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ert distributions during the glacial maximum and climatic optimum:example of China
1
1998
...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1-14].东西绵延数千千米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不仅是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景观和大气粉尘释放的主要源地[15-16],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17-18].其环境变化过程不仅严重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19-20],同时也通过大气环流对海洋生物化学过程甚至全球气候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反馈[21-22].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主要分布在35°—50°N、75°—125°E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亚干旱沙漠的延伸.以贺兰山为界,半固定-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200—400 mm的半干旱区,而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区[23-24]. ...
Holocene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central Inner Monglia,based on the single-aliquot-quartz optical dating and multi-proxy study of dune sands
10
2006
... 而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记录得出的结论明显不同,存在中晚全新世和早中全新世湿度最优期的分歧.风成沉积记录[2,17,33-35]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中晚全新世,如Xu等[33]、Fan等[34]和Zhou等[17]等发现末次盛冰期库布齐沙漠风沙活动强烈,早全新世环境状况有所改善,8—5 ka BP为气候适宜期,晚全新世以来沙漠南北向显著扩张,现代沙漠景观形成.Sun等[2]和Yang等[35]的剖面分析也表明库布齐沙漠的主要固定成壤期为8.2—5.7 ka和4—2 ka,该时段风沙活动显著减弱,降水量增加,植被发育较好,古土壤广泛发育.相比之下,湖泊沉积记录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早中全新世[36-38].如盐海子记录了13.4—8.0、6.4—5.8、4.3—3.2 cal ka BP等3个湿润期[36];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为高湖面,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降水增加,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为最适宜期[37];折家梁海子11.9—4.0 ka BP降水丰富,湖泊扩张,为稳定深湖环境[38]. ...
... [2]和Yang等[35]的剖面分析也表明库布齐沙漠的主要固定成壤期为8.2—5.7 ka和4—2 ka,该时段风沙活动显著减弱,降水量增加,植被发育较好,古土壤广泛发育.相比之下,湖泊沉积记录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早中全新世[36-38].如盐海子记录了13.4—8.0、6.4—5.8、4.3—3.2 cal ka BP等3个湿润期[36];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为高湖面,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降水增加,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为最适宜期[37];折家梁海子11.9—4.0 ka BP降水丰富,湖泊扩张,为稳定深湖环境[38]. ...
... 剖面KB位置据Sun等[2];剖面Cagelebulu位置据Zhou等[17];剖面KA、KB-1、KC、KD位置据杨小平等[24];剖面KBQ1、KBQ2、KBQ12、KBQ13位置据Xu等[33];剖面KBQ01、KBQ02、KBQ03、KBQ06、KBQ08、K2、K3、K4位置据Fan等[34];恩格贝剖面位置据杨利荣等[44] ...
... 剖面KB地层岩性及年代据Sun等[2];剖面Cagelebulu地层岩性及年代据Zhou等[17];剖面KA、KB-1和KC地层岩性及年代据杨小平等[24];剖面KBQ1、KBQ2、KBQ11、KBQ12、KBQ13和KBQ14地层岩性及年代据Xu等[33];剖面KBQ01、KBQ02、KBQ03、KBQ06、KBQ08、K2、K3、K4地层岩性及年代据Fan等[34];恩格贝剖面地层岩性及年代据杨利荣等[44] ...
... 由于风沙沉积具有显著的瞬时性和空间异质性,所以单一剖面反映的环境变化信息可能存在缺失,因而,综合集成分析已有剖面年代学及代用指标可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环境演变过程[2,17,33-35,44].结合典型剖面地层岩性特征(图2)及KB-1剖面的代用指标变化(图3),利用PDF方法对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进行计算,并利用GIS 手段,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特征时段沙漠的时空演化过程. ...
... 10 ka之前:总体上风沙活动强烈,以流动沙丘为主,古土壤不发育,气候显著干旱.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大规模的流动沙丘为主,Yang等[57]认为科尔沁沙地9.6 ka之前为以流沙为主的沙漠环境;Gong等[58]认为浑善达克沙地~11.8 ka之前风沙大量堆积;Jia等[59]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11 ka之前为流动沙漠;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11.5—8.2 ka风沙活动强烈.这表明10 ka之前库布齐沙漠与周边沙地风沙大量堆积,气候极其干旱(图6). ...
... 8—3 ka:总体上风沙沉积明显减少,沙丘多固定状态,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成砂被土壤所取代,气候明显湿润.对科尔沁沙地的研究:Yang等[57,61]发现该沙地8—3 ka沙丘主要固定成壤;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7.5—2.0 ka以固定沙丘为主,黑钙土发育.对浑善达克沙地的研究:Gong等[58]认为该沙地6.2—4.3 ka气候湿润,古土壤发育;Lu等[11]认为浑善达克沙地8/7—2.4 ka气候湿润,沙丘被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9—6 ka降水量最高,古土壤最为发育.对毛乌素沙地的研究:Sun等[2]研究表明该沙地9—5.6 ka气候暖湿,土壤发育;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7.5—4.6 ka沙丘固定成壤;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8.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8.2—5.7 ka气候暖湿,沙丘固定成壤.这些记录揭示中全新世为库布齐沙漠及周边沙地的主要固定成壤期,气候最为湿润. ...
... [2]认为库布齐沙漠8.2—5.7 ka气候暖湿,沙丘固定成壤.这些记录揭示中全新世为库布齐沙漠及周边沙地的主要固定成壤期,气候最为湿润. ...
... 3 ka以来:尽管不同沙地晚全新世风沙活动增强的具体时间存在早晚的差别,但总体上流沙面积逐渐扩大,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2 ka之后沙丘重新流动,Yang等[57,61]发现科尔沁沙地3 ka之后沙丘开始急剧移动,并存在多次移动与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气候变干,不同地点开始出现风沙沉积,Gong等[58]认为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风成砂和弱发育古土壤交替出现;Sun等[2]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5.6 ka之后气候变干,沙丘流动,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4.6 ka之后风沙活动增强,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4 ka之后沙丘再次流动.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5.7 ka之后气候变干,风沙活动增强.这表明3 ka以来沙漠活化扩张,气候相对干旱. ...
... [2]认为库布齐沙漠5.7 ka之后气候变干,风沙活动增强.这表明3 ka以来沙漠活化扩张,气候相对干旱. ...
Dune mobility and aridity at the desert margin of northern China at a time of peak monsoon strength
0
2009
Quaternary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drylands of China:a critical review
1
2011
... 库布齐沙漠作为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中东部唯一的以流动、半流动为主的沙漠,现代地表景观与周围沙地明显不同[4,23].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总体遵循季风模式,如呼伦贝尔沙地11—4.4 ka沙丘固定成壤,4.4 ka之后风沙沉积明显增多[25].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10—7.5 ka沙丘逐渐被固定,7.5—2.0 ka发育黑钙土,2 ka以来风沙活动增强[26].浑善达克沙地北部11-8.7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7—6 ka为主要固定成壤期,6.0—3.5 ka沙丘逐渐变为半固定-半流动状态,3.5 ka以来风沙活动强烈[27].毛乌素沙地7.5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7.5—4.6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6 ka之后沙漠活化扩张[28].腾格里沙漠19.1—11.4 ka BP以大规模流动沙丘为主,4.0-3.5 ka BP沙漠固定成壤,2.5 ka BP之后沙漠大规模扩张[29].青海湖地区12—9.5 ka风沙活动强烈,9.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 ka之后风沙活动再次增强[30].共和盆地8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8—3 ka沙丘固定成壤,3 ka之后流沙面积扩大[31].柴达木盆地12.4—11.5 ka风沙大量堆积,10—8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4.5 ka黄土大规模发育,4.5—0.45 ka风沙活动增强[32]. ...
Initia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dune fields in semi-arid China:with a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Hunshandake Sandy Land,Inner Mongolia
0
2013
Groundwater sapping as the cause of irreversible desertification of Hunshandake Sandy Lands,Inner Mongolia,northern China
0
2015
Holocene dune mobility and forcing mechanisms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0
2013
High-resolution Holocene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Thar Desert,Northwestern India
0
1999
A 22,000-year record of monsoonal precipitation from Northern Chile’s Atacama Desert
0
2000
A 160,000-year record of dune development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Southern Arabia
0
2002
Late Quaternary aeolian activity in the Mu Us and Otindag dune fields (north China) and lagged response to insolation forcing
1
2005
... 8—3 ka:总体上风沙沉积明显减少,沙丘多固定状态,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成砂被土壤所取代,气候明显湿润.对科尔沁沙地的研究:Yang等[57,61]发现该沙地8—3 ka沙丘主要固定成壤;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7.5—2.0 ka以固定沙丘为主,黑钙土发育.对浑善达克沙地的研究:Gong等[58]认为该沙地6.2—4.3 ka气候湿润,古土壤发育;Lu等[11]认为浑善达克沙地8/7—2.4 ka气候湿润,沙丘被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9—6 ka降水量最高,古土壤最为发育.对毛乌素沙地的研究:Sun等[2]研究表明该沙地9—5.6 ka气候暖湿,土壤发育;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7.5—4.6 ka沙丘固定成壤;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8.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8.2—5.7 ka气候暖湿,沙丘固定成壤.这些记录揭示中全新世为库布齐沙漠及周边沙地的主要固定成壤期,气候最为湿润. ...
Response of surface processes to climatic change in the dunefields and Loess Plateau of North China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0
2011
Holocene climatic changes revealed by aeolian deposits from the Qinghai Lake area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possible forcing mechanisms
0
2011
Chinese deserts and sand fields in Last Glacial Maximum and Holocene Optimum
2
2013
...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1-14].东西绵延数千千米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不仅是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景观和大气粉尘释放的主要源地[15-16],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17-18].其环境变化过程不仅严重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19-20],同时也通过大气环流对海洋生物化学过程甚至全球气候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反馈[21-22].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主要分布在35°—50°N、75°—125°E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亚干旱沙漠的延伸.以贺兰山为界,半固定-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200—400 mm的半干旱区,而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区[23-24]. ...
... 2 ka以来: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逐渐减弱导致季风衰退[73],季风雨量显著减少,气候逐渐趋于干旱.此外,人类活动增强进一步加剧了沙漠环境的干旱化.人口急剧增加,人类在沙漠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如过度开垦、放牧、樵采等人为活动以及战乱等因素[14,24,45,57,61,76]破坏地表植被,使得植被覆盖相对较差,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进而风沙活动明显增强,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 ...
Sources of Asian dust and role of climate change versus desertification in Asian dust emission
1
2003
...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1-14].东西绵延数千千米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不仅是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景观和大气粉尘释放的主要源地[15-16],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17-18].其环境变化过程不仅严重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19-20],同时也通过大气环流对海洋生物化学过程甚至全球气候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反馈[21-22].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主要分布在35°—50°N、75°—125°E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亚干旱沙漠的延伸.以贺兰山为界,半固定-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200—400 mm的半干旱区,而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区[23-24]. ...
1
2011
...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1-14].东西绵延数千千米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不仅是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景观和大气粉尘释放的主要源地[15-16],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17-18].其环境变化过程不仅严重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19-20],同时也通过大气环流对海洋生物化学过程甚至全球气候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反馈[21-22].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主要分布在35°—50°N、75°—125°E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亚干旱沙漠的延伸.以贺兰山为界,半固定-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200—400 mm的半干旱区,而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区[23-24]. ...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within the Chinese desert-loess transition zone over the last 20,000 years
6
2002
...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1-14].东西绵延数千千米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不仅是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景观和大气粉尘释放的主要源地[15-16],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17-18].其环境变化过程不仅严重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19-20],同时也通过大气环流对海洋生物化学过程甚至全球气候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反馈[21-22].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主要分布在35°—50°N、75°—125°E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亚干旱沙漠的延伸.以贺兰山为界,半固定-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200—400 mm的半干旱区,而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区[23-24]. ...
... 而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记录得出的结论明显不同,存在中晚全新世和早中全新世湿度最优期的分歧.风成沉积记录[2,17,33-35]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中晚全新世,如Xu等[33]、Fan等[34]和Zhou等[17]等发现末次盛冰期库布齐沙漠风沙活动强烈,早全新世环境状况有所改善,8—5 ka BP为气候适宜期,晚全新世以来沙漠南北向显著扩张,现代沙漠景观形成.Sun等[2]和Yang等[35]的剖面分析也表明库布齐沙漠的主要固定成壤期为8.2—5.7 ka和4—2 ka,该时段风沙活动显著减弱,降水量增加,植被发育较好,古土壤广泛发育.相比之下,湖泊沉积记录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早中全新世[36-38].如盐海子记录了13.4—8.0、6.4—5.8、4.3—3.2 cal ka BP等3个湿润期[36];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为高湖面,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降水增加,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为最适宜期[37];折家梁海子11.9—4.0 ka BP降水丰富,湖泊扩张,为稳定深湖环境[38]. ...
... [17]等发现末次盛冰期库布齐沙漠风沙活动强烈,早全新世环境状况有所改善,8—5 ka BP为气候适宜期,晚全新世以来沙漠南北向显著扩张,现代沙漠景观形成.Sun等[2]和Yang等[35]的剖面分析也表明库布齐沙漠的主要固定成壤期为8.2—5.7 ka和4—2 ka,该时段风沙活动显著减弱,降水量增加,植被发育较好,古土壤广泛发育.相比之下,湖泊沉积记录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早中全新世[36-38].如盐海子记录了13.4—8.0、6.4—5.8、4.3—3.2 cal ka BP等3个湿润期[36];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为高湖面,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降水增加,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为最适宜期[37];折家梁海子11.9—4.0 ka BP降水丰富,湖泊扩张,为稳定深湖环境[38]. ...
... 剖面KB位置据Sun等[2];剖面Cagelebulu位置据Zhou等[17];剖面KA、KB-1、KC、KD位置据杨小平等[24];剖面KBQ1、KBQ2、KBQ12、KBQ13位置据Xu等[33];剖面KBQ01、KBQ02、KBQ03、KBQ06、KBQ08、K2、K3、K4位置据Fan等[34];恩格贝剖面位置据杨利荣等[44] ...
... 剖面KB地层岩性及年代据Sun等[2];剖面Cagelebulu地层岩性及年代据Zhou等[17];剖面KA、KB-1和KC地层岩性及年代据杨小平等[24];剖面KBQ1、KBQ2、KBQ11、KBQ12、KBQ13和KBQ14地层岩性及年代据Xu等[33];剖面KBQ01、KBQ02、KBQ03、KBQ06、KBQ08、K2、K3、K4地层岩性及年代据Fan等[34];恩格贝剖面地层岩性及年代据杨利荣等[44] ...
... 由于风沙沉积具有显著的瞬时性和空间异质性,所以单一剖面反映的环境变化信息可能存在缺失,因而,综合集成分析已有剖面年代学及代用指标可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环境演变过程[2,17,33-35,44].结合典型剖面地层岩性特征(图2)及KB-1剖面的代用指标变化(图3),利用PDF方法对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进行计算,并利用GIS 手段,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特征时段沙漠的时空演化过程. ...
Desert margins near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during the mid-Holocene and at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a model-data intercomparison
1
2002
...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1-14].东西绵延数千千米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不仅是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景观和大气粉尘释放的主要源地[15-16],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17-18].其环境变化过程不仅严重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19-20],同时也通过大气环流对海洋生物化学过程甚至全球气候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反馈[21-22].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主要分布在35°—50°N、75°—125°E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亚干旱沙漠的延伸.以贺兰山为界,半固定-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200—400 mm的半干旱区,而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区[23-24]. ...
Critical transitions in Chinese dunes during the past 12000 years
2
2020
...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1-14].东西绵延数千千米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不仅是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景观和大气粉尘释放的主要源地[15-16],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17-18].其环境变化过程不仅严重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19-20],同时也通过大气环流对海洋生物化学过程甚至全球气候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反馈[21-22].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主要分布在35°—50°N、75°—125°E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亚干旱沙漠的延伸.以贺兰山为界,半固定-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200—400 mm的半干旱区,而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区[23-24]. ...
... 但需要强调的是:①年代样品的取样位置可能影响环境信息的解读:风成砂与古土壤概率密度数值高低反映年代数据的集中程度,并不代表风沙活动与土壤发育的绝对强度[31,47].本文重建的27.6—10 ka风成砂概率密度处于明显低值,但空间上反映此时风沙活动非常强烈;2 ka以来风成砂概率密度显著高于10—6 ka,但是空间上反映早全新世风沙活动明显强于晚全新世.②沙漠景观存在空间异质性:中国北方沙漠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反映非常敏感,但同一沙漠内可能同时呈现流动与固定-半固定并存的状态[19].因此,探究沙漠环境演化需要综合分析风成沉积时空分布及代用指标的变化,仅考虑年代数据的数量对比得到的环境信息可能存在偏差. ...
The dynamics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farming-pastoral region of North China over the past 10 yea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1
2014
...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1-14].东西绵延数千千米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不仅是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景观和大气粉尘释放的主要源地[15-16],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17-18].其环境变化过程不仅严重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19-20],同时也通过大气环流对海洋生物化学过程甚至全球气候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反馈[21-22].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主要分布在35°—50°N、75°—125°E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亚干旱沙漠的延伸.以贺兰山为界,半固定-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200—400 mm的半干旱区,而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区[23-24]. ...
Importance of iron for plankton blooms and carbon dioxide drawdown in the Southern Ocean
1
1995
...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1-14].东西绵延数千千米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不仅是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景观和大气粉尘释放的主要源地[15-16],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17-18].其环境变化过程不仅严重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19-20],同时也通过大气环流对海洋生物化学过程甚至全球气候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反馈[21-22].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主要分布在35°—50°N、75°—125°E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亚干旱沙漠的延伸.以贺兰山为界,半固定-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200—400 mm的半干旱区,而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区[23-24]. ...
Asian dust transported one full circuit around the globe
1
2009
...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1-14].东西绵延数千千米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不仅是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景观和大气粉尘释放的主要源地[15-16],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17-18].其环境变化过程不仅严重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19-20],同时也通过大气环流对海洋生物化学过程甚至全球气候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反馈[21-22].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主要分布在35°—50°N、75°—125°E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亚干旱沙漠的延伸.以贺兰山为界,半固定-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200—400 mm的半干旱区,而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区[23-24]. ...
4
1980
...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1-14].东西绵延数千千米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不仅是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景观和大气粉尘释放的主要源地[15-16],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17-18].其环境变化过程不仅严重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19-20],同时也通过大气环流对海洋生物化学过程甚至全球气候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反馈[21-22].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主要分布在35°—50°N、75°—125°E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亚干旱沙漠的延伸.以贺兰山为界,半固定-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200—400 mm的半干旱区,而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区[23-24]. ...
... 库布齐沙漠作为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中东部唯一的以流动、半流动为主的沙漠,现代地表景观与周围沙地明显不同[4,23].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总体遵循季风模式,如呼伦贝尔沙地11—4.4 ka沙丘固定成壤,4.4 ka之后风沙沉积明显增多[25].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10—7.5 ka沙丘逐渐被固定,7.5—2.0 ka发育黑钙土,2 ka以来风沙活动增强[26].浑善达克沙地北部11-8.7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7—6 ka为主要固定成壤期,6.0—3.5 ka沙丘逐渐变为半固定-半流动状态,3.5 ka以来风沙活动强烈[27].毛乌素沙地7.5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7.5—4.6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6 ka之后沙漠活化扩张[28].腾格里沙漠19.1—11.4 ka BP以大规模流动沙丘为主,4.0-3.5 ka BP沙漠固定成壤,2.5 ka BP之后沙漠大规模扩张[29].青海湖地区12—9.5 ka风沙活动强烈,9.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 ka之后风沙活动再次增强[30].共和盆地8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8—3 ka沙丘固定成壤,3 ka之后流沙面积扩大[31].柴达木盆地12.4—11.5 ka风沙大量堆积,10—8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4.5 ka黄土大规模发育,4.5—0.45 ka风沙活动增强[32]. ...
... 库布齐沙漠(39°40′—40°48′N、107°08′—111°30′E)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黄河以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东西向呈狭长带状分布,东西长约400 km,东部宽20—30 km,西部宽100 km[24].地表以新月形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流动沙丘约占80%[23],固定、半固定的灌丛沙堆仅分布在沙漠西部边缘.沙漠基底为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白垩纪和第三纪泥岩、页岩、泥灰岩与碎屑岩[42],风沙层覆盖于冲洪积和湖相沉积地层之上[34].区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7.5 ℃,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49 mm,其中沙漠东部属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为480 mm,西部属干旱区,年降水量仅为200 mm,年蒸发量为2 100—2 700 mm,年8级及以上大风日数为25—35 d[43].沙漠内部数十条季节性川沟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最终流入黄河,如毛不拉孔兑和壕庆河等(统称十大孔兑,图1)[44].沙漠植被种类多样,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土壤呈现地带性分布,东部发育栗钙土,西部发育棕钙土[23]. ...
... [23]. ...
中国东部沙漠/沙地全新世地层序列及其古环境
6
2019
...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1-14].东西绵延数千千米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不仅是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景观和大气粉尘释放的主要源地[15-16],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17-18].其环境变化过程不仅严重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19-20],同时也通过大气环流对海洋生物化学过程甚至全球气候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反馈[21-22].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主要分布在35°—50°N、75°—125°E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亚干旱沙漠的延伸.以贺兰山为界,半固定-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200—400 mm的半干旱区,而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景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区[23-24]. ...
... 库布齐沙漠(39°40′—40°48′N、107°08′—111°30′E)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黄河以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东西向呈狭长带状分布,东西长约400 km,东部宽20—30 km,西部宽100 km[24].地表以新月形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流动沙丘约占80%[23],固定、半固定的灌丛沙堆仅分布在沙漠西部边缘.沙漠基底为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白垩纪和第三纪泥岩、页岩、泥灰岩与碎屑岩[42],风沙层覆盖于冲洪积和湖相沉积地层之上[34].区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7.5 ℃,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49 mm,其中沙漠东部属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为480 mm,西部属干旱区,年降水量仅为200 mm,年蒸发量为2 100—2 700 mm,年8级及以上大风日数为25—35 d[43].沙漠内部数十条季节性川沟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最终流入黄河,如毛不拉孔兑和壕庆河等(统称十大孔兑,图1)[44].沙漠植被种类多样,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土壤呈现地带性分布,东部发育栗钙土,西部发育棕钙土[23]. ...
... 剖面KB位置据Sun等[2];剖面Cagelebulu位置据Zhou等[17];剖面KA、KB-1、KC、KD位置据杨小平等[24];剖面KBQ1、KBQ2、KBQ12、KBQ13位置据Xu等[33];剖面KBQ01、KBQ02、KBQ03、KBQ06、KBQ08、K2、K3、K4位置据Fan等[34];恩格贝剖面位置据杨利荣等[44] ...
... 剖面KB地层岩性及年代据Sun等[2];剖面Cagelebulu地层岩性及年代据Zhou等[17];剖面KA、KB-1和KC地层岩性及年代据杨小平等[24];剖面KBQ1、KBQ2、KBQ11、KBQ12、KBQ13和KBQ14地层岩性及年代据Xu等[33];剖面KBQ01、KBQ02、KBQ03、KBQ06、KBQ08、K2、K3、K4地层岩性及年代据Fan等[34];恩格贝剖面地层岩性及年代据杨利荣等[44] ...
... 2 ka以来: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逐渐减弱导致季风衰退[73],季风雨量显著减少,气候逐渐趋于干旱.此外,人类活动增强进一步加剧了沙漠环境的干旱化.人口急剧增加,人类在沙漠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如过度开垦、放牧、樵采等人为活动以及战乱等因素[14,24,45,57,61,76]破坏地表植被,使得植被覆盖相对较差,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进而风沙活动明显增强,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 ...
... 此外,黄河水文变化可能对库布齐沙漠演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方面,黄河及十大孔兑在丰水期携沙量增加,堆积于入黄河道附近,这些沙物质在气候干旱时期,随着黄河径流的减少,可以作为沙源为库布齐沙漠提供沙漠扩张的物质基础[35];另一方面,在沙漠固定时期,碎屑物质由于地表植被覆盖的增加,而较少受到侵蚀和搬运,使得沙漠环境改善时期沙漠扩张物源相对减少[24].但是在气候变化条件下黄河以及区域黄河支流如何影响库布齐沙漠演化过程较为复杂,不同时期黄河水文及携沙量变化目前还缺少确切的定量数据,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仍有待深入研究. ...
Optical dating of Holocene dunes sands from the HulunBuir desert,northeastern China
1
2006
... 库布齐沙漠作为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中东部唯一的以流动、半流动为主的沙漠,现代地表景观与周围沙地明显不同[4,23].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总体遵循季风模式,如呼伦贝尔沙地11—4.4 ka沙丘固定成壤,4.4 ka之后风沙沉积明显增多[25].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10—7.5 ka沙丘逐渐被固定,7.5—2.0 ka发育黑钙土,2 ka以来风沙活动增强[26].浑善达克沙地北部11-8.7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7—6 ka为主要固定成壤期,6.0—3.5 ka沙丘逐渐变为半固定-半流动状态,3.5 ka以来风沙活动强烈[27].毛乌素沙地7.5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7.5—4.6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6 ka之后沙漠活化扩张[28].腾格里沙漠19.1—11.4 ka BP以大规模流动沙丘为主,4.0-3.5 ka BP沙漠固定成壤,2.5 ka BP之后沙漠大规模扩张[29].青海湖地区12—9.5 ka风沙活动强烈,9.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 ka之后风沙活动再次增强[30].共和盆地8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8—3 ka沙丘固定成壤,3 ka之后流沙面积扩大[31].柴达木盆地12.4—11.5 ka风沙大量堆积,10—8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4.5 ka黄土大规模发育,4.5—0.45 ka风沙活动增强[32]. ...
Optical dating of Holocene sand dune activities in the Horqin sand-fields in Inner Mongolia,China,using the SAR protocol
5
2007
... 库布齐沙漠作为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中东部唯一的以流动、半流动为主的沙漠,现代地表景观与周围沙地明显不同[4,23].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总体遵循季风模式,如呼伦贝尔沙地11—4.4 ka沙丘固定成壤,4.4 ka之后风沙沉积明显增多[25].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10—7.5 ka沙丘逐渐被固定,7.5—2.0 ka发育黑钙土,2 ka以来风沙活动增强[26].浑善达克沙地北部11-8.7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7—6 ka为主要固定成壤期,6.0—3.5 ka沙丘逐渐变为半固定-半流动状态,3.5 ka以来风沙活动强烈[27].毛乌素沙地7.5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7.5—4.6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6 ka之后沙漠活化扩张[28].腾格里沙漠19.1—11.4 ka BP以大规模流动沙丘为主,4.0-3.5 ka BP沙漠固定成壤,2.5 ka BP之后沙漠大规模扩张[29].青海湖地区12—9.5 ka风沙活动强烈,9.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 ka之后风沙活动再次增强[30].共和盆地8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8—3 ka沙丘固定成壤,3 ka之后流沙面积扩大[31].柴达木盆地12.4—11.5 ka风沙大量堆积,10—8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4.5 ka黄土大规模发育,4.5—0.45 ka风沙活动增强[32]. ...
... 10 ka之前:总体上风沙活动强烈,以流动沙丘为主,古土壤不发育,气候显著干旱.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大规模的流动沙丘为主,Yang等[57]认为科尔沁沙地9.6 ka之前为以流沙为主的沙漠环境;Gong等[58]认为浑善达克沙地~11.8 ka之前风沙大量堆积;Jia等[59]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11 ka之前为流动沙漠;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11.5—8.2 ka风沙活动强烈.这表明10 ka之前库布齐沙漠与周边沙地风沙大量堆积,气候极其干旱(图6). ...
... 10—8 ka:总体上沙丘逐渐被固定,古土壤开始发育,湿度有所增加.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10—7.5 ka以半固定沙丘为主;Yang等[60]认为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10 ka古土壤开始发育;Jia等[59]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11—8.5 ka沙丘逐渐向半固定转变.相比10 ka之前,库布齐沙漠与周边沙地土壤开始发育,以半固定沙丘为主,表明环境已经有所改善. ...
... 8—3 ka:总体上风沙沉积明显减少,沙丘多固定状态,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成砂被土壤所取代,气候明显湿润.对科尔沁沙地的研究:Yang等[57,61]发现该沙地8—3 ka沙丘主要固定成壤;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7.5—2.0 ka以固定沙丘为主,黑钙土发育.对浑善达克沙地的研究:Gong等[58]认为该沙地6.2—4.3 ka气候湿润,古土壤发育;Lu等[11]认为浑善达克沙地8/7—2.4 ka气候湿润,沙丘被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9—6 ka降水量最高,古土壤最为发育.对毛乌素沙地的研究:Sun等[2]研究表明该沙地9—5.6 ka气候暖湿,土壤发育;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7.5—4.6 ka沙丘固定成壤;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8.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8.2—5.7 ka气候暖湿,沙丘固定成壤.这些记录揭示中全新世为库布齐沙漠及周边沙地的主要固定成壤期,气候最为湿润. ...
... 3 ka以来:尽管不同沙地晚全新世风沙活动增强的具体时间存在早晚的差别,但总体上流沙面积逐渐扩大,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2 ka之后沙丘重新流动,Yang等[57,61]发现科尔沁沙地3 ka之后沙丘开始急剧移动,并存在多次移动与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气候变干,不同地点开始出现风沙沉积,Gong等[58]认为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风成砂和弱发育古土壤交替出现;Sun等[2]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5.6 ka之后气候变干,沙丘流动,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4.6 ka之后风沙活动增强,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4 ka之后沙丘再次流动.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5.7 ka之后气候变干,风沙活动增强.这表明3 ka以来沙漠活化扩张,气候相对干旱. ...
Millennial-scale evolution of Hunshandake Desert and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Holocene in Inner Mongolia,northern China
1
2010
... 库布齐沙漠作为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中东部唯一的以流动、半流动为主的沙漠,现代地表景观与周围沙地明显不同[4,23].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总体遵循季风模式,如呼伦贝尔沙地11—4.4 ka沙丘固定成壤,4.4 ka之后风沙沉积明显增多[25].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10—7.5 ka沙丘逐渐被固定,7.5—2.0 ka发育黑钙土,2 ka以来风沙活动增强[26].浑善达克沙地北部11-8.7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7—6 ka为主要固定成壤期,6.0—3.5 ka沙丘逐渐变为半固定-半流动状态,3.5 ka以来风沙活动强烈[27].毛乌素沙地7.5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7.5—4.6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6 ka之后沙漠活化扩张[28].腾格里沙漠19.1—11.4 ka BP以大规模流动沙丘为主,4.0-3.5 ka BP沙漠固定成壤,2.5 ka BP之后沙漠大规模扩张[29].青海湖地区12—9.5 ka风沙活动强烈,9.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 ka之后风沙活动再次增强[30].共和盆地8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8—3 ka沙丘固定成壤,3 ka之后流沙面积扩大[31].柴达木盆地12.4—11.5 ka风沙大量堆积,10—8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4.5 ka黄土大规模发育,4.5—0.45 ka风沙活动增强[32]. ...
Holocene moisture change revealed by the Rb/Sr ratio of aeolian deposits in the southeastern Mu Us Desert,China
3
2014
... 库布齐沙漠作为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中东部唯一的以流动、半流动为主的沙漠,现代地表景观与周围沙地明显不同[4,23].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总体遵循季风模式,如呼伦贝尔沙地11—4.4 ka沙丘固定成壤,4.4 ka之后风沙沉积明显增多[25].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10—7.5 ka沙丘逐渐被固定,7.5—2.0 ka发育黑钙土,2 ka以来风沙活动增强[26].浑善达克沙地北部11-8.7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7—6 ka为主要固定成壤期,6.0—3.5 ka沙丘逐渐变为半固定-半流动状态,3.5 ka以来风沙活动强烈[27].毛乌素沙地7.5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7.5—4.6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6 ka之后沙漠活化扩张[28].腾格里沙漠19.1—11.4 ka BP以大规模流动沙丘为主,4.0-3.5 ka BP沙漠固定成壤,2.5 ka BP之后沙漠大规模扩张[29].青海湖地区12—9.5 ka风沙活动强烈,9.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 ka之后风沙活动再次增强[30].共和盆地8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8—3 ka沙丘固定成壤,3 ka之后流沙面积扩大[31].柴达木盆地12.4—11.5 ka风沙大量堆积,10—8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4.5 ka黄土大规模发育,4.5—0.45 ka风沙活动增强[32]. ...
... 8—3 ka:总体上风沙沉积明显减少,沙丘多固定状态,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成砂被土壤所取代,气候明显湿润.对科尔沁沙地的研究:Yang等[57,61]发现该沙地8—3 ka沙丘主要固定成壤;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7.5—2.0 ka以固定沙丘为主,黑钙土发育.对浑善达克沙地的研究:Gong等[58]认为该沙地6.2—4.3 ka气候湿润,古土壤发育;Lu等[11]认为浑善达克沙地8/7—2.4 ka气候湿润,沙丘被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9—6 ka降水量最高,古土壤最为发育.对毛乌素沙地的研究:Sun等[2]研究表明该沙地9—5.6 ka气候暖湿,土壤发育;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7.5—4.6 ka沙丘固定成壤;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8.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8.2—5.7 ka气候暖湿,沙丘固定成壤.这些记录揭示中全新世为库布齐沙漠及周边沙地的主要固定成壤期,气候最为湿润. ...
... 3 ka以来:尽管不同沙地晚全新世风沙活动增强的具体时间存在早晚的差别,但总体上流沙面积逐渐扩大,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2 ka之后沙丘重新流动,Yang等[57,61]发现科尔沁沙地3 ka之后沙丘开始急剧移动,并存在多次移动与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气候变干,不同地点开始出现风沙沉积,Gong等[58]认为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风成砂和弱发育古土壤交替出现;Sun等[2]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5.6 ka之后气候变干,沙丘流动,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4.6 ka之后风沙活动增强,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4 ka之后沙丘再次流动.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5.7 ka之后气候变干,风沙活动增强.这表明3 ka以来沙漠活化扩张,气候相对干旱. ...
Aeolian deposits at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engger Desert (China):implications for surface wind strength in the Asian dust source area over the past 20,000 years
2
2010
... 库布齐沙漠作为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中东部唯一的以流动、半流动为主的沙漠,现代地表景观与周围沙地明显不同[4,23].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总体遵循季风模式,如呼伦贝尔沙地11—4.4 ka沙丘固定成壤,4.4 ka之后风沙沉积明显增多[25].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10—7.5 ka沙丘逐渐被固定,7.5—2.0 ka发育黑钙土,2 ka以来风沙活动增强[26].浑善达克沙地北部11-8.7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7—6 ka为主要固定成壤期,6.0—3.5 ka沙丘逐渐变为半固定-半流动状态,3.5 ka以来风沙活动强烈[27].毛乌素沙地7.5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7.5—4.6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6 ka之后沙漠活化扩张[28].腾格里沙漠19.1—11.4 ka BP以大规模流动沙丘为主,4.0-3.5 ka BP沙漠固定成壤,2.5 ka BP之后沙漠大规模扩张[29].青海湖地区12—9.5 ka风沙活动强烈,9.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 ka之后风沙活动再次增强[30].共和盆地8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8—3 ka沙丘固定成壤,3 ka之后流沙面积扩大[31].柴达木盆地12.4—11.5 ka风沙大量堆积,10—8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4.5 ka黄土大规模发育,4.5—0.45 ka风沙活动增强[32]. ...
... A:60°N太阳辐射[39];B:董哥洞和葫芦洞石笋[63,65];C:公海[40];D:TB剖面磁化率[67];E:YL剖面TOC含量[56];F:腾格里沙漠≥40μm含量[29];G:大地湾平均粒径[68];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J:GISP2 K+浓度[74];K:北半球冰量[69,75] ...
Holocene aeolian activity and climatic change in Qinghai Lake basin,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1
2015
... 库布齐沙漠作为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中东部唯一的以流动、半流动为主的沙漠,现代地表景观与周围沙地明显不同[4,23].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总体遵循季风模式,如呼伦贝尔沙地11—4.4 ka沙丘固定成壤,4.4 ka之后风沙沉积明显增多[25].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10—7.5 ka沙丘逐渐被固定,7.5—2.0 ka发育黑钙土,2 ka以来风沙活动增强[26].浑善达克沙地北部11-8.7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7—6 ka为主要固定成壤期,6.0—3.5 ka沙丘逐渐变为半固定-半流动状态,3.5 ka以来风沙活动强烈[27].毛乌素沙地7.5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7.5—4.6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6 ka之后沙漠活化扩张[28].腾格里沙漠19.1—11.4 ka BP以大规模流动沙丘为主,4.0-3.5 ka BP沙漠固定成壤,2.5 ka BP之后沙漠大规模扩张[29].青海湖地区12—9.5 ka风沙活动强烈,9.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 ka之后风沙活动再次增强[30].共和盆地8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8—3 ka沙丘固定成壤,3 ka之后流沙面积扩大[31].柴达木盆地12.4—11.5 ka风沙大量堆积,10—8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4.5 ka黄土大规模发育,4.5—0.45 ka风沙活动增强[32]. ...
Holocene moisture variation recorded by aeolian sand-palaeosol sequences of the Gonghe Basin,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China
4
2020
... 库布齐沙漠作为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中东部唯一的以流动、半流动为主的沙漠,现代地表景观与周围沙地明显不同[4,23].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总体遵循季风模式,如呼伦贝尔沙地11—4.4 ka沙丘固定成壤,4.4 ka之后风沙沉积明显增多[25].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10—7.5 ka沙丘逐渐被固定,7.5—2.0 ka发育黑钙土,2 ka以来风沙活动增强[26].浑善达克沙地北部11-8.7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7—6 ka为主要固定成壤期,6.0—3.5 ka沙丘逐渐变为半固定-半流动状态,3.5 ka以来风沙活动强烈[27].毛乌素沙地7.5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7.5—4.6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6 ka之后沙漠活化扩张[28].腾格里沙漠19.1—11.4 ka BP以大规模流动沙丘为主,4.0-3.5 ka BP沙漠固定成壤,2.5 ka BP之后沙漠大规模扩张[29].青海湖地区12—9.5 ka风沙活动强烈,9.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 ka之后风沙活动再次增强[30].共和盆地8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8—3 ka沙丘固定成壤,3 ka之后流沙面积扩大[31].柴达木盆地12.4—11.5 ka风沙大量堆积,10—8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4.5 ka黄土大规模发育,4.5—0.45 ka风沙活动增强[32]. ...
... 搜集了前人已经发表的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及古土壤的测年数据,涉及20个剖面,33个OSL年代和8个14C年代(图2).其中,作者对原始文献中未校正的14C年代采用Calibration7.0.4程序进行校正,选取INTCAL07北半球非海洋陆地校正模式,表示为cal ka BP,OSL年代用 ka表示.分析方法如下:①对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年代-岩性的概率密度分布(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处理,重建末次盛冰期以来沙漠环境演化的过程;概率密度函数方法相对于频率统计直方图的优势在于可以直观呈现大量年代数据(包含年代误差)的分布特征,目前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的研究中[31,45].本文利用Venkatesan-Ramesh概率密度分析法[46]来表达一组年代数据在某一年代范围T内的分布特征,以0.5 ka为组距.首先,将每一个风成砂的年代及误差数据在Matlab程序中进行运算,可得到这个年代数据在任一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然后,将风成砂的全部年代数据在这一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相加,得到风成砂在这一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最后,计算风成砂全部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可以得到风成砂的概率密度曲线[31,47].同理,可得到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②收集库布齐沙漠区域内的典型湖泊沉积记录(如盐海子、泊江海子和折家梁海子等)以及沙漠周边高分辨率代表性古环境记录,探讨区域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与其他载体(如区内风沙沉积序列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的异同性;③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区域风成沉积序列、湖泊沉积记录的对比分析,阐述季风边缘区环境演变的异同性及其可能的成因机制. ...
... [31,47].同理,可得到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②收集库布齐沙漠区域内的典型湖泊沉积记录(如盐海子、泊江海子和折家梁海子等)以及沙漠周边高分辨率代表性古环境记录,探讨区域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与其他载体(如区内风沙沉积序列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的异同性;③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区域风成沉积序列、湖泊沉积记录的对比分析,阐述季风边缘区环境演变的异同性及其可能的成因机制. ...
... 但需要强调的是:①年代样品的取样位置可能影响环境信息的解读:风成砂与古土壤概率密度数值高低反映年代数据的集中程度,并不代表风沙活动与土壤发育的绝对强度[31,47].本文重建的27.6—10 ka风成砂概率密度处于明显低值,但空间上反映此时风沙活动非常强烈;2 ka以来风成砂概率密度显著高于10—6 ka,但是空间上反映早全新世风沙活动明显强于晚全新世.②沙漠景观存在空间异质性:中国北方沙漠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反映非常敏感,但同一沙漠内可能同时呈现流动与固定-半固定并存的状态[19].因此,探究沙漠环境演化需要综合分析风成沉积时空分布及代用指标的变化,仅考虑年代数据的数量对比得到的环境信息可能存在偏差. ...
OSL chronology and palaeoclimatic implications of aeolian sediments in the eastern Qaidam Basin of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1
2012
... 库布齐沙漠作为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中东部唯一的以流动、半流动为主的沙漠,现代地表景观与周围沙地明显不同[4,23].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环境演变总体遵循季风模式,如呼伦贝尔沙地11—4.4 ka沙丘固定成壤,4.4 ka之后风沙沉积明显增多[25].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10—7.5 ka沙丘逐渐被固定,7.5—2.0 ka发育黑钙土,2 ka以来风沙活动增强[26].浑善达克沙地北部11-8.7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7—6 ka为主要固定成壤期,6.0—3.5 ka沙丘逐渐变为半固定-半流动状态,3.5 ka以来风沙活动强烈[27].毛乌素沙地7.5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7.5—4.6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6 ka之后沙漠活化扩张[28].腾格里沙漠19.1—11.4 ka BP以大规模流动沙丘为主,4.0-3.5 ka BP沙漠固定成壤,2.5 ka BP之后沙漠大规模扩张[29].青海湖地区12—9.5 ka风沙活动强烈,9.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4 ka之后风沙活动再次增强[30].共和盆地8 ka之前以流动沙丘为主,8—3 ka沙丘固定成壤,3 ka之后流沙面积扩大[31].柴达木盆地12.4—11.5 ka风沙大量堆积,10—8 ka沙丘逐渐被固定,8—4.5 ka黄土大规模发育,4.5—0.45 ka风沙活动增强[32]. ...
Late Quaternary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chro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Hobq Desert,northern China
5
2018
... 而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记录得出的结论明显不同,存在中晚全新世和早中全新世湿度最优期的分歧.风成沉积记录[2,17,33-35]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中晚全新世,如Xu等[33]、Fan等[34]和Zhou等[17]等发现末次盛冰期库布齐沙漠风沙活动强烈,早全新世环境状况有所改善,8—5 ka BP为气候适宜期,晚全新世以来沙漠南北向显著扩张,现代沙漠景观形成.Sun等[2]和Yang等[35]的剖面分析也表明库布齐沙漠的主要固定成壤期为8.2—5.7 ka和4—2 ka,该时段风沙活动显著减弱,降水量增加,植被发育较好,古土壤广泛发育.相比之下,湖泊沉积记录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早中全新世[36-38].如盐海子记录了13.4—8.0、6.4—5.8、4.3—3.2 cal ka BP等3个湿润期[36];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为高湖面,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降水增加,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为最适宜期[37];折家梁海子11.9—4.0 ka BP降水丰富,湖泊扩张,为稳定深湖环境[38]. ...
... [33]、Fan等[34]和Zhou等[17]等发现末次盛冰期库布齐沙漠风沙活动强烈,早全新世环境状况有所改善,8—5 ka BP为气候适宜期,晚全新世以来沙漠南北向显著扩张,现代沙漠景观形成.Sun等[2]和Yang等[35]的剖面分析也表明库布齐沙漠的主要固定成壤期为8.2—5.7 ka和4—2 ka,该时段风沙活动显著减弱,降水量增加,植被发育较好,古土壤广泛发育.相比之下,湖泊沉积记录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早中全新世[36-38].如盐海子记录了13.4—8.0、6.4—5.8、4.3—3.2 cal ka BP等3个湿润期[36];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为高湖面,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降水增加,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为最适宜期[37];折家梁海子11.9—4.0 ka BP降水丰富,湖泊扩张,为稳定深湖环境[38]. ...
... 剖面KB位置据Sun等[2];剖面Cagelebulu位置据Zhou等[17];剖面KA、KB-1、KC、KD位置据杨小平等[24];剖面KBQ1、KBQ2、KBQ12、KBQ13位置据Xu等[33];剖面KBQ01、KBQ02、KBQ03、KBQ06、KBQ08、K2、K3、K4位置据Fan等[34];恩格贝剖面位置据杨利荣等[44] ...
... 剖面KB地层岩性及年代据Sun等[2];剖面Cagelebulu地层岩性及年代据Zhou等[17];剖面KA、KB-1和KC地层岩性及年代据杨小平等[24];剖面KBQ1、KBQ2、KBQ11、KBQ12、KBQ13和KBQ14地层岩性及年代据Xu等[33];剖面KBQ01、KBQ02、KBQ03、KBQ06、KBQ08、K2、K3、K4地层岩性及年代据Fan等[34];恩格贝剖面地层岩性及年代据杨利荣等[44] ...
... 由于风沙沉积具有显著的瞬时性和空间异质性,所以单一剖面反映的环境变化信息可能存在缺失,因而,综合集成分析已有剖面年代学及代用指标可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环境演变过程[2,17,33-35,44].结合典型剖面地层岩性特征(图2)及KB-1剖面的代用指标变化(图3),利用PDF方法对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进行计算,并利用GIS 手段,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特征时段沙漠的时空演化过程. ...
Sedimentary and OSL dating evid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sent Hobq desert landscape,Northern China
4
2013
... 而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记录得出的结论明显不同,存在中晚全新世和早中全新世湿度最优期的分歧.风成沉积记录[2,17,33-35]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中晚全新世,如Xu等[33]、Fan等[34]和Zhou等[17]等发现末次盛冰期库布齐沙漠风沙活动强烈,早全新世环境状况有所改善,8—5 ka BP为气候适宜期,晚全新世以来沙漠南北向显著扩张,现代沙漠景观形成.Sun等[2]和Yang等[35]的剖面分析也表明库布齐沙漠的主要固定成壤期为8.2—5.7 ka和4—2 ka,该时段风沙活动显著减弱,降水量增加,植被发育较好,古土壤广泛发育.相比之下,湖泊沉积记录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早中全新世[36-38].如盐海子记录了13.4—8.0、6.4—5.8、4.3—3.2 cal ka BP等3个湿润期[36];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为高湖面,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降水增加,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为最适宜期[37];折家梁海子11.9—4.0 ka BP降水丰富,湖泊扩张,为稳定深湖环境[38]. ...
... 库布齐沙漠(39°40′—40°48′N、107°08′—111°30′E)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黄河以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东西向呈狭长带状分布,东西长约400 km,东部宽20—30 km,西部宽100 km[24].地表以新月形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流动沙丘约占80%[23],固定、半固定的灌丛沙堆仅分布在沙漠西部边缘.沙漠基底为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白垩纪和第三纪泥岩、页岩、泥灰岩与碎屑岩[42],风沙层覆盖于冲洪积和湖相沉积地层之上[34].区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7.5 ℃,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49 mm,其中沙漠东部属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为480 mm,西部属干旱区,年降水量仅为200 mm,年蒸发量为2 100—2 700 mm,年8级及以上大风日数为25—35 d[43].沙漠内部数十条季节性川沟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最终流入黄河,如毛不拉孔兑和壕庆河等(统称十大孔兑,图1)[44].沙漠植被种类多样,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土壤呈现地带性分布,东部发育栗钙土,西部发育棕钙土[23]. ...
... 剖面KB位置据Sun等[2];剖面Cagelebulu位置据Zhou等[17];剖面KA、KB-1、KC、KD位置据杨小平等[24];剖面KBQ1、KBQ2、KBQ12、KBQ13位置据Xu等[33];剖面KBQ01、KBQ02、KBQ03、KBQ06、KBQ08、K2、K3、K4位置据Fan等[34];恩格贝剖面位置据杨利荣等[44] ...
... 剖面KB地层岩性及年代据Sun等[2];剖面Cagelebulu地层岩性及年代据Zhou等[17];剖面KA、KB-1和KC地层岩性及年代据杨小平等[24];剖面KBQ1、KBQ2、KBQ11、KBQ12、KBQ13和KBQ14地层岩性及年代据Xu等[33];剖面KBQ01、KBQ02、KBQ03、KBQ06、KBQ08、K2、K3、K4地层岩性及年代据Fan等[34];恩格贝剖面地层岩性及年代据杨利荣等[44] ...
Initial insights into the age and origin of the Kubuqi sand sea of northern China
8
2016
... 而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记录得出的结论明显不同,存在中晚全新世和早中全新世湿度最优期的分歧.风成沉积记录[2,17,33-35]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中晚全新世,如Xu等[33]、Fan等[34]和Zhou等[17]等发现末次盛冰期库布齐沙漠风沙活动强烈,早全新世环境状况有所改善,8—5 ka BP为气候适宜期,晚全新世以来沙漠南北向显著扩张,现代沙漠景观形成.Sun等[2]和Yang等[35]的剖面分析也表明库布齐沙漠的主要固定成壤期为8.2—5.7 ka和4—2 ka,该时段风沙活动显著减弱,降水量增加,植被发育较好,古土壤广泛发育.相比之下,湖泊沉积记录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早中全新世[36-38].如盐海子记录了13.4—8.0、6.4—5.8、4.3—3.2 cal ka BP等3个湿润期[36];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为高湖面,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降水增加,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为最适宜期[37];折家梁海子11.9—4.0 ka BP降水丰富,湖泊扩张,为稳定深湖环境[38]. ...
... [35]的剖面分析也表明库布齐沙漠的主要固定成壤期为8.2—5.7 ka和4—2 ka,该时段风沙活动显著减弱,降水量增加,植被发育较好,古土壤广泛发育.相比之下,湖泊沉积记录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早中全新世[36-38].如盐海子记录了13.4—8.0、6.4—5.8、4.3—3.2 cal ka BP等3个湿润期[36];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为高湖面,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降水增加,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为最适宜期[37];折家梁海子11.9—4.0 ka BP降水丰富,湖泊扩张,为稳定深湖环境[38]. ...
... 由于风沙沉积具有显著的瞬时性和空间异质性,所以单一剖面反映的环境变化信息可能存在缺失,因而,综合集成分析已有剖面年代学及代用指标可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环境演变过程[2,17,33-35,44].结合典型剖面地层岩性特征(图2)及KB-1剖面的代用指标变化(图3),利用PDF方法对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进行计算,并利用GIS 手段,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特征时段沙漠的时空演化过程. ...
... 环境指标TOC及CaCO3数据引自Yang等[35] ...
... 10—6 ka:风成砂PDF在此时期内出现显著峰值,古土壤概率密度值较低,风成砂概率密度数值显著高于古土壤.相比27.6—10 ka,风沙逐渐沉积下来,进而记录了光释光信号.如图4B,风成砂分布在剖面KBQ02、KBQ06、KBQ08、KBQ2、KC、K2、KB-1、K4、KA,年代分别为7.63±1.15、7.48±0.47、7.03±0.62、6.30±0.33、7.52±0.59、9.76±0.60、7.87±0.75、8.06±2.02、6.06±0.81 ka.南部Cagelebulu剖面风成砂年代为9.23±0.25 ka和6.20±0.20 ka.8.2 ka前后古土壤在东部KB剖面发育.KB-1剖面的 TOC含量逐渐增加但相对较低,CaCO3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明显较高[35].这表明相比上一阶段,风沙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同时土壤开始发育,说明相比上一阶段环境状况有所改善,湿度有所增加. ...
... 6—2 ka:风成砂概率密度明显降低,古土壤概率密度总体波动上升且显著高于风成砂,5 ka、3.5 ka和2 ka处出现明显峰值.图4C反映风成砂分布在剖面KBQ01、KC、K3和KB,年代分别为2.27±0.3 ka、3.88±0.46 ka、2.24±0.30 ka和2.6±0.3 ka.古土壤广泛发育且主要分布在沙漠东部和南部,东部KB、KA以及KB-1剖面古土壤发育的时间分别为5.7 ka和5.3 ka、3.85 ka以及2.87 ka、2.71 ka和2.18 ka,南部Cagelebulu剖面古土壤发育的时间为4.81 ka、3.56 ka和2.16 ka.KB-1剖面的TOC含量为显著峰值,CaCO3含量为明显低值[35],表明6—2 ka风沙堆积显著减弱,沙丘多固定状态,古土壤大规模发育,风成砂被土壤所取代,反映降水增多,地表植被增加,气候明显湿润. ...
... 2 ka以来:风成砂PDF大幅上升且数值较高,1 ka处出现峰值,古土壤概率密度显著降低,风成砂概率密度明显高于古土壤.图4D显示风成砂出现在剖面KBQ1、K4和KA,年代分别为1±0.05 ka、1.30±0.14 ka和0.24±0.04 ka.1.9 ka和0.91 ka古土壤在KA剖面发育.KB-1剖面的TOC含量呈现低值,CaCO3含量相对较高[35].这表明2 ka以来风沙活动增强,风成砂沉积明显增多,古土壤发育程度显著下降,反映气候相对干旱. ...
... 此外,黄河水文变化可能对库布齐沙漠演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方面,黄河及十大孔兑在丰水期携沙量增加,堆积于入黄河道附近,这些沙物质在气候干旱时期,随着黄河径流的减少,可以作为沙源为库布齐沙漠提供沙漠扩张的物质基础[35];另一方面,在沙漠固定时期,碎屑物质由于地表植被覆盖的增加,而较少受到侵蚀和搬运,使得沙漠环境改善时期沙漠扩张物源相对减少[24].但是在气候变化条件下黄河以及区域黄河支流如何影响库布齐沙漠演化过程较为复杂,不同时期黄河水文及携沙量变化目前还缺少确切的定量数据,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仍有待深入研究. ...
The dry Holocene Megathermal in Inner Mongolia
6
2003
... 而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记录得出的结论明显不同,存在中晚全新世和早中全新世湿度最优期的分歧.风成沉积记录[2,17,33-35]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中晚全新世,如Xu等[33]、Fan等[34]和Zhou等[17]等发现末次盛冰期库布齐沙漠风沙活动强烈,早全新世环境状况有所改善,8—5 ka BP为气候适宜期,晚全新世以来沙漠南北向显著扩张,现代沙漠景观形成.Sun等[2]和Yang等[35]的剖面分析也表明库布齐沙漠的主要固定成壤期为8.2—5.7 ka和4—2 ka,该时段风沙活动显著减弱,降水量增加,植被发育较好,古土壤广泛发育.相比之下,湖泊沉积记录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早中全新世[36-38].如盐海子记录了13.4—8.0、6.4—5.8、4.3—3.2 cal ka BP等3个湿润期[36];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为高湖面,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降水增加,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为最适宜期[37];折家梁海子11.9—4.0 ka BP降水丰富,湖泊扩张,为稳定深湖环境[38]. ...
... [36];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为高湖面,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降水增加,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为最适宜期[37];折家梁海子11.9—4.0 ka BP降水丰富,湖泊扩张,为稳定深湖环境[38]. ...
... 盐海子8 cal ka BP之前TOC含量呈明显高值,8.0—4.3 cal ka BP TOC含量整体较低,4.3 cal ka BP之后TOC含量逐渐降低,反映8 cal ka BP之前气候最为湿润,之后气候逐渐变干[36](图5A).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呈增加趋势,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表明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为剖面最高值,气候暖湿程度最高,7.51 cal ka BP以来阔叶孢粉含量为明显低值,指示植被覆盖明显变差,气候趋于干旱[37](图5B).而周边气候记录与之明显不同,如Xu等[49]认为岱海早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2 ℃,气候较为冷干;中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高100—2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3 ℃,气候总体暖湿,其中6.2—5.1 cal ka BP年降水量超过550 mm,年平均气温大于6.5 ℃,气候最为暖湿;晚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图5C).Xiao等[50]和Sun等[51]的结论与之一致.Chen等[40]研究发现公海地区8 cal ka BP之前夏季风较弱,降水偏低,~7.8—5.3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比现在高30%,~3.3 cal ka BP以后夏季风快速衰退,降水随之减少(图5D).干海多指标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8.0—5.8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暖湿[52].柒盖淖9.2 cal ka BP之前降水波动较大,植被在草原森林和干草原之间转换;9.2—2.8 cal ka BP降水量最高,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气候总体暖湿;2.8—0.85 cal ka BP降水偏低,植被以干草原为主,气候相对干旱[53](图5E).巴汗淖多指标分析的结论与之相似[54].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10—7.0 cal ka BP TOC含量总体较低,7.0—5.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增加,其中5.5—2.7 cal ka BP TOC含量最高,2.7—1.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降低,表明7 cal ka BP以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有所提高,气候趋于暖湿化,5.5—2.7 cal ka BP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最高,气候暖湿程度最高[55](图5F).榆林剖面8 ka之前TOC含量呈现明显低值,8—3 ka TOC含量为剖面最高值,3 ka以来TOC含量逐渐降低,指示8—3 ka植被覆盖最好,季风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湿润[56](图5G).这些记录与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图5H、I).按照大尺度季风环流来讲,沙漠腹地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湿润期应该与周边众多古气候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然而,结果显示盐海子和泊江海子气候记录显示早全新世气候湿润,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气候湿润.我们认为湖泊沉积年代序列构建可能存在误差,如折家梁海子未去除碳库效应的影响且剖面只测得两个有效年代数据,岩芯年代序列是根据沉积速率推年得到的[38];泊江海子尽管减了碳库年龄(420年),但是钻孔位于湖泊岸边且存在沉积间断[37];盐海子尽管减去了879年的碳库效应,但其是通过不同沉积岩芯年代综合构建的总体年代序列[36],考虑到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构建的年代序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 [36],考虑到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构建的年代序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 A:盐海子[36];B:泊江海子[37];C:岱海[49];D:公海[40];E:柒盖淖[53];F: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55];G:榆林剖面[56];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 ...
...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同时受到亚洲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带来降水量多寡和北半球冰量变化的影响[40-41].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与雨量变化,其变化总体遵循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62-65],反映早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而中晚全新世以来夏季风逐渐减弱,季风雨量显著减少(图7A、B).基于巴彦查干孢粉的定量气候重建显示10.5 cal ka BP之前气候干冷,10.5—6.5 cal ka BP气候最为湿润,年降水量比现在高30%—60%[66].盐海子磁化率、有机质及地球化学等指标分析显示早全新世降水最高,为气候适宜期[36].泊江海子孢粉记录显示11.39—7.51 cal ka BP阔叶疏林草原发育,降水较高,气候暖湿,中晚全新世气候逐渐趋于干旱[37].这些记录反映早全新世夏季风增强,区域湿度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泊江海子全新世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7
2014
... 而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记录得出的结论明显不同,存在中晚全新世和早中全新世湿度最优期的分歧.风成沉积记录[2,17,33-35]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中晚全新世,如Xu等[33]、Fan等[34]和Zhou等[17]等发现末次盛冰期库布齐沙漠风沙活动强烈,早全新世环境状况有所改善,8—5 ka BP为气候适宜期,晚全新世以来沙漠南北向显著扩张,现代沙漠景观形成.Sun等[2]和Yang等[35]的剖面分析也表明库布齐沙漠的主要固定成壤期为8.2—5.7 ka和4—2 ka,该时段风沙活动显著减弱,降水量增加,植被发育较好,古土壤广泛发育.相比之下,湖泊沉积记录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早中全新世[36-38].如盐海子记录了13.4—8.0、6.4—5.8、4.3—3.2 cal ka BP等3个湿润期[36];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为高湖面,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降水增加,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为最适宜期[37];折家梁海子11.9—4.0 ka BP降水丰富,湖泊扩张,为稳定深湖环境[38]. ...
... 可以看出,库布齐沙漠湖泊沉积与风成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过程/湿度最优期存在显著分歧.那么,晚第四纪以来库布齐沙漠与季风边缘区中东部沙地环境演化过程到底是否一致,其湿润期究竟发生于何时?这尚需进一步梳理总结.此外,区域环境演变过程的成因机理也存在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37,39]和低纬太阳辐射-高纬冰量变化双重驱动的差异[40-41].本文通过对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年代-岩性的概率密度分布(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处理以及与季风边缘区中东部沙地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古环境记录的对比分析,探讨末次盛冰期以来该区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可能的成因机制. ...
... 盐海子8 cal ka BP之前TOC含量呈明显高值,8.0—4.3 cal ka BP TOC含量整体较低,4.3 cal ka BP之后TOC含量逐渐降低,反映8 cal ka BP之前气候最为湿润,之后气候逐渐变干[36](图5A).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呈增加趋势,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表明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为剖面最高值,气候暖湿程度最高,7.51 cal ka BP以来阔叶孢粉含量为明显低值,指示植被覆盖明显变差,气候趋于干旱[37](图5B).而周边气候记录与之明显不同,如Xu等[49]认为岱海早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2 ℃,气候较为冷干;中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高100—2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3 ℃,气候总体暖湿,其中6.2—5.1 cal ka BP年降水量超过550 mm,年平均气温大于6.5 ℃,气候最为暖湿;晚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图5C).Xiao等[50]和Sun等[51]的结论与之一致.Chen等[40]研究发现公海地区8 cal ka BP之前夏季风较弱,降水偏低,~7.8—5.3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比现在高30%,~3.3 cal ka BP以后夏季风快速衰退,降水随之减少(图5D).干海多指标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8.0—5.8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暖湿[52].柒盖淖9.2 cal ka BP之前降水波动较大,植被在草原森林和干草原之间转换;9.2—2.8 cal ka BP降水量最高,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气候总体暖湿;2.8—0.85 cal ka BP降水偏低,植被以干草原为主,气候相对干旱[53](图5E).巴汗淖多指标分析的结论与之相似[54].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10—7.0 cal ka BP TOC含量总体较低,7.0—5.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增加,其中5.5—2.7 cal ka BP TOC含量最高,2.7—1.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降低,表明7 cal ka BP以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有所提高,气候趋于暖湿化,5.5—2.7 cal ka BP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最高,气候暖湿程度最高[55](图5F).榆林剖面8 ka之前TOC含量呈现明显低值,8—3 ka TOC含量为剖面最高值,3 ka以来TOC含量逐渐降低,指示8—3 ka植被覆盖最好,季风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湿润[56](图5G).这些记录与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图5H、I).按照大尺度季风环流来讲,沙漠腹地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湿润期应该与周边众多古气候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然而,结果显示盐海子和泊江海子气候记录显示早全新世气候湿润,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气候湿润.我们认为湖泊沉积年代序列构建可能存在误差,如折家梁海子未去除碳库效应的影响且剖面只测得两个有效年代数据,岩芯年代序列是根据沉积速率推年得到的[38];泊江海子尽管减了碳库年龄(420年),但是钻孔位于湖泊岸边且存在沉积间断[37];盐海子尽管减去了879年的碳库效应,但其是通过不同沉积岩芯年代综合构建的总体年代序列[36],考虑到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构建的年代序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 [37];盐海子尽管减去了879年的碳库效应,但其是通过不同沉积岩芯年代综合构建的总体年代序列[36],考虑到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构建的年代序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 A:盐海子[36];B:泊江海子[37];C:岱海[49];D:公海[40];E:柒盖淖[53];F: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55];G:榆林剖面[56];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 ...
...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同时受到亚洲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带来降水量多寡和北半球冰量变化的影响[40-41].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与雨量变化,其变化总体遵循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62-65],反映早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而中晚全新世以来夏季风逐渐减弱,季风雨量显著减少(图7A、B).基于巴彦查干孢粉的定量气候重建显示10.5 cal ka BP之前气候干冷,10.5—6.5 cal ka BP气候最为湿润,年降水量比现在高30%—60%[66].盐海子磁化率、有机质及地球化学等指标分析显示早全新世降水最高,为气候适宜期[36].泊江海子孢粉记录显示11.39—7.51 cal ka BP阔叶疏林草原发育,降水较高,气候暖湿,中晚全新世气候逐渐趋于干旱[37].这些记录反映早全新世夏季风增强,区域湿度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 [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鄂尔多斯高原距今15ka以来环境演化
3
2014
... 而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记录得出的结论明显不同,存在中晚全新世和早中全新世湿度最优期的分歧.风成沉积记录[2,17,33-35]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中晚全新世,如Xu等[33]、Fan等[34]和Zhou等[17]等发现末次盛冰期库布齐沙漠风沙活动强烈,早全新世环境状况有所改善,8—5 ka BP为气候适宜期,晚全新世以来沙漠南北向显著扩张,现代沙漠景观形成.Sun等[2]和Yang等[35]的剖面分析也表明库布齐沙漠的主要固定成壤期为8.2—5.7 ka和4—2 ka,该时段风沙活动显著减弱,降水量增加,植被发育较好,古土壤广泛发育.相比之下,湖泊沉积记录显示气候湿润期发生在早中全新世[36-38].如盐海子记录了13.4—8.0、6.4—5.8、4.3—3.2 cal ka BP等3个湿润期[36];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为高湖面,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降水增加,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为最适宜期[37];折家梁海子11.9—4.0 ka BP降水丰富,湖泊扩张,为稳定深湖环境[38]. ...
... [38]. ...
... 盐海子8 cal ka BP之前TOC含量呈明显高值,8.0—4.3 cal ka BP TOC含量整体较低,4.3 cal ka BP之后TOC含量逐渐降低,反映8 cal ka BP之前气候最为湿润,之后气候逐渐变干[36](图5A).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呈增加趋势,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表明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为剖面最高值,气候暖湿程度最高,7.51 cal ka BP以来阔叶孢粉含量为明显低值,指示植被覆盖明显变差,气候趋于干旱[37](图5B).而周边气候记录与之明显不同,如Xu等[49]认为岱海早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2 ℃,气候较为冷干;中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高100—2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3 ℃,气候总体暖湿,其中6.2—5.1 cal ka BP年降水量超过550 mm,年平均气温大于6.5 ℃,气候最为暖湿;晚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图5C).Xiao等[50]和Sun等[51]的结论与之一致.Chen等[40]研究发现公海地区8 cal ka BP之前夏季风较弱,降水偏低,~7.8—5.3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比现在高30%,~3.3 cal ka BP以后夏季风快速衰退,降水随之减少(图5D).干海多指标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8.0—5.8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暖湿[52].柒盖淖9.2 cal ka BP之前降水波动较大,植被在草原森林和干草原之间转换;9.2—2.8 cal ka BP降水量最高,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气候总体暖湿;2.8—0.85 cal ka BP降水偏低,植被以干草原为主,气候相对干旱[53](图5E).巴汗淖多指标分析的结论与之相似[54].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10—7.0 cal ka BP TOC含量总体较低,7.0—5.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增加,其中5.5—2.7 cal ka BP TOC含量最高,2.7—1.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降低,表明7 cal ka BP以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有所提高,气候趋于暖湿化,5.5—2.7 cal ka BP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最高,气候暖湿程度最高[55](图5F).榆林剖面8 ka之前TOC含量呈现明显低值,8—3 ka TOC含量为剖面最高值,3 ka以来TOC含量逐渐降低,指示8—3 ka植被覆盖最好,季风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湿润[56](图5G).这些记录与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图5H、I).按照大尺度季风环流来讲,沙漠腹地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湿润期应该与周边众多古气候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然而,结果显示盐海子和泊江海子气候记录显示早全新世气候湿润,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气候湿润.我们认为湖泊沉积年代序列构建可能存在误差,如折家梁海子未去除碳库效应的影响且剖面只测得两个有效年代数据,岩芯年代序列是根据沉积速率推年得到的[38];泊江海子尽管减了碳库年龄(420年),但是钻孔位于湖泊岸边且存在沉积间断[37];盐海子尽管减去了879年的碳库效应,但其是通过不同沉积岩芯年代综合构建的总体年代序列[36],考虑到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构建的年代序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Insolation values for the climate of the last 10 million years
2
1991
... 可以看出,库布齐沙漠湖泊沉积与风成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过程/湿度最优期存在显著分歧.那么,晚第四纪以来库布齐沙漠与季风边缘区中东部沙地环境演化过程到底是否一致,其湿润期究竟发生于何时?这尚需进一步梳理总结.此外,区域环境演变过程的成因机理也存在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37,39]和低纬太阳辐射-高纬冰量变化双重驱动的差异[40-41].本文通过对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年代-岩性的概率密度分布(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处理以及与季风边缘区中东部沙地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古环境记录的对比分析,探讨末次盛冰期以来该区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可能的成因机制. ...
... A:60°N太阳辐射[39];B:董哥洞和葫芦洞石笋[63,65];C:公海[40];D:TB剖面磁化率[67];E:YL剖面TOC含量[56];F:腾格里沙漠≥40μm含量[29];G:大地湾平均粒径[68];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J:GISP2 K+浓度[74];K:北半球冰量[69,75] ...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
8
2015
... 可以看出,库布齐沙漠湖泊沉积与风成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过程/湿度最优期存在显著分歧.那么,晚第四纪以来库布齐沙漠与季风边缘区中东部沙地环境演化过程到底是否一致,其湿润期究竟发生于何时?这尚需进一步梳理总结.此外,区域环境演变过程的成因机理也存在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37,39]和低纬太阳辐射-高纬冰量变化双重驱动的差异[40-41].本文通过对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年代-岩性的概率密度分布(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处理以及与季风边缘区中东部沙地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古环境记录的对比分析,探讨末次盛冰期以来该区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可能的成因机制. ...
... 盐海子8 cal ka BP之前TOC含量呈明显高值,8.0—4.3 cal ka BP TOC含量整体较低,4.3 cal ka BP之后TOC含量逐渐降低,反映8 cal ka BP之前气候最为湿润,之后气候逐渐变干[36](图5A).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呈增加趋势,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表明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为剖面最高值,气候暖湿程度最高,7.51 cal ka BP以来阔叶孢粉含量为明显低值,指示植被覆盖明显变差,气候趋于干旱[37](图5B).而周边气候记录与之明显不同,如Xu等[49]认为岱海早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2 ℃,气候较为冷干;中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高100—2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3 ℃,气候总体暖湿,其中6.2—5.1 cal ka BP年降水量超过550 mm,年平均气温大于6.5 ℃,气候最为暖湿;晚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图5C).Xiao等[50]和Sun等[51]的结论与之一致.Chen等[40]研究发现公海地区8 cal ka BP之前夏季风较弱,降水偏低,~7.8—5.3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比现在高30%,~3.3 cal ka BP以后夏季风快速衰退,降水随之减少(图5D).干海多指标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8.0—5.8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暖湿[52].柒盖淖9.2 cal ka BP之前降水波动较大,植被在草原森林和干草原之间转换;9.2—2.8 cal ka BP降水量最高,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气候总体暖湿;2.8—0.85 cal ka BP降水偏低,植被以干草原为主,气候相对干旱[53](图5E).巴汗淖多指标分析的结论与之相似[54].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10—7.0 cal ka BP TOC含量总体较低,7.0—5.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增加,其中5.5—2.7 cal ka BP TOC含量最高,2.7—1.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降低,表明7 cal ka BP以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有所提高,气候趋于暖湿化,5.5—2.7 cal ka BP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最高,气候暖湿程度最高[55](图5F).榆林剖面8 ka之前TOC含量呈现明显低值,8—3 ka TOC含量为剖面最高值,3 ka以来TOC含量逐渐降低,指示8—3 ka植被覆盖最好,季风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湿润[56](图5G).这些记录与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图5H、I).按照大尺度季风环流来讲,沙漠腹地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湿润期应该与周边众多古气候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然而,结果显示盐海子和泊江海子气候记录显示早全新世气候湿润,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气候湿润.我们认为湖泊沉积年代序列构建可能存在误差,如折家梁海子未去除碳库效应的影响且剖面只测得两个有效年代数据,岩芯年代序列是根据沉积速率推年得到的[38];泊江海子尽管减了碳库年龄(420年),但是钻孔位于湖泊岸边且存在沉积间断[37];盐海子尽管减去了879年的碳库效应,但其是通过不同沉积岩芯年代综合构建的总体年代序列[36],考虑到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构建的年代序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 A:盐海子[36];B:泊江海子[37];C:岱海[49];D:公海[40];E:柒盖淖[53];F: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55];G:榆林剖面[56];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 ...
...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同时受到亚洲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带来降水量多寡和北半球冰量变化的影响[40-41].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与雨量变化,其变化总体遵循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62-65],反映早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而中晚全新世以来夏季风逐渐减弱,季风雨量显著减少(图7A、B).基于巴彦查干孢粉的定量气候重建显示10.5 cal ka BP之前气候干冷,10.5—6.5 cal ka BP气候最为湿润,年降水量比现在高30%—60%[66].盐海子磁化率、有机质及地球化学等指标分析显示早全新世降水最高,为气候适宜期[36].泊江海子孢粉记录显示11.39—7.51 cal ka BP阔叶疏林草原发育,降水较高,气候暖湿,中晚全新世气候逐渐趋于干旱[37].这些记录反映早全新世夏季风增强,区域湿度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 [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 [40]. ...
... A:60°N太阳辐射[39];B:董哥洞和葫芦洞石笋[63,65];C:公海[40];D:TB剖面磁化率[67];E:YL剖面TOC含量[56];F:腾格里沙漠≥40μm含量[29];G:大地湾平均粒径[68];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J:GISP2 K+浓度[74];K:北半球冰量[69,75] ...
... 进入全新世8/7 ka前后,尽管低纬夏季太阳辐射显著增加,夏季风强度有所提升,但该时期北半球冰量仍然较高,其挤压夏季风雨带北上的空间,给区域带来的降水仍然较差[40-41](图7C、D、E、K);同时,北半球冰量的持续性降低,导致亚洲冬季风强度的逐渐减弱,风沙沉积逐渐被堆积下来,进而记录OSL信号[48],导致风沙沉积PDF小幅提升(图7H).此外,高纬冰量的存在使得海平面降低,增加了夏季风输送水汽的距离,水汽输送量减少[41].因此,7 ka之前由于北半球高纬地区冰盖的存在,夏季风相对较弱,库布齐沙漠季风降水偏低,气候明显干旱,植被覆盖较差,风沙活动强烈,古土壤发育较少. ...
Pollen evidence for a mid-Holocen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maximum in northern China
6
2017
... 可以看出,库布齐沙漠湖泊沉积与风成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过程/湿度最优期存在显著分歧.那么,晚第四纪以来库布齐沙漠与季风边缘区中东部沙地环境演化过程到底是否一致,其湿润期究竟发生于何时?这尚需进一步梳理总结.此外,区域环境演变过程的成因机理也存在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37,39]和低纬太阳辐射-高纬冰量变化双重驱动的差异[40-41].本文通过对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年代-岩性的概率密度分布(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处理以及与季风边缘区中东部沙地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古环境记录的对比分析,探讨末次盛冰期以来该区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可能的成因机制. ...
...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同时受到亚洲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带来降水量多寡和北半球冰量变化的影响[40-41].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与雨量变化,其变化总体遵循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62-65],反映早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而中晚全新世以来夏季风逐渐减弱,季风雨量显著减少(图7A、B).基于巴彦查干孢粉的定量气候重建显示10.5 cal ka BP之前气候干冷,10.5—6.5 cal ka BP气候最为湿润,年降水量比现在高30%—60%[66].盐海子磁化率、有机质及地球化学等指标分析显示早全新世降水最高,为气候适宜期[36].泊江海子孢粉记录显示11.39—7.51 cal ka BP阔叶疏林草原发育,降水较高,气候暖湿,中晚全新世气候逐渐趋于干旱[37].这些记录反映早全新世夏季风增强,区域湿度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 [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 进入全新世8/7 ka前后,尽管低纬夏季太阳辐射显著增加,夏季风强度有所提升,但该时期北半球冰量仍然较高,其挤压夏季风雨带北上的空间,给区域带来的降水仍然较差[40-41](图7C、D、E、K);同时,北半球冰量的持续性降低,导致亚洲冬季风强度的逐渐减弱,风沙沉积逐渐被堆积下来,进而记录OSL信号[48],导致风沙沉积PDF小幅提升(图7H).此外,高纬冰量的存在使得海平面降低,增加了夏季风输送水汽的距离,水汽输送量减少[41].因此,7 ka之前由于北半球高纬地区冰盖的存在,夏季风相对较弱,库布齐沙漠季风降水偏低,气候明显干旱,植被覆盖较差,风沙活动强烈,古土壤发育较少. ...
... [41].因此,7 ka之前由于北半球高纬地区冰盖的存在,夏季风相对较弱,库布齐沙漠季风降水偏低,气候明显干旱,植被覆盖较差,风沙活动强烈,古土壤发育较少. ...
... 8/7—2 ka:7 ka以来随着北半球高纬冰盖的消失,冰量强迫对夏季风强度的影响降至最低甚至不产生作用,夏季风强度随之显著增加,降水在中全新世达到最高[69].同时,大量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缩短了夏季风输送水汽的距离,使得水汽输送量增加[41],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中全新世库布齐沙漠气候环境最优,植被盖度明显增加,风沙活动显著减弱,古土壤广泛发育. ...
1
2002
... 库布齐沙漠(39°40′—40°48′N、107°08′—111°30′E)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黄河以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东西向呈狭长带状分布,东西长约400 km,东部宽20—30 km,西部宽100 km[24].地表以新月形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流动沙丘约占80%[23],固定、半固定的灌丛沙堆仅分布在沙漠西部边缘.沙漠基底为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白垩纪和第三纪泥岩、页岩、泥灰岩与碎屑岩[42],风沙层覆盖于冲洪积和湖相沉积地层之上[34].区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7.5 ℃,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49 mm,其中沙漠东部属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为480 mm,西部属干旱区,年降水量仅为200 mm,年蒸发量为2 100—2 700 mm,年8级及以上大风日数为25—35 d[43].沙漠内部数十条季节性川沟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最终流入黄河,如毛不拉孔兑和壕庆河等(统称十大孔兑,图1)[44].沙漠植被种类多样,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土壤呈现地带性分布,东部发育栗钙土,西部发育棕钙土[23]. ...
内蒙古河套地区晚第四纪库布齐沙漠的形成和演化
1
2017
... 库布齐沙漠(39°40′—40°48′N、107°08′—111°30′E)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黄河以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东西向呈狭长带状分布,东西长约400 km,东部宽20—30 km,西部宽100 km[24].地表以新月形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流动沙丘约占80%[23],固定、半固定的灌丛沙堆仅分布在沙漠西部边缘.沙漠基底为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白垩纪和第三纪泥岩、页岩、泥灰岩与碎屑岩[42],风沙层覆盖于冲洪积和湖相沉积地层之上[34].区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7.5 ℃,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49 mm,其中沙漠东部属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为480 mm,西部属干旱区,年降水量仅为200 mm,年蒸发量为2 100—2 700 mm,年8级及以上大风日数为25—35 d[43].沙漠内部数十条季节性川沟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最终流入黄河,如毛不拉孔兑和壕庆河等(统称十大孔兑,图1)[44].沙漠植被种类多样,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土壤呈现地带性分布,东部发育栗钙土,西部发育棕钙土[23]. ...
库布齐沙漠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及其物源分析
4
2017
... 库布齐沙漠(39°40′—40°48′N、107°08′—111°30′E)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黄河以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东西向呈狭长带状分布,东西长约400 km,东部宽20—30 km,西部宽100 km[24].地表以新月形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流动沙丘约占80%[23],固定、半固定的灌丛沙堆仅分布在沙漠西部边缘.沙漠基底为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白垩纪和第三纪泥岩、页岩、泥灰岩与碎屑岩[42],风沙层覆盖于冲洪积和湖相沉积地层之上[34].区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7.5 ℃,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49 mm,其中沙漠东部属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为480 mm,西部属干旱区,年降水量仅为200 mm,年蒸发量为2 100—2 700 mm,年8级及以上大风日数为25—35 d[43].沙漠内部数十条季节性川沟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最终流入黄河,如毛不拉孔兑和壕庆河等(统称十大孔兑,图1)[44].沙漠植被种类多样,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土壤呈现地带性分布,东部发育栗钙土,西部发育棕钙土[23]. ...
... 剖面KB位置据Sun等[2];剖面Cagelebulu位置据Zhou等[17];剖面KA、KB-1、KC、KD位置据杨小平等[24];剖面KBQ1、KBQ2、KBQ12、KBQ13位置据Xu等[33];剖面KBQ01、KBQ02、KBQ03、KBQ06、KBQ08、K2、K3、K4位置据Fan等[34];恩格贝剖面位置据杨利荣等[44] ...
... 剖面KB地层岩性及年代据Sun等[2];剖面Cagelebulu地层岩性及年代据Zhou等[17];剖面KA、KB-1和KC地层岩性及年代据杨小平等[24];剖面KBQ1、KBQ2、KBQ11、KBQ12、KBQ13和KBQ14地层岩性及年代据Xu等[33];剖面KBQ01、KBQ02、KBQ03、KBQ06、KBQ08、K2、K3、K4地层岩性及年代据Fan等[34];恩格贝剖面地层岩性及年代据杨利荣等[44] ...
... 由于风沙沉积具有显著的瞬时性和空间异质性,所以单一剖面反映的环境变化信息可能存在缺失,因而,综合集成分析已有剖面年代学及代用指标可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环境演变过程[2,17,33-35,44].结合典型剖面地层岩性特征(图2)及KB-1剖面的代用指标变化(图3),利用PDF方法对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进行计算,并利用GIS 手段,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特征时段沙漠的时空演化过程. ...
Response of dune mobility and pedogenesis to fluctuations in monsoon precipitation and human activity in the Hulunbuir dune field,northeastern China,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
2
2018
... 搜集了前人已经发表的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及古土壤的测年数据,涉及20个剖面,33个OSL年代和8个14C年代(图2).其中,作者对原始文献中未校正的14C年代采用Calibration7.0.4程序进行校正,选取INTCAL07北半球非海洋陆地校正模式,表示为cal ka BP,OSL年代用 ka表示.分析方法如下:①对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年代-岩性的概率密度分布(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处理,重建末次盛冰期以来沙漠环境演化的过程;概率密度函数方法相对于频率统计直方图的优势在于可以直观呈现大量年代数据(包含年代误差)的分布特征,目前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的研究中[31,45].本文利用Venkatesan-Ramesh概率密度分析法[46]来表达一组年代数据在某一年代范围T内的分布特征,以0.5 ka为组距.首先,将每一个风成砂的年代及误差数据在Matlab程序中进行运算,可得到这个年代数据在任一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然后,将风成砂的全部年代数据在这一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相加,得到风成砂在这一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最后,计算风成砂全部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可以得到风成砂的概率密度曲线[31,47].同理,可得到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②收集库布齐沙漠区域内的典型湖泊沉积记录(如盐海子、泊江海子和折家梁海子等)以及沙漠周边高分辨率代表性古环境记录,探讨区域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与其他载体(如区内风沙沉积序列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的异同性;③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区域风成沉积序列、湖泊沉积记录的对比分析,阐述季风边缘区环境演变的异同性及其可能的成因机制. ...
... 2 ka以来: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逐渐减弱导致季风衰退[73],季风雨量显著减少,气候逐渐趋于干旱.此外,人类活动增强进一步加剧了沙漠环境的干旱化.人口急剧增加,人类在沙漠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如过度开垦、放牧、樵采等人为活动以及战乱等因素[14,24,45,57,61,76]破坏地表植被,使得植被覆盖相对较差,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进而风沙活动明显增强,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 ...
Consideration of analytical uncertainties while plotting histograms
1
1993
... 搜集了前人已经发表的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及古土壤的测年数据,涉及20个剖面,33个OSL年代和8个14C年代(图2).其中,作者对原始文献中未校正的14C年代采用Calibration7.0.4程序进行校正,选取INTCAL07北半球非海洋陆地校正模式,表示为cal ka BP,OSL年代用 ka表示.分析方法如下:①对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年代-岩性的概率密度分布(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处理,重建末次盛冰期以来沙漠环境演化的过程;概率密度函数方法相对于频率统计直方图的优势在于可以直观呈现大量年代数据(包含年代误差)的分布特征,目前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的研究中[31,45].本文利用Venkatesan-Ramesh概率密度分析法[46]来表达一组年代数据在某一年代范围T内的分布特征,以0.5 ka为组距.首先,将每一个风成砂的年代及误差数据在Matlab程序中进行运算,可得到这个年代数据在任一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然后,将风成砂的全部年代数据在这一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相加,得到风成砂在这一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最后,计算风成砂全部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可以得到风成砂的概率密度曲线[31,47].同理,可得到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②收集库布齐沙漠区域内的典型湖泊沉积记录(如盐海子、泊江海子和折家梁海子等)以及沙漠周边高分辨率代表性古环境记录,探讨区域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与其他载体(如区内风沙沉积序列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的异同性;③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区域风成沉积序列、湖泊沉积记录的对比分析,阐述季风边缘区环境演变的异同性及其可能的成因机制. ...
基于年代数据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风沙活动研究
2
2016
... 搜集了前人已经发表的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及古土壤的测年数据,涉及20个剖面,33个OSL年代和8个14C年代(图2).其中,作者对原始文献中未校正的14C年代采用Calibration7.0.4程序进行校正,选取INTCAL07北半球非海洋陆地校正模式,表示为cal ka BP,OSL年代用 ka表示.分析方法如下:①对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年代-岩性的概率密度分布(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处理,重建末次盛冰期以来沙漠环境演化的过程;概率密度函数方法相对于频率统计直方图的优势在于可以直观呈现大量年代数据(包含年代误差)的分布特征,目前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的研究中[31,45].本文利用Venkatesan-Ramesh概率密度分析法[46]来表达一组年代数据在某一年代范围T内的分布特征,以0.5 ka为组距.首先,将每一个风成砂的年代及误差数据在Matlab程序中进行运算,可得到这个年代数据在任一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然后,将风成砂的全部年代数据在这一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相加,得到风成砂在这一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最后,计算风成砂全部时间点的概率密度值可以得到风成砂的概率密度曲线[31,47].同理,可得到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②收集库布齐沙漠区域内的典型湖泊沉积记录(如盐海子、泊江海子和折家梁海子等)以及沙漠周边高分辨率代表性古环境记录,探讨区域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与其他载体(如区内风沙沉积序列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的异同性;③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区域风成沉积序列、湖泊沉积记录的对比分析,阐述季风边缘区环境演变的异同性及其可能的成因机制. ...
... 但需要强调的是:①年代样品的取样位置可能影响环境信息的解读:风成砂与古土壤概率密度数值高低反映年代数据的集中程度,并不代表风沙活动与土壤发育的绝对强度[31,47].本文重建的27.6—10 ka风成砂概率密度处于明显低值,但空间上反映此时风沙活动非常强烈;2 ka以来风成砂概率密度显著高于10—6 ka,但是空间上反映早全新世风沙活动明显强于晚全新世.②沙漠景观存在空间异质性:中国北方沙漠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反映非常敏感,但同一沙漠内可能同时呈现流动与固定-半固定并存的状态[19].因此,探究沙漠环境演化需要综合分析风成沉积时空分布及代用指标的变化,仅考虑年代数据的数量对比得到的环境信息可能存在偏差. ...
Climate-driven changes to dune activity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and deglaciation in the Mu Us dune field,north-central China
3
2015
... 27.6—10 ka:尽管风成砂的概率密度处于低值,土壤不发育,但并不一定代表此时风沙活动较弱,更可能反映由于冬季风强盛,风沙物质总体长期处于活动状态,不能以准静止状态沉积,进而不能记录光释光年代信号[48].这一时期风成砂几乎分布在沙漠各个位置,如风成砂沉积最早27.6 ka前后在沙漠西部(KBQ13剖面)出现,22.4 ka和16.24 ka在沙漠北部(恩格贝剖面和KD剖面)出现,19.24 ka和14.36 ka在沙漠西北部(KBQ03剖面)出现,11.5 ka在沙漠东部(KB剖面)出现.这表明27.6—10 ka风沙活动强烈,沙丘处于流动状态,植被覆盖极差甚至无植被覆盖,反映区域湿度很差,气候非常干旱(图4A). ...
... 具体来讲,全新世之前特别是末次盛冰期,由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显著减弱,亚洲夏季风总体较弱,而北半球高纬度冰量显著增加,导致亚洲冬季风强度空前强烈[69,74-75](图7F、J、K),包括库布齐沙漠在内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风沙活动非常强盛,风沙沉积不能被堆积而保存OSL信号,气候显著干旱[48].这一干旱的环境状态可能一直持续到全新世之前. ...
... 进入全新世8/7 ka前后,尽管低纬夏季太阳辐射显著增加,夏季风强度有所提升,但该时期北半球冰量仍然较高,其挤压夏季风雨带北上的空间,给区域带来的降水仍然较差[40-41](图7C、D、E、K);同时,北半球冰量的持续性降低,导致亚洲冬季风强度的逐渐减弱,风沙沉积逐渐被堆积下来,进而记录OSL信号[48],导致风沙沉积PDF小幅提升(图7H).此外,高纬冰量的存在使得海平面降低,增加了夏季风输送水汽的距离,水汽输送量减少[41].因此,7 ka之前由于北半球高纬地区冰盖的存在,夏季风相对较弱,库布齐沙漠季风降水偏低,气候明显干旱,植被覆盖较差,风沙活动强烈,古土壤发育较少. ...
Pollen-based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Holocene climate changes in the Daihai Lake area,Inner Mongolia,China
3
2010
... 盐海子8 cal ka BP之前TOC含量呈明显高值,8.0—4.3 cal ka BP TOC含量整体较低,4.3 cal ka BP之后TOC含量逐渐降低,反映8 cal ka BP之前气候最为湿润,之后气候逐渐变干[36](图5A).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呈增加趋势,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表明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为剖面最高值,气候暖湿程度最高,7.51 cal ka BP以来阔叶孢粉含量为明显低值,指示植被覆盖明显变差,气候趋于干旱[37](图5B).而周边气候记录与之明显不同,如Xu等[49]认为岱海早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2 ℃,气候较为冷干;中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高100—2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3 ℃,气候总体暖湿,其中6.2—5.1 cal ka BP年降水量超过550 mm,年平均气温大于6.5 ℃,气候最为暖湿;晚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图5C).Xiao等[50]和Sun等[51]的结论与之一致.Chen等[40]研究发现公海地区8 cal ka BP之前夏季风较弱,降水偏低,~7.8—5.3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比现在高30%,~3.3 cal ka BP以后夏季风快速衰退,降水随之减少(图5D).干海多指标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8.0—5.8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暖湿[52].柒盖淖9.2 cal ka BP之前降水波动较大,植被在草原森林和干草原之间转换;9.2—2.8 cal ka BP降水量最高,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气候总体暖湿;2.8—0.85 cal ka BP降水偏低,植被以干草原为主,气候相对干旱[53](图5E).巴汗淖多指标分析的结论与之相似[54].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10—7.0 cal ka BP TOC含量总体较低,7.0—5.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增加,其中5.5—2.7 cal ka BP TOC含量最高,2.7—1.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降低,表明7 cal ka BP以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有所提高,气候趋于暖湿化,5.5—2.7 cal ka BP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最高,气候暖湿程度最高[55](图5F).榆林剖面8 ka之前TOC含量呈现明显低值,8—3 ka TOC含量为剖面最高值,3 ka以来TOC含量逐渐降低,指示8—3 ka植被覆盖最好,季风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湿润[56](图5G).这些记录与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图5H、I).按照大尺度季风环流来讲,沙漠腹地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湿润期应该与周边众多古气候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然而,结果显示盐海子和泊江海子气候记录显示早全新世气候湿润,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气候湿润.我们认为湖泊沉积年代序列构建可能存在误差,如折家梁海子未去除碳库效应的影响且剖面只测得两个有效年代数据,岩芯年代序列是根据沉积速率推年得到的[38];泊江海子尽管减了碳库年龄(420年),但是钻孔位于湖泊岸边且存在沉积间断[37];盐海子尽管减去了879年的碳库效应,但其是通过不同沉积岩芯年代综合构建的总体年代序列[36],考虑到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构建的年代序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 A:盐海子[36];B:泊江海子[37];C:岱海[49];D:公海[40];E:柒盖淖[53];F: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55];G:榆林剖面[56];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 ...
...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同时受到亚洲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带来降水量多寡和北半球冰量变化的影响[40-41].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与雨量变化,其变化总体遵循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62-65],反映早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而中晚全新世以来夏季风逐渐减弱,季风雨量显著减少(图7A、B).基于巴彦查干孢粉的定量气候重建显示10.5 cal ka BP之前气候干冷,10.5—6.5 cal ka BP气候最为湿润,年降水量比现在高30%—60%[66].盐海子磁化率、有机质及地球化学等指标分析显示早全新世降水最高,为气候适宜期[36].泊江海子孢粉记录显示11.39—7.51 cal ka BP阔叶疏林草原发育,降水较高,气候暖湿,中晚全新世气候逐渐趋于干旱[37].这些记录反映早全新世夏季风增强,区域湿度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Holocene vegetation variation in the Daihai Lake region of north-central China:a direct indication of the Asian monsoon climatic history
1
2004
... 盐海子8 cal ka BP之前TOC含量呈明显高值,8.0—4.3 cal ka BP TOC含量整体较低,4.3 cal ka BP之后TOC含量逐渐降低,反映8 cal ka BP之前气候最为湿润,之后气候逐渐变干[36](图5A).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呈增加趋势,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表明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为剖面最高值,气候暖湿程度最高,7.51 cal ka BP以来阔叶孢粉含量为明显低值,指示植被覆盖明显变差,气候趋于干旱[37](图5B).而周边气候记录与之明显不同,如Xu等[49]认为岱海早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2 ℃,气候较为冷干;中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高100—2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3 ℃,气候总体暖湿,其中6.2—5.1 cal ka BP年降水量超过550 mm,年平均气温大于6.5 ℃,气候最为暖湿;晚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图5C).Xiao等[50]和Sun等[51]的结论与之一致.Chen等[40]研究发现公海地区8 cal ka BP之前夏季风较弱,降水偏低,~7.8—5.3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比现在高30%,~3.3 cal ka BP以后夏季风快速衰退,降水随之减少(图5D).干海多指标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8.0—5.8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暖湿[52].柒盖淖9.2 cal ka BP之前降水波动较大,植被在草原森林和干草原之间转换;9.2—2.8 cal ka BP降水量最高,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气候总体暖湿;2.8—0.85 cal ka BP降水偏低,植被以干草原为主,气候相对干旱[53](图5E).巴汗淖多指标分析的结论与之相似[54].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10—7.0 cal ka BP TOC含量总体较低,7.0—5.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增加,其中5.5—2.7 cal ka BP TOC含量最高,2.7—1.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降低,表明7 cal ka BP以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有所提高,气候趋于暖湿化,5.5—2.7 cal ka BP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最高,气候暖湿程度最高[55](图5F).榆林剖面8 ka之前TOC含量呈现明显低值,8—3 ka TOC含量为剖面最高值,3 ka以来TOC含量逐渐降低,指示8—3 ka植被覆盖最好,季风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湿润[56](图5G).这些记录与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图5H、I).按照大尺度季风环流来讲,沙漠腹地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湿润期应该与周边众多古气候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然而,结果显示盐海子和泊江海子气候记录显示早全新世气候湿润,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气候湿润.我们认为湖泊沉积年代序列构建可能存在误差,如折家梁海子未去除碳库效应的影响且剖面只测得两个有效年代数据,岩芯年代序列是根据沉积速率推年得到的[38];泊江海子尽管减了碳库年龄(420年),但是钻孔位于湖泊岸边且存在沉积间断[37];盐海子尽管减去了879年的碳库效应,但其是通过不同沉积岩芯年代综合构建的总体年代序列[36],考虑到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构建的年代序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Mid-Holocene recorded by lacustrine sediments from Lake Daihai,north environment sensitive zone,China
1
2006
... 盐海子8 cal ka BP之前TOC含量呈明显高值,8.0—4.3 cal ka BP TOC含量整体较低,4.3 cal ka BP之后TOC含量逐渐降低,反映8 cal ka BP之前气候最为湿润,之后气候逐渐变干[36](图5A).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呈增加趋势,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表明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为剖面最高值,气候暖湿程度最高,7.51 cal ka BP以来阔叶孢粉含量为明显低值,指示植被覆盖明显变差,气候趋于干旱[37](图5B).而周边气候记录与之明显不同,如Xu等[49]认为岱海早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2 ℃,气候较为冷干;中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高100—2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3 ℃,气候总体暖湿,其中6.2—5.1 cal ka BP年降水量超过550 mm,年平均气温大于6.5 ℃,气候最为暖湿;晚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图5C).Xiao等[50]和Sun等[51]的结论与之一致.Chen等[40]研究发现公海地区8 cal ka BP之前夏季风较弱,降水偏低,~7.8—5.3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比现在高30%,~3.3 cal ka BP以后夏季风快速衰退,降水随之减少(图5D).干海多指标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8.0—5.8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暖湿[52].柒盖淖9.2 cal ka BP之前降水波动较大,植被在草原森林和干草原之间转换;9.2—2.8 cal ka BP降水量最高,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气候总体暖湿;2.8—0.85 cal ka BP降水偏低,植被以干草原为主,气候相对干旱[53](图5E).巴汗淖多指标分析的结论与之相似[54].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10—7.0 cal ka BP TOC含量总体较低,7.0—5.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增加,其中5.5—2.7 cal ka BP TOC含量最高,2.7—1.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降低,表明7 cal ka BP以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有所提高,气候趋于暖湿化,5.5—2.7 cal ka BP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最高,气候暖湿程度最高[55](图5F).榆林剖面8 ka之前TOC含量呈现明显低值,8—3 ka TOC含量为剖面最高值,3 ka以来TOC含量逐渐降低,指示8—3 ka植被覆盖最好,季风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湿润[56](图5G).这些记录与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图5H、I).按照大尺度季风环流来讲,沙漠腹地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湿润期应该与周边众多古气候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然而,结果显示盐海子和泊江海子气候记录显示早全新世气候湿润,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气候湿润.我们认为湖泊沉积年代序列构建可能存在误差,如折家梁海子未去除碳库效应的影响且剖面只测得两个有效年代数据,岩芯年代序列是根据沉积速率推年得到的[38];泊江海子尽管减了碳库年龄(420年),但是钻孔位于湖泊岸边且存在沉积间断[37];盐海子尽管减去了879年的碳库效应,但其是通过不同沉积岩芯年代综合构建的总体年代序列[36],考虑到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构建的年代序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A high-resolution Holocene record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variability in sediments from Mountain Ganhai Lake,North China
1
2018
... 盐海子8 cal ka BP之前TOC含量呈明显高值,8.0—4.3 cal ka BP TOC含量整体较低,4.3 cal ka BP之后TOC含量逐渐降低,反映8 cal ka BP之前气候最为湿润,之后气候逐渐变干[36](图5A).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呈增加趋势,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表明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为剖面最高值,气候暖湿程度最高,7.51 cal ka BP以来阔叶孢粉含量为明显低值,指示植被覆盖明显变差,气候趋于干旱[37](图5B).而周边气候记录与之明显不同,如Xu等[49]认为岱海早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2 ℃,气候较为冷干;中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高100—2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3 ℃,气候总体暖湿,其中6.2—5.1 cal ka BP年降水量超过550 mm,年平均气温大于6.5 ℃,气候最为暖湿;晚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图5C).Xiao等[50]和Sun等[51]的结论与之一致.Chen等[40]研究发现公海地区8 cal ka BP之前夏季风较弱,降水偏低,~7.8—5.3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比现在高30%,~3.3 cal ka BP以后夏季风快速衰退,降水随之减少(图5D).干海多指标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8.0—5.8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暖湿[52].柒盖淖9.2 cal ka BP之前降水波动较大,植被在草原森林和干草原之间转换;9.2—2.8 cal ka BP降水量最高,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气候总体暖湿;2.8—0.85 cal ka BP降水偏低,植被以干草原为主,气候相对干旱[53](图5E).巴汗淖多指标分析的结论与之相似[54].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10—7.0 cal ka BP TOC含量总体较低,7.0—5.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增加,其中5.5—2.7 cal ka BP TOC含量最高,2.7—1.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降低,表明7 cal ka BP以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有所提高,气候趋于暖湿化,5.5—2.7 cal ka BP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最高,气候暖湿程度最高[55](图5F).榆林剖面8 ka之前TOC含量呈现明显低值,8—3 ka TOC含量为剖面最高值,3 ka以来TOC含量逐渐降低,指示8—3 ka植被覆盖最好,季风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湿润[56](图5G).这些记录与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图5H、I).按照大尺度季风环流来讲,沙漠腹地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湿润期应该与周边众多古气候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然而,结果显示盐海子和泊江海子气候记录显示早全新世气候湿润,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气候湿润.我们认为湖泊沉积年代序列构建可能存在误差,如折家梁海子未去除碳库效应的影响且剖面只测得两个有效年代数据,岩芯年代序列是根据沉积速率推年得到的[38];泊江海子尽管减了碳库年龄(420年),但是钻孔位于湖泊岸边且存在沉积间断[37];盐海子尽管减去了879年的碳库效应,但其是通过不同沉积岩芯年代综合构建的总体年代序列[36],考虑到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构建的年代序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Holocene climatic reconstructions from the fossil pollen record at Qigai Nuur in the southern Mongolian Plateau
3
2013
... 盐海子8 cal ka BP之前TOC含量呈明显高值,8.0—4.3 cal ka BP TOC含量整体较低,4.3 cal ka BP之后TOC含量逐渐降低,反映8 cal ka BP之前气候最为湿润,之后气候逐渐变干[36](图5A).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呈增加趋势,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表明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为剖面最高值,气候暖湿程度最高,7.51 cal ka BP以来阔叶孢粉含量为明显低值,指示植被覆盖明显变差,气候趋于干旱[37](图5B).而周边气候记录与之明显不同,如Xu等[49]认为岱海早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2 ℃,气候较为冷干;中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高100—2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3 ℃,气候总体暖湿,其中6.2—5.1 cal ka BP年降水量超过550 mm,年平均气温大于6.5 ℃,气候最为暖湿;晚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图5C).Xiao等[50]和Sun等[51]的结论与之一致.Chen等[40]研究发现公海地区8 cal ka BP之前夏季风较弱,降水偏低,~7.8—5.3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比现在高30%,~3.3 cal ka BP以后夏季风快速衰退,降水随之减少(图5D).干海多指标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8.0—5.8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暖湿[52].柒盖淖9.2 cal ka BP之前降水波动较大,植被在草原森林和干草原之间转换;9.2—2.8 cal ka BP降水量最高,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气候总体暖湿;2.8—0.85 cal ka BP降水偏低,植被以干草原为主,气候相对干旱[53](图5E).巴汗淖多指标分析的结论与之相似[54].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10—7.0 cal ka BP TOC含量总体较低,7.0—5.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增加,其中5.5—2.7 cal ka BP TOC含量最高,2.7—1.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降低,表明7 cal ka BP以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有所提高,气候趋于暖湿化,5.5—2.7 cal ka BP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最高,气候暖湿程度最高[55](图5F).榆林剖面8 ka之前TOC含量呈现明显低值,8—3 ka TOC含量为剖面最高值,3 ka以来TOC含量逐渐降低,指示8—3 ka植被覆盖最好,季风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湿润[56](图5G).这些记录与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图5H、I).按照大尺度季风环流来讲,沙漠腹地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湿润期应该与周边众多古气候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然而,结果显示盐海子和泊江海子气候记录显示早全新世气候湿润,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气候湿润.我们认为湖泊沉积年代序列构建可能存在误差,如折家梁海子未去除碳库效应的影响且剖面只测得两个有效年代数据,岩芯年代序列是根据沉积速率推年得到的[38];泊江海子尽管减了碳库年龄(420年),但是钻孔位于湖泊岸边且存在沉积间断[37];盐海子尽管减去了879年的碳库效应,但其是通过不同沉积岩芯年代综合构建的总体年代序列[36],考虑到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构建的年代序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 A:盐海子[36];B:泊江海子[37];C:岱海[49];D:公海[40];E:柒盖淖[53];F: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55];G:榆林剖面[56];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 ...
...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同时受到亚洲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带来降水量多寡和北半球冰量变化的影响[40-41].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与雨量变化,其变化总体遵循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62-65],反映早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而中晚全新世以来夏季风逐渐减弱,季风雨量显著减少(图7A、B).基于巴彦查干孢粉的定量气候重建显示10.5 cal ka BP之前气候干冷,10.5—6.5 cal ka BP气候最为湿润,年降水量比现在高30%—60%[66].盐海子磁化率、有机质及地球化学等指标分析显示早全新世降水最高,为气候适宜期[36].泊江海子孢粉记录显示11.39—7.51 cal ka BP阔叶疏林草原发育,降水较高,气候暖湿,中晚全新世气候逐渐趋于干旱[37].这些记录反映早全新世夏季风增强,区域湿度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鄂尔多斯高原巴汗淖湖泊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2
2007
... 盐海子8 cal ka BP之前TOC含量呈明显高值,8.0—4.3 cal ka BP TOC含量整体较低,4.3 cal ka BP之后TOC含量逐渐降低,反映8 cal ka BP之前气候最为湿润,之后气候逐渐变干[36](图5A).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呈增加趋势,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表明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为剖面最高值,气候暖湿程度最高,7.51 cal ka BP以来阔叶孢粉含量为明显低值,指示植被覆盖明显变差,气候趋于干旱[37](图5B).而周边气候记录与之明显不同,如Xu等[49]认为岱海早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2 ℃,气候较为冷干;中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高100—2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3 ℃,气候总体暖湿,其中6.2—5.1 cal ka BP年降水量超过550 mm,年平均气温大于6.5 ℃,气候最为暖湿;晚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图5C).Xiao等[50]和Sun等[51]的结论与之一致.Chen等[40]研究发现公海地区8 cal ka BP之前夏季风较弱,降水偏低,~7.8—5.3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比现在高30%,~3.3 cal ka BP以后夏季风快速衰退,降水随之减少(图5D).干海多指标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8.0—5.8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暖湿[52].柒盖淖9.2 cal ka BP之前降水波动较大,植被在草原森林和干草原之间转换;9.2—2.8 cal ka BP降水量最高,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气候总体暖湿;2.8—0.85 cal ka BP降水偏低,植被以干草原为主,气候相对干旱[53](图5E).巴汗淖多指标分析的结论与之相似[54].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10—7.0 cal ka BP TOC含量总体较低,7.0—5.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增加,其中5.5—2.7 cal ka BP TOC含量最高,2.7—1.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降低,表明7 cal ka BP以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有所提高,气候趋于暖湿化,5.5—2.7 cal ka BP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最高,气候暖湿程度最高[55](图5F).榆林剖面8 ka之前TOC含量呈现明显低值,8—3 ka TOC含量为剖面最高值,3 ka以来TOC含量逐渐降低,指示8—3 ka植被覆盖最好,季风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湿润[56](图5G).这些记录与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图5H、I).按照大尺度季风环流来讲,沙漠腹地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湿润期应该与周边众多古气候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然而,结果显示盐海子和泊江海子气候记录显示早全新世气候湿润,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气候湿润.我们认为湖泊沉积年代序列构建可能存在误差,如折家梁海子未去除碳库效应的影响且剖面只测得两个有效年代数据,岩芯年代序列是根据沉积速率推年得到的[38];泊江海子尽管减了碳库年龄(420年),但是钻孔位于湖泊岸边且存在沉积间断[37];盐海子尽管减去了879年的碳库效应,但其是通过不同沉积岩芯年代综合构建的总体年代序列[36],考虑到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构建的年代序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同时受到亚洲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带来降水量多寡和北半球冰量变化的影响[40-41].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与雨量变化,其变化总体遵循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62-65],反映早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而中晚全新世以来夏季风逐渐减弱,季风雨量显著减少(图7A、B).基于巴彦查干孢粉的定量气候重建显示10.5 cal ka BP之前气候干冷,10.5—6.5 cal ka BP气候最为湿润,年降水量比现在高30%—60%[66].盐海子磁化率、有机质及地球化学等指标分析显示早全新世降水最高,为气候适宜期[36].泊江海子孢粉记录显示11.39—7.51 cal ka BP阔叶疏林草原发育,降水较高,气候暖湿,中晚全新世气候逐渐趋于干旱[37].这些记录反映早全新世夏季风增强,区域湿度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Holocene climate changes over the desert/loess transition of north-central China
2
2002
... 盐海子8 cal ka BP之前TOC含量呈明显高值,8.0—4.3 cal ka BP TOC含量整体较低,4.3 cal ka BP之后TOC含量逐渐降低,反映8 cal ka BP之前气候最为湿润,之后气候逐渐变干[36](图5A).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呈增加趋势,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表明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为剖面最高值,气候暖湿程度最高,7.51 cal ka BP以来阔叶孢粉含量为明显低值,指示植被覆盖明显变差,气候趋于干旱[37](图5B).而周边气候记录与之明显不同,如Xu等[49]认为岱海早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2 ℃,气候较为冷干;中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高100—2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3 ℃,气候总体暖湿,其中6.2—5.1 cal ka BP年降水量超过550 mm,年平均气温大于6.5 ℃,气候最为暖湿;晚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图5C).Xiao等[50]和Sun等[51]的结论与之一致.Chen等[40]研究发现公海地区8 cal ka BP之前夏季风较弱,降水偏低,~7.8—5.3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比现在高30%,~3.3 cal ka BP以后夏季风快速衰退,降水随之减少(图5D).干海多指标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8.0—5.8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暖湿[52].柒盖淖9.2 cal ka BP之前降水波动较大,植被在草原森林和干草原之间转换;9.2—2.8 cal ka BP降水量最高,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气候总体暖湿;2.8—0.85 cal ka BP降水偏低,植被以干草原为主,气候相对干旱[53](图5E).巴汗淖多指标分析的结论与之相似[54].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10—7.0 cal ka BP TOC含量总体较低,7.0—5.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增加,其中5.5—2.7 cal ka BP TOC含量最高,2.7—1.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降低,表明7 cal ka BP以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有所提高,气候趋于暖湿化,5.5—2.7 cal ka BP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最高,气候暖湿程度最高[55](图5F).榆林剖面8 ka之前TOC含量呈现明显低值,8—3 ka TOC含量为剖面最高值,3 ka以来TOC含量逐渐降低,指示8—3 ka植被覆盖最好,季风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湿润[56](图5G).这些记录与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图5H、I).按照大尺度季风环流来讲,沙漠腹地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湿润期应该与周边众多古气候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然而,结果显示盐海子和泊江海子气候记录显示早全新世气候湿润,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气候湿润.我们认为湖泊沉积年代序列构建可能存在误差,如折家梁海子未去除碳库效应的影响且剖面只测得两个有效年代数据,岩芯年代序列是根据沉积速率推年得到的[38];泊江海子尽管减了碳库年龄(420年),但是钻孔位于湖泊岸边且存在沉积间断[37];盐海子尽管减去了879年的碳库效应,但其是通过不同沉积岩芯年代综合构建的总体年代序列[36],考虑到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构建的年代序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 A:盐海子[36];B:泊江海子[37];C:岱海[49];D:公海[40];E:柒盖淖[53];F: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55];G:榆林剖面[56];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 ...
Variation of East Asian monsoon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past 21 k.y. and potential CO2 forcing
4
2013
... 盐海子8 cal ka BP之前TOC含量呈明显高值,8.0—4.3 cal ka BP TOC含量整体较低,4.3 cal ka BP之后TOC含量逐渐降低,反映8 cal ka BP之前气候最为湿润,之后气候逐渐变干[36](图5A).泊江海子11.39—7.51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呈增加趋势,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表明气候暖湿,其中10.5—8.5 cal ka BP阔叶孢粉含量为剖面最高值,气候暖湿程度最高,7.51 cal ka BP以来阔叶孢粉含量为明显低值,指示植被覆盖明显变差,气候趋于干旱[37](图5B).而周边气候记录与之明显不同,如Xu等[49]认为岱海早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2 ℃,气候较为冷干;中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高100—200 mm,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3 ℃,气候总体暖湿,其中6.2—5.1 cal ka BP年降水量超过550 mm,年平均气温大于6.5 ℃,气候最为暖湿;晚全新世年降水量比现在低50—100 mm,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图5C).Xiao等[50]和Sun等[51]的结论与之一致.Chen等[40]研究发现公海地区8 cal ka BP之前夏季风较弱,降水偏低,~7.8—5.3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比现在高30%,~3.3 cal ka BP以后夏季风快速衰退,降水随之减少(图5D).干海多指标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8.0—5.8 cal ka BP夏季风最强,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暖湿[52].柒盖淖9.2 cal ka BP之前降水波动较大,植被在草原森林和干草原之间转换;9.2—2.8 cal ka BP降水量最高,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气候总体暖湿;2.8—0.85 cal ka BP降水偏低,植被以干草原为主,气候相对干旱[53](图5E).巴汗淖多指标分析的结论与之相似[54].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10—7.0 cal ka BP TOC含量总体较低,7.0—5.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增加,其中5.5—2.7 cal ka BP TOC含量最高,2.7—1.5 cal ka BP TOC含量逐渐降低,表明7 cal ka BP以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有所提高,气候趋于暖湿化,5.5—2.7 cal ka BP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最高,气候暖湿程度最高[55](图5F).榆林剖面8 ka之前TOC含量呈现明显低值,8—3 ka TOC含量为剖面最高值,3 ka以来TOC含量逐渐降低,指示8—3 ka植被覆盖最好,季风降水最高,气候最为湿润[56](图5G).这些记录与库布齐沙漠风成砂和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图5H、I).按照大尺度季风环流来讲,沙漠腹地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湿润期应该与周边众多古气候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然而,结果显示盐海子和泊江海子气候记录显示早全新世气候湿润,而周边不同载体古气候记录显示中全新世气候湿润.我们认为湖泊沉积年代序列构建可能存在误差,如折家梁海子未去除碳库效应的影响且剖面只测得两个有效年代数据,岩芯年代序列是根据沉积速率推年得到的[38];泊江海子尽管减了碳库年龄(420年),但是钻孔位于湖泊岸边且存在沉积间断[37];盐海子尽管减去了879年的碳库效应,但其是通过不同沉积岩芯年代综合构建的总体年代序列[36],考虑到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构建的年代序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 A:盐海子[36];B:泊江海子[37];C:岱海[49];D:公海[40];E:柒盖淖[53];F:沙漠黄土过渡带JB剖面[55];G:榆林剖面[56];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 ...
...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同时受到亚洲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带来降水量多寡和北半球冰量变化的影响[40-41].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与雨量变化,其变化总体遵循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62-65],反映早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而中晚全新世以来夏季风逐渐减弱,季风雨量显著减少(图7A、B).基于巴彦查干孢粉的定量气候重建显示10.5 cal ka BP之前气候干冷,10.5—6.5 cal ka BP气候最为湿润,年降水量比现在高30%—60%[66].盐海子磁化率、有机质及地球化学等指标分析显示早全新世降水最高,为气候适宜期[36].泊江海子孢粉记录显示11.39—7.51 cal ka BP阔叶疏林草原发育,降水较高,气候暖湿,中晚全新世气候逐渐趋于干旱[37].这些记录反映早全新世夏季风增强,区域湿度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 A:60°N太阳辐射[39];B:董哥洞和葫芦洞石笋[63,65];C:公海[40];D:TB剖面磁化率[67];E:YL剖面TOC含量[56];F:腾格里沙漠≥40μm含量[29];G:大地湾平均粒径[68];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J:GISP2 K+浓度[74];K:北半球冰量[69,75] ...
Lateglacial and Holocene dune evolution in the Horqin dunefield of northeastern China based on luminescence dating
4
2010
... 10 ka之前:总体上风沙活动强烈,以流动沙丘为主,古土壤不发育,气候显著干旱.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大规模的流动沙丘为主,Yang等[57]认为科尔沁沙地9.6 ka之前为以流沙为主的沙漠环境;Gong等[58]认为浑善达克沙地~11.8 ka之前风沙大量堆积;Jia等[59]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11 ka之前为流动沙漠;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11.5—8.2 ka风沙活动强烈.这表明10 ka之前库布齐沙漠与周边沙地风沙大量堆积,气候极其干旱(图6). ...
... 8—3 ka:总体上风沙沉积明显减少,沙丘多固定状态,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成砂被土壤所取代,气候明显湿润.对科尔沁沙地的研究:Yang等[57,61]发现该沙地8—3 ka沙丘主要固定成壤;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7.5—2.0 ka以固定沙丘为主,黑钙土发育.对浑善达克沙地的研究:Gong等[58]认为该沙地6.2—4.3 ka气候湿润,古土壤发育;Lu等[11]认为浑善达克沙地8/7—2.4 ka气候湿润,沙丘被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9—6 ka降水量最高,古土壤最为发育.对毛乌素沙地的研究:Sun等[2]研究表明该沙地9—5.6 ka气候暖湿,土壤发育;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7.5—4.6 ka沙丘固定成壤;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8.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8.2—5.7 ka气候暖湿,沙丘固定成壤.这些记录揭示中全新世为库布齐沙漠及周边沙地的主要固定成壤期,气候最为湿润. ...
... 3 ka以来:尽管不同沙地晚全新世风沙活动增强的具体时间存在早晚的差别,但总体上流沙面积逐渐扩大,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2 ka之后沙丘重新流动,Yang等[57,61]发现科尔沁沙地3 ka之后沙丘开始急剧移动,并存在多次移动与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气候变干,不同地点开始出现风沙沉积,Gong等[58]认为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风成砂和弱发育古土壤交替出现;Sun等[2]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5.6 ka之后气候变干,沙丘流动,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4.6 ka之后风沙活动增强,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4 ka之后沙丘再次流动.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5.7 ka之后气候变干,风沙活动增强.这表明3 ka以来沙漠活化扩张,气候相对干旱. ...
... 2 ka以来: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逐渐减弱导致季风衰退[73],季风雨量显著减少,气候逐渐趋于干旱.此外,人类活动增强进一步加剧了沙漠环境的干旱化.人口急剧增加,人类在沙漠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如过度开垦、放牧、樵采等人为活动以及战乱等因素[14,24,45,57,61,76]破坏地表植被,使得植被覆盖相对较差,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进而风沙活动明显增强,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 ...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Hunshandake (Otindag) sandy land revealed by optical dating and multi-proxy study of dune sands
3
2013
... 10 ka之前:总体上风沙活动强烈,以流动沙丘为主,古土壤不发育,气候显著干旱.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大规模的流动沙丘为主,Yang等[57]认为科尔沁沙地9.6 ka之前为以流沙为主的沙漠环境;Gong等[58]认为浑善达克沙地~11.8 ka之前风沙大量堆积;Jia等[59]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11 ka之前为流动沙漠;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11.5—8.2 ka风沙活动强烈.这表明10 ka之前库布齐沙漠与周边沙地风沙大量堆积,气候极其干旱(图6). ...
... 8—3 ka:总体上风沙沉积明显减少,沙丘多固定状态,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成砂被土壤所取代,气候明显湿润.对科尔沁沙地的研究:Yang等[57,61]发现该沙地8—3 ka沙丘主要固定成壤;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7.5—2.0 ka以固定沙丘为主,黑钙土发育.对浑善达克沙地的研究:Gong等[58]认为该沙地6.2—4.3 ka气候湿润,古土壤发育;Lu等[11]认为浑善达克沙地8/7—2.4 ka气候湿润,沙丘被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9—6 ka降水量最高,古土壤最为发育.对毛乌素沙地的研究:Sun等[2]研究表明该沙地9—5.6 ka气候暖湿,土壤发育;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7.5—4.6 ka沙丘固定成壤;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8.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8.2—5.7 ka气候暖湿,沙丘固定成壤.这些记录揭示中全新世为库布齐沙漠及周边沙地的主要固定成壤期,气候最为湿润. ...
... 3 ka以来:尽管不同沙地晚全新世风沙活动增强的具体时间存在早晚的差别,但总体上流沙面积逐渐扩大,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2 ka之后沙丘重新流动,Yang等[57,61]发现科尔沁沙地3 ka之后沙丘开始急剧移动,并存在多次移动与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气候变干,不同地点开始出现风沙沉积,Gong等[58]认为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风成砂和弱发育古土壤交替出现;Sun等[2]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5.6 ka之后气候变干,沙丘流动,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4.6 ka之后风沙活动增强,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4 ka之后沙丘再次流动.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5.7 ka之后气候变干,风沙活动增强.这表明3 ka以来沙漠活化扩张,气候相对干旱. ...
Holocene aeolian activities in the southeastern Mu Us Desert,China
4
2015
... 10 ka之前:总体上风沙活动强烈,以流动沙丘为主,古土壤不发育,气候显著干旱.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10 ka之前以大规模的流动沙丘为主,Yang等[57]认为科尔沁沙地9.6 ka之前为以流沙为主的沙漠环境;Gong等[58]认为浑善达克沙地~11.8 ka之前风沙大量堆积;Jia等[59]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11 ka之前为流动沙漠;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11.5—8.2 ka风沙活动强烈.这表明10 ka之前库布齐沙漠与周边沙地风沙大量堆积,气候极其干旱(图6). ...
... 10—8 ka:总体上沙丘逐渐被固定,古土壤开始发育,湿度有所增加.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10—7.5 ka以半固定沙丘为主;Yang等[60]认为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10 ka古土壤开始发育;Jia等[59]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11—8.5 ka沙丘逐渐向半固定转变.相比10 ka之前,库布齐沙漠与周边沙地土壤开始发育,以半固定沙丘为主,表明环境已经有所改善. ...
... 8—3 ka:总体上风沙沉积明显减少,沙丘多固定状态,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成砂被土壤所取代,气候明显湿润.对科尔沁沙地的研究:Yang等[57,61]发现该沙地8—3 ka沙丘主要固定成壤;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7.5—2.0 ka以固定沙丘为主,黑钙土发育.对浑善达克沙地的研究:Gong等[58]认为该沙地6.2—4.3 ka气候湿润,古土壤发育;Lu等[11]认为浑善达克沙地8/7—2.4 ka气候湿润,沙丘被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9—6 ka降水量最高,古土壤最为发育.对毛乌素沙地的研究:Sun等[2]研究表明该沙地9—5.6 ka气候暖湿,土壤发育;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7.5—4.6 ka沙丘固定成壤;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8.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8.2—5.7 ka气候暖湿,沙丘固定成壤.这些记录揭示中全新世为库布齐沙漠及周边沙地的主要固定成壤期,气候最为湿润. ...
... 3 ka以来:尽管不同沙地晚全新世风沙活动增强的具体时间存在早晚的差别,但总体上流沙面积逐渐扩大,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2 ka之后沙丘重新流动,Yang等[57,61]发现科尔沁沙地3 ka之后沙丘开始急剧移动,并存在多次移动与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气候变干,不同地点开始出现风沙沉积,Gong等[58]认为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风成砂和弱发育古土壤交替出现;Sun等[2]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5.6 ka之后气候变干,沙丘流动,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4.6 ka之后风沙活动增强,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4 ka之后沙丘再次流动.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5.7 ka之后气候变干,风沙活动增强.这表明3 ka以来沙漠活化扩张,气候相对干旱. ...
Late Quaternary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organic carbon density in the Hunshandake Sandy Land,eastern Inner Mongolia,China
3
2008
... 10—8 ka:总体上沙丘逐渐被固定,古土壤开始发育,湿度有所增加.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10—7.5 ka以半固定沙丘为主;Yang等[60]认为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10 ka古土壤开始发育;Jia等[59]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11—8.5 ka沙丘逐渐向半固定转变.相比10 ka之前,库布齐沙漠与周边沙地土壤开始发育,以半固定沙丘为主,表明环境已经有所改善. ...
... 8—3 ka:总体上风沙沉积明显减少,沙丘多固定状态,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成砂被土壤所取代,气候明显湿润.对科尔沁沙地的研究:Yang等[57,61]发现该沙地8—3 ka沙丘主要固定成壤;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7.5—2.0 ka以固定沙丘为主,黑钙土发育.对浑善达克沙地的研究:Gong等[58]认为该沙地6.2—4.3 ka气候湿润,古土壤发育;Lu等[11]认为浑善达克沙地8/7—2.4 ka气候湿润,沙丘被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9—6 ka降水量最高,古土壤最为发育.对毛乌素沙地的研究:Sun等[2]研究表明该沙地9—5.6 ka气候暖湿,土壤发育;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7.5—4.6 ka沙丘固定成壤;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8.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8.2—5.7 ka气候暖湿,沙丘固定成壤.这些记录揭示中全新世为库布齐沙漠及周边沙地的主要固定成壤期,气候最为湿润. ...
... 3 ka以来:尽管不同沙地晚全新世风沙活动增强的具体时间存在早晚的差别,但总体上流沙面积逐渐扩大,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2 ka之后沙丘重新流动,Yang等[57,61]发现科尔沁沙地3 ka之后沙丘开始急剧移动,并存在多次移动与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气候变干,不同地点开始出现风沙沉积,Gong等[58]认为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风成砂和弱发育古土壤交替出现;Sun等[2]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5.6 ka之后气候变干,沙丘流动,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4.6 ka之后风沙活动增强,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4 ka之后沙丘再次流动.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5.7 ka之后气候变干,风沙活动增强.这表明3 ka以来沙漠活化扩张,气候相对干旱. ...
OSL chronology and possible forcing mechanism of dune evolution in the Horqin dunefiled in northern China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3
2012
... 8—3 ka:总体上风沙沉积明显减少,沙丘多固定状态,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成砂被土壤所取代,气候明显湿润.对科尔沁沙地的研究:Yang等[57,61]发现该沙地8—3 ka沙丘主要固定成壤;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7.5—2.0 ka以固定沙丘为主,黑钙土发育.对浑善达克沙地的研究:Gong等[58]认为该沙地6.2—4.3 ka气候湿润,古土壤发育;Lu等[11]认为浑善达克沙地8/7—2.4 ka气候湿润,沙丘被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9—6 ka降水量最高,古土壤最为发育.对毛乌素沙地的研究:Sun等[2]研究表明该沙地9—5.6 ka气候暖湿,土壤发育;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7.5—4.6 ka沙丘固定成壤;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8.5—4 ka古土壤广泛发育.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8.2—5.7 ka气候暖湿,沙丘固定成壤.这些记录揭示中全新世为库布齐沙漠及周边沙地的主要固定成壤期,气候最为湿润. ...
... 3 ka以来:尽管不同沙地晚全新世风沙活动增强的具体时间存在早晚的差别,但总体上流沙面积逐渐扩大,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如Zhao等[26]发现科尔沁沙地2 ka之后沙丘重新流动,Yang等[57,61]发现科尔沁沙地3 ka之后沙丘开始急剧移动,并存在多次移动与固定;Yang等[60]发现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气候变干,不同地点开始出现风沙沉积,Gong等[58]认为浑善达克沙地4 ka以来风成砂和弱发育古土壤交替出现;Sun等[2]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5.6 ka之后气候变干,沙丘流动,Liu等[28]研究发现毛乌素沙地4.6 ka之后风沙活动增强,Jia等[59]发现毛乌素沙地4 ka之后沙丘再次流动.Sun等[2]认为库布齐沙漠5.7 ka之后气候变干,风沙活动增强.这表明3 ka以来沙漠活化扩张,气候相对干旱. ...
... 2 ka以来: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逐渐减弱导致季风衰退[73],季风雨量显著减少,气候逐渐趋于干旱.此外,人类活动增强进一步加剧了沙漠环境的干旱化.人口急剧增加,人类在沙漠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如过度开垦、放牧、樵采等人为活动以及战乱等因素[14,24,45,57,61,76]破坏地表植被,使得植被覆盖相对较差,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进而风沙活动明显增强,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 ...
Quantification of Holocene Asian monsoon rainfall from spatially separated cave records
1
2008
...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同时受到亚洲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带来降水量多寡和北半球冰量变化的影响[40-41].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与雨量变化,其变化总体遵循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62-65],反映早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而中晚全新世以来夏季风逐渐减弱,季风雨量显著减少(图7A、B).基于巴彦查干孢粉的定量气候重建显示10.5 cal ka BP之前气候干冷,10.5—6.5 cal ka BP气候最为湿润,年降水量比现在高30%—60%[66].盐海子磁化率、有机质及地球化学等指标分析显示早全新世降水最高,为气候适宜期[36].泊江海子孢粉记录显示11.39—7.51 cal ka BP阔叶疏林草原发育,降水较高,气候暖湿,中晚全新世气候逐渐趋于干旱[37].这些记录反映早全新世夏季风增强,区域湿度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A high-resolution absolute-dated Late Pleistocene monsoon record from Hulu cave,China
1
2001
... A:60°N太阳辐射[39];B:董哥洞和葫芦洞石笋[63,65];C:公海[40];D:TB剖面磁化率[67];E:YL剖面TOC含量[56];F:腾格里沙漠≥40μm含量[29];G:大地湾平均粒径[68];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J:GISP2 K+浓度[74];K:北半球冰量[69,75] ...
Millennial-and orbital-scale changes i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over the past 224,000 years
0
2008
A high-resolution,absolute-dated Holocene and deglacial Asian monsoon record from Dongge Cave,China
2
2005
...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同时受到亚洲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带来降水量多寡和北半球冰量变化的影响[40-41].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与雨量变化,其变化总体遵循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62-65],反映早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而中晚全新世以来夏季风逐渐减弱,季风雨量显著减少(图7A、B).基于巴彦查干孢粉的定量气候重建显示10.5 cal ka BP之前气候干冷,10.5—6.5 cal ka BP气候最为湿润,年降水量比现在高30%—60%[66].盐海子磁化率、有机质及地球化学等指标分析显示早全新世降水最高,为气候适宜期[36].泊江海子孢粉记录显示11.39—7.51 cal ka BP阔叶疏林草原发育,降水较高,气候暖湿,中晚全新世气候逐渐趋于干旱[37].这些记录反映早全新世夏季风增强,区域湿度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 A:60°N太阳辐射[39];B:董哥洞和葫芦洞石笋[63,65];C:公海[40];D:TB剖面磁化率[67];E:YL剖面TOC含量[56];F:腾格里沙漠≥40μm含量[29];G:大地湾平均粒径[68];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J:GISP2 K+浓度[74];K:北半球冰量[69,75] ...
Reconstruction of climate and vegetation changes of Lake Bayanchagan (Inner Mongolia):Holocene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2
2006
...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同时受到亚洲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带来降水量多寡和北半球冰量变化的影响[40-41].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与雨量变化,其变化总体遵循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62-65],反映早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而中晚全新世以来夏季风逐渐减弱,季风雨量显著减少(图7A、B).基于巴彦查干孢粉的定量气候重建显示10.5 cal ka BP之前气候干冷,10.5—6.5 cal ka BP气候最为湿润,年降水量比现在高30%—60%[66].盐海子磁化率、有机质及地球化学等指标分析显示早全新世降水最高,为气候适宜期[36].泊江海子孢粉记录显示11.39—7.51 cal ka BP阔叶疏林草原发育,降水较高,气候暖湿,中晚全新世气候逐渐趋于干旱[37].这些记录反映早全新世夏季风增强,区域湿度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 ,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Sandy loess records of precipitation changes and monsoon migrations in the Hunshandake Sandy Land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2
2018
...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同时受到亚洲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带来降水量多寡和北半球冰量变化的影响[40-41].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与雨量变化,其变化总体遵循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62-65],反映早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而中晚全新世以来夏季风逐渐减弱,季风雨量显著减少(图7A、B).基于巴彦查干孢粉的定量气候重建显示10.5 cal ka BP之前气候干冷,10.5—6.5 cal ka BP气候最为湿润,年降水量比现在高30%—60%[66].盐海子磁化率、有机质及地球化学等指标分析显示早全新世降水最高,为气候适宜期[36].泊江海子孢粉记录显示11.39—7.51 cal ka BP阔叶疏林草原发育,降水较高,气候暖湿,中晚全新世气候逐渐趋于干旱[37].这些记录反映早全新世夏季风增强,区域湿度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 A:60°N太阳辐射[39];B:董哥洞和葫芦洞石笋[63,65];C:公海[40];D:TB剖面磁化率[67];E:YL剖面TOC含量[56];F:腾格里沙漠≥40μm含量[29];G:大地湾平均粒径[68];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J:GISP2 K+浓度[74];K:北半球冰量[69,75] ...
Pala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 of grain-size compositions of terrace deposits on the western Chinese Loess Plateau
2
2018
...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同时受到亚洲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带来降水量多寡和北半球冰量变化的影响[40-41].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与雨量变化,其变化总体遵循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62-65],反映早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而中晚全新世以来夏季风逐渐减弱,季风雨量显著减少(图7A、B).基于巴彦查干孢粉的定量气候重建显示10.5 cal ka BP之前气候干冷,10.5—6.5 cal ka BP气候最为湿润,年降水量比现在高30%—60%[66].盐海子磁化率、有机质及地球化学等指标分析显示早全新世降水最高,为气候适宜期[36].泊江海子孢粉记录显示11.39—7.51 cal ka BP阔叶疏林草原发育,降水较高,气候暖湿,中晚全新世气候逐渐趋于干旱[37].这些记录反映早全新世夏季风增强,区域湿度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 A:60°N太阳辐射[39];B:董哥洞和葫芦洞石笋[63,65];C:公海[40];D:TB剖面磁化率[67];E:YL剖面TOC含量[56];F:腾格里沙漠≥40μm含量[29];G:大地湾平均粒径[68];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J:GISP2 K+浓度[74];K:北半球冰量[69,75] ...
An outline of North American deglaciation with emphasis on central and northern Canada
3
2004
... A:60°N太阳辐射[39];B:董哥洞和葫芦洞石笋[63,65];C:公海[40];D:TB剖面磁化率[67];E:YL剖面TOC含量[56];F:腾格里沙漠≥40μm含量[29];G:大地湾平均粒径[68];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J:GISP2 K+浓度[74];K:北半球冰量[69,75] ...
... 具体来讲,全新世之前特别是末次盛冰期,由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显著减弱,亚洲夏季风总体较弱,而北半球高纬度冰量显著增加,导致亚洲冬季风强度空前强烈[69,74-75](图7F、J、K),包括库布齐沙漠在内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风沙活动非常强盛,风沙沉积不能被堆积而保存OSL信号,气候显著干旱[48].这一干旱的环境状态可能一直持续到全新世之前. ...
... 8/7—2 ka:7 ka以来随着北半球高纬冰盖的消失,冰量强迫对夏季风强度的影响降至最低甚至不产生作用,夏季风强度随之显著增加,降水在中全新世达到最高[69].同时,大量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缩短了夏季风输送水汽的距离,使得水汽输送量增加[41],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中全新世库布齐沙漠气候环境最优,植被盖度明显增加,风沙活动显著减弱,古土壤广泛发育. ...
Ice-volume forcing of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variations in the past 800,000 years
0
1995
Stepwise expansion of desert environment across northern China in the past 3.5 Ma and implications for monsoon evolution
0
2005
Chinese loess record of monsoon climate during the last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
0
2001
The Holocene Asian monsoon:link to solar changes and north Atlantic climate
2
2005
...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同时受到亚洲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带来降水量多寡和北半球冰量变化的影响[40-41].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与雨量变化,其变化总体遵循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62-65],反映早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而中晚全新世以来夏季风逐渐减弱,季风雨量显著减少(图7A、B).基于巴彦查干孢粉的定量气候重建显示10.5 cal ka BP之前气候干冷,10.5—6.5 cal ka BP气候最为湿润,年降水量比现在高30%—60%[66].盐海子磁化率、有机质及地球化学等指标分析显示早全新世降水最高,为气候适宜期[36].泊江海子孢粉记录显示11.39—7.51 cal ka BP阔叶疏林草原发育,降水较高,气候暖湿,中晚全新世气候逐渐趋于干旱[37].这些记录反映早全新世夏季风增强,区域湿度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37,66].而Chen等[40]认为以石笋氧同位素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对公海降水量的定量重建表明:7.8—5.3 cal ka BP公海夏季风最强,降水量最高,反映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显然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10 ka前后,图7C).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其他气候记录,如TB和YL 黄土剖面显示9—3 ka前后磁化率和TOC含量显著增加,指示夏季风最为强盛[56,67](图7D、E).库布齐沙漠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时期(6—2 ka)也明显滞后于太阳辐射最高时期(图7I),这些记录均表明夏季风强度并非受到单一低纬太阳辐射驱动.由于北半球高纬度残余冰量的存在,其冰量变化也能通过影响亚洲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对季风边缘区沙漠环境演变产生影响[68-73],如达里湖孢粉记录表明由于高纬冰量的制约,季风边缘区8 ka前后夏季风才开始增强[41];岱海[49]、柒盖淖[53]、巴汗淖[54]气候指标分析结果与之较为一致.这些记录表明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降水量最高,早全新世区域相对干旱的环境同时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和北半球高纬残余冰量的制约[40]. ...
... 2 ka以来: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逐渐减弱导致季风衰退[73],季风雨量显著减少,气候逐渐趋于干旱.此外,人类活动增强进一步加剧了沙漠环境的干旱化.人口急剧增加,人类在沙漠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如过度开垦、放牧、樵采等人为活动以及战乱等因素[14,24,45,57,61,76]破坏地表植被,使得植被覆盖相对较差,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进而风沙活动明显增强,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 ...
Major features and forcing of high-latitude northern hemispher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using a 110,000-year-long glaciochemical series
2
1997
... A:60°N太阳辐射[39];B:董哥洞和葫芦洞石笋[63,65];C:公海[40];D:TB剖面磁化率[67];E:YL剖面TOC含量[56];F:腾格里沙漠≥40μm含量[29];G:大地湾平均粒径[68];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J:GISP2 K+浓度[74];K:北半球冰量[69,75] ...
... 具体来讲,全新世之前特别是末次盛冰期,由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显著减弱,亚洲夏季风总体较弱,而北半球高纬度冰量显著增加,导致亚洲冬季风强度空前强烈[69,74-75](图7F、J、K),包括库布齐沙漠在内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风沙活动非常强盛,风沙沉积不能被堆积而保存OSL信号,气候显著干旱[48].这一干旱的环境状态可能一直持续到全新世之前. ...
A new global ice sheet reconstruction for the past 80000 years
2
2021
... A:60°N太阳辐射[39];B:董哥洞和葫芦洞石笋[63,65];C:公海[40];D:TB剖面磁化率[67];E:YL剖面TOC含量[56];F:腾格里沙漠≥40μm含量[29];G:大地湾平均粒径[68];H:库布齐沙漠风成砂概率密度曲线;I:库布齐沙漠古土壤概率密度曲线;J:GISP2 K+浓度[74];K:北半球冰量[69,75] ...
... 具体来讲,全新世之前特别是末次盛冰期,由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显著减弱,亚洲夏季风总体较弱,而北半球高纬度冰量显著增加,导致亚洲冬季风强度空前强烈[69,74-75](图7F、J、K),包括库布齐沙漠在内的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风沙活动非常强盛,风沙沉积不能被堆积而保存OSL信号,气候显著干旱[48].这一干旱的环境状态可能一直持续到全新世之前. ...
Asian dust-storm activity dominated by Chinese dynasty changes since 2000 BP
1
2020
... 2 ka以来: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逐渐减弱导致季风衰退[73],季风雨量显著减少,气候逐渐趋于干旱.此外,人类活动增强进一步加剧了沙漠环境的干旱化.人口急剧增加,人类在沙漠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如过度开垦、放牧、樵采等人为活动以及战乱等因素[14,24,45,57,61,76]破坏地表植被,使得植被覆盖相对较差,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进而风沙活动明显增强,土壤发育程度显著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