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源地和移动路径
1
2001
... 沙尘事件是风把地表土壤中的细小沙尘颗粒吹起,从而影响大气气溶胶成分、降低大气能见度的天气现象[1].沙尘不仅会影响区域的辐射传输平衡和生态环境,还能够长距离传输[2-4],影响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铁、碳等物质循环[5-6].沙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土壤肥力以及土壤发育、地貌演变等[7-8].中国北方分布着广阔的沙漠和沙地,是全球重要的沙尘源地.近年来,这些地区广泛开展了防沙治沙等生态修复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减缓了局地沙尘的释放[9-11].因此,对中国北方的沙尘活动开展研究,识别沙尘源区并明晰沙尘活动时空变化过程等,一直以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
Revealing the dust transport processes of the 2021 mega dust storm event in northern China
1
2022
... 沙尘事件是风把地表土壤中的细小沙尘颗粒吹起,从而影响大气气溶胶成分、降低大气能见度的天气现象[1].沙尘不仅会影响区域的辐射传输平衡和生态环境,还能够长距离传输[2-4],影响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铁、碳等物质循环[5-6].沙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土壤肥力以及土壤发育、地貌演变等[7-8].中国北方分布着广阔的沙漠和沙地,是全球重要的沙尘源地.近年来,这些地区广泛开展了防沙治沙等生态修复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减缓了局地沙尘的释放[9-11].因此,对中国北方的沙尘活动开展研究,识别沙尘源区并明晰沙尘活动时空变化过程等,一直以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
Transport of East Asian dust storms to the marginal seas of China and the southern North Pacific in spring 2010
0
2017
Mongolia contributed more than 42% of the dust concentrations in Northern China in March and April 2023
1
2023
... 沙尘事件是风把地表土壤中的细小沙尘颗粒吹起,从而影响大气气溶胶成分、降低大气能见度的天气现象[1].沙尘不仅会影响区域的辐射传输平衡和生态环境,还能够长距离传输[2-4],影响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铁、碳等物质循环[5-6].沙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土壤肥力以及土壤发育、地貌演变等[7-8].中国北方分布着广阔的沙漠和沙地,是全球重要的沙尘源地.近年来,这些地区广泛开展了防沙治沙等生态修复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减缓了局地沙尘的释放[9-11].因此,对中国北方的沙尘活动开展研究,识别沙尘源区并明晰沙尘活动时空变化过程等,一直以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沙尘暴研究进展
1
2016
... 沙尘事件是风把地表土壤中的细小沙尘颗粒吹起,从而影响大气气溶胶成分、降低大气能见度的天气现象[1].沙尘不仅会影响区域的辐射传输平衡和生态环境,还能够长距离传输[2-4],影响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铁、碳等物质循环[5-6].沙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土壤肥力以及土壤发育、地貌演变等[7-8].中国北方分布着广阔的沙漠和沙地,是全球重要的沙尘源地.近年来,这些地区广泛开展了防沙治沙等生态修复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减缓了局地沙尘的释放[9-11].因此,对中国北方的沙尘活动开展研究,识别沙尘源区并明晰沙尘活动时空变化过程等,一直以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
Iron supply and demand in an Antarctic shelf ecosystem
1
2015
... 沙尘事件是风把地表土壤中的细小沙尘颗粒吹起,从而影响大气气溶胶成分、降低大气能见度的天气现象[1].沙尘不仅会影响区域的辐射传输平衡和生态环境,还能够长距离传输[2-4],影响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铁、碳等物质循环[5-6].沙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土壤肥力以及土壤发育、地貌演变等[7-8].中国北方分布着广阔的沙漠和沙地,是全球重要的沙尘源地.近年来,这些地区广泛开展了防沙治沙等生态修复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减缓了局地沙尘的释放[9-11].因此,对中国北方的沙尘活动开展研究,识别沙尘源区并明晰沙尘活动时空变化过程等,一直以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
Origin and depositional background of the Holocene black soil in Northeast China:evidence from grain-size analysis and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
1
2024
... 沙尘事件是风把地表土壤中的细小沙尘颗粒吹起,从而影响大气气溶胶成分、降低大气能见度的天气现象[1].沙尘不仅会影响区域的辐射传输平衡和生态环境,还能够长距离传输[2-4],影响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铁、碳等物质循环[5-6].沙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土壤肥力以及土壤发育、地貌演变等[7-8].中国北方分布着广阔的沙漠和沙地,是全球重要的沙尘源地.近年来,这些地区广泛开展了防沙治沙等生态修复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减缓了局地沙尘的释放[9-11].因此,对中国北方的沙尘活动开展研究,识别沙尘源区并明晰沙尘活动时空变化过程等,一直以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
Pedogenetic interpretations of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curves for an alpine environment
1
2016
... 沙尘事件是风把地表土壤中的细小沙尘颗粒吹起,从而影响大气气溶胶成分、降低大气能见度的天气现象[1].沙尘不仅会影响区域的辐射传输平衡和生态环境,还能够长距离传输[2-4],影响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铁、碳等物质循环[5-6].沙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土壤肥力以及土壤发育、地貌演变等[7-8].中国北方分布着广阔的沙漠和沙地,是全球重要的沙尘源地.近年来,这些地区广泛开展了防沙治沙等生态修复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减缓了局地沙尘的释放[9-11].因此,对中国北方的沙尘活动开展研究,识别沙尘源区并明晰沙尘活动时空变化过程等,一直以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
Recent greening (1981-2013) in the Mu Us dune field,north-central China,and its potential causes
5
2018
... 沙尘事件是风把地表土壤中的细小沙尘颗粒吹起,从而影响大气气溶胶成分、降低大气能见度的天气现象[1].沙尘不仅会影响区域的辐射传输平衡和生态环境,还能够长距离传输[2-4],影响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铁、碳等物质循环[5-6].沙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土壤肥力以及土壤发育、地貌演变等[7-8].中国北方分布着广阔的沙漠和沙地,是全球重要的沙尘源地.近年来,这些地区广泛开展了防沙治沙等生态修复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减缓了局地沙尘的释放[9-11].因此,对中国北方的沙尘活动开展研究,识别沙尘源区并明晰沙尘活动时空变化过程等,一直以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
... 本研究发现,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沙尘活跃区的沙尘事件频次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前人报道的趋势基本一致[11].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的区域气候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53-54].沙尘排放量对气候和植被变化有敏感的响应[55-56].中国北方近几十年来的风速下降,是沙尘活动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11,13].风速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起沙的动力条件强弱来影响起沙量,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以及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9-10,57-59].Wu等[13]的研究表明在2010—2017年地面风对沙尘减少的贡献率达到了46%.本研究表明,在沙尘活跃区沙尘事件频次和春季风速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图8A),尤其是在中部沙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东部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及中蒙戈壁沙漠-荒漠草原过渡带等周围地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的风速呈现下降的趋势[9,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 [9,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 除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风速下降这一自然背景外,近些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防沙治沙措施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会促进植被增多[9,57],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沙尘暴发生的概率.植被可以通过降低近地面风速和减少地表可侵蚀性(沙源)等过程来影响沙尘事件的发生[61].事实上,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源风沙治理、沙漠化防治工程等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近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以及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有了显著提高[9-10],这能够有效减少沙尘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在近几十年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北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以及风速的下降,对于植被的生长也具有重要作用[53-54,6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出现“暖湿化”现象[53,63],区域降水显著增多,使得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径流增加,这也是新疆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减少的影响因素. ...
... [9-10],这能够有效减少沙尘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在近几十年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北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以及风速的下降,对于植被的生长也具有重要作用[53-54,6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出现“暖湿化”现象[53,63],区域降水显著增多,使得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径流增加,这也是新疆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减少的影响因素. ...
Climate,topography and anthropogenic effects on desert greening:a 40-year satellite monitoring in the Tengger Desert,northern China
2
2022
... 本研究发现,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沙尘活跃区的沙尘事件频次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前人报道的趋势基本一致[11].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的区域气候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53-54].沙尘排放量对气候和植被变化有敏感的响应[55-56].中国北方近几十年来的风速下降,是沙尘活动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11,13].风速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起沙的动力条件强弱来影响起沙量,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以及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9-10,57-59].Wu等[13]的研究表明在2010—2017年地面风对沙尘减少的贡献率达到了46%.本研究表明,在沙尘活跃区沙尘事件频次和春季风速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图8A),尤其是在中部沙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东部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及中蒙戈壁沙漠-荒漠草原过渡带等周围地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的风速呈现下降的趋势[9,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 除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风速下降这一自然背景外,近些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防沙治沙措施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会促进植被增多[9,57],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沙尘暴发生的概率.植被可以通过降低近地面风速和减少地表可侵蚀性(沙源)等过程来影响沙尘事件的发生[61].事实上,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源风沙治理、沙漠化防治工程等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近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以及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有了显著提高[9-10],这能够有效减少沙尘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在近几十年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北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以及风速的下降,对于植被的生长也具有重要作用[53-54,6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出现“暖湿化”现象[53,63],区域降水显著增多,使得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径流增加,这也是新疆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减少的影响因素. ...
Weakened dust activity over China and Mongolia from 2001 to 2020 associated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land-use management
8
2021
... 沙尘事件是风把地表土壤中的细小沙尘颗粒吹起,从而影响大气气溶胶成分、降低大气能见度的天气现象[1].沙尘不仅会影响区域的辐射传输平衡和生态环境,还能够长距离传输[2-4],影响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铁、碳等物质循环[5-6].沙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土壤肥力以及土壤发育、地貌演变等[7-8].中国北方分布着广阔的沙漠和沙地,是全球重要的沙尘源地.近年来,这些地区广泛开展了防沙治沙等生态修复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减缓了局地沙尘的释放[9-11].因此,对中国北方的沙尘活动开展研究,识别沙尘源区并明晰沙尘活动时空变化过程等,一直以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
... 目前,沙尘观测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利用实地监测、卫星遥感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Prospero等[12]在萨赫勒地区开展现场观测,研究了包括沙尘在内的各种大气气溶胶成分含量以及典型沙尘事件的传输情况.Wu等[13]使用沙尘排放模型研究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沙尘事件减少的驱动因素,并认为气候变化是其主要原因.Huang等[14]发现沙尘气溶胶的半直接效应会影响东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云发展过程.近年来,卫星遥感数据被用于识别沙尘源区和监测沙尘传输路径,但不同的遥感影像产品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15-17].总臭氧量测图光谱仪(TOMS)可以同时探测陆地和海洋上的沙尘气溶胶,但空间分辨率较低,只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沙尘研究.葵花八号卫星影像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可以用于沙尘传输监测和沙尘源点识别[17],但数据时间跨度较短,不适用于长时间的沙尘活动变化趋势研究.卡利普索地球环境观测卫星(CALIPSO)可以用于研究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但数据受到太阳短波辐射影响较大,对日间的沙尘研究具有一定影响[18].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和多光谱通道的优点,其气溶胶产品被广泛用于沙尘活动检测[19].Ginoux等[20]较早利用MODIS卫星影像数据计算了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Dust aerosol Optical Depth,DOD),并通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来识别全球沙尘活跃区.Wang等[11]也利用DOD数据分析了东亚地区近20年以来沙尘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
... 基于MODIS卫星影像数据计算得到的DOD变化趋势与气象站点观测的沙尘活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反映沙尘活动的整体格局和年际变化趋势[11,20].尽管如此,卫星遥感获取的DOD与地面观测的沙尘活动状况之间能否建立量化联系,仍然存在疑问.虽然DOD能够指示沙尘事件的发生,但是在沙尘源区的识别上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定量化的指标.因此,许多研究在DOD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定量化指标.Prospero等[21]基于DOD提出的沙尘事件频次(Frequency of dust Occurrence, FoO),被认为能够量化某地区某个时间段内沙尘事件的发生次数.目前,大多数研究均直接使用Ginoux等[20]提出的DOD日值0.2作为阈值来计算沙尘事件频次,进而量化全球尺度以及区域尺度的沙尘事件频次[22].然而,考虑到不同区域沙尘事件的起沙机制和环境背景不同,不同区域沙尘事件频次的DOD阈值可能存在差异.此外,在对沙尘事件进行观测时,通常根据沙尘事件影响范围和强度的不同,将其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对于DOD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强度的沙尘事件这一问题,也没有明确结论.因此,亟须针对不同区域的沙尘事件特征和环境背景,建立遥感观测结果和实测数据之间的量化关系,从而确定DOD的沙尘指示意义以及沙尘事件频次的计算阈值,进而提高基于遥感指数研究沙尘活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 沙尘暴的形成与大风、沙源、不稳定的大气状态和局地的热力条件等因素相关[40].前人分析了气象因子、地表因子和沙尘暴频次之间的关系,认为沙尘暴天数与风速、气温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降水负相关[41].Goudie[42]通过对全球的沙尘暴发生频次和降水情况的分析认为,年降水量100~200 mm的干旱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中国的沙尘活跃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和沙地,以及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其中又以南疆和内蒙古地区为沙尘多发地区[43-45],且沙尘天数和降水、风速和蒸发量等因素的关系密切[46].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沙尘活动频繁地区[11,47]. ...
... 本文获取的年均沙尘事件频次分布情况和前人报道的沙尘活跃区域基本一致[11,48-50].其中,沙尘事件频次高值区主要在新疆、戈壁沙漠和柴达木盆地的部分地区(图5).新疆南部地区年均沙尘事件频次呈现高值,与该区域年降水量较低、植被稀少以及沙尘物质丰富有关[51].干涸河床、湖盆及沙质裸地等地貌单元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质,是容易起沙尘的主要地貌单元[52].塔克拉玛干沙漠除了分布有流动沙丘外,也有较多的干涸河床和冲积扇等,这些大面积的裸露地表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内蒙古西部地区沙尘事件频次较高,除了因充足的沙源,较低的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也是重要原因. ...
... 本研究发现,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沙尘活跃区的沙尘事件频次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前人报道的趋势基本一致[11].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的区域气候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53-54].沙尘排放量对气候和植被变化有敏感的响应[55-56].中国北方近几十年来的风速下降,是沙尘活动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11,13].风速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起沙的动力条件强弱来影响起沙量,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以及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9-10,57-59].Wu等[13]的研究表明在2010—2017年地面风对沙尘减少的贡献率达到了46%.本研究表明,在沙尘活跃区沙尘事件频次和春季风速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图8A),尤其是在中部沙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东部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及中蒙戈壁沙漠-荒漠草原过渡带等周围地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的风速呈现下降的趋势[9,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 [11,13].风速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起沙的动力条件强弱来影响起沙量,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以及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9-10,57-59].Wu等[13]的研究表明在2010—2017年地面风对沙尘减少的贡献率达到了46%.本研究表明,在沙尘活跃区沙尘事件频次和春季风速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图8A),尤其是在中部沙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东部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及中蒙戈壁沙漠-荒漠草原过渡带等周围地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的风速呈现下降的趋势[9,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 ,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Dust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of the equatorial North Atlantic; possible relationship to the Sahelian drought
1
1977
... 目前,沙尘观测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利用实地监测、卫星遥感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Prospero等[12]在萨赫勒地区开展现场观测,研究了包括沙尘在内的各种大气气溶胶成分含量以及典型沙尘事件的传输情况.Wu等[13]使用沙尘排放模型研究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沙尘事件减少的驱动因素,并认为气候变化是其主要原因.Huang等[14]发现沙尘气溶胶的半直接效应会影响东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云发展过程.近年来,卫星遥感数据被用于识别沙尘源区和监测沙尘传输路径,但不同的遥感影像产品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15-17].总臭氧量测图光谱仪(TOMS)可以同时探测陆地和海洋上的沙尘气溶胶,但空间分辨率较低,只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沙尘研究.葵花八号卫星影像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可以用于沙尘传输监测和沙尘源点识别[17],但数据时间跨度较短,不适用于长时间的沙尘活动变化趋势研究.卡利普索地球环境观测卫星(CALIPSO)可以用于研究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但数据受到太阳短波辐射影响较大,对日间的沙尘研究具有一定影响[18].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和多光谱通道的优点,其气溶胶产品被广泛用于沙尘活动检测[19].Ginoux等[20]较早利用MODIS卫星影像数据计算了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Dust aerosol Optical Depth,DOD),并通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来识别全球沙尘活跃区.Wang等[11]也利用DOD数据分析了东亚地区近20年以来沙尘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
Drivers of recent decline in dust activity over East Asia
3
2022
... 目前,沙尘观测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利用实地监测、卫星遥感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Prospero等[12]在萨赫勒地区开展现场观测,研究了包括沙尘在内的各种大气气溶胶成分含量以及典型沙尘事件的传输情况.Wu等[13]使用沙尘排放模型研究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沙尘事件减少的驱动因素,并认为气候变化是其主要原因.Huang等[14]发现沙尘气溶胶的半直接效应会影响东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云发展过程.近年来,卫星遥感数据被用于识别沙尘源区和监测沙尘传输路径,但不同的遥感影像产品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15-17].总臭氧量测图光谱仪(TOMS)可以同时探测陆地和海洋上的沙尘气溶胶,但空间分辨率较低,只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沙尘研究.葵花八号卫星影像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可以用于沙尘传输监测和沙尘源点识别[17],但数据时间跨度较短,不适用于长时间的沙尘活动变化趋势研究.卡利普索地球环境观测卫星(CALIPSO)可以用于研究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但数据受到太阳短波辐射影响较大,对日间的沙尘研究具有一定影响[18].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和多光谱通道的优点,其气溶胶产品被广泛用于沙尘活动检测[19].Ginoux等[20]较早利用MODIS卫星影像数据计算了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Dust aerosol Optical Depth,DOD),并通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来识别全球沙尘活跃区.Wang等[11]也利用DOD数据分析了东亚地区近20年以来沙尘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
... 本研究发现,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沙尘活跃区的沙尘事件频次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前人报道的趋势基本一致[11].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的区域气候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53-54].沙尘排放量对气候和植被变化有敏感的响应[55-56].中国北方近几十年来的风速下降,是沙尘活动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11,13].风速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起沙的动力条件强弱来影响起沙量,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以及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9-10,57-59].Wu等[13]的研究表明在2010—2017年地面风对沙尘减少的贡献率达到了46%.本研究表明,在沙尘活跃区沙尘事件频次和春季风速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图8A),尤其是在中部沙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东部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及中蒙戈壁沙漠-荒漠草原过渡带等周围地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的风速呈现下降的趋势[9,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 [13]的研究表明在2010—2017年地面风对沙尘减少的贡献率达到了46%.本研究表明,在沙尘活跃区沙尘事件频次和春季风速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图8A),尤其是在中部沙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东部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及中蒙戈壁沙漠-荒漠草原过渡带等周围地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的风速呈现下降的趋势[9,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Satellite-based assessment of possible dust aerosols semi‐direct effect on cloud water path over East Asia
1
2006
... 目前,沙尘观测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利用实地监测、卫星遥感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Prospero等[12]在萨赫勒地区开展现场观测,研究了包括沙尘在内的各种大气气溶胶成分含量以及典型沙尘事件的传输情况.Wu等[13]使用沙尘排放模型研究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沙尘事件减少的驱动因素,并认为气候变化是其主要原因.Huang等[14]发现沙尘气溶胶的半直接效应会影响东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云发展过程.近年来,卫星遥感数据被用于识别沙尘源区和监测沙尘传输路径,但不同的遥感影像产品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15-17].总臭氧量测图光谱仪(TOMS)可以同时探测陆地和海洋上的沙尘气溶胶,但空间分辨率较低,只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沙尘研究.葵花八号卫星影像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可以用于沙尘传输监测和沙尘源点识别[17],但数据时间跨度较短,不适用于长时间的沙尘活动变化趋势研究.卡利普索地球环境观测卫星(CALIPSO)可以用于研究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但数据受到太阳短波辐射影响较大,对日间的沙尘研究具有一定影响[18].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和多光谱通道的优点,其气溶胶产品被广泛用于沙尘活动检测[19].Ginoux等[20]较早利用MODIS卫星影像数据计算了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Dust aerosol Optical Depth,DOD),并通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来识别全球沙尘活跃区.Wang等[11]也利用DOD数据分析了东亚地区近20年以来沙尘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
Identifying a transport mechanism of dust aerosols over South Asia to the Tibetan Plateau:a case study
1
2021
... 目前,沙尘观测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利用实地监测、卫星遥感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Prospero等[12]在萨赫勒地区开展现场观测,研究了包括沙尘在内的各种大气气溶胶成分含量以及典型沙尘事件的传输情况.Wu等[13]使用沙尘排放模型研究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沙尘事件减少的驱动因素,并认为气候变化是其主要原因.Huang等[14]发现沙尘气溶胶的半直接效应会影响东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云发展过程.近年来,卫星遥感数据被用于识别沙尘源区和监测沙尘传输路径,但不同的遥感影像产品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15-17].总臭氧量测图光谱仪(TOMS)可以同时探测陆地和海洋上的沙尘气溶胶,但空间分辨率较低,只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沙尘研究.葵花八号卫星影像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可以用于沙尘传输监测和沙尘源点识别[17],但数据时间跨度较短,不适用于长时间的沙尘活动变化趋势研究.卡利普索地球环境观测卫星(CALIPSO)可以用于研究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但数据受到太阳短波辐射影响较大,对日间的沙尘研究具有一定影响[18].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和多光谱通道的优点,其气溶胶产品被广泛用于沙尘活动检测[19].Ginoux等[20]较早利用MODIS卫星影像数据计算了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Dust aerosol Optical Depth,DOD),并通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来识别全球沙尘活跃区.Wang等[11]也利用DOD数据分析了东亚地区近20年以来沙尘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ust source regions across North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using MISR satellite observations
0
2018
Large-scale dust event in East Asia in May 2017:dust emission and transport from multiple source regions
2
2018
... 目前,沙尘观测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利用实地监测、卫星遥感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Prospero等[12]在萨赫勒地区开展现场观测,研究了包括沙尘在内的各种大气气溶胶成分含量以及典型沙尘事件的传输情况.Wu等[13]使用沙尘排放模型研究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沙尘事件减少的驱动因素,并认为气候变化是其主要原因.Huang等[14]发现沙尘气溶胶的半直接效应会影响东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云发展过程.近年来,卫星遥感数据被用于识别沙尘源区和监测沙尘传输路径,但不同的遥感影像产品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15-17].总臭氧量测图光谱仪(TOMS)可以同时探测陆地和海洋上的沙尘气溶胶,但空间分辨率较低,只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沙尘研究.葵花八号卫星影像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可以用于沙尘传输监测和沙尘源点识别[17],但数据时间跨度较短,不适用于长时间的沙尘活动变化趋势研究.卡利普索地球环境观测卫星(CALIPSO)可以用于研究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但数据受到太阳短波辐射影响较大,对日间的沙尘研究具有一定影响[18].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和多光谱通道的优点,其气溶胶产品被广泛用于沙尘活动检测[19].Ginoux等[20]较早利用MODIS卫星影像数据计算了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Dust aerosol Optical Depth,DOD),并通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来识别全球沙尘活跃区.Wang等[11]也利用DOD数据分析了东亚地区近20年以来沙尘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
... [17],但数据时间跨度较短,不适用于长时间的沙尘活动变化趋势研究.卡利普索地球环境观测卫星(CALIPSO)可以用于研究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但数据受到太阳短波辐射影响较大,对日间的沙尘研究具有一定影响[18].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和多光谱通道的优点,其气溶胶产品被广泛用于沙尘活动检测[19].Ginoux等[20]较早利用MODIS卫星影像数据计算了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Dust aerosol Optical Depth,DOD),并通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来识别全球沙尘活跃区.Wang等[11]也利用DOD数据分析了东亚地区近20年以来沙尘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
Thre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dust aerosols over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Tibet Plateau during 2007-2021 derived from CALIPSO lidar observations
1
2023
... 目前,沙尘观测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利用实地监测、卫星遥感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Prospero等[12]在萨赫勒地区开展现场观测,研究了包括沙尘在内的各种大气气溶胶成分含量以及典型沙尘事件的传输情况.Wu等[13]使用沙尘排放模型研究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沙尘事件减少的驱动因素,并认为气候变化是其主要原因.Huang等[14]发现沙尘气溶胶的半直接效应会影响东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云发展过程.近年来,卫星遥感数据被用于识别沙尘源区和监测沙尘传输路径,但不同的遥感影像产品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15-17].总臭氧量测图光谱仪(TOMS)可以同时探测陆地和海洋上的沙尘气溶胶,但空间分辨率较低,只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沙尘研究.葵花八号卫星影像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可以用于沙尘传输监测和沙尘源点识别[17],但数据时间跨度较短,不适用于长时间的沙尘活动变化趋势研究.卡利普索地球环境观测卫星(CALIPSO)可以用于研究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但数据受到太阳短波辐射影响较大,对日间的沙尘研究具有一定影响[18].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和多光谱通道的优点,其气溶胶产品被广泛用于沙尘活动检测[19].Ginoux等[20]较早利用MODIS卫星影像数据计算了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Dust aerosol Optical Depth,DOD),并通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来识别全球沙尘活跃区.Wang等[11]也利用DOD数据分析了东亚地区近20年以来沙尘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
A satellite view of aerosols in the climate system
1
2002
... 目前,沙尘观测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利用实地监测、卫星遥感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Prospero等[12]在萨赫勒地区开展现场观测,研究了包括沙尘在内的各种大气气溶胶成分含量以及典型沙尘事件的传输情况.Wu等[13]使用沙尘排放模型研究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沙尘事件减少的驱动因素,并认为气候变化是其主要原因.Huang等[14]发现沙尘气溶胶的半直接效应会影响东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云发展过程.近年来,卫星遥感数据被用于识别沙尘源区和监测沙尘传输路径,但不同的遥感影像产品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15-17].总臭氧量测图光谱仪(TOMS)可以同时探测陆地和海洋上的沙尘气溶胶,但空间分辨率较低,只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沙尘研究.葵花八号卫星影像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可以用于沙尘传输监测和沙尘源点识别[17],但数据时间跨度较短,不适用于长时间的沙尘活动变化趋势研究.卡利普索地球环境观测卫星(CALIPSO)可以用于研究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但数据受到太阳短波辐射影响较大,对日间的沙尘研究具有一定影响[18].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和多光谱通道的优点,其气溶胶产品被广泛用于沙尘活动检测[19].Ginoux等[20]较早利用MODIS卫星影像数据计算了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Dust aerosol Optical Depth,DOD),并通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来识别全球沙尘活跃区.Wang等[11]也利用DOD数据分析了东亚地区近20年以来沙尘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
Global-scale attribution of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dust sources and their emission rates based on MODIS Deep Blue aerosol products
5
2012
... 目前,沙尘观测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利用实地监测、卫星遥感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Prospero等[12]在萨赫勒地区开展现场观测,研究了包括沙尘在内的各种大气气溶胶成分含量以及典型沙尘事件的传输情况.Wu等[13]使用沙尘排放模型研究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沙尘事件减少的驱动因素,并认为气候变化是其主要原因.Huang等[14]发现沙尘气溶胶的半直接效应会影响东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云发展过程.近年来,卫星遥感数据被用于识别沙尘源区和监测沙尘传输路径,但不同的遥感影像产品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15-17].总臭氧量测图光谱仪(TOMS)可以同时探测陆地和海洋上的沙尘气溶胶,但空间分辨率较低,只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沙尘研究.葵花八号卫星影像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可以用于沙尘传输监测和沙尘源点识别[17],但数据时间跨度较短,不适用于长时间的沙尘活动变化趋势研究.卡利普索地球环境观测卫星(CALIPSO)可以用于研究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但数据受到太阳短波辐射影响较大,对日间的沙尘研究具有一定影响[18].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和多光谱通道的优点,其气溶胶产品被广泛用于沙尘活动检测[19].Ginoux等[20]较早利用MODIS卫星影像数据计算了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Dust aerosol Optical Depth,DOD),并通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来识别全球沙尘活跃区.Wang等[11]也利用DOD数据分析了东亚地区近20年以来沙尘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
... 基于MODIS卫星影像数据计算得到的DOD变化趋势与气象站点观测的沙尘活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反映沙尘活动的整体格局和年际变化趋势[11,20].尽管如此,卫星遥感获取的DOD与地面观测的沙尘活动状况之间能否建立量化联系,仍然存在疑问.虽然DOD能够指示沙尘事件的发生,但是在沙尘源区的识别上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定量化的指标.因此,许多研究在DOD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定量化指标.Prospero等[21]基于DOD提出的沙尘事件频次(Frequency of dust Occurrence, FoO),被认为能够量化某地区某个时间段内沙尘事件的发生次数.目前,大多数研究均直接使用Ginoux等[20]提出的DOD日值0.2作为阈值来计算沙尘事件频次,进而量化全球尺度以及区域尺度的沙尘事件频次[22].然而,考虑到不同区域沙尘事件的起沙机制和环境背景不同,不同区域沙尘事件频次的DOD阈值可能存在差异.此外,在对沙尘事件进行观测时,通常根据沙尘事件影响范围和强度的不同,将其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对于DOD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强度的沙尘事件这一问题,也没有明确结论.因此,亟须针对不同区域的沙尘事件特征和环境背景,建立遥感观测结果和实测数据之间的量化关系,从而确定DOD的沙尘指示意义以及沙尘事件频次的计算阈值,进而提高基于遥感指数研究沙尘活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 [20]提出的DOD日值0.2作为阈值来计算沙尘事件频次,进而量化全球尺度以及区域尺度的沙尘事件频次[22].然而,考虑到不同区域沙尘事件的起沙机制和环境背景不同,不同区域沙尘事件频次的DOD阈值可能存在差异.此外,在对沙尘事件进行观测时,通常根据沙尘事件影响范围和强度的不同,将其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对于DOD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强度的沙尘事件这一问题,也没有明确结论.因此,亟须针对不同区域的沙尘事件特征和环境背景,建立遥感观测结果和实测数据之间的量化关系,从而确定DOD的沙尘指示意义以及沙尘事件频次的计算阈值,进而提高基于遥感指数研究沙尘活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 沙尘气溶胶具有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的作用,会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DOD是基于这一效应提出的用于表征大气垂直气柱单位截面上的沙尘气溶胶相对含量的遥感指数[28].不过,在强反射地表(如沙漠地表),很多产品对气溶胶的反演会存在一定误差[27].Ginoux等[20]根据沙尘的光谱吸收性和其吸收性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弱的特点,提出了从MODIS DB AOD中计算DOD的方法.该方法考虑沙尘气溶胶的粒径为粗模态的特征,以连续函数的形式对其进行分离[29],消除了细颗粒气溶胶的影响,得到误差较小的沙尘气溶胶指数.首先,该方法依据沙尘气溶胶的光学、物理特性对单散射反照率(ω)进行阈值划分[30].当412 nm处的ω值小于0.95、470 nm处的ω值小于0.99,以及670 nm与412 nm处的ω差值大于0时,将AOD和埃指数(α)代入式(1)来计算DOD: ...
... 由此可见,DOD在表征沙尘事件上存在较高的准确性,并且基本符合地面站点和《沙尘天气年鉴》互补后的沙尘事件记录.而基于DOD获得沙尘事件发生的阈值,并计算每个区域的沙尘事件频次,对观测资料而言是一个重要补充.以往的研究中大多使用Ginoux等[20]提出的DOD日值为0.2的阈值来计算沙尘事件频次[38].但是,不同区域沙尘事件的起沙机制和环境状况有所不同,不同区域沙尘事件发生的DOD阈值存在差异.例如,南疆地区西高东低,东面靠近沙源、西面靠近山脉.虽然该区域沙尘事件频次高于其他区域,但浮尘是该地区沙尘天气最多的表现形式,并且沙尘事件的结束主要靠原地沉降或冷空气吹散[39].相比之下,内蒙古地区地形起伏较小,加上受到蒙古气旋等天气系统影响,沙尘扩散较容易,浮尘天气较少,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容易扩散并且影响范围大.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较高且距离沙源较远,沙尘天气总体次数少,浮尘和沙尘暴事件的次数相差较小.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沙尘事件发生时的DOD的统计结果表明(图2),中部和东部的沙尘暴DOD分布情况较相似.尤其是由于中部地区地形起伏较小,沙尘易扩散,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的DOD阈值要低于西部地区,但浮尘与扬沙天气的DOD阈值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植被覆盖度低并且沙源充分,容易发生浮尘与扬沙天气,并且浮尘与扬沙天气的DOD阈值相对较低.因此,本研究结果也表明,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起沙机制和环境状况来确定DOD的沙尘指示意义,进而利用沙尘事件发生的DOD阈值来计算沙尘事件频次. ...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global sources of atmospheric soil dust identified with the nimbus 7 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TOMS) absorbing aerosol product
1
2002
... 基于MODIS卫星影像数据计算得到的DOD变化趋势与气象站点观测的沙尘活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反映沙尘活动的整体格局和年际变化趋势[11,20].尽管如此,卫星遥感获取的DOD与地面观测的沙尘活动状况之间能否建立量化联系,仍然存在疑问.虽然DOD能够指示沙尘事件的发生,但是在沙尘源区的识别上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定量化的指标.因此,许多研究在DOD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定量化指标.Prospero等[21]基于DOD提出的沙尘事件频次(Frequency of dust Occurrence, FoO),被认为能够量化某地区某个时间段内沙尘事件的发生次数.目前,大多数研究均直接使用Ginoux等[20]提出的DOD日值0.2作为阈值来计算沙尘事件频次,进而量化全球尺度以及区域尺度的沙尘事件频次[22].然而,考虑到不同区域沙尘事件的起沙机制和环境背景不同,不同区域沙尘事件频次的DOD阈值可能存在差异.此外,在对沙尘事件进行观测时,通常根据沙尘事件影响范围和强度的不同,将其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对于DOD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强度的沙尘事件这一问题,也没有明确结论.因此,亟须针对不同区域的沙尘事件特征和环境背景,建立遥感观测结果和实测数据之间的量化关系,从而确定DOD的沙尘指示意义以及沙尘事件频次的计算阈值,进而提高基于遥感指数研究沙尘活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Characteristics of dust aerosols and identification of dust sources in Xinjiang,China
1
2021
... 基于MODIS卫星影像数据计算得到的DOD变化趋势与气象站点观测的沙尘活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反映沙尘活动的整体格局和年际变化趋势[11,20].尽管如此,卫星遥感获取的DOD与地面观测的沙尘活动状况之间能否建立量化联系,仍然存在疑问.虽然DOD能够指示沙尘事件的发生,但是在沙尘源区的识别上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定量化的指标.因此,许多研究在DOD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定量化指标.Prospero等[21]基于DOD提出的沙尘事件频次(Frequency of dust Occurrence, FoO),被认为能够量化某地区某个时间段内沙尘事件的发生次数.目前,大多数研究均直接使用Ginoux等[20]提出的DOD日值0.2作为阈值来计算沙尘事件频次,进而量化全球尺度以及区域尺度的沙尘事件频次[22].然而,考虑到不同区域沙尘事件的起沙机制和环境背景不同,不同区域沙尘事件频次的DOD阈值可能存在差异.此外,在对沙尘事件进行观测时,通常根据沙尘事件影响范围和强度的不同,将其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对于DOD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强度的沙尘事件这一问题,也没有明确结论.因此,亟须针对不同区域的沙尘事件特征和环境背景,建立遥感观测结果和实测数据之间的量化关系,从而确定DOD的沙尘指示意义以及沙尘事件频次的计算阈值,进而提高基于遥感指数研究沙尘活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The global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EOF analysis of AOD based on MODIS data during 2003-2021
1
2023
... MODIS气溶胶产品能够表征大气中的气溶胶浓度[23-25].研究者提出不同算法来反演不同地表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暗目标算法(Dark Target,DT)利用茂密植被和海洋在红、蓝波段的反射率相对较低的特征来计算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而裸露地表的地面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尤其是蓝波段)较弱,针对这一情况,研究者提出深蓝算法(Deep Blue,DB)来检测气溶胶,在蓝色通道增加了总反射率和增强光谱对比,进而在干旱荒漠地区得到了更精确的气溶胶光学厚度[26-27].因此,本研究使用来自MODIS Terra平台基于深蓝算法获得的AOD产品,利用这套数据计算DOD以及FoO等沙尘指数,最终得到空间分辨率为0.1°×0.1°、时间跨度为2001—2022年的沙尘遥感指数数据集. ...
A consolidated technique for enhancing desert dust storms with MODIS
0
2003
Remote sensing of cloud,aerosol,and water vapor properties from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 (MODIS)
1
1992
... MODIS气溶胶产品能够表征大气中的气溶胶浓度[23-25].研究者提出不同算法来反演不同地表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暗目标算法(Dark Target,DT)利用茂密植被和海洋在红、蓝波段的反射率相对较低的特征来计算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而裸露地表的地面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尤其是蓝波段)较弱,针对这一情况,研究者提出深蓝算法(Deep Blue,DB)来检测气溶胶,在蓝色通道增加了总反射率和增强光谱对比,进而在干旱荒漠地区得到了更精确的气溶胶光学厚度[26-27].因此,本研究使用来自MODIS Terra平台基于深蓝算法获得的AOD产品,利用这套数据计算DOD以及FoO等沙尘指数,最终得到空间分辨率为0.1°×0.1°、时间跨度为2001—2022年的沙尘遥感指数数据集. ...
The Collection 6 MODIS aerosol products over land and ocean
1
2013
... MODIS气溶胶产品能够表征大气中的气溶胶浓度[23-25].研究者提出不同算法来反演不同地表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暗目标算法(Dark Target,DT)利用茂密植被和海洋在红、蓝波段的反射率相对较低的特征来计算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而裸露地表的地面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尤其是蓝波段)较弱,针对这一情况,研究者提出深蓝算法(Deep Blue,DB)来检测气溶胶,在蓝色通道增加了总反射率和增强光谱对比,进而在干旱荒漠地区得到了更精确的气溶胶光学厚度[26-27].因此,本研究使用来自MODIS Terra平台基于深蓝算法获得的AOD产品,利用这套数据计算DOD以及FoO等沙尘指数,最终得到空间分辨率为0.1°×0.1°、时间跨度为2001—2022年的沙尘遥感指数数据集. ...
Aerosol properties over bright-reflecting source regions
2
2004
... MODIS气溶胶产品能够表征大气中的气溶胶浓度[23-25].研究者提出不同算法来反演不同地表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暗目标算法(Dark Target,DT)利用茂密植被和海洋在红、蓝波段的反射率相对较低的特征来计算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而裸露地表的地面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尤其是蓝波段)较弱,针对这一情况,研究者提出深蓝算法(Deep Blue,DB)来检测气溶胶,在蓝色通道增加了总反射率和增强光谱对比,进而在干旱荒漠地区得到了更精确的气溶胶光学厚度[26-27].因此,本研究使用来自MODIS Terra平台基于深蓝算法获得的AOD产品,利用这套数据计算DOD以及FoO等沙尘指数,最终得到空间分辨率为0.1°×0.1°、时间跨度为2001—2022年的沙尘遥感指数数据集. ...
... 沙尘气溶胶具有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的作用,会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DOD是基于这一效应提出的用于表征大气垂直气柱单位截面上的沙尘气溶胶相对含量的遥感指数[28].不过,在强反射地表(如沙漠地表),很多产品对气溶胶的反演会存在一定误差[27].Ginoux等[20]根据沙尘的光谱吸收性和其吸收性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弱的特点,提出了从MODIS DB AOD中计算DOD的方法.该方法考虑沙尘气溶胶的粒径为粗模态的特征,以连续函数的形式对其进行分离[29],消除了细颗粒气溶胶的影响,得到误差较小的沙尘气溶胶指数.首先,该方法依据沙尘气溶胶的光学、物理特性对单散射反照率(ω)进行阈值划分[30].当412 nm处的ω值小于0.95、470 nm处的ω值小于0.99,以及670 nm与412 nm处的ω差值大于0时,将AOD和埃指数(α)代入式(1)来计算DOD: ...
How reliable are CMIP5 models in simulating dust optical depth?
1
2018
... 沙尘气溶胶具有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的作用,会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DOD是基于这一效应提出的用于表征大气垂直气柱单位截面上的沙尘气溶胶相对含量的遥感指数[28].不过,在强反射地表(如沙漠地表),很多产品对气溶胶的反演会存在一定误差[27].Ginoux等[20]根据沙尘的光谱吸收性和其吸收性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弱的特点,提出了从MODIS DB AOD中计算DOD的方法.该方法考虑沙尘气溶胶的粒径为粗模态的特征,以连续函数的形式对其进行分离[29],消除了细颗粒气溶胶的影响,得到误差较小的沙尘气溶胶指数.首先,该方法依据沙尘气溶胶的光学、物理特性对单散射反照率(ω)进行阈值划分[30].当412 nm处的ω值小于0.95、470 nm处的ω值小于0.99,以及670 nm与412 nm处的ω差值大于0时,将AOD和埃指数(α)代入式(1)来计算DOD: ...
Testing the MODIS satellite retrieval of aerosol fine-mode fraction
1
2005
... 沙尘气溶胶具有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的作用,会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DOD是基于这一效应提出的用于表征大气垂直气柱单位截面上的沙尘气溶胶相对含量的遥感指数[28].不过,在强反射地表(如沙漠地表),很多产品对气溶胶的反演会存在一定误差[27].Ginoux等[20]根据沙尘的光谱吸收性和其吸收性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弱的特点,提出了从MODIS DB AOD中计算DOD的方法.该方法考虑沙尘气溶胶的粒径为粗模态的特征,以连续函数的形式对其进行分离[29],消除了细颗粒气溶胶的影响,得到误差较小的沙尘气溶胶指数.首先,该方法依据沙尘气溶胶的光学、物理特性对单散射反照率(ω)进行阈值划分[30].当412 nm处的ω值小于0.95、470 nm处的ω值小于0.99,以及670 nm与412 nm处的ω差值大于0时,将AOD和埃指数(α)代入式(1)来计算DOD: ...
Wavelength dependence of the optical depth of biomass burning,urban,and desert dust aerosols
1
1999
... 沙尘气溶胶具有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的作用,会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DOD是基于这一效应提出的用于表征大气垂直气柱单位截面上的沙尘气溶胶相对含量的遥感指数[28].不过,在强反射地表(如沙漠地表),很多产品对气溶胶的反演会存在一定误差[27].Ginoux等[20]根据沙尘的光谱吸收性和其吸收性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弱的特点,提出了从MODIS DB AOD中计算DOD的方法.该方法考虑沙尘气溶胶的粒径为粗模态的特征,以连续函数的形式对其进行分离[29],消除了细颗粒气溶胶的影响,得到误差较小的沙尘气溶胶指数.首先,该方法依据沙尘气溶胶的光学、物理特性对单散射反照率(ω)进行阈值划分[30].当412 nm处的ω值小于0.95、470 nm处的ω值小于0.99,以及670 nm与412 nm处的ω差值大于0时,将AOD和埃指数(α)代入式(1)来计算DOD: ...
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
1
2003
... 根据气象观测规范定义,浮尘、扬沙和沙尘暴都属于沙尘天气的范畴[31].其中,浮尘是天气条件为无风或者平均风速小于3 m·s-1、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天气现象;扬沙是风将地面尘沙吹起、水平能见度为1~10 km的天气现象;而沙尘暴是在强风的作用下,被风吹起的尘沙使得水平能见度保持在1 km以下的天气现象.本研究将这几种不同强度的沙尘天气统称为沙尘事件.本研究将统计气象站点观测和《沙尘天气年鉴》中每次沙尘事件中各点位对应的DOD日值,分析不同强度沙尘事件对应的DOD值分布情况,进而确定指示不同区域不同强度沙尘事件发生的DOD阈值.考虑到中国北方沙漠沙地的地理位置不同,以及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存在差异,本文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划分为西部地区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划分为中部地区沙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划分为东部地区沙地(图1),并分别研究不同区域不同强度沙尘事件DOD值分布情况. ...
Trend detection in hydrologic data:the Mann-Kendall trend test under the scaling hypothesis
1
2008
... Mann-Kendall趋势检验由Mann和Kendall提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降雨、气温、径流和水质等要素时间序列的趋势变化[32-33].它适用于分析单调趋势的时间序列数据,且不需要满足正态分布的假设.本研究通过对2001—2022年的沙尘事件频次进行MK趋势检验,以此来分析研究区沙漠沙地近20年间沙尘事件频次变化趋势. ...
A modified Mann-Kendall trend test for autocorrelated data
1
1998
... Mann-Kendall趋势检验由Mann和Kendall提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降雨、气温、径流和水质等要素时间序列的趋势变化[32-33].它适用于分析单调趋势的时间序列数据,且不需要满足正态分布的假设.本研究通过对2001—2022年的沙尘事件频次进行MK趋势检验,以此来分析研究区沙漠沙地近20年间沙尘事件频次变化趋势. ...
北京市2018年春季一次沙尘回流过程的污染特征
1
2021
... 地面站点可能存在对部分沙尘事件的漏记现象(图3、4).首先,《沙尘天气年鉴》中的一些沙尘事件虽然影响范围大,但是部分地区的强度可能不高,因此没有体现在这些地区的站点记录中.其次,由于地面站点对沙尘天气进行记录时有诸多环境限定条件,需同时满足包括风速、能见度等在内的多种条件,并且人为的观测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部分观测站点可能较难完整记录所有发生的沙尘事件.第三,站点观测具有一定的地理局限性,即仅仅代表在地面站点附近的沙尘天气.部分沙尘事件影响范围有限,也不能被分布稀疏的气象站点所记录.最后,有研究表明沙尘的回流现象也会带来沙尘天气.例如,2018年的《沙尘天气年鉴》记录了4月16—17日的沙尘事件影响范围集中于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地区,但是有研究指出北京市在该时间段同样受到了沙尘事件的影响,并且这一影响来源于13—14日的沙尘事件回流[34],但这一现象引起的局地沙尘事件可能没有被站点所记录.相比之下,基于遥感资料的DOD数据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并且有较大的空间覆盖面,能够提供沙尘事件较为完整的信息. ...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turbidity in clear skies at Wuhan,Central China
1
2017
... 本研究进一步对比了DOD与气象环境观测资料的一致性.之前有研究表明气溶胶浓度和大气环境质量存在相关性[35-37],沙尘事件过境时,PM10浓度会有显著升高,因此,沙尘影响区内的PM10浓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来表征沙尘事件的发生.《2021年中国气候公报》记录了2021年3月13—18日、3月19—21日和3月27日至4月1日的3次沙尘事件.如图7所示,本研究将酒泉、盐池、阳泉3个站点的PM10记录与DOD进行了对比,发现这些点位在3次沙尘过境时,PM10和DOD都有着显著升高.PM10和DOD在变化趋势上有着较高的一致性,这进一步表明基于遥感资料的DOD数据可以用于表征沙尘事件的发生过程. ...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mass concentration:advances,challenges,and perspectives
0
2021
Simulated dust activity in typical time periods of the past 250 million years
1
... 本研究进一步对比了DOD与气象环境观测资料的一致性.之前有研究表明气溶胶浓度和大气环境质量存在相关性[35-37],沙尘事件过境时,PM10浓度会有显著升高,因此,沙尘影响区内的PM10浓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来表征沙尘事件的发生.《2021年中国气候公报》记录了2021年3月13—18日、3月19—21日和3月27日至4月1日的3次沙尘事件.如图7所示,本研究将酒泉、盐池、阳泉3个站点的PM10记录与DOD进行了对比,发现这些点位在3次沙尘过境时,PM10和DOD都有着显著升高.PM10和DOD在变化趋势上有着较高的一致性,这进一步表明基于遥感资料的DOD数据可以用于表征沙尘事件的发生过程. ...
Do MODIS‐defined dust sources have a geomorphological signature?
1
2016
... 由此可见,DOD在表征沙尘事件上存在较高的准确性,并且基本符合地面站点和《沙尘天气年鉴》互补后的沙尘事件记录.而基于DOD获得沙尘事件发生的阈值,并计算每个区域的沙尘事件频次,对观测资料而言是一个重要补充.以往的研究中大多使用Ginoux等[20]提出的DOD日值为0.2的阈值来计算沙尘事件频次[38].但是,不同区域沙尘事件的起沙机制和环境状况有所不同,不同区域沙尘事件发生的DOD阈值存在差异.例如,南疆地区西高东低,东面靠近沙源、西面靠近山脉.虽然该区域沙尘事件频次高于其他区域,但浮尘是该地区沙尘天气最多的表现形式,并且沙尘事件的结束主要靠原地沉降或冷空气吹散[39].相比之下,内蒙古地区地形起伏较小,加上受到蒙古气旋等天气系统影响,沙尘扩散较容易,浮尘天气较少,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容易扩散并且影响范围大.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较高且距离沙源较远,沙尘天气总体次数少,浮尘和沙尘暴事件的次数相差较小.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沙尘事件发生时的DOD的统计结果表明(图2),中部和东部的沙尘暴DOD分布情况较相似.尤其是由于中部地区地形起伏较小,沙尘易扩散,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的DOD阈值要低于西部地区,但浮尘与扬沙天气的DOD阈值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植被覆盖度低并且沙源充分,容易发生浮尘与扬沙天气,并且浮尘与扬沙天气的DOD阈值相对较低.因此,本研究结果也表明,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起沙机制和环境状况来确定DOD的沙尘指示意义,进而利用沙尘事件发生的DOD阈值来计算沙尘事件频次. ...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kinds of dust storm events in China
1
2005
... 由此可见,DOD在表征沙尘事件上存在较高的准确性,并且基本符合地面站点和《沙尘天气年鉴》互补后的沙尘事件记录.而基于DOD获得沙尘事件发生的阈值,并计算每个区域的沙尘事件频次,对观测资料而言是一个重要补充.以往的研究中大多使用Ginoux等[20]提出的DOD日值为0.2的阈值来计算沙尘事件频次[38].但是,不同区域沙尘事件的起沙机制和环境状况有所不同,不同区域沙尘事件发生的DOD阈值存在差异.例如,南疆地区西高东低,东面靠近沙源、西面靠近山脉.虽然该区域沙尘事件频次高于其他区域,但浮尘是该地区沙尘天气最多的表现形式,并且沙尘事件的结束主要靠原地沉降或冷空气吹散[39].相比之下,内蒙古地区地形起伏较小,加上受到蒙古气旋等天气系统影响,沙尘扩散较容易,浮尘天气较少,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容易扩散并且影响范围大.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较高且距离沙源较远,沙尘天气总体次数少,浮尘和沙尘暴事件的次数相差较小.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沙尘事件发生时的DOD的统计结果表明(图2),中部和东部的沙尘暴DOD分布情况较相似.尤其是由于中部地区地形起伏较小,沙尘易扩散,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的DOD阈值要低于西部地区,但浮尘与扬沙天气的DOD阈值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植被覆盖度低并且沙源充分,容易发生浮尘与扬沙天气,并且浮尘与扬沙天气的DOD阈值相对较低.因此,本研究结果也表明,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起沙机制和环境状况来确定DOD的沙尘指示意义,进而利用沙尘事件发生的DOD阈值来计算沙尘事件频次. ...
Analyses of the spring dust storm frequency of northern China in relation to antecedent and concurrent wind,precipitation,vegetation,and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1
2004
... 沙尘暴的形成与大风、沙源、不稳定的大气状态和局地的热力条件等因素相关[40].前人分析了气象因子、地表因子和沙尘暴频次之间的关系,认为沙尘暴天数与风速、气温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降水负相关[41].Goudie[42]通过对全球的沙尘暴发生频次和降水情况的分析认为,年降水量100~200 mm的干旱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中国的沙尘活跃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和沙地,以及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其中又以南疆和内蒙古地区为沙尘多发地区[43-45],且沙尘天数和降水、风速和蒸发量等因素的关系密切[46].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沙尘活动频繁地区[11,47]. ...
Variations of the dust storm in China and its climatic control
1
2002
... 沙尘暴的形成与大风、沙源、不稳定的大气状态和局地的热力条件等因素相关[40].前人分析了气象因子、地表因子和沙尘暴频次之间的关系,认为沙尘暴天数与风速、气温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降水负相关[41].Goudie[42]通过对全球的沙尘暴发生频次和降水情况的分析认为,年降水量100~200 mm的干旱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中国的沙尘活跃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和沙地,以及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其中又以南疆和内蒙古地区为沙尘多发地区[43-45],且沙尘天数和降水、风速和蒸发量等因素的关系密切[46].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沙尘活动频繁地区[11,47]. ...
Dust storms in space and time
1
1983
... 沙尘暴的形成与大风、沙源、不稳定的大气状态和局地的热力条件等因素相关[40].前人分析了气象因子、地表因子和沙尘暴频次之间的关系,认为沙尘暴天数与风速、气温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降水负相关[41].Goudie[42]通过对全球的沙尘暴发生频次和降水情况的分析认为,年降水量100~200 mm的干旱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中国的沙尘活跃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和沙地,以及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其中又以南疆和内蒙古地区为沙尘多发地区[43-45],且沙尘天数和降水、风速和蒸发量等因素的关系密切[46].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沙尘活动频繁地区[11,47]. ...
亚洲粉尘的源区分布、释放、输送、沉降与黄土堆积
1
2001
... 沙尘暴的形成与大风、沙源、不稳定的大气状态和局地的热力条件等因素相关[40].前人分析了气象因子、地表因子和沙尘暴频次之间的关系,认为沙尘暴天数与风速、气温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降水负相关[41].Goudie[42]通过对全球的沙尘暴发生频次和降水情况的分析认为,年降水量100~200 mm的干旱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中国的沙尘活跃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和沙地,以及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其中又以南疆和内蒙古地区为沙尘多发地区[43-45],且沙尘天数和降水、风速和蒸发量等因素的关系密切[46].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沙尘活动频繁地区[11,47]. ...
Dust emission from Chinese desert sources linked to variations i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0
1997
基于文献记录的敦煌地区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序列重建
1
2024
... 沙尘暴的形成与大风、沙源、不稳定的大气状态和局地的热力条件等因素相关[40].前人分析了气象因子、地表因子和沙尘暴频次之间的关系,认为沙尘暴天数与风速、气温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降水负相关[41].Goudie[42]通过对全球的沙尘暴发生频次和降水情况的分析认为,年降水量100~200 mm的干旱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中国的沙尘活跃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和沙地,以及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其中又以南疆和内蒙古地区为沙尘多发地区[43-45],且沙尘天数和降水、风速和蒸发量等因素的关系密切[46].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沙尘活动频繁地区[11,47]. ...
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的季节变化及成因分析
1
2008
... 沙尘暴的形成与大风、沙源、不稳定的大气状态和局地的热力条件等因素相关[40].前人分析了气象因子、地表因子和沙尘暴频次之间的关系,认为沙尘暴天数与风速、气温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降水负相关[41].Goudie[42]通过对全球的沙尘暴发生频次和降水情况的分析认为,年降水量100~200 mm的干旱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中国的沙尘活跃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和沙地,以及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其中又以南疆和内蒙古地区为沙尘多发地区[43-45],且沙尘天数和降水、风速和蒸发量等因素的关系密切[46].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沙尘活动频繁地区[11,47]. ...
Why super sandstorm 2021 in North China?
1
2022
... 沙尘暴的形成与大风、沙源、不稳定的大气状态和局地的热力条件等因素相关[40].前人分析了气象因子、地表因子和沙尘暴频次之间的关系,认为沙尘暴天数与风速、气温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降水负相关[41].Goudie[42]通过对全球的沙尘暴发生频次和降水情况的分析认为,年降水量100~200 mm的干旱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中国的沙尘活跃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和沙地,以及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其中又以南疆和内蒙古地区为沙尘多发地区[43-45],且沙尘天数和降水、风速和蒸发量等因素的关系密切[46].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沙尘活动频繁地区[11,47]. ...
Sources of Asian dust and role of climate change versus desertification in Asian dust emission
1
2003
... 本文获取的年均沙尘事件频次分布情况和前人报道的沙尘活跃区域基本一致[11,48-50].其中,沙尘事件频次高值区主要在新疆、戈壁沙漠和柴达木盆地的部分地区(图5).新疆南部地区年均沙尘事件频次呈现高值,与该区域年降水量较低、植被稀少以及沙尘物质丰富有关[51].干涸河床、湖盆及沙质裸地等地貌单元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质,是容易起沙尘的主要地貌单元[52].塔克拉玛干沙漠除了分布有流动沙丘外,也有较多的干涸河床和冲积扇等,这些大面积的裸露地表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内蒙古西部地区沙尘事件频次较高,除了因充足的沙源,较低的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也是重要原因. ...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dust storms in China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s,1960-1999:Relations to source area and climate
1
2001
... 从季节变化上来看,在研究区内,从春季到冬季沙尘事件频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不同季节的天气和下垫面状况所导致的起沙条件的变化(图5).在春季,中国北方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并且土壤开始解冻、土层疏松干燥;同时,春季大气层结不稳定,频繁的冷空气活动增加了大风天气的可能性[49].在这样的下垫面状况和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沙尘事件.因此,春季的沙尘事件频次是全年最高的.夏季的植被覆盖度较高,能够减少地表裸露,减少土壤风蚀的概率.但由于西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土壤湿度低、地表加热较快,表层土壤干燥易被风吹起,增加了沙尘天气(特别是浮尘和扬沙天气)的发生概率.而在冬季,由于温度较低,会导致大范围的土壤冻结,特别是降雪量相对较多,减少了沙源.因此,虽然平均而言冬季风力可能较强,沙尘事件频次却呈现出较低的值(图5). ...
Modern dust storms in China:an overview
1
2004
... 本文获取的年均沙尘事件频次分布情况和前人报道的沙尘活跃区域基本一致[11,48-50].其中,沙尘事件频次高值区主要在新疆、戈壁沙漠和柴达木盆地的部分地区(图5).新疆南部地区年均沙尘事件频次呈现高值,与该区域年降水量较低、植被稀少以及沙尘物质丰富有关[51].干涸河床、湖盆及沙质裸地等地貌单元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质,是容易起沙尘的主要地貌单元[52].塔克拉玛干沙漠除了分布有流动沙丘外,也有较多的干涸河床和冲积扇等,这些大面积的裸露地表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内蒙古西部地区沙尘事件频次较高,除了因充足的沙源,较低的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也是重要原因. ...
南疆地区不同类型沙尘天气及相关因素对气溶胶光学厚度影响研究
1
2024
... 本文获取的年均沙尘事件频次分布情况和前人报道的沙尘活跃区域基本一致[11,48-50].其中,沙尘事件频次高值区主要在新疆、戈壁沙漠和柴达木盆地的部分地区(图5).新疆南部地区年均沙尘事件频次呈现高值,与该区域年降水量较低、植被稀少以及沙尘物质丰富有关[51].干涸河床、湖盆及沙质裸地等地貌单元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质,是容易起沙尘的主要地貌单元[52].塔克拉玛干沙漠除了分布有流动沙丘外,也有较多的干涸河床和冲积扇等,这些大面积的裸露地表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内蒙古西部地区沙尘事件频次较高,除了因充足的沙源,较低的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也是重要原因. ...
Quantifying the effect of geomorphology on aeolian dust emission potential in northern China
1
2019
... 本文获取的年均沙尘事件频次分布情况和前人报道的沙尘活跃区域基本一致[11,48-50].其中,沙尘事件频次高值区主要在新疆、戈壁沙漠和柴达木盆地的部分地区(图5).新疆南部地区年均沙尘事件频次呈现高值,与该区域年降水量较低、植被稀少以及沙尘物质丰富有关[51].干涸河床、湖盆及沙质裸地等地貌单元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质,是容易起沙尘的主要地貌单元[52].塔克拉玛干沙漠除了分布有流动沙丘外,也有较多的干涸河床和冲积扇等,这些大面积的裸露地表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内蒙古西部地区沙尘事件频次较高,除了因充足的沙源,较低的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也是重要原因. ...
1961-2019年中国北方沙漠沙地极端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2023
... 本研究发现,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沙尘活跃区的沙尘事件频次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前人报道的趋势基本一致[11].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的区域气候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53-54].沙尘排放量对气候和植被变化有敏感的响应[55-56].中国北方近几十年来的风速下降,是沙尘活动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11,13].风速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起沙的动力条件强弱来影响起沙量,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以及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9-10,57-59].Wu等[13]的研究表明在2010—2017年地面风对沙尘减少的贡献率达到了46%.本研究表明,在沙尘活跃区沙尘事件频次和春季风速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图8A),尤其是在中部沙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东部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及中蒙戈壁沙漠-荒漠草原过渡带等周围地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的风速呈现下降的趋势[9,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 除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风速下降这一自然背景外,近些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防沙治沙措施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会促进植被增多[9,57],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沙尘暴发生的概率.植被可以通过降低近地面风速和减少地表可侵蚀性(沙源)等过程来影响沙尘事件的发生[61].事实上,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源风沙治理、沙漠化防治工程等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近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以及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有了显著提高[9-10],这能够有效减少沙尘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在近几十年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北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以及风速的下降,对于植被的生长也具有重要作用[53-54,6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出现“暖湿化”现象[53,63],区域降水显著增多,使得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径流增加,这也是新疆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减少的影响因素. ...
... [53,63],区域降水显著增多,使得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径流增加,这也是新疆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减少的影响因素. ...
Evaluation of ERA5 reanalysis over the deserts in northern China
2
2023
... 本研究发现,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沙尘活跃区的沙尘事件频次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前人报道的趋势基本一致[11].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的区域气候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53-54].沙尘排放量对气候和植被变化有敏感的响应[55-56].中国北方近几十年来的风速下降,是沙尘活动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11,13].风速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起沙的动力条件强弱来影响起沙量,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以及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9-10,57-59].Wu等[13]的研究表明在2010—2017年地面风对沙尘减少的贡献率达到了46%.本研究表明,在沙尘活跃区沙尘事件频次和春季风速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图8A),尤其是在中部沙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东部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及中蒙戈壁沙漠-荒漠草原过渡带等周围地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的风速呈现下降的趋势[9,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 除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风速下降这一自然背景外,近些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防沙治沙措施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会促进植被增多[9,57],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沙尘暴发生的概率.植被可以通过降低近地面风速和减少地表可侵蚀性(沙源)等过程来影响沙尘事件的发生[61].事实上,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源风沙治理、沙漠化防治工程等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近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以及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有了显著提高[9-10],这能够有效减少沙尘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在近几十年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北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以及风速的下降,对于植被的生长也具有重要作用[53-54,6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出现“暖湿化”现象[53,63],区域降水显著增多,使得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径流增加,这也是新疆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减少的影响因素. ...
The trend reversal of dust aerosol over East Asia and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attributed to large-scale meteorology,deposition,and soil moisture
1
2019
... 本研究发现,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沙尘活跃区的沙尘事件频次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前人报道的趋势基本一致[11].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的区域气候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53-54].沙尘排放量对气候和植被变化有敏感的响应[55-56].中国北方近几十年来的风速下降,是沙尘活动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11,13].风速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起沙的动力条件强弱来影响起沙量,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以及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9-10,57-59].Wu等[13]的研究表明在2010—2017年地面风对沙尘减少的贡献率达到了46%.本研究表明,在沙尘活跃区沙尘事件频次和春季风速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图8A),尤其是在中部沙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东部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及中蒙戈壁沙漠-荒漠草原过渡带等周围地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的风速呈现下降的趋势[9,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Sensitivity of soil dust emissions to driving factor variability in earth's main drylands
1
2024
... 本研究发现,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沙尘活跃区的沙尘事件频次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前人报道的趋势基本一致[11].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的区域气候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53-54].沙尘排放量对气候和植被变化有敏感的响应[55-56].中国北方近几十年来的风速下降,是沙尘活动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11,13].风速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起沙的动力条件强弱来影响起沙量,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以及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9-10,57-59].Wu等[13]的研究表明在2010—2017年地面风对沙尘减少的贡献率达到了46%.本研究表明,在沙尘活跃区沙尘事件频次和春季风速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图8A),尤其是在中部沙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东部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及中蒙戈壁沙漠-荒漠草原过渡带等周围地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的风速呈现下降的趋势[9,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Can remotely sensed vegetation patterns signal dryland restoration success?
2
2023
... 本研究发现,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沙尘活跃区的沙尘事件频次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前人报道的趋势基本一致[11].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的区域气候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53-54].沙尘排放量对气候和植被变化有敏感的响应[55-56].中国北方近几十年来的风速下降,是沙尘活动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11,13].风速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起沙的动力条件强弱来影响起沙量,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以及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9-10,57-59].Wu等[13]的研究表明在2010—2017年地面风对沙尘减少的贡献率达到了46%.本研究表明,在沙尘活跃区沙尘事件频次和春季风速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图8A),尤其是在中部沙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东部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及中蒙戈壁沙漠-荒漠草原过渡带等周围地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的风速呈现下降的趋势[9,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 除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风速下降这一自然背景外,近些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防沙治沙措施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会促进植被增多[9,57],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沙尘暴发生的概率.植被可以通过降低近地面风速和减少地表可侵蚀性(沙源)等过程来影响沙尘事件的发生[61].事实上,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源风沙治理、沙漠化防治工程等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近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以及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有了显著提高[9-10],这能够有效减少沙尘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在近几十年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北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以及风速的下降,对于植被的生长也具有重要作用[53-54,6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出现“暖湿化”现象[53,63],区域降水显著增多,使得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径流增加,这也是新疆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减少的影响因素. ...
Significant carbon isotopic fractionation during early formation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with indications for dryland carbon cycling
0
2024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 along the time series is mediated by archaeal communities
1
2024
... 本研究发现,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沙尘活跃区的沙尘事件频次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前人报道的趋势基本一致[11].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的区域气候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53-54].沙尘排放量对气候和植被变化有敏感的响应[55-56].中国北方近几十年来的风速下降,是沙尘活动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11,13].风速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起沙的动力条件强弱来影响起沙量,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以及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9-10,57-59].Wu等[13]的研究表明在2010—2017年地面风对沙尘减少的贡献率达到了46%.本研究表明,在沙尘活跃区沙尘事件频次和春季风速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图8A),尤其是在中部沙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东部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及中蒙戈壁沙漠-荒漠草原过渡带等周围地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的风速呈现下降的趋势[9,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Observed and global climate model based changes in wind power potential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uring 1979-2016
1
2019
... 本研究发现,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沙尘活跃区的沙尘事件频次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前人报道的趋势基本一致[11].自2001年以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的区域气候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53-54].沙尘排放量对气候和植被变化有敏感的响应[55-56].中国北方近几十年来的风速下降,是沙尘活动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11,13].风速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起沙的动力条件强弱来影响起沙量,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以及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9-10,57-59].Wu等[13]的研究表明在2010—2017年地面风对沙尘减少的贡献率达到了46%.本研究表明,在沙尘活跃区沙尘事件频次和春季风速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图8A),尤其是在中部沙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东部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及中蒙戈壁沙漠-荒漠草原过渡带等周围地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的风速呈现下降的趋势[9,11,60],这一情况和该地区沙尘天数下降相符. ...
中国东部典型沙地植被覆盖度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1
2023
... 除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风速下降这一自然背景外,近些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防沙治沙措施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会促进植被增多[9,57],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沙尘暴发生的概率.植被可以通过降低近地面风速和减少地表可侵蚀性(沙源)等过程来影响沙尘事件的发生[61].事实上,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源风沙治理、沙漠化防治工程等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近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以及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有了显著提高[9-10],这能够有效减少沙尘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在近几十年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北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以及风速的下降,对于植被的生长也具有重要作用[53-54,6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出现“暖湿化”现象[53,63],区域降水显著增多,使得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径流增加,这也是新疆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减少的影响因素. ...
The response of sap flow in shrubs to rainfall pulses in the desert region of China
1
2010
... 除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风速下降这一自然背景外,近些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防沙治沙措施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会促进植被增多[9,57],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沙尘暴发生的概率.植被可以通过降低近地面风速和减少地表可侵蚀性(沙源)等过程来影响沙尘事件的发生[61].事实上,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源风沙治理、沙漠化防治工程等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近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以及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有了显著提高[9-10],这能够有效减少沙尘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在近几十年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北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以及风速的下降,对于植被的生长也具有重要作用[53-54,6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出现“暖湿化”现象[53,63],区域降水显著增多,使得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径流增加,这也是新疆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减少的影响因素. ...
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
2023
... 除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风速下降这一自然背景外,近些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防沙治沙措施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会促进植被增多[9,57],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沙尘暴发生的概率.植被可以通过降低近地面风速和减少地表可侵蚀性(沙源)等过程来影响沙尘事件的发生[61].事实上,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源风沙治理、沙漠化防治工程等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近年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以及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有了显著提高[9-10],这能够有效减少沙尘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在近几十年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北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以及风速的下降,对于植被的生长也具有重要作用[53-54,6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出现“暖湿化”现象[53,63],区域降水显著增多,使得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径流增加,这也是新疆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减少的影响因素. ...
风速和植被对内蒙古地区沙尘天气影响的数值模拟
1
2023
... 不过,也有部分地区沙尘事件频次趋势变化不明显或有所上升(图6A),并且这些地区的沙尘事件频次变化往往和生长季NDVI或春季风速的相关性不强.局部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变化和生长季NDVI正相关(图8B)或者与春季风速负相关(图8A).这可能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这些地区沙尘事件频次本身变化幅度不大.例如,毛乌素沙地一些区域沙尘事件频次相对较小,而浑善达克沙地西部的沙尘事件频次较高,在植被增多和风速减少的情况下,浑善达克沙地的变化幅度会高于毛乌素沙地,而毛乌素沙地内部一些区域的变化并不明显.②近期气候环境的改善对于区域的起沙条件影响不大,因此沙尘活动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大部分地区,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沙尘源地,即使近期气候环境的改变和人为治理的因素,仍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自然环境或大幅度减少沙尘活动.③一些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和生长季NDVI不显著相关或呈现正相关关系,例如内蒙古西部地区,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植被变化趋势不显著或者下降所导致的[64-65].有研究指出内蒙古西部地区受到的风蚀影响呈现上升趋势[66],以及人类干预的加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了这些区域沙尘天数的增多. ...
Effects of multi-temporal scale drought on vegetation dynamics in Inner Mongolia from 1982 to 2015,China
1
2022
... 不过,也有部分地区沙尘事件频次趋势变化不明显或有所上升(图6A),并且这些地区的沙尘事件频次变化往往和生长季NDVI或春季风速的相关性不强.局部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变化和生长季NDVI正相关(图8B)或者与春季风速负相关(图8A).这可能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这些地区沙尘事件频次本身变化幅度不大.例如,毛乌素沙地一些区域沙尘事件频次相对较小,而浑善达克沙地西部的沙尘事件频次较高,在植被增多和风速减少的情况下,浑善达克沙地的变化幅度会高于毛乌素沙地,而毛乌素沙地内部一些区域的变化并不明显.②近期气候环境的改善对于区域的起沙条件影响不大,因此沙尘活动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大部分地区,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沙尘源地,即使近期气候环境的改变和人为治理的因素,仍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自然环境或大幅度减少沙尘活动.③一些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和生长季NDVI不显著相关或呈现正相关关系,例如内蒙古西部地区,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植被变化趋势不显著或者下降所导致的[64-65].有研究指出内蒙古西部地区受到的风蚀影响呈现上升趋势[66],以及人类干预的加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了这些区域沙尘天数的增多. ...
Response of wind erosion dynamics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in Inner Mongolia,China during 1990 to 2015
1
2018
... 不过,也有部分地区沙尘事件频次趋势变化不明显或有所上升(图6A),并且这些地区的沙尘事件频次变化往往和生长季NDVI或春季风速的相关性不强.局部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变化和生长季NDVI正相关(图8B)或者与春季风速负相关(图8A).这可能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这些地区沙尘事件频次本身变化幅度不大.例如,毛乌素沙地一些区域沙尘事件频次相对较小,而浑善达克沙地西部的沙尘事件频次较高,在植被增多和风速减少的情况下,浑善达克沙地的变化幅度会高于毛乌素沙地,而毛乌素沙地内部一些区域的变化并不明显.②近期气候环境的改善对于区域的起沙条件影响不大,因此沙尘活动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大部分地区,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沙尘源地,即使近期气候环境的改变和人为治理的因素,仍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自然环境或大幅度减少沙尘活动.③一些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和生长季NDVI不显著相关或呈现正相关关系,例如内蒙古西部地区,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植被变化趋势不显著或者下降所导致的[64-65].有研究指出内蒙古西部地区受到的风蚀影响呈现上升趋势[66],以及人类干预的加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了这些区域沙尘天数的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