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system feed backs and cascad eprocesses:standing the irrolein theres ponses of Arcticandal pineeco system stoen vironmen talchange
1
2010
...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大气、土壤、水体的“自然纽带”,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持物质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然而,植被覆盖和生长状况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4],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因素.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作为反映植被生长和时空变化研究的重要指标,与植被覆盖度、生物量以及光合作用等联系密切,多数学者广泛利用NDVI进行全球或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力研究,NDVI的趋势可近似表达植被“绿化”或“褐化”的趋势[5-6]. ...
Satellite-observed changes in terrestrial vegetation growth trends across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ssociated with land cover and climate from 1982 to 2011
1
2016
...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大气、土壤、水体的“自然纽带”,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持物质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然而,植被覆盖和生长状况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4],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因素.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作为反映植被生长和时空变化研究的重要指标,与植被覆盖度、生物量以及光合作用等联系密切,多数学者广泛利用NDVI进行全球或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力研究,NDVI的趋势可近似表达植被“绿化”或“褐化”的趋势[5-6]. ...
策勒绿洲植被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研究
1
2003
...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大气、土壤、水体的“自然纽带”,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持物质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然而,植被覆盖和生长状况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4],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因素.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作为反映植被生长和时空变化研究的重要指标,与植被覆盖度、生物量以及光合作用等联系密切,多数学者广泛利用NDVI进行全球或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力研究,NDVI的趋势可近似表达植被“绿化”或“褐化”的趋势[5-6]. ...
Impact of vegetative cover and slope on runoff,erosion,and water quality for field plots on a range of soil and spoil materials on central Queensland coal mines
1
2000
...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大气、土壤、水体的“自然纽带”,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持物质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然而,植被覆盖和生长状况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4],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因素.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作为反映植被生长和时空变化研究的重要指标,与植被覆盖度、生物量以及光合作用等联系密切,多数学者广泛利用NDVI进行全球或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力研究,NDVI的趋势可近似表达植被“绿化”或“褐化”的趋势[5-6]. ...
Debating the greening vs.browning of the North American boreal forest:differences between satellite datasets
1
2010
...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大气、土壤、水体的“自然纽带”,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持物质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然而,植被覆盖和生长状况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4],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因素.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作为反映植被生长和时空变化研究的重要指标,与植被覆盖度、生物量以及光合作用等联系密切,多数学者广泛利用NDVI进行全球或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力研究,NDVI的趋势可近似表达植被“绿化”或“褐化”的趋势[5-6]. ...
Proxy global assessment of land degradation
1
2008
...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大气、土壤、水体的“自然纽带”,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持物质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然而,植被覆盖和生长状况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4],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因素.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作为反映植被生长和时空变化研究的重要指标,与植被覆盖度、生物量以及光合作用等联系密切,多数学者广泛利用NDVI进行全球或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力研究,NDVI的趋势可近似表达植被“绿化”或“褐化”的趋势[5-6]. ...
欧亚大陆草原带1982-2008年间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2
2017
... 许多学者对新疆、西北干旱区乃至中亚草地植被覆盖度、长势等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区域暖干化的背景下,1982—2008年哈萨克斯坦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7];受持续畜牧超载及气候条件恶化影响,2001—2010年新疆全区草地NPP总量呈波动减少的趋势,下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天山西部[8];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新疆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和载畜量下降20%~30%,草地覆盖度下降5%~10%[9],这可能与全疆大部分草原区域遭受旱情有关[10].以往研究多针对较大空间区域内不同类型草地长势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未对某一具体草地类型如低山草甸进行深入研究,近几十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低山草甸植被是否退化或恢复尚不明了. ...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新疆草地生产力及碳源汇分布特征与机制研究
4
2013
... 许多学者对新疆、西北干旱区乃至中亚草地植被覆盖度、长势等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区域暖干化的背景下,1982—2008年哈萨克斯坦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7];受持续畜牧超载及气候条件恶化影响,2001—2010年新疆全区草地NPP总量呈波动减少的趋势,下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天山西部[8];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新疆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和载畜量下降20%~30%,草地覆盖度下降5%~10%[9],这可能与全疆大部分草原区域遭受旱情有关[10].以往研究多针对较大空间区域内不同类型草地长势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未对某一具体草地类型如低山草甸进行深入研究,近几十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低山草甸植被是否退化或恢复尚不明了. ...
... 本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位于中国新疆西北部的低山草甸NDVI在2008年前后存在由非绿转微绿的趋势,2001—2008年存在“褐化”趋势,但总体上绝大部分区域属于“绿化”状态,而2009—2020年虽存在微弱的“绿化”趋势,但总体上植被仍处于“褐化”状态,植被在退化.这与liu等[39]研究得出的1982—2015年亚洲高山植被在1998年前后存在由绿转褐的趋势不同,与Zhang等[40]和Xu等[41]的研究结论(1982—2013年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亚洲高山区域植被有“绿化”的趋势)也略有不同.这可能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时段有关,Liu等[39]、Zhang等[40]、Xu等[41]的研究对象是高山植被,研究时段为2015年之前;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低山草甸,研究时段为2020年之前.但本文研究结论与杨红飞[8]的结论相似,即2001—2010年新疆全区草地NPP总量呈波动减少趋势,且下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天山西部,即为塔城地区低山草甸区. ...
... 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在本文中,春季NDVI的增加速度较其他季节大,夏季NDVI的增加速度最小,NDVI主要受降水的正向影响较大,在过去20年来夏季降水经历了明显降低的趋势,因此,夏季NDVI增加速度最小,这与王飞等[42]的研究结论(降水量是限制塔城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因素)相类似,张善红[43]和陈晓光等[44]也认为春夏季降水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关键性因素,杨红飞[8]更是研究得出新疆植被NPP的变化主要依赖降水,与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在本研究区的中、南部2008年后降水减少,NDVI呈降低趋势;北部降水增加,NDVI相应增加,也说明NDVI与降水之间关系密切. ...
... 过去几十年,由于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对草原区进行不合理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加之,超载过牧、鼠虫害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加重.而人类活动是草地改善的主导因素,占改善草地总面积的45.51%,气候变化导致了30.60%的草地改善[8].截至目前,塔城地区已实施了一系列草地保护措施.针对塔城地区库鲁斯台草地存在不同程度退化的问题,当地政府实施了轮牧、休牧和禁牧措施,即在平均植被覆盖度在30%以上的区域进行划区轮牧,在因超载过牧而退化的春秋草场进行季节性休养生息,在植被覆盖度为10%左右的区域实现禁牧制度[45].2008年之后,在塔城地区还实施了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工程等,通过实施这些工程,起到了一定的生态恢复效应[45-47].本文研究得出的2008年后该区域低山草甸植被存在微绿趋势,也说明实施生态修复措施促进了生态恢复,但从近10年来看,NDVI仅以每10 a 0.001的速率增长,植被恢复效果不佳.段少敏[30]也发现在该区域即使实施了禁牧、草畜平衡和补偿奖励政策,草原生态恢复具有短暂性,从长期来看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整体效益一般.今后,该区域草地恢复还需结合植被生长主要依赖降水量的结论及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研发节水灌溉等水资源保障配套技术和退化草原生态治理技术,从根本上实现草地的修复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
新疆主要牧区夏草场退化状况及恢复对策研究
1
2011
... 许多学者对新疆、西北干旱区乃至中亚草地植被覆盖度、长势等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区域暖干化的背景下,1982—2008年哈萨克斯坦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7];受持续畜牧超载及气候条件恶化影响,2001—2010年新疆全区草地NPP总量呈波动减少的趋势,下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天山西部[8];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新疆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和载畜量下降20%~30%,草地覆盖度下降5%~10%[9],这可能与全疆大部分草原区域遭受旱情有关[10].以往研究多针对较大空间区域内不同类型草地长势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未对某一具体草地类型如低山草甸进行深入研究,近几十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低山草甸植被是否退化或恢复尚不明了. ...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法反演新疆天然草原植被覆盖度变化
1
2020
... 许多学者对新疆、西北干旱区乃至中亚草地植被覆盖度、长势等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区域暖干化的背景下,1982—2008年哈萨克斯坦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7];受持续畜牧超载及气候条件恶化影响,2001—2010年新疆全区草地NPP总量呈波动减少的趋势,下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天山西部[8];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新疆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和载畜量下降20%~30%,草地覆盖度下降5%~10%[9],这可能与全疆大部分草原区域遭受旱情有关[10].以往研究多针对较大空间区域内不同类型草地长势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未对某一具体草地类型如低山草甸进行深入研究,近几十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低山草甸植被是否退化或恢复尚不明了. ...
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草地类型及其利用特性
1
1992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西北地区植被背景值及演替规律研究
2
2003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 [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全球草地生产力时空动态定量评估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2
2015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 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在本文中,春季NDVI的增加速度较其他季节大,夏季NDVI的增加速度最小,NDVI主要受降水的正向影响较大,在过去20年来夏季降水经历了明显降低的趋势,因此,夏季NDVI增加速度最小,这与王飞等[42]的研究结论(降水量是限制塔城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因素)相类似,张善红[43]和陈晓光等[44]也认为春夏季降水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关键性因素,杨红飞[8]更是研究得出新疆植被NPP的变化主要依赖降水,与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在本研究区的中、南部2008年后降水减少,NDVI呈降低趋势;北部降水增加,NDVI相应增加,也说明NDVI与降水之间关系密切. ...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草原植被状况变化研究:以内蒙古草原为例
1
2007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Evalu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rainfall products using rain gauge data over complex terrain in southwest China
1
2014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Leaf onset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riggered by daytime temperature
0
2015
Can changes in autumn phenology facilitate earlier green-up date of northern vegetation?
1
2020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Climate-dependent changes in herbaceous vegetation on Solonchakous Solonetzes of the Northern Caspian lowland
1
2011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High arctic vegetation change mediated by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1
2021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Greening of the earth and its drivers
0
2016
Climatic change controls productivity variation in global grasslands
0
2016
Plant phenology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current progresses and challenges
1
2019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Response of altitudinal vegetation belt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n northwestern China to climate change during 1989-2015
1
2021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夏季植被特征及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
1
2013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新疆塔城地区天然草原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1
2015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新疆塔城不同类型草场生产力动态变化
2
2017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是新疆著名的边境草原区,近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草地退化严重.草原分布区的准噶尔西部山地由一系列山地组成,除个别山峰在3 000 m以外,山地大多有不同高度的准平原面,土壤类型多样.它是世界上塔巴加泰山上典型的低山草甸,灌木建群种有金丝桃叶绣线菊(Spiraea hypericifolia)、异花栒子(Cotoneaster allochrous)、新疆忍冬(Lonicera tatarica)、宽刺蔷薇(Rosa platyacantha)、绿叶木蓼(Atraphaxis laetevirens)、野扁桃(Amygdalus ledebouriana)等,草本建群种有细叶针茅(Stipa lessingiana)、矮羊茅(Festuca coelestis)、西北绢蒿(Seriphidium nitrosum)、龙蒿(Artemisia dracunculus)、伊犁岩风(Libanotis iliensis)、串珠老鹳草(Geranium transversale)、亚洲耆(Achillea asiatica)、准噶尔乌头(Aconitum soongaricum)等.此外,它被认为是亚洲甚至世界的“一个花的世界”“万花园的野生植物”“野生动物的自然博物馆”及世界上重要的动物和植物资源银行.它也是亚洲,特别是中国的重要牧区.这些草地每年为超过4 275 000只家畜提供食物.同时,该研究区拥有一个温和的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低山草甸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和畜牧业生产敏感[26,30]. ...
Synthesis of semi-natural grassland vegetation of a biogeographically heterogeneous area:mesophilous species-rich meadows in Switzerland
1
2000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Grassland dynamics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Xinjiang from 2000 to 2014
1
2018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新疆兵团农九师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效益初探
1
2013
... 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11-12],准确估计这些因子对草地动态的影响,了解其动态驱动力,对于缓解草地退化、实现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资源存在差异,可导致植被差异[12].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年来植被覆盖既受数十年或数年尺度的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14].气候变暖促进了植被活动[15-17],在里海北部低地秋冬季节显著的升温和生长季水分供应的增加,导致其普遍的中生植被化,黑蒿(Artemisia pauciflora)群落被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取代[18].气温升高还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19-22],对植被在春季和冬季的生长有正面影响,植被绿化期提前.温度升高是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新疆西部山地草原的分布边界将转移到更高的高度,这可能增加牧场的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3].徐满厚等[24]发现,气候变暖对高山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了高山植被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欧亚大陆草地主要受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7].对于塔城地区,郭宏[25]发现影响该区域天然草地退化的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放牧制度;古丽娜尔·沙亚汗等[26]发现降水少、气温高有利于该区域草地的生长,降水多、气温低不利于山地草甸的生长.在人类活动对草地生长影响方面,Ehrensberger[27]2000年发现半自然草甸植被区系组成随着耕作或立地条件的微小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2000—2014年,新疆草地NPP呈降低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面积开荒、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28].2010年国家对农九师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通过实地监测发现,地表生物量明显增加,做到了减畜不减产,实现了牧民增收[29].如今已11年过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草原植被长势如何,绿度怎样尚不得而知.通过掌握当前低山草甸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低山草甸植被绿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出更加高效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山地草原的有效恢复,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农户视角的塔城草原生态补偿效益研究
2
2015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是新疆著名的边境草原区,近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草地退化严重.草原分布区的准噶尔西部山地由一系列山地组成,除个别山峰在3 000 m以外,山地大多有不同高度的准平原面,土壤类型多样.它是世界上塔巴加泰山上典型的低山草甸,灌木建群种有金丝桃叶绣线菊(Spiraea hypericifolia)、异花栒子(Cotoneaster allochrous)、新疆忍冬(Lonicera tatarica)、宽刺蔷薇(Rosa platyacantha)、绿叶木蓼(Atraphaxis laetevirens)、野扁桃(Amygdalus ledebouriana)等,草本建群种有细叶针茅(Stipa lessingiana)、矮羊茅(Festuca coelestis)、西北绢蒿(Seriphidium nitrosum)、龙蒿(Artemisia dracunculus)、伊犁岩风(Libanotis iliensis)、串珠老鹳草(Geranium transversale)、亚洲耆(Achillea asiatica)、准噶尔乌头(Aconitum soongaricum)等.此外,它被认为是亚洲甚至世界的“一个花的世界”“万花园的野生植物”“野生动物的自然博物馆”及世界上重要的动物和植物资源银行.它也是亚洲,特别是中国的重要牧区.这些草地每年为超过4 275 000只家畜提供食物.同时,该研究区拥有一个温和的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低山草甸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和畜牧业生产敏感[26,30]. ...
... 过去几十年,由于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对草原区进行不合理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加之,超载过牧、鼠虫害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加重.而人类活动是草地改善的主导因素,占改善草地总面积的45.51%,气候变化导致了30.60%的草地改善[8].截至目前,塔城地区已实施了一系列草地保护措施.针对塔城地区库鲁斯台草地存在不同程度退化的问题,当地政府实施了轮牧、休牧和禁牧措施,即在平均植被覆盖度在30%以上的区域进行划区轮牧,在因超载过牧而退化的春秋草场进行季节性休养生息,在植被覆盖度为10%左右的区域实现禁牧制度[45].2008年之后,在塔城地区还实施了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工程等,通过实施这些工程,起到了一定的生态恢复效应[45-47].本文研究得出的2008年后该区域低山草甸植被存在微绿趋势,也说明实施生态修复措施促进了生态恢复,但从近10年来看,NDVI仅以每10 a 0.001的速率增长,植被恢复效果不佳.段少敏[30]也发现在该区域即使实施了禁牧、草畜平衡和补偿奖励政策,草原生态恢复具有短暂性,从长期来看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整体效益一般.今后,该区域草地恢复还需结合植被生长主要依赖降水量的结论及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研发节水灌溉等水资源保障配套技术和退化草原生态治理技术,从根本上实现草地的修复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
Shift in the trend of browning in Southwestern Tibetan Plateau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1
2020
... 在季节尺度上,NDVI在2008年左右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图2).具体来说,在第一个时期(2000—2008年),NDVI的降幅在夏季(6—8月)最大(每10年0.008),在春季(3—5月)最小(每10年0.002).在第二个时期(2009—2020年),NDVI增长率春季最大(每10年0.006),夏季最小(每10年0.0007).在整个研究时期内,春季NDVI的增长速度最大(每10年0.002),夏季NDVI的增长速度最小(每10年0.0002).在NDVI的动态变化和趋势逆转中,春季和秋季的贡献率较大,与现有的物候和植被绿化趋势研究结论[31-33]相差不大. ...
Responses and feedback of the Tibetan Plateau's alpine ecosystem to climate change
0
2019
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1
2022
... 在季节尺度上,NDVI在2008年左右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图2).具体来说,在第一个时期(2000—2008年),NDVI的降幅在夏季(6—8月)最大(每10年0.008),在春季(3—5月)最小(每10年0.002).在第二个时期(2009—2020年),NDVI增长率春季最大(每10年0.006),夏季最小(每10年0.0007).在整个研究时期内,春季NDVI的增长速度最大(每10年0.002),夏季NDVI的增长速度最小(每10年0.0002).在NDVI的动态变化和趋势逆转中,春季和秋季的贡献率较大,与现有的物候和植被绿化趋势研究结论[31-33]相差不大. ...
Spring temperature change and its implication in the change of vegetation growth in North America from 1982 to 2006
1
2011
... 植物的生长季节性很强.季节变化具有春季>秋季>夏季的特征,这与Wang等[34]和李素艳[35]的研究结论相似.从地理分布的角度看,2008年以前植被NDVI在春季和秋季增加的地区主要是研究区的北部,夏季主要是研究区的北部和西部.2008年以后,整个区域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呈现“褐化”状态,尤其是研究区北部. ...
洪善达克地区草地资源评价与载畜量的研究:以内蒙古正蓝旗为例
1
2004
... 植物的生长季节性很强.季节变化具有春季>秋季>夏季的特征,这与Wang等[34]和李素艳[35]的研究结论相似.从地理分布的角度看,2008年以前植被NDVI在春季和秋季增加的地区主要是研究区的北部,夏季主要是研究区的北部和西部.2008年以后,整个区域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呈现“褐化”状态,尤其是研究区北部. ...
亚洲内陆干旱区NDVI与树木生长的气候响应及其影响因素
1
2022
... 不同年份NDVI间自相关性可能会影响NDVI与气温、降水和牲畜养殖量之间的相关性[36-38].2001—2020年NDVI值为0~1.0,NDVI可被理解为一种随机序列,能被用来执行下面的相关分析.2001—2020年NDVI与降水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64,双尾显著性检验P值为0.010;与气温不呈相关性,相关系数仅为0.098,与当地的牲畜载畜量也不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仅为0.005.这种相关性在夏季表现得最为明显,夏季NDVI与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23,P值为0.018,说明在该区域降水对NDVI的正向影响最大. ...
2000—2019年中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0
2022
中亚草地植被指数(NDVI)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
1
2022
... 不同年份NDVI间自相关性可能会影响NDVI与气温、降水和牲畜养殖量之间的相关性[36-38].2001—2020年NDVI值为0~1.0,NDVI可被理解为一种随机序列,能被用来执行下面的相关分析.2001—2020年NDVI与降水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64,双尾显著性检验P值为0.010;与气温不呈相关性,相关系数仅为0.098,与当地的牲畜载畜量也不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仅为0.005.这种相关性在夏季表现得最为明显,夏季NDVI与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23,P值为0.018,说明在该区域降水对NDVI的正向影响最大. ...
Continuous warming shift greening towards browning in the Southeast and Northwest high mountain Asia
2
2021
... 本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位于中国新疆西北部的低山草甸NDVI在2008年前后存在由非绿转微绿的趋势,2001—2008年存在“褐化”趋势,但总体上绝大部分区域属于“绿化”状态,而2009—2020年虽存在微弱的“绿化”趋势,但总体上植被仍处于“褐化”状态,植被在退化.这与liu等[39]研究得出的1982—2015年亚洲高山植被在1998年前后存在由绿转褐的趋势不同,与Zhang等[40]和Xu等[41]的研究结论(1982—2013年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亚洲高山区域植被有“绿化”的趋势)也略有不同.这可能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时段有关,Liu等[39]、Zhang等[40]、Xu等[41]的研究对象是高山植被,研究时段为2015年之前;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低山草甸,研究时段为2020年之前.但本文研究结论与杨红飞[8]的结论相似,即2001—2010年新疆全区草地NPP总量呈波动减少趋势,且下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天山西部,即为塔城地区低山草甸区. ...
... [39]、Zhang等[40]、Xu等[41]的研究对象是高山植被,研究时段为2015年之前;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低山草甸,研究时段为2020年之前.但本文研究结论与杨红飞[8]的结论相似,即2001—2010年新疆全区草地NPP总量呈波动减少趋势,且下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天山西部,即为塔城地区低山草甸区. ...
Green-up date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have continuously advanced from 1982 to 2011
2
2013
... 本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位于中国新疆西北部的低山草甸NDVI在2008年前后存在由非绿转微绿的趋势,2001—2008年存在“褐化”趋势,但总体上绝大部分区域属于“绿化”状态,而2009—2020年虽存在微弱的“绿化”趋势,但总体上植被仍处于“褐化”状态,植被在退化.这与liu等[39]研究得出的1982—2015年亚洲高山植被在1998年前后存在由绿转褐的趋势不同,与Zhang等[40]和Xu等[41]的研究结论(1982—2013年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亚洲高山区域植被有“绿化”的趋势)也略有不同.这可能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时段有关,Liu等[39]、Zhang等[40]、Xu等[41]的研究对象是高山植被,研究时段为2015年之前;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低山草甸,研究时段为2020年之前.但本文研究结论与杨红飞[8]的结论相似,即2001—2010年新疆全区草地NPP总量呈波动减少趋势,且下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天山西部,即为塔城地区低山草甸区. ...
... [40]、Xu等[41]的研究对象是高山植被,研究时段为2015年之前;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低山草甸,研究时段为2020年之前.但本文研究结论与杨红飞[8]的结论相似,即2001—2010年新疆全区草地NPP总量呈波动减少趋势,且下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天山西部,即为塔城地区低山草甸区. ...
Trend shifts in satellite-derived vegetation growth in Central Eurasia,1982-2013
2
2017
... 本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位于中国新疆西北部的低山草甸NDVI在2008年前后存在由非绿转微绿的趋势,2001—2008年存在“褐化”趋势,但总体上绝大部分区域属于“绿化”状态,而2009—2020年虽存在微弱的“绿化”趋势,但总体上植被仍处于“褐化”状态,植被在退化.这与liu等[39]研究得出的1982—2015年亚洲高山植被在1998年前后存在由绿转褐的趋势不同,与Zhang等[40]和Xu等[41]的研究结论(1982—2013年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亚洲高山区域植被有“绿化”的趋势)也略有不同.这可能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时段有关,Liu等[39]、Zhang等[40]、Xu等[41]的研究对象是高山植被,研究时段为2015年之前;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低山草甸,研究时段为2020年之前.但本文研究结论与杨红飞[8]的结论相似,即2001—2010年新疆全区草地NPP总量呈波动减少趋势,且下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天山西部,即为塔城地区低山草甸区. ...
... [41]的研究对象是高山植被,研究时段为2015年之前;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低山草甸,研究时段为2020年之前.但本文研究结论与杨红飞[8]的结论相似,即2001—2010年新疆全区草地NPP总量呈波动减少趋势,且下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天山西部,即为塔城地区低山草甸区. ...
新疆塔城地区近56年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分析
1
2018
... 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在本文中,春季NDVI的增加速度较其他季节大,夏季NDVI的增加速度最小,NDVI主要受降水的正向影响较大,在过去20年来夏季降水经历了明显降低的趋势,因此,夏季NDVI增加速度最小,这与王飞等[42]的研究结论(降水量是限制塔城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因素)相类似,张善红[43]和陈晓光等[44]也认为春夏季降水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关键性因素,杨红飞[8]更是研究得出新疆植被NPP的变化主要依赖降水,与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在本研究区的中、南部2008年后降水减少,NDVI呈降低趋势;北部降水增加,NDVI相应增加,也说明NDVI与降水之间关系密切. ...
太白山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区域气温的响应
1
2011
... 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在本文中,春季NDVI的增加速度较其他季节大,夏季NDVI的增加速度最小,NDVI主要受降水的正向影响较大,在过去20年来夏季降水经历了明显降低的趋势,因此,夏季NDVI增加速度最小,这与王飞等[42]的研究结论(降水量是限制塔城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因素)相类似,张善红[43]和陈晓光等[44]也认为春夏季降水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关键性因素,杨红飞[8]更是研究得出新疆植被NPP的变化主要依赖降水,与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在本研究区的中、南部2008年后降水减少,NDVI呈降低趋势;北部降水增加,NDVI相应增加,也说明NDVI与降水之间关系密切. ...
青海湖地区植被覆盖及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
1
2007
... 气候变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45.51%的草地退化;而人类活动次之,导致32.53%的草地退化[13].在本文中,春季NDVI的增加速度较其他季节大,夏季NDVI的增加速度最小,NDVI主要受降水的正向影响较大,在过去20年来夏季降水经历了明显降低的趋势,因此,夏季NDVI增加速度最小,这与王飞等[42]的研究结论(降水量是限制塔城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因素)相类似,张善红[43]和陈晓光等[44]也认为春夏季降水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关键性因素,杨红飞[8]更是研究得出新疆植被NPP的变化主要依赖降水,与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在本研究区的中、南部2008年后降水减少,NDVI呈降低趋势;北部降水增加,NDVI相应增加,也说明NDVI与降水之间关系密切. ...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提高塔城地区库鲁斯台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
2
2003
... 过去几十年,由于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对草原区进行不合理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加之,超载过牧、鼠虫害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加重.而人类活动是草地改善的主导因素,占改善草地总面积的45.51%,气候变化导致了30.60%的草地改善[8].截至目前,塔城地区已实施了一系列草地保护措施.针对塔城地区库鲁斯台草地存在不同程度退化的问题,当地政府实施了轮牧、休牧和禁牧措施,即在平均植被覆盖度在30%以上的区域进行划区轮牧,在因超载过牧而退化的春秋草场进行季节性休养生息,在植被覆盖度为10%左右的区域实现禁牧制度[45].2008年之后,在塔城地区还实施了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工程等,通过实施这些工程,起到了一定的生态恢复效应[45-47].本文研究得出的2008年后该区域低山草甸植被存在微绿趋势,也说明实施生态修复措施促进了生态恢复,但从近10年来看,NDVI仅以每10 a 0.001的速率增长,植被恢复效果不佳.段少敏[30]也发现在该区域即使实施了禁牧、草畜平衡和补偿奖励政策,草原生态恢复具有短暂性,从长期来看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整体效益一般.今后,该区域草地恢复还需结合植被生长主要依赖降水量的结论及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研发节水灌溉等水资源保障配套技术和退化草原生态治理技术,从根本上实现草地的修复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
... [45-47].本文研究得出的2008年后该区域低山草甸植被存在微绿趋势,也说明实施生态修复措施促进了生态恢复,但从近10年来看,NDVI仅以每10 a 0.001的速率增长,植被恢复效果不佳.段少敏[30]也发现在该区域即使实施了禁牧、草畜平衡和补偿奖励政策,草原生态恢复具有短暂性,从长期来看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整体效益一般.今后,该区域草地恢复还需结合植被生长主要依赖降水量的结论及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研发节水灌溉等水资源保障配套技术和退化草原生态治理技术,从根本上实现草地的修复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
京津风沙源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区退耕还林地的植被变化
0
2013
退耕还草工程在塔城地区塔尔巴合台山前旱地的生态恢复效果研究
1
2016
... 过去几十年,由于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对草原区进行不合理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加之,超载过牧、鼠虫害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加重.而人类活动是草地改善的主导因素,占改善草地总面积的45.51%,气候变化导致了30.60%的草地改善[8].截至目前,塔城地区已实施了一系列草地保护措施.针对塔城地区库鲁斯台草地存在不同程度退化的问题,当地政府实施了轮牧、休牧和禁牧措施,即在平均植被覆盖度在30%以上的区域进行划区轮牧,在因超载过牧而退化的春秋草场进行季节性休养生息,在植被覆盖度为10%左右的区域实现禁牧制度[45].2008年之后,在塔城地区还实施了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工程等,通过实施这些工程,起到了一定的生态恢复效应[45-47].本文研究得出的2008年后该区域低山草甸植被存在微绿趋势,也说明实施生态修复措施促进了生态恢复,但从近10年来看,NDVI仅以每10 a 0.001的速率增长,植被恢复效果不佳.段少敏[30]也发现在该区域即使实施了禁牧、草畜平衡和补偿奖励政策,草原生态恢复具有短暂性,从长期来看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整体效益一般.今后,该区域草地恢复还需结合植被生长主要依赖降水量的结论及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研发节水灌溉等水资源保障配套技术和退化草原生态治理技术,从根本上实现草地的修复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