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 2020, Vol. 40 ›› Issue (4): 103-112.DOI: 10.7522/j.issn.1000-694X.2020.00024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Shan Huang1(), Qi Feng2(
), Yaobin Wang1, Zhixiang Lu2
Received:
2020-01-09
Revised:
2020-03-11
Online:
2020-08-20
Published:
2020-09-01
Contact:
Qi Feng
CLC Number:
Shan Huang, Qi Feng, Yaobin Wang, Zhixiang Lu. Eval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Shiyanghe River Basin, China[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0, 40(4): 103-112.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www.desert.ac.cn/EN/10.7522/j.issn.1000-694X.2020.00024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
实施环境 | 政策 | 水资源政策 | 管理机制 | 分水配水 | 工业废水循环利用 |
气候变化适应政策 | 水资源配置 | ||||
法规 | 水资源法规 | 管理工具 | 解决冲突 | 方法培训 | |
决策机制 | 决策参与机制 | 法律程序 | |||
决策能力建设 | 直接控制 | 实施细则 | |||
资金支持 | 财政支持 | 水权制度 | |||
社会投资 | IWRM相关规划 | 流域总体用水规划 | |||
水费收入及控制 | 土地利用规划 | ||||
制定财务计划 | 经济手段 | 水价水费 | |||
制定投资框架 | 水补贴 | ||||
管理机制 | 管理框架 | 管理机构 | 排污收费 | ||
协调/监督机制 | 水市场 | ||||
管理制度 | 污染收税 | ||||
能力建设 | 履职能力 | 鼓励自制 | 自制指南 | ||
能力更新 | 自治监督 | ||||
资源评估 | 水资源知识库建立 | 技术手段 | 技术采用 | ||
水资源评价 | 技术研发 | ||||
监测系统 | 评价选择 | ||||
环境影响评估 | 教育 | 年轻人教育 | |||
风险评估 | 提高公众意识 | ||||
信息透明 | 信息公布 | 隐形价值 | 管理中考虑虚拟水 | ||
信息交流 | 管理中考虑水足迹 | ||||
分水配水 | 水资源分配 |
Table 1 Index system of IWRM implementation status in the Shiyanghe River Basin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
实施环境 | 政策 | 水资源政策 | 管理机制 | 分水配水 | 工业废水循环利用 |
气候变化适应政策 | 水资源配置 | ||||
法规 | 水资源法规 | 管理工具 | 解决冲突 | 方法培训 | |
决策机制 | 决策参与机制 | 法律程序 | |||
决策能力建设 | 直接控制 | 实施细则 | |||
资金支持 | 财政支持 | 水权制度 | |||
社会投资 | IWRM相关规划 | 流域总体用水规划 | |||
水费收入及控制 | 土地利用规划 | ||||
制定财务计划 | 经济手段 | 水价水费 | |||
制定投资框架 | 水补贴 | ||||
管理机制 | 管理框架 | 管理机构 | 排污收费 | ||
协调/监督机制 | 水市场 | ||||
管理制度 | 污染收税 | ||||
能力建设 | 履职能力 | 鼓励自制 | 自制指南 | ||
能力更新 | 自治监督 | ||||
资源评估 | 水资源知识库建立 | 技术手段 | 技术采用 | ||
水资源评价 | 技术研发 | ||||
监测系统 | 评价选择 | ||||
环境影响评估 | 教育 | 年轻人教育 | |||
风险评估 | 提高公众意识 | ||||
信息透明 | 信息公布 | 隐形价值 | 管理中考虑虚拟水 | ||
信息交流 | 管理中考虑水足迹 | ||||
分水配水 | 水资源分配 |
综合得分 | 一级指标 /得分 | 二级指标/得分 | 三级指标/得分 | ||||||
---|---|---|---|---|---|---|---|---|---|
指标 | 流域 | 武威 | 金昌 | 指标 | 流域 | 武威 | 金昌 | ||
IWRM 实施状态 流域:2.67 武威:2.92 金昌:2.16 | 实施环境 流域:2.76 武威:3.01 金昌:2.27 | 政策 | 2.82 | 3.08 | 2.32 | 水资源政策 | 3.26 | 3.54 | 2.71 |
气候变化适应政策 | 2.38 | 2.62 | 1.92 | ||||||
法规 | 3.16 | 3.46 | 2.57 | 水资源法规 | 3.16 | 3.46 | 2.57 | ||
决策机制 | 2.76 | 3.04 | 2.18 | 决策参与机制 | 2.74 | 3.00 | 2.21 | ||
决策能力建设 | 2.77 | 3.08 | 2.14 | ||||||
资金支持 | 2.31 | 2.46 | 2.01 | 财政支持 | 2.10 | 2.15 | 2.00 | ||
社会投资 | 1.66 | 1.77 | 1.43 | ||||||
水费收入及控制 | 2.86 | 3.08 | 2.43 | ||||||
制定财务计划 | 3.34 | 3.62 | 2.79 | ||||||
制定投资框架 | 1.59 | 1.69 | 1.38 | ||||||
管理机制 流域:2.70 武威:3.03 金昌:2.05 | 管理框架 | 3.09 | 3.33 | 2.60 | 管理机构 | 3.14 | 3.46 | 2.5 | |
协调/监督机制 | 3.01 | 3.23 | 2.57 | ||||||
管理制度 | 3.11 | 3.31 | 2.71 | ||||||
能力建设 | 2.32 | 2.73 | 1.50 | 履职能力 | 2.47 | 2.92 | 1.57 | ||
能力更新 | 2.17 | 2.54 | 1.43 | ||||||
管理工具 流域:2.54 武威:2.72 金昌:2.17 | 资源评估 | 2.42 | 2.63 | 1.99 | 水资源知识库建立 | 1.67 | 2.00 | 1.00 | |
水资源评价 | 2.41 | 2.62 | 2.00 | ||||||
监测系统 | 2.41 | 2.69 | 1.86 | ||||||
环境影响评估 | 2.96 | 3.15 | 2.57 | ||||||
风险评估 | 2.63 | 2.69 | 2.50 | ||||||
信息透明 | 2.64 | 2.96 | 2.00 | 信息公布 | 3.05 | 3.54 | 2.07 | ||
信息交流 | 2.23 | 2.38 | 1.93 | ||||||
分水配水 | 2.65 | 2.67 | 2.62 | 水资源分配 | 3.16 | 3.46 | 2.57 | ||
水资源配置 | 3.09 | 3.31 | 2.64 | ||||||
工业废水循环利用 | 1.70 | 1.23 | 2.64 | ||||||
解决冲突 | 2.75 | 3.04 | 2.18 | 方法培训 | 2.87 | 3.31 | 2.00 | ||
法律程序 | 2.63 | 2.77 | 2.36 | ||||||
直接控制 | 3.19 | 3.38 | 2.79 | 实施细则 | 3.13 | 3.23 | 2.93 | ||
水权制度 | 3.24 | 3.54 | 2.64 | ||||||
IWRM 相关规划 | 2.52 | 2.62 | 2.32 | 流域总体用水规划 | 2.50 | 2.46 | 2.57 | ||
土地利用规划 | 2.54 | 2.77 | 2.07 | ||||||
经济手段 | 2.37 | 2.74 | 1.64 | 水价水费 | 2.84 | 3.23 | 2.07 | ||
水补贴 | 2.51 | 3.15 | 1.21 | ||||||
排污收费 | 2.45 | 2.54 | 2.29 | ||||||
水市场 | 2.70 | 3.23 | 1.64 | ||||||
污染收税 | 1.36 | 1.54 | 1.00 | ||||||
鼓励自治 | 2.35 | 2.58 | 1.88 | 自治指南 | 2.28 | 2.54 | 1.75 | ||
自治监督 | 2.41 | 2.62 | 2.00 | ||||||
技术手段 | 2.34 | 2.38 | 2.24 | 技术采用 | 2.55 | 2.46 | 2.71 | ||
技术研发 | 2.23 | 2.38 | 1.93 | ||||||
评价选择 | 2.23 | 2.31 | 2.08 | ||||||
教育 | 2.83 | 3.00 | 2.46 | 年轻人教育 | 2.64 | 2.85 | 2.21 | ||
提高公众意识 | 3.01 | 3.15 | 2.71 | ||||||
隐形价值 | 1.89 | 1.96 | 1.75 | 管理中考虑虚拟水 | 2.00 | 2.08 | 1.86 | ||
管理中考虑水足迹 | 1.78 | 1.85 | 1.64 |
Table 2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implementing status of IWRM in the Shiyanghe River Basin, Wuwei and Jinchang
综合得分 | 一级指标 /得分 | 二级指标/得分 | 三级指标/得分 | ||||||
---|---|---|---|---|---|---|---|---|---|
指标 | 流域 | 武威 | 金昌 | 指标 | 流域 | 武威 | 金昌 | ||
IWRM 实施状态 流域:2.67 武威:2.92 金昌:2.16 | 实施环境 流域:2.76 武威:3.01 金昌:2.27 | 政策 | 2.82 | 3.08 | 2.32 | 水资源政策 | 3.26 | 3.54 | 2.71 |
气候变化适应政策 | 2.38 | 2.62 | 1.92 | ||||||
法规 | 3.16 | 3.46 | 2.57 | 水资源法规 | 3.16 | 3.46 | 2.57 | ||
决策机制 | 2.76 | 3.04 | 2.18 | 决策参与机制 | 2.74 | 3.00 | 2.21 | ||
决策能力建设 | 2.77 | 3.08 | 2.14 | ||||||
资金支持 | 2.31 | 2.46 | 2.01 | 财政支持 | 2.10 | 2.15 | 2.00 | ||
社会投资 | 1.66 | 1.77 | 1.43 | ||||||
水费收入及控制 | 2.86 | 3.08 | 2.43 | ||||||
制定财务计划 | 3.34 | 3.62 | 2.79 | ||||||
制定投资框架 | 1.59 | 1.69 | 1.38 | ||||||
管理机制 流域:2.70 武威:3.03 金昌:2.05 | 管理框架 | 3.09 | 3.33 | 2.60 | 管理机构 | 3.14 | 3.46 | 2.5 | |
协调/监督机制 | 3.01 | 3.23 | 2.57 | ||||||
管理制度 | 3.11 | 3.31 | 2.71 | ||||||
能力建设 | 2.32 | 2.73 | 1.50 | 履职能力 | 2.47 | 2.92 | 1.57 | ||
能力更新 | 2.17 | 2.54 | 1.43 | ||||||
管理工具 流域:2.54 武威:2.72 金昌:2.17 | 资源评估 | 2.42 | 2.63 | 1.99 | 水资源知识库建立 | 1.67 | 2.00 | 1.00 | |
水资源评价 | 2.41 | 2.62 | 2.00 | ||||||
监测系统 | 2.41 | 2.69 | 1.86 | ||||||
环境影响评估 | 2.96 | 3.15 | 2.57 | ||||||
风险评估 | 2.63 | 2.69 | 2.50 | ||||||
信息透明 | 2.64 | 2.96 | 2.00 | 信息公布 | 3.05 | 3.54 | 2.07 | ||
信息交流 | 2.23 | 2.38 | 1.93 | ||||||
分水配水 | 2.65 | 2.67 | 2.62 | 水资源分配 | 3.16 | 3.46 | 2.57 | ||
水资源配置 | 3.09 | 3.31 | 2.64 | ||||||
工业废水循环利用 | 1.70 | 1.23 | 2.64 | ||||||
解决冲突 | 2.75 | 3.04 | 2.18 | 方法培训 | 2.87 | 3.31 | 2.00 | ||
法律程序 | 2.63 | 2.77 | 2.36 | ||||||
直接控制 | 3.19 | 3.38 | 2.79 | 实施细则 | 3.13 | 3.23 | 2.93 | ||
水权制度 | 3.24 | 3.54 | 2.64 | ||||||
IWRM 相关规划 | 2.52 | 2.62 | 2.32 | 流域总体用水规划 | 2.50 | 2.46 | 2.57 | ||
土地利用规划 | 2.54 | 2.77 | 2.07 | ||||||
经济手段 | 2.37 | 2.74 | 1.64 | 水价水费 | 2.84 | 3.23 | 2.07 | ||
水补贴 | 2.51 | 3.15 | 1.21 | ||||||
排污收费 | 2.45 | 2.54 | 2.29 | ||||||
水市场 | 2.70 | 3.23 | 1.64 | ||||||
污染收税 | 1.36 | 1.54 | 1.00 | ||||||
鼓励自治 | 2.35 | 2.58 | 1.88 | 自治指南 | 2.28 | 2.54 | 1.75 | ||
自治监督 | 2.41 | 2.62 | 2.00 | ||||||
技术手段 | 2.34 | 2.38 | 2.24 | 技术采用 | 2.55 | 2.46 | 2.71 | ||
技术研发 | 2.23 | 2.38 | 1.93 | ||||||
评价选择 | 2.23 | 2.31 | 2.08 | ||||||
教育 | 2.83 | 3.00 | 2.46 | 年轻人教育 | 2.64 | 2.85 | 2.21 | ||
提高公众意识 | 3.01 | 3.15 | 2.71 | ||||||
隐形价值 | 1.89 | 1.96 | 1.75 | 管理中考虑虚拟水 | 2.00 | 2.08 | 1.86 | ||
管理中考虑水足迹 | 1.78 | 1.85 | 1.64 |
年份 | 发行机关 | 文件名称 | 主要内容 |
---|---|---|---|
2002 |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完善水量分配制度,并明确规定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
2005 |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和国土资源部五部委起草 | 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 | 明确工程产权,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落实管理责任;对集体管理工程,成立用水者协会等合作组织,由协会自主管理,民主决策;建立水价、水量、水费的公示制度等。 |
2006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延伸进了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继续推行生态与环境保护等。 |
2006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 建立国家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转让制度。 |
2006 | 国务院 |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 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除本条例第四条规定的情形外,都应当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 |
2007 |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 |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 | 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明确了规划节水量和区域重点;在农业节水领域,主要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等8个方面提出具体内容。 |
2007 | 水利部 | 水量分配暂行办法 | 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与环境用水的基础上,将一定量的水资源作为分配对象,向行政区域进行逐级分配,确定行政区域生活和生产的水量份额的过程。 |
2008 | 水利部 | 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指导意见 | 提出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业务应用和完善公用资源等方面。 |
2012 | 国务院 | 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 确定“三条红线”“四项制度”。 |
2016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 | 党政一把手管河湖;坚持问题导向、因河施策;社会参与、共同保护等。 |
2004 | 甘肃省人民政府 |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 明确规定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责,并在分则各条款中赋予流域管理机构对水资源进行规划、调度等一系列职权。 |
2007 | 甘肃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 |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 | 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水量调度实行年度总量控制等。 |
2014 |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10号 | 甘肃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 取水许可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
2014 |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09号 |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 流域内地下水取水应当安装智能化计量设施,并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取用地下水,应当申请地下水取水许可等。 |
2016 |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甘肃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 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
Table 3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Shiyanghe River Basin in the 21st century
年份 | 发行机关 | 文件名称 | 主要内容 |
---|---|---|---|
2002 |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完善水量分配制度,并明确规定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
2005 |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和国土资源部五部委起草 | 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 | 明确工程产权,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落实管理责任;对集体管理工程,成立用水者协会等合作组织,由协会自主管理,民主决策;建立水价、水量、水费的公示制度等。 |
2006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延伸进了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继续推行生态与环境保护等。 |
2006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 建立国家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转让制度。 |
2006 | 国务院 |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 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除本条例第四条规定的情形外,都应当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 |
2007 |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 |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 | 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明确了规划节水量和区域重点;在农业节水领域,主要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等8个方面提出具体内容。 |
2007 | 水利部 | 水量分配暂行办法 | 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与环境用水的基础上,将一定量的水资源作为分配对象,向行政区域进行逐级分配,确定行政区域生活和生产的水量份额的过程。 |
2008 | 水利部 | 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指导意见 | 提出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业务应用和完善公用资源等方面。 |
2012 | 国务院 | 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 确定“三条红线”“四项制度”。 |
2016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 | 党政一把手管河湖;坚持问题导向、因河施策;社会参与、共同保护等。 |
2004 | 甘肃省人民政府 |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 明确规定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责,并在分则各条款中赋予流域管理机构对水资源进行规划、调度等一系列职权。 |
2007 | 甘肃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 |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 | 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水量调度实行年度总量控制等。 |
2014 |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10号 | 甘肃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 取水许可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
2014 |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09号 |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 流域内地下水取水应当安装智能化计量设施,并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取用地下水,应当申请地下水取水许可等。 |
2016 |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甘肃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 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
区域 | 关键领域 | 优先考虑事项/实践情况 |
---|---|---|
中国 | 政策和法律机制 | 引入流域水治理的政策法规体系 |
制度改革 | 将非正式和正式的用户组织和监督机制整合到流域组织中 | |
能力建设 | 为流域水管理提升地方管理能力 | |
投资重点 | 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配置投资基础设施,包括跨流域输水与含水层补给管理 | |
生态环境影响 | 注重水质健康管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控制地下水枯竭 | |
水的经济属性 | 水服务完全成本收回;计量供水;供水覆盖90%以上的人口 | |
石羊河流域 | 政策和法律机制 | 执行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建立流域机构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
制度改革 | 成立石羊河流域管理局、农民用水者协会;水权、水价改革 | |
能力建设 | 建立流域管理局和用水者协会,参与水资源管理 | |
投资重点 | 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包含水资源配置保障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生态建设及保护工程和水资源保护等措施 | |
生态环境影响 | 水功能区划分、设定水质目标、水污染保护措施以及“关井压田”控制地下水开采 | |
水的经济属性 | 建立健全水权水价制度,收取水资源费,基本实现成本水价;农村清洁饮用水达标率在92%以上 |
Table 4 Priorities in six key areas of China's IWR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in the Shiyanghe River Basin
区域 | 关键领域 | 优先考虑事项/实践情况 |
---|---|---|
中国 | 政策和法律机制 | 引入流域水治理的政策法规体系 |
制度改革 | 将非正式和正式的用户组织和监督机制整合到流域组织中 | |
能力建设 | 为流域水管理提升地方管理能力 | |
投资重点 | 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配置投资基础设施,包括跨流域输水与含水层补给管理 | |
生态环境影响 | 注重水质健康管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控制地下水枯竭 | |
水的经济属性 | 水服务完全成本收回;计量供水;供水覆盖90%以上的人口 | |
石羊河流域 | 政策和法律机制 | 执行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建立流域机构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
制度改革 | 成立石羊河流域管理局、农民用水者协会;水权、水价改革 | |
能力建设 | 建立流域管理局和用水者协会,参与水资源管理 | |
投资重点 | 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包含水资源配置保障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生态建设及保护工程和水资源保护等措施 | |
生态环境影响 | 水功能区划分、设定水质目标、水污染保护措施以及“关井压田”控制地下水开采 | |
水的经济属性 | 建立健全水权水价制度,收取水资源费,基本实现成本水价;农村清洁饮用水达标率在92%以上 |
1 | 张戬,陈佳,黄馨,等.水资源约束下的河西走廊城市经济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沙漠,2019,39(1):206-214. |
2 | 曹建廷.我国水资源综合管理评估与建议[J].中国水利,2019(3):15-17. |
3 | 李原园,曹建廷,黄火键,等.国际上水资源综合管理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9(1):127-137. |
4 | 李玉文,陈惠雄,徐中民.集成水资源管理理论及定量评价应用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J].工业经济,2012(3):139-148. |
5 | Anzaldua G,Gerner N V,Lago M,et al.Getting into the water with the ecosystem wervices approach:the DESSIN ESS evaluation framework[J].Ecosystem Services,2018:S221204161730342X. |
6 | Blomquist W,Dinar A,Kemper K E.A framework for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decentralization reforms in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J].Society & Natural Resources,2010,23(7):620-635. |
7 | Wilkinson M J,Magagula T K,Hassan R M.Piloting a method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Inkomati River Basin[J].Water Sa,2015,41(5):633-642. |
8 | GWP.Case studies for the GWP toolBox:guidelines for case preparation[EB/OL].Version10.2017. |
9 | 程清平,钟方雷,左小安,等.美丽中国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结合的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中国沙漠,2020,40(1):204-214. |
10 | 王新源,刘世增,陈翔舜,等.河西走廊绿洲面积动态及其驱动因素[J].中国沙漠,2019,39(4):212-219. |
11 | Huang S,Feng Q,Lu Z X,et al.Trend analysis of water poverty index for assessment of water stress and water management polices:a case study in the Hexi Corridor,China[J].Sustainability,2017,9(5),10.3390/su9050756. |
12 | 曲玮,李振涛,Aarnoudse E,等.甘肃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节水战略选择: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管理[J].冰川冻土,2018(1):145-155. |
13 | 黄珊.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集成水资源管理实施状态和绩效评价[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 |
14 | 熊德迟.关于广州市流溪河流域管理立法的思考[J].人民珠江,2012,33(3):1-3. |
15 | 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Z].2007. |
16 | 周晓蓉,孙光远.论生态取向下的民勤可持续发展[J].甘肃科技,2008,24(15):1-3. |
17 | 武威市水务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情况汇报[R].2016. |
18 | 永昌县档案局.永昌县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档案验收工作[EB/OL].(2016-09-01) [2020-1-20].. |
19 | Shah T.Increasing Water Security:The Key to Implemen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R]. Stockholm, Sweden: Global Water Partnership, Technical Committee,2016. |
20 | 郜延华.石羊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案例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
21 | 潘护林,陈惠雄.可持续水资源综合管理定量评价:基于IWRM理论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11):145-150. |
[1] | Shan Huang, Qi Feng, Yaobin Wang, Zhixiang Lu. The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Shiyang River Basin, China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1, 41(2): 67-74. |
[2] | Qiao Hongqiang, Cheng Wenshi, Qiao Weidong, Liu Xuelu.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Risk of Land Use Change Based on the RRM Model:a case in the Shiyanghe River Basin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7, 37(1): 198-204. |
[3] | Zhang Qin, Zhao Xueyan, Wang Yaru, Luo Li.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in the Shiyanghe River Basin of China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6, 36(3): 814-822. |
[4] | Li Lingping, Liu Weicheng, Zhang Yulin, Wang Rongzhe, Li Yanying, Li Hongying. Diurn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Flood Season over the Shiyanghe River Basin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5, 35(5): 1291-1300. |
[5] | WANG Gui-sheng, XIE Yao-wen, WANG Xue-qiang. Evaluation on Human Activity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Heihe River in Historical Period: A case study on the Ming Dynasty,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3, 33(4): 1225-1234. |
[6] | LI Bo, SHI Pei-ji, JIN Shu-ting, WEI Wei, ZHOU Jun-ju. Theory and Quantitative Methodology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alysi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for the Shiyanghe River Basin, Gansu, China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3, 33(3): 943-951. |
[7] | WEN Xing, WANG Tao, XUE Xian, DUAN Han-chen, LIAO Ji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Oasis in Shiyanghe River Basin in 1975-2010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3, 33(2): 478-485. |
[8] | MAN Duo-qing1, LIU Shi-zeng1, WEI Zhen-hai2, LIU Hu-jun1, LI Yin-ke1, LIU Shu-juan1. The Vegetation Evolu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Shiyanghe River Basin, Gansu, China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3, 33(2): 613-618. |
[9] | LI Jie1, LI Zong-li1,2, HUANG Gao-bao1, LIU Wei1. Construction of Grassland Based on Water-saving Ecosystems in Arid Region——A case study in Minqin Oasis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3, 33(1): 308-312. |
[10] | ZHANG Yan-li;PU Xin-dong;CHEN Huai-lu;GU Jian-yu;XU Ji-ping;.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of Shiyanghe River Basin based on GIS and RS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1, 31(6): 1493-1500. |
[11] | LIU Qing-lin;ZHANG En-he;WANG Qi;WANG Tian-tao;LIU Chao-wei;YU Hua-lin;YIN Hui. Effects of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Supply on Grain Yield,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Apparent Nitrogen Recovery Fraction of Spring Wheat on No-tillage Farmland with Standing Stubble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1, 31(5): 1195-1201. |
[12] | XIAO Sheng-chun;XIAO Hong-lang;LAN Yong-chao;YANG Yong-gang. Water Issues and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Heihe River Basin in Recent 50 Years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1, 31(2): 529-535. |
[13] | HU Jian-xun. Analysis on Space-time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in Shiyanghe River Basin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08, 28(4): 781-786. |
[14] | MA Guo-jun;LIU Jun-di;LIN Dong;CHEN Nian-lai. Status of Water Use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Shiyanghe River Basin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08, 28(3): 592-597. |
[15] | MA Guo jun;LIN Dong;LIU Jun di;et al.. Optimal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Shiyanghe River Basin Sased on Multi Objective Analysis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08, 28(1): 191-194.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
©2018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Tel:0931-8267545
Email:caiedit@lzb.ac.cn;desert@lzb.ac.cn
Support:Mag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