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官方微信

高级检索

中国沙漠, 2023, 43(6): 142-150 doi: 10.7522/j.issn.1000-694X.2023.00086

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性评价

周霖,1, 张旭红2, 周成,3,4, 靳轶婷3, 吕丝丝3, 秦秋月3

1.西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3.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4.山西财经大学,数字文旅产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high-quality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rovinc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Zhou Lin,1, Zhang Xuhong2, Zhou Cheng,3,4, Jing Yiting3, Lv Sisi3, Qin Qiuyue3

1.Tourism Colleg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

3.Faculty of Culture,Tourism,Journalism and Art /,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4.School of Digital Culture and Tourism,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通讯作者: 周成(E-mail: zhoutravel@163.com

收稿日期: 2023-05-08   修回日期: 2023-10-09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23BGL166

Received: 2023-05-08   Revised: 2023-10-09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周霖(1994—),男,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地理、旅游地理等方面研究E-mail:zhoulin05@163.com , E-mail:zhoulin05@163.com

摘要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靶区,构建了基于旅游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产品供给、公共服务、产业人才和生态环境等6大维度、48个具体指标构成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权重、加权TOPSIS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其子系统权重、综合性发展以及耦合协调给予研究。结果显示:子系统权重旅游技术创新>旅游经济发展>旅游产业人才>旅游生态环境>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创新产出、旅游经济规模、旅游人才规模、生态环境治理、公共信息服务、旅游资源丰富度分别在上述子系统中所占权重也较大。旅游经济发展与产品供给在黄河流域空间格局相似,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人才的空间格局相似。旅游生态环境则与其他子系统差异较大,在黄河流域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分布格局。除四川省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在黄河流域总体呈河段差异性特征,下游省区发展等级较高,中下游省区次之,上游省区多为低等级类型。此外,沿线省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主要有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3种类型。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 旅游业 ; 系统性评价 ; TOPSIS ; 黄河流域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nine provinc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s the research area to construct a six-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dimensions include tourism econom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duct supply, public services, industry talen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employs entropy weight, weighted TOPSIS,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s to evaluate the subsystem weigh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bsystem weights are ranked as follow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tourism economy > industry talents >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public services > product supply. In addition, the tourism innovation output, tourism economy scale, tourism talent sca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tourism resource abundance have relatively high weights in the six subsystem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duct suppl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similar, as i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talents. Howev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uris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ared to other subsystem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high in the west and low in the east, and high in the north and low in the south. Except for Sichuan Province, the overall leve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shows differences in the river section. The downstream provinces are of a higher level, followed by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while the upstream provinces are mostly low-level types. Furthermo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constra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provinc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ourism economy.

Key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 tourism industry ; systematic evaluation ; TOPSIS ; Yellow River Basin

PDF (2608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周霖, 张旭红, 周成, 靳轶婷, 吕丝丝, 秦秋月. 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性评价. 中国沙漠[J], 2023, 43(6): 142-150 doi:10.7522/j.issn.1000-694X.2023.00086

Zhou Lin, Zhang Xuhong, Zhou Cheng, Jing Yiting, Lv Sisi, Qin Qiuyue.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high-quality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rovinc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J], 2023, 43(6): 142-150 doi:10.7522/j.issn.1000-694X.2023.00086

0 引言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抓手,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旅游者对出游方式、旅游体验等方面的需求愈加个性化、多样化,但传统的资源型、规模化旅游经济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旅游消费需求。旅游业亟须通过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水平、深化科技创新等方式,实现旅游业的内涵化与高质量发展1。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为满足旅游者现代旅游消费需求,政府部门、行业机构、旅游企业、高等院校等部门通过产品供给、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服务提升、生态保障等方式,实现旅游业由量向质的提升和转变过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衡量区域旅游业发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旅游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重要表征。

中国学者从概念内涵、动力机制、评价测度、产业应用等方面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广泛研究2。概念内涵方面,多数学者认同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以质量和效益为价值取向的发展理念3,强调产业要素从规模的“量”到结构的“质”、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发展4。此外,高质量发展内涵应该涵盖供给、需求、配置、投入产出、收入分配等多个层面,其核心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5;动机机制方面,任保平认为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三大路径来实现6。刘世锦7指出以上变革路径的关键在于切实地、持续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多学者则认同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8-9,其中,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在要求,绿色是基本色调,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最终目标10。高质量发展评价测度呈现出动态化与系统化的研究特征,经历了早期的经济增长效率指标,到全要素生产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再到高质量发展指数。维度也由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社会成果两维度11,到美好生活、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和绿色发展四维度12,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维度13,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生态循环、开放水平、民生福祉六维度14。此外,高质量发展也被运用于不同产业的研究领域中,如乡村农业15-16、文化旅游17-18、体育经济19-20、智慧城市21-22、数字金融23-24等,并形成了各类细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评估方案和发展路径等。综上所述,高质量发展由中国提出并取得了丰富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但仍存在如下不足:其一,测度指标虽由单一要素向多元化和体系化发展,但指标全面性和系统性尚显不足;其二,研究案例地多聚焦于全国宏观层面,对大河流域以及沿线省区的中观层面系统评价较少。基于此,本文以黄河流域9个省区为案例区域,尝试构建基于旅游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产品供给、公共服务、产业人才和生态环境等6大维度、48个具体指标构成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其子系统权重、总系统发展及耦合协调给予研究,以期为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黄河自西向东先后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流域面积达79.5万km2,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又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还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聚集区25。流域西接昆仑、北抵阴山、南倚秦岭、东临渤海,横跨东中西部,拥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貌类型和三江源、祁连山等国家公园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此外,黄河流域拥有河湟、河洛、关中、三晋、齐鲁等多种地域文化,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多个历史古都,为流域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载体。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26,《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等国家政策出台,为流域历史文化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新机遇,为沿线省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2 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性评价体系构建

2.1 系统性评价体系构建

通过对已有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献5-11进行梳理,结合黄河流域旅游业情况,在遵循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基础上,构建了包含6个子系统、48个三级指标的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性评价体系。其中,生态环境子系统中,废水排放量(C4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C42)、废气排放量(C43)为负向指标(表1)。在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性评价体系中,旅游经济发展(A1)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旅游经济规模(B1)和旅游经济效益(B2)分别从增量和质量方面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旅游产品供给(A2)即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与服务组合,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丰富度(B3)和资源吸引力(B4)分别表征区域旅游资源的规模集中和质量程度。旅游技术创新(A3)是引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创新投入(B5)和旅游创新产出(B6)是科技创新的最直接指标。旅游产业人才(A4)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在保证旅游人才规模(B7)的基础上,要注重旅游人才素质(B8)的提高,以更高的旅游服务水平来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旅游公共服务(A5)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辅助条件,是旅游业由规模化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其中,公共信息服务(B9)和旅游接待设施(B10)是构成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旅游生态环境(A6)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环境质量(B11)与生态治理(B12)可分别反映旅游环境的质量水平和优化能力。

表1   黄河流域沿线省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性评价体系

Table 1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system for high-quality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rovinc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basin

子系统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单元属性
旅游经济发展(A1旅游经济规模(B1国内旅游人次(C1万人次+
接待入境旅游人数(C2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C3万美元+
地区旅游总收入(C4万元+
旅游经济效益(B2旅游总收入/地区GDP(C5%+
旅游增加值/区域旅游产值(C6%+
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总人数(C7%+
星级饭店从业人数+旅行社从业人数(C8万人+
旅游产品供给(A2资源丰富度(B3A级旅游景区总数(C9+
自然保护区数(C10+
博物馆数量(C11+
文化站机构数(C12+
资源吸引力(B44A级景区数/A级景区总数(C13%+
自然保护区面积/地区面积(C14%+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C15%+
公园绿地面积/地区人口数(C16m2·人-1+
旅游技术创新(A3旅游创新投入(B5高校R & D拨入经费(C17万元+
R & D人员数/全部从业人数(C18%+
旅游科技活动投入费用(C19万元+
具有研究生学历科技人员/科技人员总数(C20%+
旅游创新产出(B6旅游产业专利授权数(C21+
旅游产业专利授权数/地区专利授权总数(C22%+
旅游科技论文发表数量(C23+
地区高校发表国外刊物论文数(C24+
旅游产业人才(A4旅游人才规模(B7含有旅游专业高等院校数(C25+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学生数(C26+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数(C27+
高等院校R & D人数(C28万人+
旅游人才素质(B8旅游高等院校数/地区高等院校总数(C29%+
旅游就业人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C30%+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人数/地区高等院校学生总数(C31%+
高校研究项目研究生参与数(C32+
旅游公共服务(A5公共信息服务(B9邮电业务总量(C33亿元+
互联网上网人数/地区人口数(C34%+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地区人口数(C35个·人-1+
每万人拥有公用电话数(C36个·万人-1+
旅游接待设施(B10星级饭店床位数(C37+
4星级饭店数(C38%+
旅行社数量(C39+
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C40+
旅游生态环境(A6环境质量(B11废水排放量(C41t-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C42t-
废气排放量(C43t-
城市园林绿化面积(C44hm2+
生态治理(B1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C4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C46%+
无害化处理厂数量(C47+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地区GDP(C48%+

“+”表示正向指标,“-”表示负向指标。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2 数据来源

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性评价体系包含直接性指标和计算所得指标。直接性指标包含C1~C4C9~C12C15C17C19C21C23~C28C32~C33C36~C47。计算所得指标主要为比值数据,可更详细地阐述各省区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包含C5~C8C13~C14C16C18C20C22C29~C31C34~C35C48。以上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2021)》《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21)》《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21)》等。需要说明的是,旅游产业专利授权数(C21)为旅游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3种类型加总,数据源于佰腾网(https://www.patexplorer.com/ads.html),通过选取“景点”或“游览”或“旅游”或“酒店”或“休闲”或“露营”或“园林”或“导游”或“景区”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出。旅游科技论文发表数量(C23)源于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检索数据库,通过“旅游”或“休闲”或“游览”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出。旅游高等院校数/地区高等院校总数(C29)来源于中国教育在线官方网站(https://www.gaokao.cn)。

3 研究方法

3.1 熵值权重法

熵值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量化指标。本研究运用熵值权重法对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各子系统、指标权重进行计算27。过程如下:

首先,运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矩阵X=(xijm×n 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

X′=(xij'm×n

正向指标标准化为:

xij'=(xij-ximin)/(ximax-ximin

负向指标标准化为:

xij'=(ximax-xij )/(ximax-ximin

式中:xij'为标准化值;xij 为原始指标数据。

其次,运用熵值法计算评价体系中第j个指标的熵值Hj

Hj=-ki=1mfij×lnfij

式中:k=(lnm-1;为避免lnfij 无意义,规定fij=1+xij'/i=1m1+xij'

最后,计算指标j的权重值wj'

wj'=1-Hj/n-i=1nHj

3.2 加权TOPSIS

TOPSIS是依据评价对象与理想目标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通过求得各方案与最优值和最差值之间的距离,进而得出各方案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本文即运用加权TOPSIS法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和综合性给予评价28。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公式yij'=xij/i=1mxij,对原始指标进行标准化,得到Y′=(yij'm×n,与权重向量wj =(w1w2,…,wn ) 相乘,得到加权规范决策矩阵:

A=(aij)m×n=(wj×yij')m×n

其次,用该加权矩阵中各指标最大值和最小值表示正理想解向量x+=(aj+n 和负理想解向量x-=(aj-n。计算各方案到正负理想解的欧几米德距离di+di-

di+=j=1naij-aj+2di-=j=1naij-aj-2

最后,计算各被评价对象与最优值的贴近度Ei,即可作为指标评价值,Ei 值越大,则说明该省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值越高:

Ei=100×di-di++di-

3.3 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指系统间或运动形式通过相互作用来彼此影响的现象。当系统或系统内部要素间配合较好、协调发展,称为良性耦合,反之,则称为恶性耦合。协调度则是度量系统或系统要素间发展过程中协调一致的程度,体现了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过程如下:

首先,运用耦合模型可计算得出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性评价体系中6个子系统的耦合度。公式为:

Ci=E1×E2×E3×E4×E5×E6E1+E2+E3+E4+E5+E6/661/6

式中:Ci 为系统耦合度,E1E2E3E4E5E6分别为旅游经济发展、旅游产品供给、旅游技术创新、旅游产业人才、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生态环境6个子系统评价值。当Ci =1时,表明各子系统间处于最佳耦合状态;当Ci =0时,表明各子系统间无关联,系统向无序化发展。

其次,引入耦合协调度来判定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中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公式为:

Di=Ci×Ti; Ti=αE1+βE2+γE3+δE4+εE5+ζE6

式中:Di 为耦合协调度;Ti 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值;α、β、γ、δ、ε、ζ为待定系数,在此均取1/6。根据廖重斌29划分标准,可将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划分为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6个类型。

4 结果

4.1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权重

从子系统看,权重值旅游技术创新>旅游经济发展>旅游产业人才>旅游生态环境>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品供给(表2)。在区域旅游业由规模化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旅游技术创新是第一动力且发挥着关键作用,权重为0.205。旅游业通过新技术引入和原有技术改进,可避免或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旅游业发展效率。旅游经济发展权重次之,为0.183。旅游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分别从增量和提质两方面反映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维度。进一步,旅游产业人才是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权重值为0.160,要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在旅游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等方面做更多工作。黄河流域沿线省区具有丰富的自然风光、特色文化、文保单位、非遗项目等旅游资源,产品供给丰度和吸引力并非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权重值与其他子系统相比较小,仅为0.147。

表2   黄河流域沿线省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与各指标权重值

Table 2  Weight values of subsystems and indicators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high-quality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rovinc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basin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子系统权重值指标权重值
旅游经济发展(A10.183B10.155C1权重值0.031,C2权重值0.026,C3权重值0.048,C4权重值0.050
B20.028C5权重值0.002,C6权重值0.011,C7权重值0.006,C8权重值0.010
旅游产品供给(A20.147B30.090C9权重值0.030,C10权重值0.013,C11权重值0.028,C12权重值0.019
B40.057C13权重值0.011,C14权重值0.006,C15权重值0.009,C16权重值0.031
旅游技术创新(A30.205B50.065C17权重值0.015,C18权重值0.012,C19权重值0.023,C20权重值0.014
B60.140C21权重值0.042,C22权重值0.011,C23权重值0.036,C24权重值0.051
旅游产业人才(A40.160B70.124C25权重值0.040,C26权重值0.044,C27权重值0.019,C28权重值0.021
B80.036C29权重值0.003,C30权重值0.008,C31权重值0.005,C32权重值0.020
旅游公共服务(A50.150B90.085C33权重值0.030,C34权重值0.013,C35权重值0.028,C36权重值0.019
B100.065C37权重值0.011,C38权重值0.006,C39权重值0.009,C40权重值0.031
旅游生态环境(A60.155B110.074C41权重值0.019,C42权重值0.016,C43权重值0.014,C44权重值0.025
B120.081C45权重值0.025,C46权重值0.015,C47权重值0.008,C48权重值0.032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从各指标看,旅游创新产出、旅游经济规模、旅游人才规模、生态环境治理、旅游资源丰富度、公共信息服务分别在各子系统中占较大权重。其中,旅游创新产出、公共信息服务、生态环境治理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提质的表现,这表明黄河流域旅游业在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和改善环境的过程中,已经由以往追求规模增加、投入增加向注重产出效能和高质发展方向转变。未来,旅游业应在旅游科技产出和创新、完善网络信息服务和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此外,旅游经济规模、人才规模与资源丰富度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增量的表现,黄河流域省区在旅游经济发展、产品供给和人才培养方面,仍需注重业态丰富、人才培养、收入增加等,在实现增量基础上向高质量方向转变。

4.2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评价

基于GIS10.6软件的自然断点法,可将加权TOPSIS法所计算得出的黄河流域沿线省区旅游业各子系统分为高等、较高、中等和低等级4个类型(图1)。

图1

图1   黄河流域沿线省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评价等级

Fig.1   Level of subsystems for high-quality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rovinc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basin


旅游经济发展(图1A)子系统在各省区的评价值极差为0.894,即旅游经济发展规模和效益在黄河流域各省区差异较大。高等级区有山东和四川省,基于雄厚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较大的游客规模,两大省区在旅游经济收入和效益方面均具优势。河南、山西和陕西等中游省区旅游经济为较高等级,而内蒙古则属于中等级省区。旅游经济发展为低等级的有青海、甘肃和宁夏,均处于黄河上游区域。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辖区面积狭小,旅游规模和收入较低,导致其旅游经济子系统评价值最低。

旅游产品供给(图1B)子系统评价值极差为0.426,在6个子系统中最小,流域内各省在旅游资源丰度和吸引力上差异性较小,这与前述旅游产品供给子系统权重较小相印证。此外,旅游产品供给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省际空间上具有相似性,高等级和较高等级省区均有山东、四川、陕西、山西与河南,这些地区不仅拥有齐鲁、河洛、关中、三晋等特色文化,还拥有众多河流山川、风景名胜、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为流域内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资源载体。低等级类型有上游的青海、甘肃和宁夏,或因自然环境单一、或旅游开发不足、或区域面积狭小等,旅游产品丰度与其他省区相比略显不足。

旅游科技创新(图1C)高等级类型仅有山东省,雄厚的科研实力、数量众多的科技型企业为其旅游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此外,四川和陕西拥有良好的高等院校教育与科技投入水平,加之近年来旅游专利发明与论文产出规模突出,其旅游创新属于较高等级。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山西等省区属于旅游技术创新低等级地区,R & D拨入经费、专利授权数、科技论文发表数等指标存在不足。其中,甘肃旅游技术创新评价值为0.127,在黄河流域沿线省区中处于最低。

旅游产业人才(图1D)子系统评价值极差为0.766,仅次于旅游经济发展极差。其空间格局与旅游科技创新相似,前三位省份均为山东、四川和陕西,这些省区在旅游人才培养规模、旅游高等院校数量等方面与其他省区相比具有优势。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的旅游产业人才均属低等级类型。此外,宁夏在旅游高等院校数、旅游专业学生数、高等院校R & D人数等指标上处于弱势,其旅游业人才评价值仅为0.034,成为黄河流域该子系统最低省区。

旅游公共服务(图1E)子系统高等级省区有山东、河南、陕西。近年来,基于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市场营销推广等,上述省区信息网络、接待设施等公共服务有大幅提升。其中,山东省公共服务评价值为0.704,处于黄河流域第一位置。此外,四川省旅游公共服务属较高等级,良好的旅游经济发展与产品供给为其公共服务提供了资金与物质保障。除青海、甘肃、宁夏等西部省区旅游公共服务属于低等级之外,山西旅游公共服务为0.328,也进入低等级类型,这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供给不匹配,着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旅游生态环境(图1F)子系统在黄河流域的空间格局与其他子系统差异较大,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特征。青海省属旅游生态环境高等级区,该省拥有三江源、可可西里、青海湖等自然保护区以及祁连山、三江源等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较好。较高等级有内蒙古和宁夏,这两个省区近年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内蒙古植树造林工程和土地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宁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了有效遏制。此外,陕西、河南、四川和山西的旅游生态环境属于低等级区,山西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但其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评价值为0.320。

4.3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性评价

表3所列,除四川外(黄河流域面积在四川为1.87万km2,仅占辖区面积的3.8%,占流域总面积的2.4%),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黄河流域总体呈河段差异性特征。下游的山东省属于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高等级型,其旅游产品和产业人才较为丰富,公共服务相对完善,创新水平优势明显,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值为0.765。中下游省区的陕西与河南为较高等级。近年来两大省区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推广,“人文陕西·大美秦岭”“中华之源·锦绣河南”等旅游形象深入人心,旅游业进入内涵化与质量化发展阶段。此外,山西与内蒙古属中等级型,虽然两省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品供给,但在产业人才、科技创新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劣势明显。上游省区宁夏、甘肃和青海旅游高质量发展属低等级型,亟须通过克服制约因素、突出产业优势等以提高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表3   黄河流域沿线省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与耦合协调度

Table 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systems of high-quality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rovinc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basin

省区综合评价值高质量发展等级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协调类型主要制约因素
山东0.765高等级0.9380.847良好协调旅游生态环境
四川0.630较高级0.8920.749中级协调旅游生态环境
陕西0.598较高级0.8970.732中级协调旅游生态环境
河南0.578较高级0.8890.717中级协调旅游技术创新
山西0.368中等级0.7410.522勉强协调旅游技术创新
内蒙古0.364中等级0.7250.513勉强协调旅游技术创新
宁夏0.260低等级0.3610.306轻度失调旅游经济发展
甘肃0.238低等级0.6890.405濒临失调旅游技术创新
青海0.207低等级0.4780.315轻度失调旅游经济发展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6大子系统耦合协调度与各省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高度关联。中下游省区各子系统间多为协调发展型。具体而言,山东为良好协调型,陕西和河南为中等协调型,山西和内蒙古为勉强协调型。上游省区宁夏、甘肃和青海则为轻度失调或濒临失调型。这表明旅游业各子系统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此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主要有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3种类型。其中,山东、四川和陕西为生态环境制约型,优化生态环境、降低污染排放是提升以上省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科技创新制约型有河南、山西、内蒙古和甘肃,研发资金与科技人才等投入不足,知识产出和科技成果转化不充分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限制。未来,应从加大旅游科技活动经费、发展智慧型旅游景区、增强旅游知识产出能力等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上游省区青海和宁夏属于旅游经济制约型,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其旅游产品供给提供了基础,但旅游接待规模与其产品供给优势不相匹配,提升旅游资源和产品效益转化率是上述省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5 结论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涉及产业动力、发展规模、产品技术、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内容,本研究着力建构了基于旅游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产品供给、公共服务、产业人才和生态环境等维度构成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系统化测度体系,理论层面可为区域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分析框架。以黄河流域沿线省区为靶区,对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综合性进行评价,实践层面可为沿黄省区旅游业区域间协同发展、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从子系统权重看,旅游技术创新权重最大,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关键因素,旅游经济发展权重次之,分别从增量和提质两方面反映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维度。旅游创新产出、旅游经济规模、旅游人才规模、生态环境治理、公共信息服务、旅游资源丰富度分别在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各子系统中权重较大。

从子系统评价看,旅游经济发展与产品供给在黄河流域的空间格局相似,高和较高等级均有山东、四川、陕西、山西与河南,这些省区拥有众多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资源载体,低等级省区有青海、甘肃与宁夏。另外,旅游技术创新与产业人才空间格局相似,旅游生态环境在黄河流域则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

从综合性评价看,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总体呈河段差异性特征,下游山东为高等级型,中下游的陕西与河南为较高等级,上游宁夏、甘肃和青海则属于低等级型。各省子系统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沿线省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有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3种类型。

本研究仍存在如下不足和深化之处。研究尺度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性评价主要以黄河流域沿线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未来可运用网络数据挖掘、文献内容分析等方法以克服量化指标获取性困难,将研究尺度下沉于流域沿线地市和县乡等微观层面。细分系统上,主要基于产业规模、科学技术、旅游产品、产业人才、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6个维度,未来可进一步从旅游产业的要素结构、产业链条、行业部门等构建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给予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周成.

区域旅游创新研究:要素解构、能力评价与效率测度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本文引用: 1]

任保平文丰安.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

[J].改革,20184):5-16.

[本文引用: 1]

金碚.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

[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

[本文引用: 1]

王雄飞李香菊.

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与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

[J].改革,20186):80-88.

[本文引用: 1]

夏锦文吴先满吕永刚.

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内涵、态势及对策

[J].现代经济探讨,20185):1-5.

[本文引用: 2]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

[J].学术月刊,2018503):66-74.

[本文引用: 1]

刘世锦.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J].中国发展观察,201721):5-6.

[本文引用: 1]

邓创曹子雯.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区域异质性分析

[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2):31-39.

[本文引用: 1]

田秋生.

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8.

[本文引用: 1]

朱洁西李俊江.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区域创新绩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分析

[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2382):1-23.

[本文引用: 1]

苗峻玮冯华.

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测度

[J].经济问题,202011):111-118.

[本文引用: 2]

张扬解柠羽韩清艳.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差异研究

[J].统计与决策,2022381):103-107.

[本文引用: 1]

李子联王爱民.

江苏高质量发展:测度评价与推进路径

[J].江苏社会科学,20191):247-256.

[本文引用: 1]

王亚男唐晓彬.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沿海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测度及空间分异

[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2):67-77.

[本文引用: 1]

李首涵杨萍卢德成.

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鲁苏浙3省的比较分析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1):66-74.

[本文引用: 1]

吴传清宋子逸.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7):35-41.

[本文引用: 1]

李志远夏赞才.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失配度时空格局探究

[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4):33-42.

[本文引用: 1]

厉新建宋昌耀殷婷婷.

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的学术再思考:难点和路径

[J].旅游学刊,2022372):5-6.

[本文引用: 1]

康露黄海燕.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测度与综合评价:以上海市为例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481):55-63.

[本文引用: 1]

丁正军战炤磊.

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动因与对策思路

[J].学术论坛,2018416):93-99.

[本文引用: 1]

刘成杰胡钰苓李虹桥.

中国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基于韧性发展的视角

[J].城市问题,202111):79-89.

[本文引用: 1]

张治栋赵必武.

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分析

[J].软科学,20213511):65-70.

[本文引用: 1]

张超钟昌标杨佳妮.

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的实证

[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3):63-71.

[本文引用: 1]

崔耕瑞.

数字金融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2):136-144.

[本文引用: 1]

周成张旭红张倩.

黄河流域“五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建构与空间差异研究

[J].中国沙漠,2021414):1-11.

[本文引用: 1]

周成唐承财张旭红.

夜光影像数据的黄河流域城市群夜间经济时空演化与驱动因子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4):28-36.

[本文引用: 1]

周成冯学钢唐睿.

我国反季旅游发展评价与区域差异:基于旅游供需视角

[J].经济管理,20163810):155-167.

[本文引用: 1]

郑玉雯薛伟贤顾菁.

基于Vague集:TOPSIS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评价

[J].中国软科学,20219):95-104.

[本文引用: 1]

廖重斌.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热带地理,1999192):171-177.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