的含量几乎相当,显然不具备奇数碳优势.之前并未有研究报导过沙冬青的正构烷烃组成和分布模式,这种特殊的分布模式也未在其他植物种发现.本研究推测,沙冬青特殊的正构烷烃分布模式可能与其为第三纪孑遗物种、亚洲中部特有物种以及中国荒漠区唯一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等特殊的植物地理学起源有关[55-56]. ...
Chemotaxonomic significance of distribution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long-chain alkanes and alkan-1-ols in C4 grass waxes
0
2006
湖北清江现代植物叶片正构烷烃和烯烃的季节性变化
0
2008
Reconstructing Quaternary vegetation history in the Carpathian Basin,SE Europe,using n-alkane biomarkers as molecular fossils: problems and possible solutions,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
0
2009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现代植被及其表土正构烷烃分布模式研究
0
2009
长链正构烷烃主峰碳数作为判别草本和木本植物指标的讨论:来自表土和现代植物的证据
0
2011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leaf wax n-alkanes in mangrove plants along a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Brazil
0
2021
植物亲缘关系影响植物叶蜡正构烷烃的含量和分布特征
0
2021
Trend reversal of soil n-alkane Carbon Preference Index (CPI) along the precipitation gradient and its paleoclimatic implication
3
2021
... 值得注意的是,乌兰布和沙漠所有植物种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奇数碳优势,这是大量的前人研究报导过的陆地高等植物都具有的普遍特征[20,31,35,37,46-54],但唯独沙冬青没有表现出奇数碳优势.沙冬青正构烷烃绝对含量的分布模式如图3所示,由于其主碳峰n-C29的含量占绝对优势,比含量次高的n-C31高2个数量级,因而图3纵坐标使用了对数坐标来展示,而n-C27、n-C28、n-C30和n-C31的含量几乎相当,显然不具备奇数碳优势.之前并未有研究报导过沙冬青的正构烷烃组成和分布模式,这种特殊的分布模式也未在其他植物种发现.本研究推测,沙冬青特殊的正构烷烃分布模式可能与其为第三纪孑遗物种、亚洲中部特有物种以及中国荒漠区唯一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等特殊的植物地理学起源有关[55-56]. ...
... 为了验证上述结论在其他荒漠区的适用性,本研究收集了14个来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梭梭植物叶片样品的叶蜡正构烷烃数据[54],将MAP、MAT以及海拔环境因子的梯度范围进行了扩大.乌兰布和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叶蜡正构烷烃∑ALK21-35、ACL21-35和CPI21-35与MAP、MAT以及海拔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如图5所示.结果表明,梭梭正构烷烃∑ALK21-35与MAP和MAT均负相关,这与本研究结论相反,但与全国植被的研究结论一致[31].梭梭正构烷烃ACL21-35与MAP负相关,而与MAT和海拔正相关,这与本研究的结论一致.而CPI21-35与MAP和MAT均负相关.作为中国西北沙漠区中气候环境较为特殊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较高的MAP、较低的MAT、海拔等环境因子[54]与乌兰布和沙漠环境因子的差异,可能是两个沙漠区梭梭∑ALK21-35对MAP响应不一致的原因. ...
... [54]与乌兰布和沙漠环境因子的差异,可能是两个沙漠区梭梭∑ALK21-35对MAP响应不一致的原因. ...
1
1978
... 值得注意的是,乌兰布和沙漠所有植物种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奇数碳优势,这是大量的前人研究报导过的陆地高等植物都具有的普遍特征[20,31,35,37,46-54],但唯独沙冬青没有表现出奇数碳优势.沙冬青正构烷烃绝对含量的分布模式如图3所示,由于其主碳峰n-C29的含量占绝对优势,比含量次高的n-C31高2个数量级,因而图3纵坐标使用了对数坐标来展示,而n-C27、n-C28、n-C30和n-C31的含量几乎相当,显然不具备奇数碳优势.之前并未有研究报导过沙冬青的正构烷烃组成和分布模式,这种特殊的分布模式也未在其他植物种发现.本研究推测,沙冬青特殊的正构烷烃分布模式可能与其为第三纪孑遗物种、亚洲中部特有物种以及中国荒漠区唯一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等特殊的植物地理学起源有关[55-56]. ...
1
1988
... 值得注意的是,乌兰布和沙漠所有植物种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奇数碳优势,这是大量的前人研究报导过的陆地高等植物都具有的普遍特征[20,31,35,37,46-54],但唯独沙冬青没有表现出奇数碳优势.沙冬青正构烷烃绝对含量的分布模式如图3所示,由于其主碳峰n-C29的含量占绝对优势,比含量次高的n-C31高2个数量级,因而图3纵坐标使用了对数坐标来展示,而n-C27、n-C28、n-C30和n-C31的含量几乎相当,显然不具备奇数碳优势.之前并未有研究报导过沙冬青的正构烷烃组成和分布模式,这种特殊的分布模式也未在其他植物种发现.本研究推测,沙冬青特殊的正构烷烃分布模式可能与其为第三纪孑遗物种、亚洲中部特有物种以及中国荒漠区唯一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等特殊的植物地理学起源有关[55-56]. ...
沙旱生灌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进展
2
2023
... 沙旱生植物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会形成一系列应对干旱胁迫的生长特性和形态规律.沙旱生灌木在受到干旱胁迫时,第一反应是减缓生长,而叶形的变化能够反映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生存对策[57].抗旱能力强的植物,其叶表皮结构特化[58],使得叶片可塑性增强,通常具有明显的差异.在干旱胁迫下,红砂、柽柳叶片缩小呈鳞片状,花棒叶变形呈细长棒状,沙棘叶片为披针形,梭梭、沙拐枣等叶片完全退化,沙枣叶片发生卷曲,锦鸡儿属植物种的叶片退化为条形、狭条形,总之,干旱胁迫下叶形缩小、窄而长、叶片变黄、枯萎、下垂或卷曲是沙旱生植物较直观的反映[57,59-60].在乌兰布和沙漠,沙冬青叶形以菱状椭圆形为主,白刺叶形则以宽倒披针形为主,而梭梭叶片发生退化呈鳞片状(表2),甚至进一步退化为同化枝,这3种在乌兰布和沙漠分布的典型沙旱生灌木在叶形上表现出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差异,即从沙冬青到白刺,再到梭梭,其对干旱的适应性越强. ...
... [57,59-60].在乌兰布和沙漠,沙冬青叶形以菱状椭圆形为主,白刺叶形则以宽倒披针形为主,而梭梭叶片发生退化呈鳞片状(表2),甚至进一步退化为同化枝,这3种在乌兰布和沙漠分布的典型沙旱生灌木在叶形上表现出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差异,即从沙冬青到白刺,再到梭梭,其对干旱的适应性越强. ...
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1
2018
... 沙旱生植物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会形成一系列应对干旱胁迫的生长特性和形态规律.沙旱生灌木在受到干旱胁迫时,第一反应是减缓生长,而叶形的变化能够反映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生存对策[57].抗旱能力强的植物,其叶表皮结构特化[58],使得叶片可塑性增强,通常具有明显的差异.在干旱胁迫下,红砂、柽柳叶片缩小呈鳞片状,花棒叶变形呈细长棒状,沙棘叶片为披针形,梭梭、沙拐枣等叶片完全退化,沙枣叶片发生卷曲,锦鸡儿属植物种的叶片退化为条形、狭条形,总之,干旱胁迫下叶形缩小、窄而长、叶片变黄、枯萎、下垂或卷曲是沙旱生植物较直观的反映[57,59-60].在乌兰布和沙漠,沙冬青叶形以菱状椭圆形为主,白刺叶形则以宽倒披针形为主,而梭梭叶片发生退化呈鳞片状(表2),甚至进一步退化为同化枝,这3种在乌兰布和沙漠分布的典型沙旱生灌木在叶形上表现出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差异,即从沙冬青到白刺,再到梭梭,其对干旱的适应性越强. ...
甘肃民勤地区主要沙区植物的生态生理特性
1
1984
... 沙旱生植物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会形成一系列应对干旱胁迫的生长特性和形态规律.沙旱生灌木在受到干旱胁迫时,第一反应是减缓生长,而叶形的变化能够反映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生存对策[57].抗旱能力强的植物,其叶表皮结构特化[58],使得叶片可塑性增强,通常具有明显的差异.在干旱胁迫下,红砂、柽柳叶片缩小呈鳞片状,花棒叶变形呈细长棒状,沙棘叶片为披针形,梭梭、沙拐枣等叶片完全退化,沙枣叶片发生卷曲,锦鸡儿属植物种的叶片退化为条形、狭条形,总之,干旱胁迫下叶形缩小、窄而长、叶片变黄、枯萎、下垂或卷曲是沙旱生植物较直观的反映[57,59-60].在乌兰布和沙漠,沙冬青叶形以菱状椭圆形为主,白刺叶形则以宽倒披针形为主,而梭梭叶片发生退化呈鳞片状(表2),甚至进一步退化为同化枝,这3种在乌兰布和沙漠分布的典型沙旱生灌木在叶形上表现出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差异,即从沙冬青到白刺,再到梭梭,其对干旱的适应性越强. ...
“赞皇大枣”和“冬枣”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1
2023
... 沙旱生植物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会形成一系列应对干旱胁迫的生长特性和形态规律.沙旱生灌木在受到干旱胁迫时,第一反应是减缓生长,而叶形的变化能够反映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生存对策[57].抗旱能力强的植物,其叶表皮结构特化[58],使得叶片可塑性增强,通常具有明显的差异.在干旱胁迫下,红砂、柽柳叶片缩小呈鳞片状,花棒叶变形呈细长棒状,沙棘叶片为披针形,梭梭、沙拐枣等叶片完全退化,沙枣叶片发生卷曲,锦鸡儿属植物种的叶片退化为条形、狭条形,总之,干旱胁迫下叶形缩小、窄而长、叶片变黄、枯萎、下垂或卷曲是沙旱生植物较直观的反映[57,59-60].在乌兰布和沙漠,沙冬青叶形以菱状椭圆形为主,白刺叶形则以宽倒披针形为主,而梭梭叶片发生退化呈鳞片状(表2),甚至进一步退化为同化枝,这3种在乌兰布和沙漠分布的典型沙旱生灌木在叶形上表现出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差异,即从沙冬青到白刺,再到梭梭,其对干旱的适应性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