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官方微信

高级检索

中国沙漠, 2021, 41(1): 82-92 doi: 10.7522/j.issn.1000-694X.2020.00108

国内外沙漠旅游研究综述

刘芳,a, 郑江华,b, 韩林芝c

a.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b.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c.新疆大学,经济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A summary of studies on desert 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Liu Fang,a, Zheng Jianghua,b, Han Linzhic

a.School of Tourism /, 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 830046,China

b.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 830046,China

c.Institute of Economics, 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 830046,China

通讯作者: 郑江华(E-mail: Zheng_jianghua@126.com

收稿日期: 2020-07-27   修回日期: 2020-10-10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1-29

基金资助: 科技部国家基础资源调查专项.  2017FY101004
新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  QN2016YX0347

Received: 2020-07-27   Revised: 2020-10-10   Online: 2021-01-29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刘芳(1994—),女,重庆秀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沙漠旅游研究E-mail:1440932156@qq.com , E-mail:1440932156@qq.com

摘要

历史文化、思维模式和研究进程的差异使国内外沙漠旅游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存在显著差别。从几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沙漠旅游研究成果:(1)研究视角上,国内学者主要从生态环境角度、经济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沙漠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研究、旅游市场需求、环境承载力等焦点问题。国外学者研究视角比较广泛,使用地貌学和考古学分析资源价值,从人类学和民族学分析对当地社区的影响,从气候学角度分析客流分布特征。(2)研究内容上,国内外研究焦点均集中在旅游资源开发、景区可持续发展、游客行为特征等方面,但国外学者还注重对旅游地演化模式与客源地特征的探究。(3)研究方法上,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主要为构建指标体系、建立模型、调查问卷;国外学者以定量研究为主,田野调查和调查问卷是主要资料来源,进行数据定量建模、区域对比讨论和典型案例分析。

关键词: 沙漠旅游 ; 可持续发展 ; 发展模式 ; 旅游市场

Abstrac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historic culture, thinking model and research process,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desert 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ignificantly diversifie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desert 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In terms of research perspecti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are the starting points for domestic scholars to analyze the desert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value, tourism market dem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other key issues. Foreign scholars, with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perspectives, mainly analyze the value of resources based on geomorphology and archeology, analyze the impact on local communities according to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and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ssenger flo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matology. In terms of research content, desert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focused on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s, tourist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etc. However, foreign tourists also pay attention to exploring tourist destination evolution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 source places.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mostly adopted by domestic scholars. Quantitative research is mainly used for indicator system building, models, and questionnaires. Quantitative research i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for foreign scholars, who obtain information mainly from field surveys and questionnaires for quantitative data modeling, regional comparison discussion and typical case analysis.

Keywords: desert tourism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development model ; tourism market

PDF (1642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刘芳, 郑江华, 韩林芝. 国内外沙漠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沙漠[J], 2021, 41(1): 82-92 doi:10.7522/j.issn.1000-694X.2020.00108

Liu Fang, Zheng Jianghua, Han Linzhi. A summary of studies on desert 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J], 2021, 41(1): 82-92 doi:10.7522/j.issn.1000-694X.2020.00108

0 引言

沙漠旅游与海洋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并称为21世纪五大时尚旅游1,备受具有渴望亲近自然、体验地域与文化差异诉求的旅游者的亲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沙漠旅游从探险旅游、特种旅游中剥离出来,走向大众化旅游行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涉足沙漠,体验沙漠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沙漠旅游热潮的兴起,吸引了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沙漠面积广阔,约占国土面积的8.4%2。丰富的沙漠旅游资源禀赋,为中国开展沙漠旅游奠定了基础。沙漠旅游的开展为中国经济落后、生态脆弱的沙漠地区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内沙漠旅游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焦点集中在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方面,这与国外沙漠旅游研究内容的深入性与思路的宽泛性形成鲜明对比。对国内外沙漠旅游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有利于对比国内外研究成果之间存在的差异,拓展研究思路与研究视角,为沙漠旅游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沙漠旅游的概念界定

学术界对沙漠旅游的概念界定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沙漠旅游指以沙漠为载体的事物、活动为吸引物,以猎奇、探险、环保、科考、求知等方面的需求为目的,进行旅游活动3;广义的沙漠旅游把沙漠旅游资源和沙漠邻近地区其他资源结合在一起考虑,把沙漠毗邻地区的资源也纳入沙漠旅游范畴4。目前国外学者大多将沙漠旅游界定为广义的沙漠旅游,而国内正好相反。本文研究的沙漠旅游是广义的沙漠旅游。

沙漠旅游的基本内涵在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随着沙漠旅游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复杂性、综合性、细致化与专业化等特点越加凸显。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主要专家学者观点的梳理,确定沙漠旅游的外延。目前学术界关于沙漠旅游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沙漠生态旅游、沙漠文化遗产旅游、沙漠体育旅游、沙漠医疗旅游4个类别,研究视角主要涉及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气候学、地质学、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体育学和医学等(表1)。

表1   沙漠旅游外延

Table 1  Desert tourism extension

类别研究主题研究视角代表学者
沙漠生态旅游沙漠地区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生物多样性、地区可持续发展、群落保护等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气候学等Weber[5]、Kim等[6]、Edwin等[7] 、宋小龙等[8]、石磊等[9]、张冠乐等[10]
沙漠文化遗产旅游沙漠地貌价值、文化遗址、非传统节事活动、文创产品设计等地质学、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等Blasco等[11]、Plyusnina等[12]、Marchetti等[13]、Carson等[14]、赵得成等[15]、赵多平等[16]、孙佳雪[17]
沙漠体育旅游越野、徒步、自驾游、马拉松等体育学Narayanan等[18]、Taylor等[19]、Holyoak等[20]、Uriely等[21]、刘旭东等[22]、史明[23]、任婷[24]
沙漠医疗旅游康养医学Ke等[25]、Helmy等[26]、刘俊梅等[27]、肖婷婷[28]、王丽丽[29]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 文献统计

2.1 国外

以“desert tourism”作为关键词,分别在Elsevier、Taylor & Francis Online 和Wiley-Blackwell数据库中搜索,共找到2 397篇沙漠旅游研究英文文献,发表时间从1987年至2019年,通过人工剔除出与主题不相关、重复的文献,共有文献462篇。从发文量来看,国外沙漠旅游研究进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1992年之前为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国外沙漠旅游研究成果较少。

1992—2004年为初步发展阶段。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之后,国际机构对生态环境脆弱、偏远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引入全新的概念,即促进可持续生计、减贫应与良好的环境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携手并进30。沙漠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2005—2019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共刊出相关论文325篇,占总数量的70.3%,其中2016年与2017年发表论文最多,达到27篇。由图1可知,国外对于沙漠旅游相关问题的研究呈现出上升趋势。随着各国对沙漠地区经济增长、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社区矛盾等相关问题的关注,怎样实现沙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国际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热度与沙漠地区存在的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图1

图1   1987—2019年国外沙漠旅游研究发文量

Fig.1   The number of foreign desert tourism articles abroad from 1987 to 2018


表2列示了国外沙漠旅游研究刊文量排名前10期刊。

表2   国外沙漠旅游论文前10位来源期刊

Table 2  Top 10 source journals of desert tourism articles abroad

排名来源期刊发文量/篇
1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43
2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35
3Journal of African Earth Science28
4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5
5Biological Conversation24
6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1
7Geoheritage15
8Tourism Management11
9Geoforum9
10Cities8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2 国内

国内沙漠旅游文献数据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来获取。以“沙漠旅游”为主题在知网中进行跨库检索,期刊来源选择全部期刊,为保证文献信息的有效性,人工剔除重复和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获取189篇文献(图2)。依据中国学术界对沙漠旅游相关问题研究的发文量及年度变化情况,大致可以将沙漠旅游研究历程分为3个阶段。

图2

图2   2000—2019年中国沙漠旅游研究发文量

Fig.2   The number of desert tourism article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9


第一个阶段是2006年之前,这是中国沙漠旅游研究的探索期,在此期间,国内旅游业的大发展主要体现在对自然、人文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2005年8月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第十八分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就干旱半干旱区环境变化及其人文因素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展开讨论。各学者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资源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论述干旱半干旱的可持续发展,而怎样实现沙漠地区经济与环境可持续成为会议讨论的焦点。

第二阶段是2006—2014年,这是国内沙漠旅游发展时期,年度发文量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2007年沙坡头和沙湖成为中国首批5A级沙漠旅游景区。沙漠旅游景区发展的重要性开始显现,沙漠景区规划设计、沙漠旅游资源开发、沙漠生态旅游成为研究热点。

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今,是中国沙漠旅游成长期,年发文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是增长速度放缓。这一阶段的研究内容集中在沙漠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游客价值感知(满意度、行为意向等)、沙漠旅游安全等方面。

2.3 研究主题分类统计

将国内发表在《中国沙漠》《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经济地理》《世界地理研究》等主流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整理,筛选出36篇文献。将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等权威旅游期刊上发表的关于沙漠旅游的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出79篇文献。国内外共115篇文献的研究主题可以分为沙漠旅游资源开发、沙漠旅游发展模式、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沙漠旅游地客源特征4个方面。其中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占比最高,达37.39%;其次是沙漠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占32.17%;沙漠旅游发展模式占比20.87%,沙漠旅游地客源特征占9.56%(图3)。

图3

图3   沙漠旅游研究主题分类统计

Fig.3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s of the desert tourism research topics


3 沙漠旅游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1 沙漠旅游资源开发驱动因素

3.1.1 国外

沙漠地区人口稀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旅游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大量的游客涌入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明确在这样的地区开展旅游业的驱动因素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国外学者就这一问题做出了详细讨论。如Lonsdale31从社会效益角度出发,认为对这一地区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应是国家职责,只有国家能够承受这类开发项目的巨资与风险;其次他认为自然环境的限制使该地区农业用地较少,人们生活贫困、压力较大,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是该地促进经济发展的有限选择之一;最后,这类地区大多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或军事战略地位,因此各国极度重视这类地区经济发展。Lonsdale31的研究将沙漠旅游开发与国家职能联系起来,不仅凸显沙漠旅游开发的必要性,而且强调沙漠旅游开发的社会效益。Vaghefi等32从经济效益角度研究沙漠地区伊斯兰国家经济发展问题,认为这些国家正在面临传统型资源经济困难,如何找寻一条节约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的绿色经济之路是解决国家现实问题的关键。旅游业涉及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复杂民生系统,正是这些伊斯兰国家追寻的绿色经济之路。Reichel等33深入调查以色列沙漠地区的453名旅游者对主题公园、生态场所模拟景观的态度,大多数旅游者明确表示偏爱开发具有适当基础设施和主题模拟的遗址,以保留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突出沙漠旅游开发的自然文化效益。Myra34以印度西北部赛尔沙漠中的野生骆驼动物园为案例地进行研究,探究其在保护野生骆驼中所体现的价值,突出了在沙漠地区开展旅游业的生态价值。

在沙漠旅游资源开发驱动因素的探究方面,国外学者引入了定量的评价方法。Mirsanjari等35利用因子分析从科学、文化、经济和审美4个主要指标构建沙漠地区开发潜力模型,再用量化评分法分别对伊朗、阿富汗和埃及地区进行打分,以此来确定该地区的旅游价值。Yazdi等36通过卫星影像和湿地调研方法评价伊朗地区卢特沙漠开展地质旅游潜力,并为该地区旅游开发项目提出可行性建议。运用量化的方法对沙漠旅游开发驱动力进行评价,促进沙漠旅游研究进一步深入。

3.1.2 国内

国内对于沙漠旅游资源开发驱动因素的研究相较于国外存在差异,主要就资源驱动、市场驱动、政策导向等探究沙漠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唐诚等37用SWOT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旅游开发的可行性,从资源优势、交通优势、政策导向方面探究其开发的优势与机会。王文瑞等38从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地可进入性和旅游地空间竞争方面探究中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的适宜性。克里木39从资源禀赋、文化因素和品牌效应等角度分析吐鲁番开展沙漠旅游的可行性,并为当地开展的沙漠旅游项目提出建议,其中医疗旅游(沙疗)是最具竞争力的旅游开发项目,彰显当地文化特色。国内利用定量研究方法评价沙漠旅游地资源开发可行性的研究甚少,在搜索到的文献中仅存2篇。董瑞杰4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旅游服务能力和经济发展实力4个层面构建沙漠旅游省区资源评价体系,以此来促进沙漠旅游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王艳茹等41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相结合,对宁夏沙漠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综合评价。

建立沙漠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国内外沙漠旅游开发价值评价的主要方法,但是旅游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消费市场瞬息万变,旅游者需求多元化,能否仅仅通过几个指标将旅游开发的各种要素涵盖其中,怎样克服指标权重赋予过程中的主观性,是该方法不断完善的两个方面。国外对于沙漠旅游驱动因素,在早期的定性研究中涉及较广。在国内研究中,虽然内容上可能包罗万象,但是学者的焦点更多放在资源驱动因素方面,缺乏对其他驱动因素的深入探究。

综合上述文献,可以看出沙漠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主要以典型案例地作为切入点,并以此作为基本素材。研究方法前期以定性研究为主,包括案例分析、参与式观察、民族志法、SWOT分析;后期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为主,包括调查问卷、构建地区开发潜力模型、多维度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层次分析与灰色关联法等。

3.2 沙漠旅游发展模式
3.2.1 国外

沙漠地区旅游发展模式与其他旅游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别。Krakover42以以色列死海地区风景区为例,将沙漠旅游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初创”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明确景区核心吸引物,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提供基础设施,解决可进入性问题,以吸引冒险旅游者;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要创造更多的吸引物,私人资本进入景区,交通、住宿和服务得到改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以吸引其他观光旅游者;第三阶段为“大众旅游”阶段,该阶段私人投资比例超过政府,基础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并已具备城镇化特征,景区进入“大众旅游”阶段,提出监测游客数量以避免环境遭受破坏。该模式初步总结了偏远地区沙漠旅游发展的一般模式,对沙漠旅游开发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沙漠旅游自然景观的有限性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依托沙漠旅游目的地社区文化、环境,创造更多“人造景观”、吸引更多旅游者成为沙漠旅游地区发展模式之一43。Reichel等33调查以色列的内盖夫沙漠地区主题公园或生态场所模拟景观游客的态度和偏好,发现大多数游客对人造景观具有很强的包容态度,同意在景区内建造体现当地自然与文化的主题模拟建筑物。Kim等6整合沙漠旅游区村落、绿洲、环境等资源,并且融入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完成了一项包括生态酒店、高尔夫、植物园等创新服务项目的沙漠区域景观设计规划。在沙漠景观开发方面,迪拜更是具有丰富的经验。从荒芜人烟的沙漠边缘小渔村到如今享誉全球的购物天堂、“中东新加坡”,迪拜的成功不易复制。Choudhary等44发现,迪拜重新配置、整合沙漠资源,建立购物中心、海滩度假村、豪华酒店、艺术博物馆等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极大促进迪拜旅游业的发展。迪拜被称为“奇迹之城”说明其成功之路并不适合其他沙漠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政府职能尚不完备的地区。

沙漠旅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恢复能力有限,怎样在自然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探索出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增长模式和开发经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沙漠地区采取的措施存在差异,怎样从各自的差异中找到联系,以根据各自旅游区实际情况推动沙漠旅游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Baban等45在探究贝都族与巴迪亚族如何在不损害沙漠生态系统与环境的情况下,以可持续的方法有效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发现,主要依赖于制定约旦巴迪亚研究与开发计划(BRDP),约旦科学技术高级委员会(HCST)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RGS)共同组建了海外研究中心,与英国达勒姆大学的开发与发展部(CORD)共同运营BRDP。充分发挥国家在旅游开发、学术交流、资金运营等方面的职能是约旦巴迪亚沙漠旅游可持续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对其他沙漠旅游区具有重要启示。Weber5将卡塔尔沙漠旅游开发模式总结为两方面。一是新能源新技术的使用,即沙漠地区旅游建筑物使用太阳能,利用反海水淡化科学技术进行海洋水资源开发;二是理念创新,自然遗产旅游与生物群落保护并重,同时解决游客与当地社区文化之间的冲突。同质化的旅游产品定位无法凸显景区的差别化特色,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并驾齐驱,方能推动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2 国内

纵观国内沙漠旅游研究进程,可概括性如将国内沙漠旅游发展模式总结为资源、市场、生态、创新4种导向的模式。在沙漠旅游发展的初创阶段,主要依托沙漠资源禀赋发展沙漠旅游业。尹郑刚46对国内沙漠旅游景区开发做了系统研究,将沙漠旅游景区分为:①风景主导型,主要以沙漠、绿洲、河流、高山等地貌类型为核心吸引物,代表景区鸣沙山-月牙泉和沙坡头风景区;②地质公园类型,以自然景观为基础、人文景观为依托、地质景观为载体,主要代表类型内蒙古阿拉善国家地质公园;③生态展示类型,将大漠风光、绿洲园林、生态乐园集为一体,代表景区甘肃武威沙漠公园和内蒙古恩格贝沙漠公园;④主题公园类型,代表景区甘肃临泽沙漠公园,景区内建造有中国科学院沙漠试验研究站、大型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等,成为了一座集旅游、商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娱乐中心。国内外在此发展模式上具有相似性,在依托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人造景观成为沙漠旅游地发展模式之一。

市场导向的沙漠旅游发展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将旅游者作为研究视角,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进行沙漠旅游开发的基石。李陇堂等47以沙坡头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沙漠型景区游客空间分布特征、决策行为特征、景区满意度等进行分析,对沙漠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建议。尹郑刚48对新疆库姆塔格沙漠景区游客感知度进行研究,为沙漠旅游景区满足多元化需求、提高重游意愿、延长生命周期提供科学决策。吴宝清等49基于网络文本数据挖掘,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发现旅游者偏好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吸引物以自然景观为主,偏好的旅游活动以徒步、越野、探险为主,偏好自主旅游活动方式。冯红英50将旅游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心灵体验三层次,并以沙漠旅游为例,针对各层次体验特点,从总体思路、内容框架和市场需求三方面系统设计沙漠体验旅游产品,为旅游企业、旅游地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旅游者是沙漠旅游活动的直接体验者,为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旅游景区对游客特征与行为的研究必不可少,但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会忽视景区生态环境效益,对沙漠旅游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因此推动沙漠旅游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同样是国内沙漠旅游发展模式。

怎样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沙漠地区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51。宋小龙等8以沙坡头为例,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构建动态测评指标体系,该项研究对沙坡头景区环境承载力测评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石磊等9基于LAC理论,提出沙漠游憩管理框架(DRUM),以宁夏沙湖旅游区位为例,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容量及其影响因素,以此确定不同功能区的管理方案。对沙漠地区环境和环境容量或承载力进行测评,明确景区的限制因素,是国内确保沙漠旅游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中国沙漠旅游正处在向深入体验旅游转型阶段,在沙漠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产品创新是摆脱同质化旅游产品、丰富游客体验、开拓市场的重要发展模式,而沙漠旅游+文化旅游、沙漠旅游+体育旅游、沙漠知识经济+旅游等综合交叉旅游模式成为国内沙漠旅游景区创新的主流模式。赵得成等15详细分析西北沙漠地区与绿洲文化融合发展路径,为沙漠地区经济新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赵多平等16以阿拉善沙漠e族英雄会为例,采取调查问卷与地理探测器,分析沙漠非传统节事旅游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并为沙漠非传统节事旅游提供建议。孙佳雪17在文化旅游的政策与数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探究性研究法和信息研究法对沙漠元素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开发设计进行研究,提出沙漠文创产品广度开发思路。刘旭东等22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分析宁夏开发沙漠类体育旅游项目的优势条件、劣势因素、机遇因素和制约其开发的客观因素,提出开发沙漠类体育旅游的对策。史明23将中国首届阿拉善沙漠挑战赛定义为高端体育旅游,在赛事活动中将阿拉善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推荐给更多的游客。任婷24通过实地走访,从市场、顾客需求、品牌形象等多维度视角对哈密开发沙漠体育旅游赛事资源提出构想与对策。王自庆52以沙产业理论详细探究新疆沙产业的发展模式。国内外沙漠旅游发展模式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存在差异。始于资源,终于生态、社会、文化、经济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国外利用国家职能将沙漠旅游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建立专业化的研究机构、与其他国家实现跨国合作、注重技术创新与理论创新等发展模式值得国内借鉴。国内沙漠旅游起步较晚,虽然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沙漠旅游研究框架,但是研究内容深度不够,角度单一,没有对沙漠地区的文化价值、地质遗产价值、医疗价值等深入挖掘。这可能是以后沙漠旅游研究应该关注的焦点。

国外对于沙漠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方法多样,案例分析、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网络文本、田野观察是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在研究分析时更多地使用统计学方法或模型工具进行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3.3 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
3.3.1 国外 3.3.1.1 沙漠旅游利益相关者

沙漠旅游的发展常常涉及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怎样维持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平衡,推动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值得思考的话题。目前国内外沙漠旅游利益相关主体关系主要涉及社区、旅游者、企业和政府。从国外研究文献来看,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交织,涉及内容广泛,主要在生态环境、经济效益、文化冲突等方面展开博弈。Mahgoub53以科威特沙漠旅游活动为例,指出非正常的休闲活动对当地生态与人文环境产生不可修复的危害,建议政府、企业采取措施对旅游活动进行规范,建立沙漠环境保护机制,并将生态理念融入沙漠旅游开发中。Carson等54指出在过去的10年间澳大利亚沙漠旅游市场日渐萎缩,旅游企业必须尽可能地开发新兴旅游市场,在景区经营方面,必须延长游客在沙漠旅游景区的时间,重视新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其中四轮车沙漠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Shackley55对印度西部沙漠中的一个野生骆驼动物园社区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当地将因农业机械化而多余的骆驼放置到野生动物园中,骆驼所有者与野生动物园的经营者将获取的可观利润返还给社区,以便购买更多的骆驼,对该地区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政府监管不力阻碍了当地可持续发展。Schmidt等56基于社区的旅游(CBT)角度考察以色列沙漠小镇米茨佩拉蒙的旅游业发展过程,发现社区在旅游业中获取利益,但是当地一些社区却对此不感兴趣或被排除在外。游客作为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成员,对沙漠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Wilkins等57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对缅因州沙漠山岛旅游活动与游客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变化的条件下,访问者的位置依恋会影响未来的访问意图。留住访客比吸引新访客更容易,因此目的地(包括门户社区)将受益于制定战略来增强访客对场所的依恋,以利用重复访问的机会并提高长期经济可持续性。Allan58在探讨沙漠旅游中游客体验与场所依恋之间的关系中发现,教育因素与场所依恋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游客在沙漠旅游中体验当地社区特色文化、探究沙漠遗址,更容易对沙漠旅游目的地产生依恋。

3.3.1.2 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国外重视沙漠旅游各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研究,从另一角度思索即是在寻找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目前大多学者注重沙漠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而忽视了从旅游主体的角度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Mohammed等59以中东地区约旦为例,提出在干旱地区发展旅游业需将可持续理论与社区理论相结合,即利用人文景观缓解自然资源压力的可持续社区发展战略,促进约旦北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Edwin等7用社会核算矩阵对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南非三国的旅游业进行定量分析指出,沙漠地区的旅游产业更应该着眼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上,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才会明显。Sallam等60将埃及锡瓦绿洲看作新型的地质自然资源,与俄罗斯南部在内的其他具有相似特征地质资源进行比较发现,锡瓦绿洲因其盐与治疗性泥浆显示出更高的地质遗产特征价值,建议将地质旅游与考古、工业和常规旅游结合起来,以提高效率并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虽然国外学者将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相联系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但是各国之间在此方面做了初步探究,为中国沙漠旅游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化提供新思路。

3.3.2 国内

中国沙漠旅游研究缺乏对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探究,对游客的研究也主要停留在景区形象感知、满意度、旅游者偏好等方面的研究中。国内关于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献同样较少,只有部分学者研究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容量问题,这与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即在沙漠旅游活动中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纵览文献,大多学者将研究焦点集中在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上,并引入生命周期理论61-62。张冠乐等10从水体环境容量、鸟类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湿地水域空间容量、沙湖沙域空间容量和旅游空间容量7大指标测评宁夏沙湖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并提出相应的景区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杨引弟等63运用旅游地周期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认为银肯响沙湾的生命周期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先破坏后保护的不科学发展之路,应该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直接探讨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外,还有少部分学者从沙漠旅游的“负效应”探讨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过此类文章,仅两篇。李陇堂等64采用既成事实法对沙漠型景区步道沿线生态环境踩踏干扰的响应进行研究,发现目前游客踩踏干扰已对沙漠景区道路沿线生态环境以及游客游憩体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对沙漠景区设计景观和游步道、规范游客行为、建立沙漠景区环境容量预警机制、实现宁夏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价值。高美丽65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内蒙古响沙湾景区旅游开发过程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解决响沙湾旅游景区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对比国内外沙漠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国外比较重视利益相关者在沙漠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关系,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各典型沙漠旅游区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出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规律。国内利益相关者研究除游客外,其他尚未涉及,而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视角狭窄,主要集中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上。

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采用质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田野调查、深度访谈。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主题

沙漠旅游研究主题较为广泛,从沙漠旅游资源开发、沙漠旅游发展模式、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沙漠旅游地客源特征等核心领域延伸到沙漠地区社会公平发展、社会安全、社区矛盾、物种群落保护等不同侧面。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对沙漠旅游研究的核心主题进行分析。沙漠旅游研究的核心主题之间在内容、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是相互交叉与融合的,这与其他旅游类型研究具有相似性。

4.2 国内外研究比较

4.2.1 研究视角

从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来看,国外沙漠旅游的研究不仅视野开阔,而且更加深入细微。主要从地貌学、考古学、民俗学、历史学等研究沙漠旅游开发的价值,研究焦点涉及沙漠地质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沙漠主题公园游等各分支,延伸了沙漠旅游的基本内涵;从人类学、民族学、经济学等分析对社区的影响;从气候学分析沙漠旅游地客源特征:这些都是目前国内研究难以企及的。

4.2.2 研究内容

国内沙漠旅游研究焦点与国外一脉相承,注重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等核心议题。但是不同的研究主题各有侧重。就沙漠旅游开发模式而言,国内外学者研究焦点产生较大的差异。国外更多将沙漠旅游的开发当作一个社会项目,更加注重其社会效益,研究内容主要从社会发展公平性、沙漠边境地区的社会安全、地区经济改善等多角度涉入,并不一味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注重探究沙漠旅游的经济价值。而国内将沙漠旅游开发视为一种经济投资项目,以市场为导向,景区的开发建设迎合消费者需求,导致中国沙漠景区往往走上先破坏后保护的不健康之路。在此过程中往往出现旅游产品良莠不齐、市场秩序混乱、旅游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影响沙漠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学术研究上较为浅显,主要定性分析各沙漠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没有更深层次地探究沙漠旅游的社会效益。在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国内外研究的分歧在于对沙漠旅游基本内涵的界定存在差异,国外学者对沙漠旅游的定义为广义上的沙漠旅游,强调将沙漠毗邻地区的其他资源如文物遗产、考古遗迹和宗教场所等人文景观与沙漠、戈壁和绿洲等自然景观相结合,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沙漠地质旅游、沙漠文化遗产旅游、沙漠城镇化等方面。而国内强调的沙漠旅游是狭义上的沙漠旅游,主要以沙漠为载体,开展旅游活动。研究内容大多体现在沙漠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和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而在沙漠旅游主体的研究上,国外学者涉及范围较广,包括政府、企业、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研究焦点为政府利用国家职能建立研究机构、推动跨区域合作、企业推动沙漠旅游景区吸引物从自然景观到人造景观的转变,对旅游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情感偏好、满意度、重游意愿等方面。与国内研究相同,社区主要涉及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文化冲突、社区可持续发展等核心问题上。国内学者主要关注旅游者的行为意向、满意度、感知价值等相关研究且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4.2.3 研究方法

国外以定量研究为主,以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参与式观察为主要研究数据来源,在数据分析时更多采用数据统计分析或建模工具进行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国内研究方法相对单薄,更多以描述性、概念性的研究为主,也有少量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文本分析、参与式观察法等具体方法。但是更多的学者更偏向于政府统计或行业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只有在对游客行为特征的研究上运用调查问卷,在数据分析上,更多的是用Excel和SPSS等软件。

4.3 展望

沙漠旅游开发模式。除了传统的沙漠旅游发展模式外,互联网在沙漠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受到了国外学者的重视,如利用旅游网站营销数据识别旅游目的地形象66。在梳理和总结国内沙漠旅游相关文献时发现,国内沙漠旅游开发模式尚未跳出传统开发模式67。在如今智慧旅游、“互联网+旅游”的大背景下,怎样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到沙漠旅游研究中,是国内学者未来关注的焦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区别于传统的沙漠旅游发展模式,互联网营销、“主动式分享体验”、“虚拟化的景区”等均是未来沙漠旅游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未来沙漠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

开发新兴旅游市场。以沙漠旅游资源为载体,重视新型旅游项目开发。澳大利亚在沙漠旅游市场日渐萎缩的情况下,分析出自驾游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因此推出四轮车沙漠游(4WD tourism)的旅游形式68。中国沙漠面积辽阔,沙漠景观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性。目前中国比较著名的沙漠公路有榆靖高速、京新高速、塔里木沙漠公路、拉和沙漠公路和营双沙漠公路,贯穿了中国大部分沙漠地区,为沙漠自驾游提供了基本的设施条件。而在以“沙漠自驾游”为主题的文献检索中发现研究内容寥寥无几,说明国内沙漠自驾游的旅游活动形式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国内沙漠自驾游的旅游市场亟待开发。怎样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沙漠自驾游游客市场,在旅游线路规划中实现跨区域合作,合理规划沙漠旅游目的地服务设施以延长旅游者在沙漠地区的停留时间,是当前国内开发沙漠自驾游新兴旅游市场的关键所在。

产业融合背景下沙产业+旅游。产业融合作为一种在动态中发展的经济现象,不仅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能够催生一批新业态,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69,沙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产业价值多元化的体现。刘璐等70提出3种沙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其中产业交叉型融合发展模式对沙产业+旅游的产业融合提供了参考价值。这种以沙区独特的沙漠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沙产业培育种植业为支撑,对沙区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新兴产业培育提供发展思路。但是部分学者反对人类对沙漠地区的环境改造,如Hassan等71认为人类活动推动沙漠地区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对外扩展破坏了沙漠生态系统中原始植被,而人类带来的新植被物种入侵造成了了沙漠某些地区植被覆盖率的降低。是否应该对沙漠地区进行环境改造以实现当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发展,学术界对此的争议一直持续。部分学者认为对沙漠地区进行环境改造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防止沙漠面积进一步扩大,而在此基础上开发旅游项目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有重要推动作用。另一部分学者从地质学角度和生物学角度出发,认为在沙漠地区进行环境改造改变了当地的地质风貌,对科学考察造成不利影响,而新物种的入侵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国内在进行沙漠旅游产业发展时,务必多角度、多层次、理性地衡量各方面造成的影响,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沙漠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旅游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201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强调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动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耦合72。沙漠地区作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敏感区域,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必须严守生态红线,避免先破坏后保护的发展模式。在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生态修复,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工程。通过对水域、植被、生物等的生态修复,改造现有环境,修复生态系统,创造新景观,为旅游产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沙漠旅游业的发展积蓄潜力。

参考文献

魏倩王海鸿.

我国沙漠旅游研究综述

[J].社会科学家,20081):95-98.

[本文引用: 1]

刘海洋.

国外沙漠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2):137-147.

[本文引用: 1]

李先锋石培基马晟坤.

我国沙漠旅游发展特点及对策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4):54-57.

[本文引用: 1]

董瑞杰董治宝曹晓仪.

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主体功能分区

[J].中国沙漠,2014342):582-589.

[本文引用: 1]

Weber A S.

Sustainable tourism in extreme environments:lessons from desert regions

[C]//2n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Tourism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Europe.Croatia2013421-434.

[本文引用: 2]

Kim YBrown M A J.

Catalytic integration:redefining desert tourism

[EB/OL]..

[本文引用: 2]

Edwin MJesper S.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tourism in Botswana,Namibia and South Africa:is poverty subsiding?

[J].Natural Resources Forum,2013372):80-89.

[本文引用: 2]

宋小龙李陇堂王艳茹.

沙漠型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动态测评:以宁夏沙坡头景区为例

[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138-147.

[本文引用: 2]

石磊李陇堂张冠乐.

基于LAC理论的沙漠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宁夏沙湖旅游区为例

[J].中国沙漠,2016366):1739-1747.

[本文引用: 2]

张冠乐李陇堂王艳茹.

宁夏沙湖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J].中国沙漠,2016364):1153-1161.

[本文引用: 2]

Blasco D J MVerstraeten GHanssen R F.

Detecting modern desert to urban transitions from space in the surroundings of the Giza World Heritage site and Greater Cairo

[J].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20172371-78.

[本文引用: 1]

Plyusnina E ESallam E SRuban D A.

Geological heritage of the Bahariya and Farafra oases,the central Western Desert,Egypt

[J].Journal of African Earth Sciences,2016116151-159.

[本文引用: 1]

Marchetti NCurci AGatto M Cet al.

A multi-scalar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dams on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J].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20193717-28.

[本文引用: 1]

Carson DPrideaux BCoghlan Aet al.

Heritage as a motivation for four-wheel-drive tourism in desert Australia

[J].Journal of Heritage Tourism,200943):217-225.

[本文引用: 1]

赵得成张小华.

西北沙漠旅游与绿洲文化融合发展策略探析

[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54):97-107.

[本文引用: 2]

赵多平安烁苗红.

沙漠非传统节事旅游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以阿拉善沙漠e族英雄会为例

[J].中国沙漠,2019395):80-87.

[本文引用: 2]

孙佳雪.

基于文化旅游的沙漠文创产品设计与研究

[J].设计,2020337):78-80.

[本文引用: 2]

Narayanan YMacbeth J.

Deep in the desert:merging the desert and the spiritual through 4WD tourism

[J].Tourism Geographies,2009113):369-389.

[本文引用: 1]

Taylor APrideaux B.

Profiling four wheel drive tourism markets for desert Australia

[J].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2008141):71-86.

[本文引用: 1]

Holyoak NCarson D.

Modelling self-drive tourist travel patterns in desert Australia

[C]//32nd Australian Transport Research Forum.Auckland,New Zealand2009.

[本文引用: 1]

Uriely NSchwartz ZCohen Eet al.

Rescuing hikers in Israel's deserts:community altruism or anextension of adventure tourism?

[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002341):25-36.

[本文引用: 1]

刘旭东孙庆祝.

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沙漠类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以宁夏沙漠体育旅游项目为例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2):122-125.

[本文引用: 2]

史明.

撬动高端体育旅游

[N].中国体育报,2014-04-116).

[本文引用: 2]

任婷.

哈密市沙漠体育旅游赛事资源开发构想与对策分析

[J].当代体育科技,20111012):224226.

[本文引用: 2]

Ke WQingming CHonggang X.

Desert as therapeutic space: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embodied experience in sand therapy in Xinjiang,China

[J].Health & Place,201853173-181.

[本文引用: 1]

Helmy E MTravers R.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Egyptian medical tourism sector

[J]. Anatolia,2009202):419-439.

[本文引用: 1]

刘俊梅田晓霞闫敏.

基于RMIP模式的吐鲁番沙疗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J].市场论坛,201212):84-86.

[本文引用: 1]

肖婷婷.

吐鲁番沙疗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4):57-58.

[本文引用: 1]

王丽丽.

全域旅游背景下吐鲁番沙疗健康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J].克拉玛依学刊,201886):66-69.

[本文引用: 1]

Chatelard G.

Desert tourism as a substitute for pastoralism?Tuareg in Algeria and Bedouin in Jordan

[M]//Chatty D.Nomadic Societi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Leiden,NetherlandsBrill2005710-736.

[本文引用: 1]

Lonsdale R E.Settlement Systems in Sparsely Populated Regions[M].Oxford,UKPergamon Press198194-95.

[本文引用: 2]

Vaghefi NSiwar CAziz S.

Green economy:issues,approach and challenges in Muslim countries

[J].Theoretical Economics Letters,201551):28-35.

[本文引用: 1]

Reichel AUriely N.

Ecotourism and simulated attractions:tourists' attitudes toward integrated sites in a desert area

[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8161):23-41.

[本文引用: 2]

Myra S.

Community impact of the camel safari industry in Jaisalmar

[J].Tourism Management,1996173):213-218.

[本文引用: 1]

Mirsanjari MNaghizadeh NFarzamfar.

Assess-ment of scientific and additional values of sustainable ecotourism for desert areas by using Pralong method (case study:Khor and Biabanak,Iran)

[J].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Biology,201372):269-277.

[本文引用: 1]

Yazdi AHashem E MMohsen S S.

Dashte lut in iran,the most complete collection of beautiful geomorphological phenomena of desert

[J].Open Journal of Geology,201446):249-261.

[本文引用: 1]

唐诚王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与构想

[J].现代农业科技,20096):226-227.

[本文引用: 1]

王文瑞伍光和.

中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适宜性研究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184-188.

[本文引用: 1]

克里木.

吐鲁番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5):16-20.

[本文引用: 1]

董瑞杰.

沙漠旅游资源评价及风沙地貌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研究

[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本文引用: 1]

王艳茹李陇堂.

基于多层次灰色方法的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以宁夏主要沙漠景区为例

[J].宁夏工程技术,2015141):83-88.

[本文引用: 1]

Krakover S.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rt areas in arid regions

[M]//Desert Development.NetherlandsSpringer1985271-284.

[本文引用: 1]

陈麦池张捷张宏磊.

鸣沙景观的地理分布及发声机理

[J].中国沙漠,2019395):120-126.

[本文引用: 1]

Choudhary B KPaul N.

Transforming Dubai:oasis to tourist's paradise

[J].Contemporary Review of the Middle East,201854):349-364.

[本文引用: 1]

Baban S M JAl-Oun SalemShahbaz M.

Let the desert bloom:an overview of an attempt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Jordanian Badia region

[J].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3113):159-170.

[本文引用: 1]

尹郑刚.

我国沙漠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1):221-225.

[本文引用: 1]

李陇堂王艳茹王继霞.

沙漠型景区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特征:以宁夏沙坡头为例

[J].中国沙漠,2017373):587-593.

[本文引用: 1]

尹郑刚.

沙漠旅游景区游客感知价值研究:以新疆库姆塔格沙漠旅游区为例

[J].河南科学,2016348):1344-1349.

[本文引用: 1]

吴宝清吴晋峰刘佳.

基于网络文本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研究

[J].中国沙漠,2015354):1041-1047.

[本文引用: 1]

冯红英.

基于旅游体验层次性的沙漠旅游产品设计

[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3):68-71.

[本文引用: 1]

周颖杨秀春金云翔.

中国北方沙漠化治理模式分类

[J].中国沙漠,2020403):106-114.

[本文引用: 1]

王自庆.

以沙产业理论推进新疆沙漠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

[J].实事求是,20114):70-72.

[本文引用: 1]

Mahgoub Y.

Towards sustainable desert eco-tourism in Kuwait:learning from the regional experience

[J].Open House International,2007324):75-82.

[本文引用: 1]

Carson ATaylor A.

Sustaining four wheel drive tourism in desert Australia:exploring the evidence from a demand perspective

[J].Rangeland Journal,2008301):77-83.

[本文引用: 1]

Shackley M.

Community impact of the camel safari industry in Jaisalmar,Rajasthan

[J].Tourism Management,1996173):213-218.

[本文引用: 1]

Schmidt JUriely 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empower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the case of Mitzpe Ramon,a peripheral town in the Israeli Negev Desert

[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9274/5/6):805-825.

[本文引用: 1]

Wilkins E JUrioste-Stone D S.

Place attachment,recreational activities,and travel intent under changing climate conditions

[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71-14.

[本文引用: 1]

Allan M.

Place attachment and tourist experience in the context of desert tourism:the case of Wadi Rum

[J].Czech Journal of Tourism,201651):35-52.

[本文引用: 1]

Mohammed SWilliam A SMargaret F R.

Community development using a sustainable tourism strategy:a case study of the Jordan River Valley tourist wa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8101):1-14.

[本文引用: 1]

Sallam E SAbd El-Aal A KFedorov Y Aet al.

Geological heritage as a new kind of natural resource in the Siwa Oasis,Egypt:the first assessment,comparison to the Russian South,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sues

[J].Journal of African Earth Science,2018144151-160.

[本文引用: 1]

宋小龙李陇堂王艳茹.

沙漠型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以宁夏沙坡头为例

[J].中国沙漠,2019392):19-26.

[本文引用: 1]

梅诗婧李陇堂石磊.

沙漠型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以宁夏沙坡头景区为例

[J].中国沙漠,2019395):143-154.

[本文引用: 1]

杨引弟李九全.

沙漠型旅游区:银肯响沙湾景区生命周期分析

[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4):358-360.

[本文引用: 1]

李陇堂薛晨浩张至楠.

沙漠型景区游步道沿线生态环境对踩踏干扰的响应

[J].中国沙漠,2015354):1048-1056.

[本文引用: 1]

高美丽.

浅析响沙湾旅游景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4):83-88.

[本文引用: 1]

Shavit Z.

Constructing a symbolic desert:place and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Israel

[J].Journal of New Frontiers in Spatial Concepts,20146):57-69.

[本文引用: 1]

王岳刘学敏哈斯额尔敦.

中国沙产业研究评述

[J].中国沙漠,2019394):27-34.

[本文引用: 1]

Carson DHolyoak N.

The future of self-drive tourism

[C]//The Tourism Futures Sixth National Conference.Gold Coast,Australia20082-4.

[本文引用: 1]

王朝辉.

产业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路径与策略

[J].旅游学刊,2011266):6-7.

[本文引用: 1]

刘璐钱福檬钱贵霞.

沙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J].中国沙漠,2020403):67-76.

[本文引用: 1]

Hassan M OHassan Y M.

Effe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floristic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desert and urban vegetation in a new urbanized desert ecosystem

[J].Heliyon,201958):e02283.

[本文引用: 1]

许黎曹诗图柳德才.

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探讨

[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336):106-111.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