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训明,董治宝,陈广庭.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部分地区风沙环境特征[J].中国沙漠,2001,21(1):56-61. [2] 刘海霞,李晋昌,苏志珠,等.毛乌素沙地西南缘灌丛沙丘沉积物的粒度和元素特征[J].中国沙漠,2015,35(1):24-31. [3] 张正偲,董治宝.土壤风蚀对表层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2):86-89. [4] 董治宝,李振山.风成沙粒度特征对其风蚀可蚀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1998,4(4):1-5. [5] 赵哈林,张铜会,赵学勇,等.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沙质过牧草地的沙漠化过程[J].干旱区研究,2002,19(4):1-6. [6] 刘树林,王涛,屈建军.浑善达克沙地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粒度与养分变化研究[J].中国沙漠,2008,28(4):611-616. [7] 张洪,靳鹤龄,苏志珠,等.全新世浑善达克沙地粒度旋回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J].中国沙漠,2005,25(1):3-9. [8] 隆浩,王乃昂,李育,等.毛乌素沙地北缘泊江海子剖面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J].中国沙漠,2007,27(2):187-193. [9] 沈亚萍,张春来,李庆,等.中国东部沙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J].中国沙漠,2016,36(1):150-157. [10] 舒培仙,牛东风,李保生,等.毛乌素沙地现代沙丘沙的粒度特征及其意义[J].中国沙漠,2016,36(1):158-166. [11] 常庆瑞,安韶山,刘京,等.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本质特性研究[J].土壤学报,2003,40(4):518-523. [12] 高君亮,李玉宝,虞毅,等.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形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6):220-223. [13] 何文清,赵彩霞,高旺盛,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风蚀主要影响因子研究——以内蒙古武川县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092-2096. [14] 吴波,慈龙骏.五十年代以来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扩展及其原因[J].第四纪研究,1998,18(2):165-172. [15] 闫峰,吴波.近40a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过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3,36(6):987-996. [16] 李晓光,刘华民,王立新,等.鄂尔多斯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J].中国农业气象,2014,35(4):470-476. [17] 伍永秋,张健枫,杜世松,等.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活性沙丘土壤水分时空变化[J].中国沙漠,2015,35(6):1612-1619. [18] 李智佩,岳乐平,薛祥煦,等.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粒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06,24(2):267-275. [19] 李占宏,海春兴,丛艳静.毛乌素沙地表土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变异[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2):74-79. [20] 杨军怀,董治宝,南维鸽,等.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土壤粒度特征[J].中国沙漠,2018,38(4):815-822. [21] 陈国祥,董治宝,崔徐甲,等.毛乌素沙地中部风成沙的组成与微形态特征[J].中国沙漠,2018,38(3):473-483. [22] 雷金银,吴发启,马璠,等.毛乌素沙地土壤风蚀的气候因子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2):104-105. [23] 南岭,董治宝,肖锋军.农牧交错带农田土壤风蚀PM10释放特征[J].中国沙漠,2017,37(6):1079-1084. [24] 董光荣,苏志珠,马义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经营方向初探——以晋陕蒙甘宁青地区为例[J].中国沙漠,2002,22(5):428-438. [25] 李栋梁,吕兰芝.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气候特征与演变[J].中国沙漠,2002,22(5):483-488. [26]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内蒙古自治区与东北西部地区土壤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2-5,292-295. [27] 北京大学地理系.毛乌素沙区自然条件及其改良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28] 李孝芳.内蒙毛乌素砂区中东部固定砂丘土壤的发生发育及其利用[J].土壤学报,1965,13(1):66-76. [2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469-510. [30] 李天杰,赵烨,张科利,等.土壤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6-38. [31] Folk R L,Ward W C.Brazos river bar:a study in the significance of grain size parameters[J].Journal of Sedimentary Petrology,1957,27(1):3-26. [32] 王国梁,周生路,赵其国.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形维数及其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J].土壤学报,2005,42(4):545-550. [33] 成都地质学院陕北队.沉积岩(物)粒度分析及其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8:44-45. [34] 马成忠,邓继峰,丁国栋,等.不同初植密度樟子松人工林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31(1):230-235. [35] 高广磊,丁国栋,赵媛媛,等.生物结皮发育对毛乌素沙地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4,45(1):115-120. [36] 杨钦,郭中领,王仁德,等.河北坝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2):185-190. [37] 苑依笑,王仁德,常春平,等.风蚀作用下农田土壤细颗粒的粒度损失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8,32(2):104-109. [38] 郭慧慧,郝明德,李龙,等.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6,36(6):53-57. [39] 肖巍强,董治宝,陈颢,等.生物土壤结皮对库布齐沙漠北缘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7,37(5):970-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