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官方微信

高级检索

中国沙漠, 2021, 41(3): 235-244 doi: 10.7522/j.issn.1000-694X.2021.00065

基于能值的科尔沁沙地不同农牧比例村落发展可持续性对比

韩丹,1,2, 李玉霖,1, 詹瑾1,2, 杨红玲1,2

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Emergy-based comparis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illages with different farming and pastoral ratios in Horqin Sandy Land

Han Dan,1,2, Li Yulin,1, Zhan Jin1,2, Yang Hongling1,2

1.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

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通讯作者: 李玉霖(E-mail: lyulin@gmail.com

收稿日期: 2021-03-27   修回日期: 2021-05-13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5-26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XDA23060404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  2019ZD007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6YFC0500907

Received: 2021-03-27   Revised: 2021-05-13   Online: 2021-05-26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韩丹(1995—),女,青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干旱区生态研究E-mail:h_d177258@163.com , E-mail:h_d177258@163.com

摘要

为评估和比较科尔沁沙地不同生产经营模式自然村落的发展可持续性,通过能值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分别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2个自然村落的能值投入与产出情况,建立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对2种模式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资源投入方面,村落外部辅助能约占总能值投入的39.17%,说明2种生产经营模式对外部资源依赖较小,能值自给率高;在以种植业为主的系统内,不可更新资源占比大于可更新资源,而以畜牧业为主的系统内部则相反。这说明,以畜牧业为主发展模式的环境承载率低于以种植业为主的发展模式;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系统净能值产出率大于以种植业为主的生产系统,说明在该区域畜牧业生产系统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而种植业则具有高投入、低产出特点;2种模式的可持续指数均小于1,说明科尔沁沙地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以畜牧业为主的村落可持续性发展指数大于以种植业为主的村落,说明以养殖业为主具有良好的自组织性和稳定性,这为科尔沁沙地农村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案例。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 农牧比例 ; 村落 ; 能值分析 ; 可持续性

Abstract

In order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of natural villages with different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s in Horqin Sandy Land, this study uses emergy analysis methods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emergy input of natural villages in two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s, mainly planting and breeding. And output conditions, establish an emergy analysis indicator system to evalua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two model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erms of resource input, the external auxiliary energy of villages with different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structures in Horqin Sandy Land accounted for about 39.17% of the total emergy input, indicating that the two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ls rely less on external resources and have a high emergy self-sufficiency rate; In a system dominated by planting,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ccount for more than renewable resources, while in a system dominated by animal husbandry, the opposite is true. This shows that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rate of the animal husbandry-based development model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lanting-based development model; by comparing the net emergy output rates of the two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s, the animal husbandry-based production system is greater than The production system dominated by planting industry shows that the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system in the reg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input and high output, while the planting indust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put and low output; the sustainability index of the two models is less than 1. It shows that the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Horqin Sandy Land is low. Howev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 of Mandulahu Village, which is dominated by animal husbandr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Angnai Village, which is dominated by planting, indicating that the livestock-based industry has good self-organization and stability. This is the rural ecology of Horqin Sandy Land-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des reference cases.

Keywords: Horqin Sandy Land ; ratio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 villages ; emergy analysis ; sustainability

PDF (1677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韩丹, 李玉霖, 詹瑾, 杨红玲. 基于能值的科尔沁沙地不同农牧比例村落发展可持续性对比. 中国沙漠[J], 2021, 41(3): 235-244 doi:10.7522/j.issn.1000-694X.2021.00065

Han Dan, Li Yulin, Zhan Jin, Yang Hongling. Emergy-based comparis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illages with different farming and pastoral ratios in Horqin Sandy Land.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J], 2021, 41(3): 235-244 doi:10.7522/j.issn.1000-694X.2021.00065

0 引言

科尔沁沙地是中国传统的畜牧业基地,曾经植被茂密,发育着北方独特的沙地疏林草原1。近百年来,人类不合理的过度利用,使该区域的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和生态退化问题突出。超载放牧和草原开垦一直被认为是科尔沁沙地生态退化的主要诱因2-4。传统上,科尔沁沙地住民的生产方式以放牧为主,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追逐更大经济效益的驱动,传统的放牧业逐渐被农耕业取代,逐步形成了放牧和农耕并行的产业结构特点5。与此同时,由于农耕业扩张挤占了放牧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造成严重的超载放牧和水资源短缺等生态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6-7。尽管近些年国家在该区域逐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粮改饲、种养结合等相关措施,以期改变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8-12。但是由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具有综合性与复杂性的特点,究竟是“多种粮”或是“多放羊”有利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尚需进行客观的评价。

能值理论通过将不同类型的服务功能换算成统一的量纲——太阳能值,以统一单位(sej)来度量各类生态系统服务13-14。由于传统的价值理论体系和市场价格未能客观地反映环境与经济的本质联系,用能值作为判定工具可以较准确地对各类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15。目前,能值分析方法已被广泛用于不同尺度或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核算、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评估等研究中16-20。喻锋等21基于此理论和生态用地分类核算了中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Chen等22利用此理论对中国农业系统的服务功能的可持续进行了评估;严茂超等23采用这种方法调查了西藏的资源利用状况、发展潜力及其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状况;邓健等24比较退耕还林后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不同种植业发展模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孙特生等25运用能值理论、方法,对准格尔旗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和运行效率进行了定量评估。但是由于可获取数据的局限性,目前基于能值理论评估更小尺度如乡镇、村落或农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较少。而乡镇、村落及农户往往是国家或地区实施社会经济政策的最基本单元,其生产方式或经济行为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联系,这种内在联系通常是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26

本研究针对科尔沁沙地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畜牧业和养殖业并存的产业结构特点,选取分别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的自然村落,利用能值分析对其农业系统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比较2种生产经营模式能值投入和产出,评价其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为区域绿色发展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科尔沁沙地位于中国东北部西辽河冲积-湖积平原地区,处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该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8—6.4 ℃,≥10 ℃的积温3 000—3 200 ℃,无霜期140—160 d。年降水量343—451 mm,其中70%集中于夏季。年蒸发量1 500—2 500 mm,干燥系数1.0—1.8。年平均风速3.5—4.5 m·s-1,春季平均风速4.2—5.9 m·s-1,每年风速≥5 m·s-1的侵蚀风日数210—310 d,风速≥17 m·s-1的大风日数25—40 d,其中沙尘暴天气10—15 d,主要出现在春季127。地表水系主要是西辽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希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乌尔吉木伦河等,目前绝大多数河流均已干涸。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较浅,埋深2—10 m,是目前生活、生产的主要水源28

奈曼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辽西山地北部和西辽河平原南端(42°14′40″—42°32′20″N,120°19′40″—121°35′40″E),总面积约8 138 km2,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典型代表区。奈曼旗的总人口约44万,以汉族和蒙古族为主,全旗共有14个乡镇和355个村落。土地利用以草地和耕地为主,两项合计占70%以上,并且区域内不同村落的农牧业结构受环境条件、民族结构等因素的影响29。如新开河与西辽河之间的冲积平原,沙地面积少,种植业比重较大;西拉木伦河与新开河西北部沙地面积大,畜牧业比重较大。另外,汉族人口聚集的村落习惯经营种植业,而蒙古族人口聚集的村落养殖业比重较大。该区种植的作物以玉米为主,目前大多通过抽取地下水灌溉;养殖家畜以牛羊为主,从1999年当地政府开始在该区域实施季节性禁牧(4月1日至6月30日)政策,目前以季节性自由放牧(7月1日至次年3月30日)和舍饲相结合的养殖方式为主30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区自然村落的农牧业结构特点,在科尔沁沙地中部的奈曼旗选择一个主要经营种植业的自然村落(昂乃村,42°34′—42°40′N、120°05′—120°65′E)和一个主要经营养殖业的自然村落(满都拉乎村,42°06′—42.11′N、120°73′—120°79′E),2个调查村之间距离约10 km(图1)。昂乃村总面积为1 604.34 hm2,共有农户211户,723人。现有耕地面积579.74 hm2,草地面积661.15 hm2,林地面积155.15 hm2,其他用地面积208.31 hm2。人均耕地、草地、林地面积分别为0.8、0.91、0.21 hm2。满都拉乎村总面积1 759.45 hm2,共有农户98户,210人,现有耕地216.7 hm2,草地1 708.85 hm2,人均耕地、草地、林地面积分别为1.03、7.03、0.26 hm2。昂乃村种植的作物以玉米为主,种植面积约445.67 hm2,同时种植少量青贮饲草,面积约为134.07 hm2。全村共养殖家畜588头(只),人均约0.81头(只)。满都拉乎村种植玉米191.4 hm2,青贮饲料作物17.96 hm2,人均分别占0.91 hm2和0.09 hm2,养殖家畜1 210头(只),人均约5.76头(只)。

图1

图1   研究区位置

Fig.1   Location of the studied area


1.2.2 资料收集、绘制系统能值分析语言

2020年4—8月,开展入户调研和土地利用类型勘测,收集2个村落的气候、地理、资源、经济和社会资料,分析村落农业系统结构中的投入产出指标和能量流动,构建基础资料数据库(图2)。使用能量系统语言绘制系统能值图,将投入资源分为可更新环境资源(R,包括太阳能、风能、雨水势能和化学能)、不可更新环境资源(N,主要包括灌溉水和表土流失等)、可更新有机辅助能(R1,主要包括种子、牲畜、劳力、有机肥等)和不可更新辅助能(F,主要包括电力、机械、柴油、化肥等)4种类型。村落农业系统输出能值则包括玉米籽粒、玉米秸秆、牛羊、禽肉蛋等。由于研究区属于沙化地区,降尘的输入导致区域为表土增加的汇区,但同时风蚀带走的表土又使该区域成为表土的源区,且降尘量远远小于风蚀量31,因此研究只重点分析表土损失量。此外,研究区农药和兽药投入很少,故未计算农药投入。

图2

图2   科尔沁沙地农牧复合系统能量流动图

Fig.2   Energy flow diagram of agro-pastoral complex system in Horqin Sandy Land


1.2.3 能值分析表的编制

根据收集的基础资料,查阅文献得到各种资源的折能系数和能值转换率(UEV),最后计算得到统一的太阳能值(单位为sej),利用能值图和太阳能值编制能值投入产出数据表。本研究采用全球能值流动功率基准为12.0×1024 sej·a-132。能值转换率引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能值数据库确定各个资源的能值转换率(表11333-36

表1   项目的能值转换率

Table 1  Project emergy conversion rate

项目能值 转换 率太阳能 值单位 /原单位能值转换率参考 文献
可更新资源输入太阳能1.00sej·J-1[33]
风能1.00×103sej·J-1[33]
雨水化学能7.00×103sej·J-1[33]
雨水势能1.13×104sej·J-1[33]
不可更新资源灌溉水1.94×105sej·J-1[36]
表土损失7.94×104sej·J-1[33]
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投入机械3.81×1012sej·kg-1[36]
柴油8.39×104sej·J-1[36]
电力2.13×105sej·J-1[36]
N肥5.33×1012sej·kg-1[33]
P肥5.85×1011sej·kg-1[33]
饲料1.49×1012sej·kg-1[37]
滴灌带4.83×1011sej·kg-1[33]
可更新有机能投入种子5.08×107sej·kg-1[33]
劳力2.56×106sej·J-1[36]
有机肥2.04×109sej·kg-1[33]
4.39×106sej·J-1[20]
1.57×106sej·J-1[38]
鸡仔1.84×1013sej·kg-1[19]
猪仔1.29×106sej·J-1[18]
能值产出玉米1.06×105sej·J-1[33]
水稻2.82×104sej·J-1[33]
青贮4.96×104sej·J-1[36]
4.39×106sej·J-1[20]
1.57×106sej·J-1[27]
1.29×106sej·J-1[18]
1.84×1013sej·kg-1[19]
鸡蛋1.41×1014sej·kg-1[27]
秸秆4.96×104sej·J-1[36]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1.2.4 建立能值指标体系

在对区域不同系统能值投入和产出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分析科尔沁地区不同农牧业结构模式的发展特点和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根据研究区的地理位置和区域资源利用情况,选取了能值密度(ED)、净能值产出率(EYR)、环境负载率(ELR)、环境自给率(ESR)、人均能值利用量(EUPP)、人均能值产出量(EYP)、可持续发展指数(ESI)、能值/环境可持续指标(E/ESI)这8个指标,构建可持续性指标体系,以此来分析科尔沁沙地不同农牧结构村落的发展特点和可持续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村落系统能值投入结构对比

2.1.1 环境资源能值投入对比

在研究区自然村落系统中,自然资源投入包括可更新和不可更新资源,其投入比例反映系统内自然资源的占有和利用情况。由表2可以看出,种植业为主(昂乃村)和养殖业为主(满都拉乎村)的自然村落环境资源能值投入分别为5.33×1015、1.07×1016 sej·hm-2,分别占总能值投入的62.67%、70.18%。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占自然资源能值投入的2.71%、1.39%,其中雨水化学能分别占2个村落可更新资源能值的81.89%(昂乃村)和86.06%(满都拉乎村),说明雨水在该区域生态-社会-经济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表土损失均占2个村落不可更新资源投入的99%以上,说明表土流失是该地区生态-社会-经济系统中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的主要因素。此外,由于以种植业为主的村落需要抽取较多地下水进行灌溉,昂乃村的地下水投入能值要远远大于满都拉乎地下水投入能值。

表2   科尔沁沙地农牧复合系统能值分析指标及说明

Table 2  Emergy analysis indexes and explanations of the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system in Horqin Sandy Land

指标表达式指标说明
能值密度(ED)T/A表示系统能值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衡量系统的发展情况,单位sej·m-2
净能值产出率(EYR)Y/(F+R1)体现经济贡献大小和系统生产效率的指标。其值越大,系统生产效率越高,具有更强的经济竞争力
环境负载率(ELR)(N+F)/(R+R1)体现系统承受的环境压力。其值越大,系统承受的环境压力越大
环境自给率(ESR)(R+N)/T表示区域自然资源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程度
人均能值利用量(EUPP)T/P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生活水平高低,单位sej
人均能值产出量(EYP)Y/P单位劳动力生产效率和真实财富创造能力,单位sej
可持续发展指数(ESI)EYR/ELR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能力
能值/环境可持续指数(E/ESI)ESR×EYR/ELR表征系统能值效率,对环境的压力和自组织能力

R:可更新资源; N:不可更新资源; R1:可更新有机能; F:不可更新辅助能; T:总能值投入; Y:总能值产出; A:系统面积; P:人口。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1.2 辅助能值投入对比

村落系统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由可更新有机能值投入(R1)和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F)的比值来反映。种植业为主(昂乃村)和养殖业为主(满都拉乎村)的村落辅助能值投入分别占总能值投入的39.17%、30.22%(表3)。2个村落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占辅助能值投入比例分别为54.84%(昂乃村)、21.85%(满都拉乎村),其中电力、化肥和饲料投入比例较大,分别占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11.53%、72.84%、12.89%(昂乃村),6.69%、42.27%、47.63%(满都拉乎村);可更新辅助能分别占45.16%(昂乃村)和78.15%(满都拉乎村)。其中,昂乃村劳力投入最大,占工业辅助能的18.71%,说明该区域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需要投入大量劳力,而满都拉乎村则是牲畜(牛和羊)的投入比较大,占工业辅助能的70%左右。其中,昂乃村以种植业为主,而满都拉乎村则以畜牧业为主,需要投入大量的牲畜和饲料。

表3   昂乃村和满都拉乎村系统能值投入结构对比

Table 3  Comparison of system emergy input structure between Angnai Village and Mandu Lahu Village

系统投入项目昂乃村满都拉乎村
原始数据太阳能值/sej原始数据太阳能值/sej
可更新资源输入太阳能3.73×1016 J3.73×10163.10×1016 J3.10×1016
风能7.6×1010 J7.60×10138.33×1010 J8.33×1013
雨水化学能2.71×1013 J1.90×10173.22×1013 J2.25×1017
雨水势能4.03×1011 J4.55×10154.79×1011 J5.41×1015
不可更新资源输入地下水2.76×1010 J5.36×10153.56×109 J6.92×1014
表土损失1.05×1014 J8.31×10182.34×1014 J1.86×1019
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投入机械7.44×103 kg2.83×10162.71×103 kg1.03×1016
柴油5.09×1011 J4.27×10164.19×1011 J3.51×1016
电力1.41×1012 J3.00×10175.13×1011 J1.09×1017
N肥3.36×105 kg1.79×10181.22×105 kg6.52×1017
P肥1.80×105 kg1.05×10176.54×104 kg3.83×1016
饲料2.25×105 kg3.36×10175.22×105 kg7.78×1017
滴灌带2.09×104 kg1.01×1016
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投入种子1.67×104 kg8.50×10115.99×103 kg3.04×1011
劳力4.02×1011 J1.03×10189.43×1010 J2.41×1017
有机肥1.58×106 kg3.22×10153.25×106 kg6.63×1015
2.20×1011 J9.66×10171.25×1012 J5.48×1018
3.11×1011J4.89×10174.13×1011 J6.48×1017
鸡仔8 kg1.47×10146.20×10 kg1.14×1015
猪仔7.03×108 J9.06×10141.49×109 J1.92×1015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2 村落系统能值产出结构对比

2个村落系统内的能值产出主要分为作物籽粒、作物秸秆、畜牧产品和禽肉产品(表4)。昂乃村和满都拉乎村总能值产出分别为6.68×1015、8.45×1015 sej·hm-2。其中,昂乃村产出以玉米为主,占总产出的75.35%,满都拉乎村以牛产品为主,占比为52.65%。

表4   昂乃村和满都拉乎村系统能值产出结构对比

Table 4  Comparison of emergy output structure of Angnai Village and Mandu Lahu Village

系统产出项目昂乃村满都拉乎村
原始数据太阳能值/sej原始数据太阳能值/sej
玉米7.61×1013 J8.07×10182.02×1013 J2.14×1018
水稻7.58×1011 J2.14×1016
饲草作物8.35×1012 J4.14×1017
3.33×1011 J1.46×10181.78×1012 J7.83×1018
6.69×1011 J1.05×10187.04×1011 J1.10×1018
7.52×1010 J9.70×10167.74×1010 J9.98×1016
3.68×102 kg6.76×10153.98×103 kg7.31×1016
鸡蛋1.92×102 kg2.70×10162.15×104 kg3.03×1018
秸秆1.20×106 J5.97×10103.20×1012 J1.59×1017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3 村落系统能值指标和可持续性对比
2.3.1 自然资源发展水平

昂乃村和满都拉乎村农业复合系统的环境自给率ESR分别为0.63、0.70(表5),远高于全国农业生态系统(0.43)39,说明该地区村落的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依赖度较高,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而非外界大量的辅助能值投入。昂乃村和满都拉乎村的环境负载率ELR分别为4.02、3.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2),意味着这2个村所承受的环境压力要大于全国水平。以种植业为主的昂乃村ELR明显大于以养殖业为主的满都拉乎村,反映出在该区种植业系统由于大量工业辅助能的投入对环境的压力较大,而以养殖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

表5   2种农牧结构村落系统能值分析指标

Table 5  Two village system emergy analysis indicators

能值分析指标昂乃村满都拉乎村全国[22]
净能值产出率EYR2.111.812.08
能值自给率ESR0.630.700.43
环境承载率ELR4.023.042.72
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ESI0.520.610.78
能值密度ED/(sej·m-28.50×10111.54×10125.35×1011
人均能值利用量EUPP/sej1.48×10167.08×10163.93×1015
人均能值产出量EYP/sej1.89×10161.29×10174.31×1015
能值/环境可持续指标E/ESI0.330.430.33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3.2 农业经济资源发展水平

昂乃村和满都拉乎村的净能值产出率EYR分别为2.11和1.81(表5),和全国(2.08)、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农业生产系统(2.68)相比,昂乃村高于全国水平,说明该地区种植业的生产效率要高于养殖业系统,作物种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能值产出效率。2个村落系统的能值密度ED分别为8.50×1011、1.54×1012 sej·m-2,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4倍和2.87倍,说明科尔沁地区的2种生产方式的能值投入强度大于全国水平。相对而言,以养殖业为主的满都拉乎村发展模式具有较高的投入和较低的生产效率,而以种植业为主的昂乃村投入较低但产出效率较高。

2.3.3 农业社会资源发展水平

昂乃村和满都拉乎村的人均能值利用量EUPP分别为1.48×1016 sej和7.08×1016 sej,人均能值产出量EYP分别为1.89×1016 sej和1.29×1017 sej(表5)。2个村落系统的EUPP和EYP均高于全国水平,说明科尔沁地区的农牧业种养模式具有较高的劳动力生产效率,农民生活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其中,以养殖业为主的满都拉乎村EUPP和EYP远大于以种植业为主的昂乃村,这说明满都拉乎村系统在集约化程度、劳动力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上都高于昂乃村。

2.3.4 系统发展可持续性

昂乃村和满都拉乎村的可持续发展指数ESI分别为0.52和0.61(表5),说明这2个系统都属于消费性系统,可持续发展性低。同时,根据可持续发展指数可以得出,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系统可持续性大于以种植业为主的系统可持续性。从2个村落的能值/环境可持续指标E/ESI可以看出(昂乃村为0.33,满都拉乎村为0.43),以养殖业为主的满都拉乎村高于以种植业为主的昂乃村,说明以养殖业为主具有相对较好的自组织性,也意味着单位环境压力下的系统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都有比较良好的发展性能。

3 讨论与结论

科尔沁沙地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典型代表区,不同农牧业比重的经营模式在能值结构投入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中不论以种植业为主还是以养殖业为主的村落,辅助能值的投入占比都远大于环境资源的能值投入。其中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投入都以化肥和饲料为主,可更新有机能则有不同的表现,以种植业为主的昂乃村以劳力为主,占辅助能的18.7%;以养殖业为主的满都拉乎村以牲畜投入为主,牛和羊的总投入约占辅助能的70%。以种植业为主的昂乃村的总能值投入中不可更新能值占80.66%,说明该村玉米种植系统对不可更新资源的依赖程度大于可更新资源,例如大量的化肥和灌溉水的投入势必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与邓健等24在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得出的结论相似。而以畜牧业为主的满都拉乎村的总能值投入则由于牲畜和有机肥等资源的大量投入,使可更新有机能的占比大于以种植业为主的昂乃村,说明有机肥的投入使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有机肥替代化肥的使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承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指数24。除此之外,化肥的使用量与投入结构对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赵桂慎等40发现,减少氮肥的投入量、增加钾肥投入、优化化肥投入结构、推广使用化肥机械深耕技术等措施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

表土流失是2个村落不可更新资源能值的主要来源,比例高达99%,说明水土流失是这2个村落系统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以种植业为主的昂乃村因为种植玉米和青贮,需要在春季进行翻耕。研究区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荒漠化相对严重的地区,春季平均风速4.2—5.9 m·s-1,每年风速 ≥5 m·s-1的侵蚀风日数210—310 d,风速≥17 m·s-1的大风日数25—40 d1。该区域春季翻耕造成地表土壤疏松,大风吹起并带动疏松的表层土,降低土壤肥力,加剧土壤沙化。基于此,在该区域适宜地采取免耕措施可以降低表土损失量,减少作物种植系统对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的依赖程度。而以畜牧业为主的满都拉乎村则因为放牧活动造成一定程度植被和土壤的退化。放牧会导致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降低,原因是放牧导致地表凋落物减少,限制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少土壤团聚体粘合剂,最终导致土壤结构松散,抗侵蚀能力变弱41-42。所以,在该区域采取适宜的禁牧围栏政策可以缓解由放牧压力导致的土壤侵蚀问题。

此外,灌溉方式的不同也直接影响了该系统的能值投入,大水漫灌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昂乃村农作物的主要灌溉方式,用水量是以滴灌方式灌溉用水量的3倍43,这大大增加了系统的能值投入,造成水资源的浪费44。上述这些特点主要与科尔沁沙地相对干旱的气候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关。本研究的区域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过渡区,雨季集中在7—8月,并且近年来降水变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导致干旱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同时,研究区土壤以风沙土为主,土壤肥力低下且持水性能较差,所以种植作物需要依靠大量化肥和灌溉以维持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27。由此可见,在该区域推广雨水利用、滴灌等节水技术以降低种植业对环境的压力是非常必要的。

对比不同农牧结构的生产经营方式,以种植业为主的昂乃村作为密集型种植产业,需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和不可更新辅助资源,对环境压力的影响较大,例如化肥和机械的投入不利于当地土壤质量和环境的改善,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系统可持续性降低。相较而言,以畜牧业发展为主辅以玉米和饲草作物种植的满都拉乎村则大大提高了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是因为,畜牧业和小比例农业的结合可以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一方面种植青贮饲草和籽粒玉米可以减少向外部购买饲料的数量,使得养殖牲畜和种植所投入的劳动力可以更加充分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牲畜的大量投入相较于少量投入可以提高饲草的利用效率,而且动物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投入到种植业生产系统中,保护了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绿色发展。满都拉乎村以养殖规模为目标来划定种植规模的种养结合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饲料和养殖业排污问题,改善了整体农牧业生态环境,即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科学配置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指数。从系统的构成来说,种植业比例过大,系统内部元素和结构比较单一,而以养殖业为主并辅以少量种植业的系统内部元素更加复杂,导致系统更加稳定,可持续性更强。因此,从2个村的生产经营模式来看,以种植玉米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存在可持续较低的问题,而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则具有较高的能值生产效益,系统内具有较好的自组织性,可持续性也更好。

尽管以养殖业为主的满都拉乎村的可持续性优于昂乃村,但是该系统的发展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发展理念,即种植业以种植籽粒玉米为主,养殖业则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养殖,因此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开展适应性种养结合。根据本文调查数据,饲料在系统中占据一定的地位,该区域的主要饲料为青贮饲草,因此在保证农民粮食充足的情况下,利用部分耕地种植优质高产饲草,寻找养殖牲畜与种植业之间的匹配点,根据养殖的牲畜所需要的营养来种植饲草,并探索多元化的饲草加工技术。同时,本研究中种植模式主要为单作玉米,不仅土地利用效率较低,还无法满足牲畜对于蛋白质饲料、优质牧草等的需求。玉米与豆科牧草间作,可以明显改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生长特性以及营养品质45。于楚楚46研究得出,豆科与非豆科作物间可以扩宽氮素生态位,刺激豆科作物结瘤固氮,促进非豆科作物生长。赵海明等47研究得出在海河平原区青贮玉米与拉巴豆间作会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张建强48指出,北农208与熊猫豆的混播模式下的鲜物质、干物质、粗蛋白、产奶净能和维持净能均高于单作模式。因此,在该区域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应该合理搭配种植作物种类和种植模式,例如采用大豆和玉米、紫花苜蓿等间作、混作模式来提升该区域作物生产力和土地利用效率,从而减少饲料投入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提升系统可持续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对牲畜类的投入,做到规模化养殖。该区域传统的分散饲养往往存在饲养粗放、防疫分散、管理松散、市场价格难以统一等问题,导致农牧民养殖效益低,无法抵御较大的市场风险。同时市场上充斥的劣质饲料、兽药更使得不具备专业鉴别的农牧民在养殖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安全和经济风险49。因此扩展养殖规模,改善养殖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区域养殖环境,提高系统可持续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提高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有利于实现科学饲养的目标,提高养殖业的规模效益,降低市场销售风险49-51

综上所述,在科尔沁沙地村落现存的农牧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为主或养殖业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都主要依靠外部资源,种植业以肥、机械和人工劳力为主,畜牧业以牲畜、化肥和饲料为主;同时,投入的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占比大于可更新资源能值,主要为表层土壤流失,这导致ELR高而ESR低,进一步说明2种模式的发展中由于种植业的发展而增加了环境压力,其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昂乃村对环境压力大于以畜牧业为主的满都拉乎村。此外,这2个村落的ED都相对较高但EYR较低,说明能值生产效率低。相对于其他地区,科尔沁沙地村落系统能值可持续性都较低,不利于长期发展。尽管如此,以养殖业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由于对生态资源和劳动力的合理利用使得其在系统效率和可持续性上均优于以种植业为主的模式。因此在科尔沁沙地,以种植业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应该将发展重心转移到养殖业,而以养殖业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则应该优化种植业的配置比例,考虑更多的种养结合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舒心心.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沙地生态治理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19.

[本文引用: 3]

包慧娟.

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4.

[本文引用: 1]

吕家欣李秀芬郑晓.

近40年科尔沁沙地植被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

[J].生态学杂志,2020395):1399-1408.

庄周赵美丽.

科尔沁草原沙地治理途径的探讨

[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71):51-52.

[本文引用: 1]

魏宝成.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覆被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反馈作用研究

[D].兰州兰州大学2019.

[本文引用: 1]

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沙漠化的成因、过程和防治对策

[J].中国沙漠,2000():23-29.

[本文引用: 1]

刘峰杨光韩雪莹.

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奈曼旗为例

[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4):148-157.

[本文引用: 1]

农业部发布指导意见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

[Z].中国畜牧业,201512):15.

[本文引用: 1]

农业部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Z].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612):7-12.

中共中央国务院.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Z].云南农业,201811):1.

唐华俊.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J].北方牧业,201624):23.

王怡然孙芳张寒序.“

粮改饲”背景下农户种养业结合经营行为实证分析:基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调研

[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6):76-81.

[本文引用: 1]

Odum H T.Emergy Accounting[M].NetherlandsSpringer2002.

[本文引用: 2]

Odum H T.

Handbook of emergy evaluation:a compendium of data for emergy computation folio #2

[J].Emergy of Global Processes,20001):1-50.

[本文引用: 1]

刘耕源杨青.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非货币量核算:理论框架与方法学

[J].中国环境管理,2018104):10-20.

[本文引用: 1]

陆宏芳蓝盛芳俞新华.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整合分析研究方法论

[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4):34-37.

[本文引用: 1]

杨青刘耕源.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能值评估: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1):4527-4538.

Cavalett OQueiroz J F DOrtega E.

Emergy assessment of integrated production systems of grains,pig and fish in small farms in the South Brazil

[J].Ecological Modelling,20061933/4):205-224.

[本文引用: 2]

Guan C FSha P ZZhang Y Yet al.

Emergy assessment of three home courtyard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ystems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China

[J].Journal-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2016178):628-639.

[本文引用: 2]

Ana.

Emergy evaluation for decision-making in complex multifunctional farming systems

[J].Agricultural Systems,20191711-12.

[本文引用: 3]

喻锋李晓波王宏.

基于能值分析和生态用地分类的中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

[J].生态学报,20166):1663-1675.

[本文引用: 1]

Chen G QJiang M MChen Bet al.

Emergy analysis of Chinese agriculture

[J]. Agriculture,Ecosystems & Environment,20061151):161-173.

[本文引用: 2]

严茂超Odum H T.

西藏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Z].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1997.

[本文引用: 1]

邓健赵发珠韩新辉.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种植业发展模式的能值分析

[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5):1576-1584.

[本文引用: 3]

孙特生李波张新时.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能值分析:以准格尔旗为例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2):7-14.

[本文引用: 1]

徐建英柳文华常静.

基于农户响应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改善策略

[J].生态学报,20103022):6126-6134.

[本文引用: 1]

岳祥飞张铜会赵学勇.

科尔沁沙地降雨特征分析:以奈曼旗为例

[J].中国沙漠,2016361):118-123.

[本文引用: 4]

张力小.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选择适宜性分析:以科尔沁沙地为例

[J].水土保持研究,20075):46-50.

[本文引用: 1]

乌义汉秦富仓郭月峰.

奈曼旗土地利用动态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J].水土保持通报,2020404):321328345.

[本文引用: 1]

尚雯.

禁牧围封和造林对科尔沁退化沙质草地植被-土壤的影响

[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本文引用: 1]

Brown M TUlgiati S.

Assess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sources driving the geobiosphere:a revised emergy baseline

[J].Ecological Modelling,2016339126-132.

[本文引用: 1]

李宽.

内蒙古西部风蚀地表沙尘释放与输沙过程研究

[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本文引用: 1]

Odum H T.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em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

[J].Child Development,19972):2.

[本文引用: 13]

杨增玲于璐王德睿.

呼和浩特市种植业生产系统能值分析与评价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8):179-193.

Vigne MPeyraud J LLecomte Pet al.

Emergy evaluation of contrasting dairy systems at multiple levels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312915):44-53.

蓝盛芳钦佩.

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

[J].应用生态学报,20011):129-131.

[本文引用: 8]

王红彦.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能值分析

[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本文引用: 1]

朱冰莹董佳沈明星.

基于能值分析的秸秆-羊-田循环系统生产效率与可持续性评估

[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6): 235-243.

[本文引用: 1]

严茂超.

中国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的能值分析与评估

[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6):66-69.

[本文引用: 1]

赵桂慎姜浩如吴文良.

高产粮区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

[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8):318-323.

[本文引用: 1]

Geng R LYan Y HDing W Xet al.

Effects of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 on organic carbon in aggregates of a sandy loam

[J].Soils,2010426):908-914.

[本文引用: 1]

祁正超常佩静李永善.

放牧对荒漠灌丛草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J].干旱区研究,2021381):87-94.

[本文引用: 1]

刘珺郭中领常春平.

基于RWEQ和WEPS模型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潜在风蚀模拟

[J].中国沙漠,2021412):1-11.

[本文引用: 1]

杨雨宁张羽菡王瑞.

种养结合型牧场饲草生产成本分析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3):66-68.

[本文引用: 1]

王家豪.

玉米/苜蓿间作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D].贵阳贵州大学2019.

[本文引用: 1]

于楚楚.

玉米/紫花苜蓿间作系统短期氮转移研究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本文引用: 1]

赵海明游永亮武瑞鑫.

种植密度和间作豆科牧草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

[J].草学,20205):25-31.

[本文引用: 1]

张建强.

玉米与豆科不同混播模式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8.

[本文引用: 1]

云继业.

试论规模化养殖的利与弊

[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39):3-5.

[本文引用: 2]

董福臣王立伟牛聪.

牛规模化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J].畜禽业,2021321):80-81.

张任之.

规模化生猪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J].饲料研究,2021442):152-155.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