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科技合作重点领域
1
2023
... 全球旱区约占陆地面积的41%,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影响了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生存与发展[1 ] .中国是全球旱区面积第二大国家,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2 ] .在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合理的人工植被建设是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3 -5 ] .然而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退化灌木至少需要55年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6 ] ,退化土壤表层0~40 cm有机碳恢复需要57.4年[7 ] ,而40~100 cm和100~300 cm的土壤有机碳恢复需要至少100年[4 ,8 ] .尽管面临恢复周期长的挑战,通过系统化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 593万hm2 ,人工固沙植被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沙地恢复,形成了重要的生态屏障[9 ] ,更因其碳汇功能凸显了固碳服务评估的重要性,为后续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温室气体吸收、水热传输及地表物理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10 -12 ]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区域水热循环,降低能源消耗[13 ] ,实现减排增汇协同效应,与“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 ...
大国治理: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战略选择与未来愿景
1
2023
... 全球旱区约占陆地面积的41%,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影响了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生存与发展[1 ] .中国是全球旱区面积第二大国家,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2 ] .在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合理的人工植被建设是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3 -5 ] .然而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退化灌木至少需要55年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6 ] ,退化土壤表层0~40 cm有机碳恢复需要57.4年[7 ] ,而40~100 cm和100~300 cm的土壤有机碳恢复需要至少100年[4 ,8 ] .尽管面临恢复周期长的挑战,通过系统化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 593万hm2 ,人工固沙植被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沙地恢复,形成了重要的生态屏障[9 ] ,更因其碳汇功能凸显了固碳服务评估的重要性,为后续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温室气体吸收、水热传输及地表物理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10 -12 ]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区域水热循环,降低能源消耗[13 ] ,实现减排增汇协同效应,与“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 ...
Recovery of top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 revegetated sites in the sand-burial ecosystems of the Tengger Desert,northern China
1
2007
... 全球旱区约占陆地面积的41%,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影响了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生存与发展[1 ] .中国是全球旱区面积第二大国家,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2 ] .在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合理的人工植被建设是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3 -5 ] .然而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退化灌木至少需要55年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6 ] ,退化土壤表层0~40 cm有机碳恢复需要57.4年[7 ] ,而40~100 cm和100~300 cm的土壤有机碳恢复需要至少100年[4 ,8 ] .尽管面临恢复周期长的挑战,通过系统化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 593万hm2 ,人工固沙植被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沙地恢复,形成了重要的生态屏障[9 ] ,更因其碳汇功能凸显了固碳服务评估的重要性,为后续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温室气体吸收、水热传输及地表物理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10 -12 ]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区域水热循环,降低能源消耗[13 ] ,实现减排增汇协同效应,与“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 ...
Changes in soil and vegetation following stabilisation of dunes in the southeastern fringe of the Tengger Desert,China
3
2007
... 全球旱区约占陆地面积的41%,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影响了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生存与发展[1 ] .中国是全球旱区面积第二大国家,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2 ] .在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合理的人工植被建设是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3 -5 ] .然而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退化灌木至少需要55年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6 ] ,退化土壤表层0~40 cm有机碳恢复需要57.4年[7 ] ,而40~100 cm和100~300 cm的土壤有机碳恢复需要至少100年[4 ,8 ] .尽管面临恢复周期长的挑战,通过系统化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 593万hm2 ,人工固沙植被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沙地恢复,形成了重要的生态屏障[9 ] ,更因其碳汇功能凸显了固碳服务评估的重要性,为后续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温室气体吸收、水热传输及地表物理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10 -12 ]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区域水热循环,降低能源消耗[13 ] ,实现减排增汇协同效应,与“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 ...
... 研究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简称沙坡头站),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37.53°N,105.03°E,海拔1 250 m),属于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化草原的过渡带[33 ] .该区多年平均空气温度9.6 ℃,多年平均降水量186.2 mm,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3 000 mm[34 -36 ] .为确保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安全通行,自1956年起在铁路两侧建立人工固沙植被防护体系,并于1964、1973、1981、1987、1991、1999、2011和2012年多次扩建.不同时段固沙区固沙措施相同(包括采用的草方格、种植旱生灌木种类组成、空间配置和密度与苗龄等)[4 ] .各演替阶段固沙植被区植被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 )等为主[37 ] .在无人为干预情况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替,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已经从单一的灌木群落转变为由灌木、半灌木、草本植物及藻类、苔藓类等隐花植物共同组成的复杂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植被覆盖度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显著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目前,形成了具有时间演替序列的生态恢复区(长16 km,宽700 m)[4 ] . ...
... [4 ]. ...
退化和恢复过程驱动的荒漠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变化
1
2022
... 全球旱区约占陆地面积的41%,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影响了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生存与发展[1 ] .中国是全球旱区面积第二大国家,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2 ] .在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合理的人工植被建设是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3 -5 ] .然而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退化灌木至少需要55年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6 ] ,退化土壤表层0~40 cm有机碳恢复需要57.4年[7 ] ,而40~100 cm和100~300 cm的土壤有机碳恢复需要至少100年[4 ,8 ] .尽管面临恢复周期长的挑战,通过系统化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 593万hm2 ,人工固沙植被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沙地恢复,形成了重要的生态屏障[9 ] ,更因其碳汇功能凸显了固碳服务评估的重要性,为后续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温室气体吸收、水热传输及地表物理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10 -12 ]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区域水热循环,降低能源消耗[13 ] ,实现减排增汇协同效应,与“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 ...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of shifting sand dune after establishing new vegetation in the Tengger Desert,northern China
4
2014
... 全球旱区约占陆地面积的41%,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影响了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生存与发展[1 ] .中国是全球旱区面积第二大国家,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2 ] .在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合理的人工植被建设是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3 -5 ] .然而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退化灌木至少需要55年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6 ] ,退化土壤表层0~40 cm有机碳恢复需要57.4年[7 ] ,而40~100 cm和100~300 cm的土壤有机碳恢复需要至少100年[4 ,8 ] .尽管面临恢复周期长的挑战,通过系统化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 593万hm2 ,人工固沙植被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沙地恢复,形成了重要的生态屏障[9 ] ,更因其碳汇功能凸显了固碳服务评估的重要性,为后续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温室气体吸收、水热传输及地表物理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10 -12 ]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区域水热循环,降低能源消耗[13 ] ,实现减排增汇协同效应,与“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 ...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 有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后期,土壤碳储量下降[47 -48 ] .本研究结果却呈现出相反趋势.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固碳服务供给从固沙4年样地的0.78 kg·m-2 增加至60年样地的10.29 kg·m-2 ,土壤固碳服务供给量与时间符合回归方程y = 0.17 x + 2.14 (R 2 =0.86,F =43.60,P =0.001).土壤碳储量从4年样地的66.65 kg·m-2 增加到60年样地的681.03 kg·m-2 .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固碳服务供给量从4年样地7.98 kg·m-2 增加到52年样地的12.74 kg·m-2 ,之后趋于稳定.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从4年样地的96.37 kg·m-2 增加到60年样地的746.36 kg·m-2 .这一上升趋势可能归因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增加有效抵消了固沙17年以后由于深层土壤水分减少导致的灌木的生物量和覆盖度下降引起的土壤有机碳损失[6 ] .有研究表明草本植物的覆盖率、生物量以及地表凋落物的数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8 ] .此外,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凋落物碳更容易周转进入土壤碳库,因此即使灌木生物量达到峰值之后开始持续衰减,土壤固碳服务供给仍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增加[49 ] . ...
... 沙区土壤水资源数量和质量是沙区植被建设至关重要的依据[50 ] .人工固沙植被建立以来,由于植物冠层的作用消耗动量,降低风速,使气流中的细微颗粒沉积,同时植物每年凋落的大量枯枝落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在地表形成了2 cm左右的生物土壤结皮层[51 ] .生物土壤结皮通过增加凝结水的捕获、改变土壤表层结构,影响水分蒸发,改变土壤浅层水分含量,驱动固沙植被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响应,即植被组成中浅根系的草本增加,深根系的木本植物减少[50 ] .由于草本植物的固碳效率通常低于灌木,因此制约了固碳服务供给增长.此外,研究区干旱的气候限制了土壤水分,特别是在较干旱年份,减缓土壤微生物呼吸,延长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周转率[6 ] ,因此固碳服务供给低于先前报道的一些结果,如冰岛南部的盖塔桑德沙漠土壤固碳供给高达214.65 g·m-2 ·a-1[52 ] ,而西班牙东南部记录到较低的供给量为17~28 g·m-2 ·a-1[53 ] . ...
Soil carbon storage along a 46-year revegetation chronosequence in a desert area of northern China
1
2018
... 全球旱区约占陆地面积的41%,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影响了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生存与发展[1 ] .中国是全球旱区面积第二大国家,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2 ] .在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合理的人工植被建设是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3 -5 ] .然而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退化灌木至少需要55年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6 ] ,退化土壤表层0~40 cm有机碳恢复需要57.4年[7 ] ,而40~100 cm和100~300 cm的土壤有机碳恢复需要至少100年[4 ,8 ] .尽管面临恢复周期长的挑战,通过系统化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 593万hm2 ,人工固沙植被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沙地恢复,形成了重要的生态屏障[9 ] ,更因其碳汇功能凸显了固碳服务评估的重要性,为后续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温室气体吸收、水热传输及地表物理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10 -12 ]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区域水热循环,降低能源消耗[13 ] ,实现减排增汇协同效应,与“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 ...
Recovery of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stocks following afforestation with xerophytic shrubs in the Tengger Desert,North China
5
2022
... 全球旱区约占陆地面积的41%,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影响了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生存与发展[1 ] .中国是全球旱区面积第二大国家,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2 ] .在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合理的人工植被建设是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3 -5 ] .然而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退化灌木至少需要55年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6 ] ,退化土壤表层0~40 cm有机碳恢复需要57.4年[7 ] ,而40~100 cm和100~300 cm的土壤有机碳恢复需要至少100年[4 ,8 ] .尽管面临恢复周期长的挑战,通过系统化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 593万hm2 ,人工固沙植被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沙地恢复,形成了重要的生态屏障[9 ] ,更因其碳汇功能凸显了固碳服务评估的重要性,为后续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温室气体吸收、水热传输及地表物理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10 -12 ]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区域水热循环,降低能源消耗[13 ] ,实现减排增汇协同效应,与“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 ...
... 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不同演替阶段样地的基本情况[8 ] ...
...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ample plots at 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 of the artificial sand-fixing vegetation ecosystem in Shapotou[8 ] ...
... 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碳储量计算公式[8 ] 为: ...
... 有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后期,土壤碳储量下降[47 -48 ] .本研究结果却呈现出相反趋势.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固碳服务供给从固沙4年样地的0.78 kg·m-2 增加至60年样地的10.29 kg·m-2 ,土壤固碳服务供给量与时间符合回归方程y = 0.17 x + 2.14 (R 2 =0.86,F =43.60,P =0.001).土壤碳储量从4年样地的66.65 kg·m-2 增加到60年样地的681.03 kg·m-2 .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固碳服务供给量从4年样地7.98 kg·m-2 增加到52年样地的12.74 kg·m-2 ,之后趋于稳定.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从4年样地的96.37 kg·m-2 增加到60年样地的746.36 kg·m-2 .这一上升趋势可能归因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增加有效抵消了固沙17年以后由于深层土壤水分减少导致的灌木的生物量和覆盖度下降引起的土壤有机碳损失[6 ] .有研究表明草本植物的覆盖率、生物量以及地表凋落物的数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8 ] .此外,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凋落物碳更容易周转进入土壤碳库,因此即使灌木生物量达到峰值之后开始持续衰减,土壤固碳服务供给仍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增加[49 ] . ...
1
2023
... 全球旱区约占陆地面积的41%,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影响了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生存与发展[1 ] .中国是全球旱区面积第二大国家,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2 ] .在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合理的人工植被建设是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3 -5 ] .然而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退化灌木至少需要55年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6 ] ,退化土壤表层0~40 cm有机碳恢复需要57.4年[7 ] ,而40~100 cm和100~300 cm的土壤有机碳恢复需要至少100年[4 ,8 ] .尽管面临恢复周期长的挑战,通过系统化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 593万hm2 ,人工固沙植被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沙地恢复,形成了重要的生态屏障[9 ] ,更因其碳汇功能凸显了固碳服务评估的重要性,为后续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温室气体吸收、水热传输及地表物理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10 -12 ]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区域水热循环,降低能源消耗[13 ] ,实现减排增汇协同效应,与“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 ...
2
2005
... 全球旱区约占陆地面积的41%,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影响了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生存与发展[1 ] .中国是全球旱区面积第二大国家,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2 ] .在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合理的人工植被建设是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3 -5 ] .然而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退化灌木至少需要55年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6 ] ,退化土壤表层0~40 cm有机碳恢复需要57.4年[7 ] ,而40~100 cm和100~300 cm的土壤有机碳恢复需要至少100年[4 ,8 ] .尽管面临恢复周期长的挑战,通过系统化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 593万hm2 ,人工固沙植被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沙地恢复,形成了重要的生态屏障[9 ] ,更因其碳汇功能凸显了固碳服务评估的重要性,为后续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温室气体吸收、水热传输及地表物理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10 -12 ]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区域水热循环,降低能源消耗[13 ] ,实现减排增汇协同效应,与“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 ...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Valuing natural capital and ecosystem services toward the goals of efficiency,fairness,and sustainability
0
2020
地市尺度气候调节服务评估:以福州市为例
1
2022
... 全球旱区约占陆地面积的41%,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影响了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生存与发展[1 ] .中国是全球旱区面积第二大国家,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2 ] .在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合理的人工植被建设是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3 -5 ] .然而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退化灌木至少需要55年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6 ] ,退化土壤表层0~40 cm有机碳恢复需要57.4年[7 ] ,而40~100 cm和100~300 cm的土壤有机碳恢复需要至少100年[4 ,8 ] .尽管面临恢复周期长的挑战,通过系统化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 593万hm2 ,人工固沙植被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沙地恢复,形成了重要的生态屏障[9 ] ,更因其碳汇功能凸显了固碳服务评估的重要性,为后续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温室气体吸收、水热传输及地表物理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10 -12 ]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区域水热循环,降低能源消耗[13 ] ,实现减排增汇协同效应,与“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 ...
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价值空间变化影响机制分析
1
2024
... 全球旱区约占陆地面积的41%,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影响了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生存与发展[1 ] .中国是全球旱区面积第二大国家,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2 ] .在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合理的人工植被建设是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3 -5 ] .然而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退化灌木至少需要55年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6 ] ,退化土壤表层0~40 cm有机碳恢复需要57.4年[7 ] ,而40~100 cm和100~300 cm的土壤有机碳恢复需要至少100年[4 ,8 ] .尽管面临恢复周期长的挑战,通过系统化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 593万hm2 ,人工固沙植被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沙地恢复,形成了重要的生态屏障[9 ] ,更因其碳汇功能凸显了固碳服务评估的重要性,为后续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温室气体吸收、水热传输及地表物理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10 -12 ]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区域水热循环,降低能源消耗[13 ] ,实现减排增汇协同效应,与“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 ...
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 ecosystem accounting (SEEA EA)
1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InVEST 3.9.2.user's guide
1
2020:307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Tree-level landscape transitions and changes in carbon storage throughout the mine life cycle
1
2023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Quantifying and mapping the supply of and demand for carbon storage and sequestration service from urban trees
2
2015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 [17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Quantification and mapping of the supply of and demand for carbon storage and sequestration service in woody biomass and soil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in the socioecological environment
1
2018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Spatial mismatch and the attribution analysis of carbon storage demand and suppl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China
1
2024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干旱沙区人工固沙植被演变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及其分布特征
1
2012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Revegetation promotes soil ineral-associated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soil carbon stability in the Tengger Desert,northern China
1
2023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退化荒漠草地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及其驱动因子的影响
1
2024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stocks following revegetation in a semi-arid grassland of North China
1
2023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Carbon dynamics of the plant-soil system during vegetation succession in dune-meadow cascade ecosystems in Horqin Sandy Land,China
1
2023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Variations in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and stability with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tage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1
2023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南昌市碳排放效应分析
1
2021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stocks along a chronosequence of Caragana intermedia plantations in alpine sandy land
1
2019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Improving carbon mitigation potential through grassl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under climatic change i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1
2014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Changes in carbon and nitrogen storage along a restoration gradient in a semiarid sandy grassland
1
2015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Dynamics of SOC density and driving factors during the restoration of artificial grassland and abandoned farmland in Mu Us Desert,China
1
2023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Effects of plantation age and precipitation gradient on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changes following afforestation i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2
2019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 随着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演替,固氮植物减少导致氮素限制,进而降低植物生产力和减少土壤有机质输入[55 -56 ] ,从而对土壤固碳服务供给能力产生影响.此外,气候变化可能会通过扰乱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加剧这一状况[57 ] .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适当施用氮肥或引入固氮植物等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固碳服务供给能力[31 ,58 -59 ] ,促进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同时促进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 ...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2
2006
... 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服务包括碳储存和碳固定.碳储存服务体现生态系统积累和保持碳的能力,避免碳排放到大气中[14 ] .碳储存服务是碳固定服务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固碳服务则强调生态系统从大气中移除碳的能力[10 ,15 -16 ] .固碳服务需求对应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CO2 总排放量[17 -18 ] .固碳服务供需失衡表现为区域碳不平衡,破坏大气中碳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评估固碳服务供需之间平衡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复杂性[17 ]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区域碳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19 ] .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气候调节服务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碳储存服务变化的时间模式及影响因素方面.如贾晓红等[20 ] 、Yang等[6 ] 和Li等[21 ] 发现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人工固沙植被区(0~100 cm土层)土壤、灌丛和草本有机碳储量均随固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安立伟等[22 ] 发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受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共同控制,而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恢复主要受土壤氮素的影响.Chen等[23 ] 发现凋落物、根系和优势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Kang等[24 ] 、Wang等[25 ] 、Yuan等[26 ] 和Li等[27 ] 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受树种和林龄的显著影响.Huang等[28 ] 、Zuo等[29 ] 和Yu等[30 ] 发现草地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加速了植物群落的演替,增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改善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然而,并非所有研究均报告了这些参数的线性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迅速增加,后期减缓增长,甚至有所下降,呈现出单峰模式[31 ] .这些研究凸显了植被恢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人工固沙生态工程固碳服务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固碳服务供需平衡评估也较少,然而目前碳排放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如IPCC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32 ] ,且研究区已经积累较多生态恢复的多年数据,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研究可行且必要. ...
... 根据《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32 ] 提供的核算方法,对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和未利用地碳排放量采用直接排放法估算,建设用地通过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间接计算[41 -44 ] . ...
沙漠人工植被区生物结皮类土壤的蒸发特性:以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为例
1
2007
... 研究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简称沙坡头站),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37.53°N,105.03°E,海拔1 250 m),属于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化草原的过渡带[33 ] .该区多年平均空气温度9.6 ℃,多年平均降水量186.2 mm,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3 000 mm[34 -36 ] .为确保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安全通行,自1956年起在铁路两侧建立人工固沙植被防护体系,并于1964、1973、1981、1987、1991、1999、2011和2012年多次扩建.不同时段固沙区固沙措施相同(包括采用的草方格、种植旱生灌木种类组成、空间配置和密度与苗龄等)[4 ] .各演替阶段固沙植被区植被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 )等为主[37 ] .在无人为干预情况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替,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已经从单一的灌木群落转变为由灌木、半灌木、草本植物及藻类、苔藓类等隐花植物共同组成的复杂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植被覆盖度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显著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目前,形成了具有时间演替序列的生态恢复区(长16 km,宽700 m)[4 ] . ...
1
1998
... 研究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简称沙坡头站),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37.53°N,105.03°E,海拔1 250 m),属于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化草原的过渡带[33 ] .该区多年平均空气温度9.6 ℃,多年平均降水量186.2 mm,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3 000 mm[34 -36 ] .为确保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安全通行,自1956年起在铁路两侧建立人工固沙植被防护体系,并于1964、1973、1981、1987、1991、1999、2011和2012年多次扩建.不同时段固沙区固沙措施相同(包括采用的草方格、种植旱生灌木种类组成、空间配置和密度与苗龄等)[4 ] .各演替阶段固沙植被区植被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 )等为主[37 ] .在无人为干预情况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替,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已经从单一的灌木群落转变为由灌木、半灌木、草本植物及藻类、苔藓类等隐花植物共同组成的复杂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植被覆盖度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显著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目前,形成了具有时间演替序列的生态恢复区(长16 km,宽700 m)[4 ] . ...
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演替过程中主要结皮生物生态位和种间关联变化特征
1
2021
... 研究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简称沙坡头站),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37.53°N,105.03°E,海拔1 250 m),属于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化草原的过渡带[33 ] .该区多年平均空气温度9.6 ℃,多年平均降水量186.2 mm,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3 000 mm[34 -36 ] .为确保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安全通行,自1956年起在铁路两侧建立人工固沙植被防护体系,并于1964、1973、1981、1987、1991、1999、2011和2012年多次扩建.不同时段固沙区固沙措施相同(包括采用的草方格、种植旱生灌木种类组成、空间配置和密度与苗龄等)[4 ] .各演替阶段固沙植被区植被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 )等为主[37 ] .在无人为干预情况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替,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已经从单一的灌木群落转变为由灌木、半灌木、草本植物及藻类、苔藓类等隐花植物共同组成的复杂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植被覆盖度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显著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目前,形成了具有时间演替序列的生态恢复区(长16 km,宽700 m)[4 ] . ...
我国北方风沙危害区生态重建与恢复:腾格里沙漠土壤水分与植被承载力的探讨
1
2014
... 研究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简称沙坡头站),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37.53°N,105.03°E,海拔1 250 m),属于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化草原的过渡带[33 ] .该区多年平均空气温度9.6 ℃,多年平均降水量186.2 mm,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3 000 mm[34 -36 ] .为确保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安全通行,自1956年起在铁路两侧建立人工固沙植被防护体系,并于1964、1973、1981、1987、1991、1999、2011和2012年多次扩建.不同时段固沙区固沙措施相同(包括采用的草方格、种植旱生灌木种类组成、空间配置和密度与苗龄等)[4 ] .各演替阶段固沙植被区植被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 )等为主[37 ] .在无人为干预情况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替,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已经从单一的灌木群落转变为由灌木、半灌木、草本植物及藻类、苔藓类等隐花植物共同组成的复杂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植被覆盖度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显著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目前,形成了具有时间演替序列的生态恢复区(长16 km,宽700 m)[4 ] . ...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
1
... 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38 ] ,用于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煤炭、天然气、电力和石油制品(汽油、柴油和燃料油)等能源消费以及GDP等数据来源于《中卫统计年鉴》[39 -40 ] ,用于计算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强度等. ...
中卫统计年鉴-2016
1
2016
... 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38 ] ,用于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煤炭、天然气、电力和石油制品(汽油、柴油和燃料油)等能源消费以及GDP等数据来源于《中卫统计年鉴》[39 -40 ] ,用于计算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强度等. ...
中卫统计年鉴-2021
1
2021
... 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38 ] ,用于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煤炭、天然气、电力和石油制品(汽油、柴油和燃料油)等能源消费以及GDP等数据来源于《中卫统计年鉴》[39 -40 ] ,用于计算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强度等. ...
中国省际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2019
... 根据《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32 ] 提供的核算方法,对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和未利用地碳排放量采用直接排放法估算,建设用地通过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间接计算[41 -44 ] . ...
... Carbon emission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Table 2 土地利用 类型 碳排放系数 /(kg·m-2 ·a-1 ) 参考文献 耕地 0.4970 冯杰等[41 ] ,马远等[42 ] 林地 -0.5810 冯杰等[41 ] ,马远等[42 ] 草地 -0.0205 郑永超等[43 ] 水域 -0.0253 郑永超等[43 ] ,孙赫等[44 ] 未利用地 -0.0005 郑永超等[43 ] ,孙赫等[44 ]
表3 各类能源标准煤系数和碳排放系数[45 ] ...
... [
41 ],马远等
[42 ] 草地 -0.0205 郑永超等[43 ] 水域 -0.0253 郑永超等[43 ] ,孙赫等[44 ] 未利用地 -0.0005 郑永超等[43 ] ,孙赫等[44 ] 表3 各类能源标准煤系数和碳排放系数[45 ] ...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2
2021
... Carbon emission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Table 2 土地利用 类型 碳排放系数 /(kg·m-2 ·a-1 ) 参考文献 耕地 0.4970 冯杰等[41 ] ,马远等[42 ] 林地 -0.5810 冯杰等[41 ] ,马远等[42 ] 草地 -0.0205 郑永超等[43 ] 水域 -0.0253 郑永超等[43 ] ,孙赫等[44 ] 未利用地 -0.0005 郑永超等[43 ] ,孙赫等[44 ]
表3 各类能源标准煤系数和碳排放系数[45 ] ...
... [
42 ]
草地 -0.0205 郑永超等[43 ] 水域 -0.0253 郑永超等[43 ] ,孙赫等[44 ] 未利用地 -0.0005 郑永超等[43 ] ,孙赫等[44 ] 表3 各类能源标准煤系数和碳排放系数[45 ] ...
宁夏自治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碳排放效应
3
2020
... Carbon emission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Table 2 土地利用 类型 碳排放系数 /(kg·m-2 ·a-1 ) 参考文献 耕地 0.4970 冯杰等[41 ] ,马远等[42 ] 林地 -0.5810 冯杰等[41 ] ,马远等[42 ] 草地 -0.0205 郑永超等[43 ] 水域 -0.0253 郑永超等[43 ] ,孙赫等[44 ] 未利用地 -0.0005 郑永超等[43 ] ,孙赫等[44 ]
表3 各类能源标准煤系数和碳排放系数[45 ] ...
... [
43 ],孙赫等
[44 ] 未利用地 -0.0005 郑永超等[43 ] ,孙赫等[44 ] 表3 各类能源标准煤系数和碳排放系数[45 ] ...
... [
43 ],孙赫等
[44 ] 表3 各类能源标准煤系数和碳排放系数[45 ] ...
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空间关联
3
2015
... 根据《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32 ] 提供的核算方法,对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和未利用地碳排放量采用直接排放法估算,建设用地通过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间接计算[41 -44 ] . ...
... Carbon emission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Table 2 土地利用 类型 碳排放系数 /(kg·m-2 ·a-1 ) 参考文献 耕地 0.4970 冯杰等[41 ] ,马远等[42 ] 林地 -0.5810 冯杰等[41 ] ,马远等[42 ] 草地 -0.0205 郑永超等[43 ] 水域 -0.0253 郑永超等[43 ] ,孙赫等[44 ] 未利用地 -0.0005 郑永超等[43 ] ,孙赫等[44 ]
表3 各类能源标准煤系数和碳排放系数[45 ] ...
... [
44 ]
表3 各类能源标准煤系数和碳排放系数[45 ] ...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新疆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储量时空演变分析及模拟
3
2025
... 式中:D 表示固碳服务需求,单位为kg·m-2 ;Ei 和Ej 分别为土地利用直接碳排放量和间接碳排放量;A 表示土地面积,单位为m2 ;ei 表示土地利用类型i 的面积,单位为m2 ; δi 表示土地利用类型i 的碳排放系数(表2 );ej 为能源j 的消耗量;μj 为能源j 消耗量转换为标准煤的系数;εj 为能源j 的碳排放系数[45 ] (表3 ). ...
... 各类能源标准煤系数和碳排放系数[45 ] ...
... Standard coal conversion factors and carbon emission coefficients for various types of energy sources[45 ] ...
宁夏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1
2024
Does Caragana korshinskii plantation increase soil carbon continuously in a water limited landscape on the Loess Plateau,China
1
2019
... 有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后期,土壤碳储量下降[47 -48 ] .本研究结果却呈现出相反趋势.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固碳服务供给从固沙4年样地的0.78 kg·m-2 增加至60年样地的10.29 kg·m-2 ,土壤固碳服务供给量与时间符合回归方程y = 0.17 x + 2.14 (R 2 =0.86,F =43.60,P =0.001).土壤碳储量从4年样地的66.65 kg·m-2 增加到60年样地的681.03 kg·m-2 .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固碳服务供给量从4年样地7.98 kg·m-2 增加到52年样地的12.74 kg·m-2 ,之后趋于稳定.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从4年样地的96.37 kg·m-2 增加到60年样地的746.36 kg·m-2 .这一上升趋势可能归因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增加有效抵消了固沙17年以后由于深层土壤水分减少导致的灌木的生物量和覆盖度下降引起的土壤有机碳损失[6 ] .有研究表明草本植物的覆盖率、生物量以及地表凋落物的数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8 ] .此外,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凋落物碳更容易周转进入土壤碳库,因此即使灌木生物量达到峰值之后开始持续衰减,土壤固碳服务供给仍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增加[49 ] . ...
Improvements in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capacities after shrub planting to stabilize sand dunes in China's Horqin Sandy Land
1
2017
... 有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后期,土壤碳储量下降[47 -48 ] .本研究结果却呈现出相反趋势.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固碳服务供给从固沙4年样地的0.78 kg·m-2 增加至60年样地的10.29 kg·m-2 ,土壤固碳服务供给量与时间符合回归方程y = 0.17 x + 2.14 (R 2 =0.86,F =43.60,P =0.001).土壤碳储量从4年样地的66.65 kg·m-2 增加到60年样地的681.03 kg·m-2 .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固碳服务供给量从4年样地7.98 kg·m-2 增加到52年样地的12.74 kg·m-2 ,之后趋于稳定.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从4年样地的96.37 kg·m-2 增加到60年样地的746.36 kg·m-2 .这一上升趋势可能归因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增加有效抵消了固沙17年以后由于深层土壤水分减少导致的灌木的生物量和覆盖度下降引起的土壤有机碳损失[6 ] .有研究表明草本植物的覆盖率、生物量以及地表凋落物的数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8 ] .此外,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凋落物碳更容易周转进入土壤碳库,因此即使灌木生物量达到峰值之后开始持续衰减,土壤固碳服务供给仍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增加[49 ] . ...
Vegetation restoration drives the dynamics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pools in a temperate desert soil-plant system
1
2019
... 有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后期,土壤碳储量下降[47 -48 ] .本研究结果却呈现出相反趋势.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固碳服务供给从固沙4年样地的0.78 kg·m-2 增加至60年样地的10.29 kg·m-2 ,土壤固碳服务供给量与时间符合回归方程y = 0.17 x + 2.14 (R 2 =0.86,F =43.60,P =0.001).土壤碳储量从4年样地的66.65 kg·m-2 增加到60年样地的681.03 kg·m-2 .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固碳服务供给量从4年样地7.98 kg·m-2 增加到52年样地的12.74 kg·m-2 ,之后趋于稳定.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从4年样地的96.37 kg·m-2 增加到60年样地的746.36 kg·m-2 .这一上升趋势可能归因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增加有效抵消了固沙17年以后由于深层土壤水分减少导致的灌木的生物量和覆盖度下降引起的土壤有机碳损失[6 ] .有研究表明草本植物的覆盖率、生物量以及地表凋落物的数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8 ] .此外,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凋落物碳更容易周转进入土壤碳库,因此即使灌木生物量达到峰值之后开始持续衰减,土壤固碳服务供给仍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增加[49 ] . ...
Do biological soil crusts determine vegetation changes in sandy deserts?Implications for managing artificial vegetation
2
2010
... 沙区土壤水资源数量和质量是沙区植被建设至关重要的依据[50 ] .人工固沙植被建立以来,由于植物冠层的作用消耗动量,降低风速,使气流中的细微颗粒沉积,同时植物每年凋落的大量枯枝落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在地表形成了2 cm左右的生物土壤结皮层[51 ] .生物土壤结皮通过增加凝结水的捕获、改变土壤表层结构,影响水分蒸发,改变土壤浅层水分含量,驱动固沙植被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响应,即植被组成中浅根系的草本增加,深根系的木本植物减少[50 ] .由于草本植物的固碳效率通常低于灌木,因此制约了固碳服务供给增长.此外,研究区干旱的气候限制了土壤水分,特别是在较干旱年份,减缓土壤微生物呼吸,延长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周转率[6 ] ,因此固碳服务供给低于先前报道的一些结果,如冰岛南部的盖塔桑德沙漠土壤固碳供给高达214.65 g·m-2 ·a-1[52 ] ,而西班牙东南部记录到较低的供给量为17~28 g·m-2 ·a-1[53 ] . ...
... [50 ].由于草本植物的固碳效率通常低于灌木,因此制约了固碳服务供给增长.此外,研究区干旱的气候限制了土壤水分,特别是在较干旱年份,减缓土壤微生物呼吸,延长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周转率[6 ] ,因此固碳服务供给低于先前报道的一些结果,如冰岛南部的盖塔桑德沙漠土壤固碳供给高达214.65 g·m-2 ·a-1[52 ] ,而西班牙东南部记录到较低的供给量为17~28 g·m-2 ·a-1[53 ] . ...
干旱区造林与水分平衡的关系
1
... 沙区土壤水资源数量和质量是沙区植被建设至关重要的依据[50 ] .人工固沙植被建立以来,由于植物冠层的作用消耗动量,降低风速,使气流中的细微颗粒沉积,同时植物每年凋落的大量枯枝落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在地表形成了2 cm左右的生物土壤结皮层[51 ] .生物土壤结皮通过增加凝结水的捕获、改变土壤表层结构,影响水分蒸发,改变土壤浅层水分含量,驱动固沙植被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响应,即植被组成中浅根系的草本增加,深根系的木本植物减少[50 ] .由于草本植物的固碳效率通常低于灌木,因此制约了固碳服务供给增长.此外,研究区干旱的气候限制了土壤水分,特别是在较干旱年份,减缓土壤微生物呼吸,延长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周转率[6 ] ,因此固碳服务供给低于先前报道的一些结果,如冰岛南部的盖塔桑德沙漠土壤固碳供给高达214.65 g·m-2 ·a-1[52 ] ,而西班牙东南部记录到较低的供给量为17~28 g·m-2 ·a-1[53 ] . ...
Carbon accumulation in Icelandic desert Andosols during early stages of restoration
1
2013
... 沙区土壤水资源数量和质量是沙区植被建设至关重要的依据[50 ] .人工固沙植被建立以来,由于植物冠层的作用消耗动量,降低风速,使气流中的细微颗粒沉积,同时植物每年凋落的大量枯枝落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在地表形成了2 cm左右的生物土壤结皮层[51 ] .生物土壤结皮通过增加凝结水的捕获、改变土壤表层结构,影响水分蒸发,改变土壤浅层水分含量,驱动固沙植被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响应,即植被组成中浅根系的草本增加,深根系的木本植物减少[50 ] .由于草本植物的固碳效率通常低于灌木,因此制约了固碳服务供给增长.此外,研究区干旱的气候限制了土壤水分,特别是在较干旱年份,减缓土壤微生物呼吸,延长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周转率[6 ] ,因此固碳服务供给低于先前报道的一些结果,如冰岛南部的盖塔桑德沙漠土壤固碳供给高达214.65 g·m-2 ·a-1[52 ] ,而西班牙东南部记录到较低的供给量为17~28 g·m-2 ·a-1[53 ] . ...
Carbon dynamics after afforestation of semiarid shrublands: implications of site preparation techniques
1
2014
... 沙区土壤水资源数量和质量是沙区植被建设至关重要的依据[50 ] .人工固沙植被建立以来,由于植物冠层的作用消耗动量,降低风速,使气流中的细微颗粒沉积,同时植物每年凋落的大量枯枝落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在地表形成了2 cm左右的生物土壤结皮层[51 ] .生物土壤结皮通过增加凝结水的捕获、改变土壤表层结构,影响水分蒸发,改变土壤浅层水分含量,驱动固沙植被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响应,即植被组成中浅根系的草本增加,深根系的木本植物减少[50 ] .由于草本植物的固碳效率通常低于灌木,因此制约了固碳服务供给增长.此外,研究区干旱的气候限制了土壤水分,特别是在较干旱年份,减缓土壤微生物呼吸,延长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周转率[6 ] ,因此固碳服务供给低于先前报道的一些结果,如冰岛南部的盖塔桑德沙漠土壤固碳供给高达214.65 g·m-2 ·a-1[52 ] ,而西班牙东南部记录到较低的供给量为17~28 g·m-2 ·a-1[53 ] . ...
省级层面碳排放估算及减排路径方法研究:以宁夏为例
1
2023
... 2015—2020年,沙坡头区建设用地碳排放量激增是导致固碳服务需求扩大的关键因素,这可能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等有关.研究时段内沙坡头区GDP增长33.04%,同时单位GDP能源强度上升0.5%,表明粗放型发展模式尚未根本改变.同时,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从38.27%提升至39.70%(增幅1.43%),显著高于农业占比的15.91%~15.20%(降幅0.71%),表明工业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其高能耗属性推高了固碳服务需求.2015年和2020年沙坡头区,重工业能源消费占比超过90%,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是主要耗能部门.与此同时,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从79.69%增至86.79%,天然气、电力及石油产品份额萎缩,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原煤为核心的能源消费结构相似[54 ] .虽然同期沙坡头区人口减少1.39%,但人均能源消费量攀升(煤炭消费总量增长15.23%),表明工业化进程的碳排放驱动效应远超过人口缩减的抑制作用,这一矛盾反映了区域发展对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依赖. ...
Element interactions limit soil carbon storage
1
2006
... 随着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演替,固氮植物减少导致氮素限制,进而降低植物生产力和减少土壤有机质输入[55 -56 ] ,从而对土壤固碳服务供给能力产生影响.此外,气候变化可能会通过扰乱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加剧这一状况[57 ] .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适当施用氮肥或引入固氮植物等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固碳服务供给能力[31 ,58 -59 ] ,促进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同时促进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 ...
Nitrogen limit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s globally distributed
1
2008
... 随着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演替,固氮植物减少导致氮素限制,进而降低植物生产力和减少土壤有机质输入[55 -56 ] ,从而对土壤固碳服务供给能力产生影响.此外,气候变化可能会通过扰乱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加剧这一状况[57 ] .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适当施用氮肥或引入固氮植物等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固碳服务供给能力[31 ,58 -59 ] ,促进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同时促进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 ...
Is there more soil carbon under nitrogen-fixing trees than under non-nitrogen-fixing trees in mixed-species restoration plantings?
1
2014
... 随着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演替,固氮植物减少导致氮素限制,进而降低植物生产力和减少土壤有机质输入[55 -56 ] ,从而对土壤固碳服务供给能力产生影响.此外,气候变化可能会通过扰乱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加剧这一状况[57 ] .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适当施用氮肥或引入固氮植物等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固碳服务供给能力[31 ,58 -59 ] ,促进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同时促进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 ...
Aridity decouples C∶N∶P stoichiometry across multiple trophic level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1
2017
... 随着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演替,固氮植物减少导致氮素限制,进而降低植物生产力和减少土壤有机质输入[55 -56 ] ,从而对土壤固碳服务供给能力产生影响.此外,气候变化可能会通过扰乱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加剧这一状况[57 ] .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适当施用氮肥或引入固氮植物等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固碳服务供给能力[31 ,58 -59 ] ,促进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同时促进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 ...
Dynamics of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stocks after afforest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 meta-analysis
1
2018
... 随着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演替,固氮植物减少导致氮素限制,进而降低植物生产力和减少土壤有机质输入[55 -56 ] ,从而对土壤固碳服务供给能力产生影响.此外,气候变化可能会通过扰乱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加剧这一状况[57 ] .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适当施用氮肥或引入固氮植物等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固碳服务供给能力[31 ,58 -59 ] ,促进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同时促进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