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典型森林凋落物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周转和稳定性影响
2
2022
...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碳库,其碳储量(约1.5×10³ Pg)是大气碳库的3.3倍、植物碳库的4.5倍[1-3].土壤碳库动态表征地表碳通量输入输出的平衡[4],其细微波动即可显著影响大气CO₂浓度和全球气候,因而在全球碳循环调控中占据核心地位[5].土壤碳库由有机碳(SOC)和无机碳构成,其中有机碳作为养分源和微生物能量来源,是评估土壤肥力的核心参数[6].依据周转时间,SOC可分为活性有机碳(LOC,周转快、易分解、对环境敏感)和惰性有机碳(ROC,周转慢、稳定性高,利于固存)[7]. ...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impacts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food security
0
2004
Carbon unlocked from soils
1
2005
...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碳库,其碳储量(约1.5×10³ Pg)是大气碳库的3.3倍、植物碳库的4.5倍[1-3].土壤碳库动态表征地表碳通量输入输出的平衡[4],其细微波动即可显著影响大气CO₂浓度和全球气候,因而在全球碳循环调控中占据核心地位[5].土壤碳库由有机碳(SOC)和无机碳构成,其中有机碳作为养分源和微生物能量来源,是评估土壤肥力的核心参数[6].依据周转时间,SOC可分为活性有机碳(LOC,周转快、易分解、对环境敏感)和惰性有机碳(ROC,周转慢、稳定性高,利于固存)[7]. ...
碳输入方式对森林土壤碳库和碳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
2
2011
...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碳库,其碳储量(约1.5×10³ Pg)是大气碳库的3.3倍、植物碳库的4.5倍[1-3].土壤碳库动态表征地表碳通量输入输出的平衡[4],其细微波动即可显著影响大气CO₂浓度和全球气候,因而在全球碳循环调控中占据核心地位[5].土壤碳库由有机碳(SOC)和无机碳构成,其中有机碳作为养分源和微生物能量来源,是评估土壤肥力的核心参数[6].依据周转时间,SOC可分为活性有机碳(LOC,周转快、易分解、对环境敏感)和惰性有机碳(ROC,周转慢、稳定性高,利于固存)[7]. ...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Resilience of Amazon Forests emerges from plant trait diversity
1
2016
...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碳库,其碳储量(约1.5×10³ Pg)是大气碳库的3.3倍、植物碳库的4.5倍[1-3].土壤碳库动态表征地表碳通量输入输出的平衡[4],其细微波动即可显著影响大气CO₂浓度和全球气候,因而在全球碳循环调控中占据核心地位[5].土壤碳库由有机碳(SOC)和无机碳构成,其中有机碳作为养分源和微生物能量来源,是评估土壤肥力的核心参数[6].依据周转时间,SOC可分为活性有机碳(LOC,周转快、易分解、对环境敏感)和惰性有机碳(ROC,周转慢、稳定性高,利于固存)[7]. ...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
1998
...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碳库,其碳储量(约1.5×10³ Pg)是大气碳库的3.3倍、植物碳库的4.5倍[1-3].土壤碳库动态表征地表碳通量输入输出的平衡[4],其细微波动即可显著影响大气CO₂浓度和全球气候,因而在全球碳循环调控中占据核心地位[5].土壤碳库由有机碳(SOC)和无机碳构成,其中有机碳作为养分源和微生物能量来源,是评估土壤肥力的核心参数[6].依据周转时间,SOC可分为活性有机碳(LOC,周转快、易分解、对环境敏感)和惰性有机碳(ROC,周转慢、稳定性高,利于固存)[7]. ...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覆盖下表层土壤有机碳组分对模拟气候暖湿化的响应
2
2025
...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碳库,其碳储量(约1.5×10³ Pg)是大气碳库的3.3倍、植物碳库的4.5倍[1-3].土壤碳库动态表征地表碳通量输入输出的平衡[4],其细微波动即可显著影响大气CO₂浓度和全球气候,因而在全球碳循环调控中占据核心地位[5].土壤碳库由有机碳(SOC)和无机碳构成,其中有机碳作为养分源和微生物能量来源,是评估土壤肥力的核心参数[6].依据周转时间,SOC可分为活性有机碳(LOC,周转快、易分解、对环境敏感)和惰性有机碳(ROC,周转慢、稳定性高,利于固存)[7]. ...
...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表征土壤质量演变的综合评估指标,其数值增量直接反映有机碳的生物有效性提升与生态服务功能优化程度[41,57].鉴于本研究缺乏基准土壤数据,研究重点解析碳库活度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下根系去除使土壤碳库活度显著降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影响小于单一地下根系去除.土壤碳库活度是土壤中活性碳与惰性碳含量的比值,活性碳稳定性差、易被分解、氧化和生物利用,周转快速,对环境扰动呈现高度敏感性.相较而言,惰性有机碳碳库的分解周期明显延长,能够在土壤中长期稳定存在[7].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存在对土壤活性碳含量的相对贡献率较高,长期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土壤活性碳含量,对土壤惰性碳含量无显著影响,地下根系去除大幅增加土壤惰性碳含量.有研究显示地下根系去除对地上凋落物叶输入的影响较小[55],其表层凋落物叶等输入仍可供给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沙质草地表层活性碳含量,地下根系去除下土壤碳库活度的显著降低主要源于该处理对活性碳相对较低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下土壤碳库活度降低幅度小于单一地上凋落物去除和单一地下根系去除的加和,证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负效应具有非加和性.有研究显示凋落叶和根系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是非加和的,二者同时去除产生交互作用[22-23].长期凋落物去除下亚热带杉木林的研究显示凋落叶和根系同时去除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幅度小于凋落物叶去除和根系去除的加和,说明凋落叶和根系同时去除对有机碳的负效应是非加和性的[55].依据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可分为活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两大组分体系,本研究结果实证沙质草地表层土壤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负效应存在非加和性. ...
Scale-dependent soil macronutrient heterogeneity reveals effects of litterfall in a tropical rainforest
2
2015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 [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太阳辐射对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进展
0
2024
Effects of long-term litter manipulation on soil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a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
1
2015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草地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其对人为干扰响应的研究进展
1
2014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The likely impact of elevated CO2,nitrogen deposition,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management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emperate and boreal forest ecosystems:a literature review
1
2007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Both priming and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depend on microbial biomass:an incubation study
1
2013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Decom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s along the continuum from litter to soil organic matter in forest soils
1
2021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The response of soil quality indicators to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1
1999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改变凋落物输入对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1
2020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改变C源输入对油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0
2012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hanges in fungal and bacterial biomass following incorporation of forest residues
1
2009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Evidence for the primacy of living root inputs, not root or shoot litter, in forming soil organic carbon
1
2019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Is soil carbon mostly root carbon?Mechanisms for a specific stabilisation
0
2005
Fine roots are the dominant source of recalcitrant plant litter in sugar maple-dominated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s
1
2015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Soil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ies are sensitive indicators of detrital inputs and carbon availability
2
2015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表征土壤质量演变的综合评估指标,其数值增量直接反映有机碳的生物有效性提升与生态服务功能优化程度[41,57].鉴于本研究缺乏基准土壤数据,研究重点解析碳库活度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下根系去除使土壤碳库活度显著降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影响小于单一地下根系去除.土壤碳库活度是土壤中活性碳与惰性碳含量的比值,活性碳稳定性差、易被分解、氧化和生物利用,周转快速,对环境扰动呈现高度敏感性.相较而言,惰性有机碳碳库的分解周期明显延长,能够在土壤中长期稳定存在[7].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存在对土壤活性碳含量的相对贡献率较高,长期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土壤活性碳含量,对土壤惰性碳含量无显著影响,地下根系去除大幅增加土壤惰性碳含量.有研究显示地下根系去除对地上凋落物叶输入的影响较小[55],其表层凋落物叶等输入仍可供给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沙质草地表层活性碳含量,地下根系去除下土壤碳库活度的显著降低主要源于该处理对活性碳相对较低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下土壤碳库活度降低幅度小于单一地上凋落物去除和单一地下根系去除的加和,证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负效应具有非加和性.有研究显示凋落叶和根系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是非加和的,二者同时去除产生交互作用[22-23].长期凋落物去除下亚热带杉木林的研究显示凋落叶和根系同时去除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幅度小于凋落物叶去除和根系去除的加和,说明凋落叶和根系同时去除对有机碳的负效应是非加和性的[55].依据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可分为活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两大组分体系,本研究结果实证沙质草地表层土壤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负效应存在非加和性. ...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forest-floor litter and root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formation in a temperate oak forest
2
2023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表征土壤质量演变的综合评估指标,其数值增量直接反映有机碳的生物有效性提升与生态服务功能优化程度[41,57].鉴于本研究缺乏基准土壤数据,研究重点解析碳库活度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下根系去除使土壤碳库活度显著降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影响小于单一地下根系去除.土壤碳库活度是土壤中活性碳与惰性碳含量的比值,活性碳稳定性差、易被分解、氧化和生物利用,周转快速,对环境扰动呈现高度敏感性.相较而言,惰性有机碳碳库的分解周期明显延长,能够在土壤中长期稳定存在[7].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存在对土壤活性碳含量的相对贡献率较高,长期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土壤活性碳含量,对土壤惰性碳含量无显著影响,地下根系去除大幅增加土壤惰性碳含量.有研究显示地下根系去除对地上凋落物叶输入的影响较小[55],其表层凋落物叶等输入仍可供给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沙质草地表层活性碳含量,地下根系去除下土壤碳库活度的显著降低主要源于该处理对活性碳相对较低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下土壤碳库活度降低幅度小于单一地上凋落物去除和单一地下根系去除的加和,证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负效应具有非加和性.有研究显示凋落叶和根系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是非加和的,二者同时去除产生交互作用[22-23].长期凋落物去除下亚热带杉木林的研究显示凋落叶和根系同时去除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幅度小于凋落物叶去除和根系去除的加和,说明凋落叶和根系同时去除对有机碳的负效应是非加和性的[55].依据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可分为活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两大组分体系,本研究结果实证沙质草地表层土壤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负效应存在非加和性. ...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litter have equal contributions to soil CO2 emission:an evidence from a 4-year measurement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1
2017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Changes in plant inputs alter soil carb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forest ecosystems
1
2022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Leaf and root inputs additively contribute to soil organic carbon formation in various forest types
1
2023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Using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 to assess the roles of leaf litter in the functioning of forest ecosystems
1
2006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Plant influences on soil microbial carbon pump efficiency
0
2023
Effect of the seasonal precipitation regime on shrub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1
2023
... 凋落物是指自然状态下掉落在地面上的植物有机碎屑,能作为分解者能源的物质,也包括地下部分枯死的根系,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机残体的总和[8],也是地表-土壤界面养分迁移的关键载体[8-10],其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如刈割减少输入[11])和气候变化(如CO₂富集增加输入[12])调控.作为SOC的主要来源,凋落物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SOC,并通过激发效应(正激发加速分解,负激发抑制分解[4,13])影响土壤碳库的输入-输出平衡及稳定性[14].这印证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本质上取决于有机碳通量收支的动态平衡[1].尽管陆地生态系统碳积累具有千年尺度的时间持续性,但通过人为调控有机质的输入,可在较短观测周期内捕获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15].凋落物控制(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实验操纵地上凋落物添加/移除和根系阻隔,是解析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方法[16-18].根系残体对土壤碳库的固持效应通常比地表凋落物更具持续性[19-21],二者的贡献呈现非线性叠加特征[22-23],其相对重要性受地理异质性[24]和时间尺度[25-26]影响.凋落物移除不仅直接削减碳输入,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等间接途径多维调控碳库[27-29].因此,深入探讨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库的积累过程和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Global diversity of drought tolerance and grassland climate-change resilience
1
2013
... 草地占中国国土面积40%以上,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经济价值[30].其中,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沙质草地(面积>1.34亿hm²[31])生态环境脆弱,风蚀活动易导致地表凋落物二次分配[32].该区域是防风固沙重点区,也被认为具有较大固碳潜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明确凋落物输入减少对该区域土壤碳组分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围栏封育恢复13年的典型沙质草地为对象,建立凋落物去除野外控制实验,探究其对表层土壤碳组分的影响,旨在揭示沙质草地土壤碳库对凋落物去除的响应机制,为评估全球变化下区域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 ...
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的沙质草地土壤呼吸、碳平衡与碳储量
1
2006
... 草地占中国国土面积40%以上,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经济价值[30].其中,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沙质草地(面积>1.34亿hm²[31])生态环境脆弱,风蚀活动易导致地表凋落物二次分配[32].该区域是防风固沙重点区,也被认为具有较大固碳潜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明确凋落物输入减少对该区域土壤碳组分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围栏封育恢复13年的典型沙质草地为对象,建立凋落物去除野外控制实验,探究其对表层土壤碳组分的影响,旨在揭示沙质草地土壤碳库对凋落物去除的响应机制,为评估全球变化下区域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 ...
科尔沁不同沙地类型植被动态特征及其与凋落物的关系研究
1
2021
... 草地占中国国土面积40%以上,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经济价值[30].其中,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沙质草地(面积>1.34亿hm²[31])生态环境脆弱,风蚀活动易导致地表凋落物二次分配[32].该区域是防风固沙重点区,也被认为具有较大固碳潜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明确凋落物输入减少对该区域土壤碳组分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围栏封育恢复13年的典型沙质草地为对象,建立凋落物去除野外控制实验,探究其对表层土壤碳组分的影响,旨在揭示沙质草地土壤碳库对凋落物去除的响应机制,为评估全球变化下区域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多源数据的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1
2017
... 研究区域位于科尔沁沙地西南部内蒙古奈曼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2°55′N,120°41′E)附近的沙质草地.该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4~6.9 ℃,年降水量343~451 mm(75%发生于5—9月).冬春盛行西北风,年均风速3.5~4.5 m·s⁻¹,强风日数20~60 d(春季沙尘暴高发).第四纪深厚沙质沉积物为沙漠化提供了物质基础[33],主要土壤类型为风沙土、草甸土、沙质栗钙土和沼泽土[34].受气候与人为干扰影响,区域经历了多阶段沙漠化演替[35],形成缓起伏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与丘间低地镶嵌的风沙地貌[36],植被呈现显著空间分异.沙质草地以多年生黄蒿(Artemisia scoparia)和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为优势种,流动沙丘由一年生先锋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pungens)建群,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以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等灌木为主[37]. ...
我国北方沙区退化植被的恢复机理
1
2006
... 研究区域位于科尔沁沙地西南部内蒙古奈曼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2°55′N,120°41′E)附近的沙质草地.该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4~6.9 ℃,年降水量343~451 mm(75%发生于5—9月).冬春盛行西北风,年均风速3.5~4.5 m·s⁻¹,强风日数20~60 d(春季沙尘暴高发).第四纪深厚沙质沉积物为沙漠化提供了物质基础[33],主要土壤类型为风沙土、草甸土、沙质栗钙土和沼泽土[34].受气候与人为干扰影响,区域经历了多阶段沙漠化演替[35],形成缓起伏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与丘间低地镶嵌的风沙地貌[36],植被呈现显著空间分异.沙质草地以多年生黄蒿(Artemisia scoparia)和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为优势种,流动沙丘由一年生先锋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pungens)建群,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以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等灌木为主[37]. ...
Influence of dune stabilizat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 in Horqin Sand Land, Northern China
1
2012
... 研究区域位于科尔沁沙地西南部内蒙古奈曼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2°55′N,120°41′E)附近的沙质草地.该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4~6.9 ℃,年降水量343~451 mm(75%发生于5—9月).冬春盛行西北风,年均风速3.5~4.5 m·s⁻¹,强风日数20~60 d(春季沙尘暴高发).第四纪深厚沙质沉积物为沙漠化提供了物质基础[33],主要土壤类型为风沙土、草甸土、沙质栗钙土和沼泽土[34].受气候与人为干扰影响,区域经历了多阶段沙漠化演替[35],形成缓起伏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与丘间低地镶嵌的风沙地貌[36],植被呈现显著空间分异.沙质草地以多年生黄蒿(Artemisia scoparia)和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为优势种,流动沙丘由一年生先锋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pungens)建群,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以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等灌木为主[37]. ...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s on plant diversity in Horqin sandy grassland, Inner Mongolia
1
2008
... 研究区域位于科尔沁沙地西南部内蒙古奈曼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2°55′N,120°41′E)附近的沙质草地.该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4~6.9 ℃,年降水量343~451 mm(75%发生于5—9月).冬春盛行西北风,年均风速3.5~4.5 m·s⁻¹,强风日数20~60 d(春季沙尘暴高发).第四纪深厚沙质沉积物为沙漠化提供了物质基础[33],主要土壤类型为风沙土、草甸土、沙质栗钙土和沼泽土[34].受气候与人为干扰影响,区域经历了多阶段沙漠化演替[35],形成缓起伏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与丘间低地镶嵌的风沙地貌[36],植被呈现显著空间分异.沙质草地以多年生黄蒿(Artemisia scoparia)和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为优势种,流动沙丘由一年生先锋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pungens)建群,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以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等灌木为主[37]. ...
Scale dependent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vegetation pattern and composition in Horqin Sandy Land, Northern China
1
2012
... 研究区域位于科尔沁沙地西南部内蒙古奈曼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2°55′N,120°41′E)附近的沙质草地.该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4~6.9 ℃,年降水量343~451 mm(75%发生于5—9月).冬春盛行西北风,年均风速3.5~4.5 m·s⁻¹,强风日数20~60 d(春季沙尘暴高发).第四纪深厚沙质沉积物为沙漠化提供了物质基础[33],主要土壤类型为风沙土、草甸土、沙质栗钙土和沼泽土[34].受气候与人为干扰影响,区域经历了多阶段沙漠化演替[35],形成缓起伏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与丘间低地镶嵌的风沙地貌[36],植被呈现显著空间分异.沙质草地以多年生黄蒿(Artemisia scoparia)和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为优势种,流动沙丘由一年生先锋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pungens)建群,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以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等灌木为主[37]. ...
The DIRT experiment:litter and root influences on forest soil organic matter stocks and function
1
2004
... 研究样地设立在奈曼旗孟和村的平坦沙质草地(已围栏封育恢复13年).优势物种有一年生狗尾草(Setarria viridis)、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以及多年生白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兴安胡枝子(Lespedezadavurica)和扁蓄豆(Melissitus ruthenicus),其中多年生白草和一年生尖头叶藜优势度最高.如图1所示,参考经典的凋落物控制实验[38],本研究设有4个处理:对照(CK)、地上凋落物去除(-L)、地下根系去除(-R)、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L-R),每个处理6个重复,样地面积10 m×10 m,样地间设1 m缓冲带.地上凋落物处理始于2014年;2020年11月增设根系处理(具体操作见表1).为防止风力干扰凋落物量,每年冬春风季(11月至次年4月)使用透光尼龙网罩覆盖样地,5月撤除. ...
Labile,recalcitrant, and microbial carbon and nitrogen pools of a tallgrass prairie soil in the US Great Plains subjected to experimental warming and clipping
1
2009
... 土壤样品于2022年9月采集.在每个处理样地内设置1 m×1 m采样区,使用直径2.5 cm土钻采用五点法采集0~10 cm深度土样.样品混合均匀后,人工清除根系及有机碎屑,均分为两份:一份装入无菌袋,置于装有冰袋的冷藏箱内,低温运回实验室,储存于4 ℃恒温冰箱中,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含量进行测定;另一份装入自封袋,实验室自然风干后过2 mm筛,用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量(SWC);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BD);雷磁pH计测定土壤pH值(水土比2.5∶1);电导率仪测定电导率(EC,水土比5∶1);元素分析仪测定土壤全碳含量(TC);重铬酸钾-浓硫酸高温外加热氧化法测定土壤总有机碳含量(TOC);TOC分析仪测定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DOC).采用两步酸解法测定土壤化学碳组分[39-40],主要测定水解液中活性碳(Labile organic carbon,LOC)、缓性碳(Intermediate organic carbon,IOC)和惰性碳含量(Recalcitrant organic carbon,ROC)含量.参考徐明岗等[41]、毛馨月等[42]的方法计算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A)=土壤活性碳含量/土壤惰性碳含量 ...
Labile, recalcitrant, microbial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t two Abies faxoniana forest elevations under elevated temperatures
1
2015
... 土壤样品于2022年9月采集.在每个处理样地内设置1 m×1 m采样区,使用直径2.5 cm土钻采用五点法采集0~10 cm深度土样.样品混合均匀后,人工清除根系及有机碎屑,均分为两份:一份装入无菌袋,置于装有冰袋的冷藏箱内,低温运回实验室,储存于4 ℃恒温冰箱中,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含量进行测定;另一份装入自封袋,实验室自然风干后过2 mm筛,用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量(SWC);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BD);雷磁pH计测定土壤pH值(水土比2.5∶1);电导率仪测定电导率(EC,水土比5∶1);元素分析仪测定土壤全碳含量(TC);重铬酸钾-浓硫酸高温外加热氧化法测定土壤总有机碳含量(TOC);TOC分析仪测定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DOC).采用两步酸解法测定土壤化学碳组分[39-40],主要测定水解液中活性碳(Labile organic carbon,LOC)、缓性碳(Intermediate organic carbon,IOC)和惰性碳含量(Recalcitrant organic carbon,ROC)含量.参考徐明岗等[41]、毛馨月等[42]的方法计算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A)=土壤活性碳含量/土壤惰性碳含量 ...
长期施肥对我国典型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2
2006
... 土壤样品于2022年9月采集.在每个处理样地内设置1 m×1 m采样区,使用直径2.5 cm土钻采用五点法采集0~10 cm深度土样.样品混合均匀后,人工清除根系及有机碎屑,均分为两份:一份装入无菌袋,置于装有冰袋的冷藏箱内,低温运回实验室,储存于4 ℃恒温冰箱中,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含量进行测定;另一份装入自封袋,实验室自然风干后过2 mm筛,用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量(SWC);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BD);雷磁pH计测定土壤pH值(水土比2.5∶1);电导率仪测定电导率(EC,水土比5∶1);元素分析仪测定土壤全碳含量(TC);重铬酸钾-浓硫酸高温外加热氧化法测定土壤总有机碳含量(TOC);TOC分析仪测定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DOC).采用两步酸解法测定土壤化学碳组分[39-40],主要测定水解液中活性碳(Labile organic carbon,LOC)、缓性碳(Intermediate organic carbon,IOC)和惰性碳含量(Recalcitrant organic carbon,ROC)含量.参考徐明岗等[41]、毛馨月等[42]的方法计算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A)=土壤活性碳含量/土壤惰性碳含量 ...
...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表征土壤质量演变的综合评估指标,其数值增量直接反映有机碳的生物有效性提升与生态服务功能优化程度[41,57].鉴于本研究缺乏基准土壤数据,研究重点解析碳库活度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下根系去除使土壤碳库活度显著降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影响小于单一地下根系去除.土壤碳库活度是土壤中活性碳与惰性碳含量的比值,活性碳稳定性差、易被分解、氧化和生物利用,周转快速,对环境扰动呈现高度敏感性.相较而言,惰性有机碳碳库的分解周期明显延长,能够在土壤中长期稳定存在[7].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存在对土壤活性碳含量的相对贡献率较高,长期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土壤活性碳含量,对土壤惰性碳含量无显著影响,地下根系去除大幅增加土壤惰性碳含量.有研究显示地下根系去除对地上凋落物叶输入的影响较小[55],其表层凋落物叶等输入仍可供给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沙质草地表层活性碳含量,地下根系去除下土壤碳库活度的显著降低主要源于该处理对活性碳相对较低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下土壤碳库活度降低幅度小于单一地上凋落物去除和单一地下根系去除的加和,证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负效应具有非加和性.有研究显示凋落叶和根系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是非加和的,二者同时去除产生交互作用[22-23].长期凋落物去除下亚热带杉木林的研究显示凋落叶和根系同时去除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幅度小于凋落物叶去除和根系去除的加和,说明凋落叶和根系同时去除对有机碳的负效应是非加和性的[55].依据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可分为活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两大组分体系,本研究结果实证沙质草地表层土壤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负效应存在非加和性. ...
模拟氮沉降对中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1
2025
... 土壤样品于2022年9月采集.在每个处理样地内设置1 m×1 m采样区,使用直径2.5 cm土钻采用五点法采集0~10 cm深度土样.样品混合均匀后,人工清除根系及有机碎屑,均分为两份:一份装入无菌袋,置于装有冰袋的冷藏箱内,低温运回实验室,储存于4 ℃恒温冰箱中,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含量进行测定;另一份装入自封袋,实验室自然风干后过2 mm筛,用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量(SWC);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BD);雷磁pH计测定土壤pH值(水土比2.5∶1);电导率仪测定电导率(EC,水土比5∶1);元素分析仪测定土壤全碳含量(TC);重铬酸钾-浓硫酸高温外加热氧化法测定土壤总有机碳含量(TOC);TOC分析仪测定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DOC).采用两步酸解法测定土壤化学碳组分[39-40],主要测定水解液中活性碳(Labile organic carbon,LOC)、缓性碳(Intermediate organic carbon,IOC)和惰性碳含量(Recalcitrant organic carbon,ROC)含量.参考徐明岗等[41]、毛馨月等[42]的方法计算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A)=土壤活性碳含量/土壤惰性碳含量 ...
Diversity meets decomposition
1
2010
... 植物通过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沉积等过程向土壤输入有机物质来影响土壤碳库组分[43].本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和活性碳含量,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从0.032 g·kg-1显著降低至0.016 g·kg-1,证实了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均是土壤碳库的重要植物来源[44-45].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在功能性状和理化性质上的差异[46-47],使其对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活性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存异.植物净生产力的90%以上均通过凋落物形式返回地表,其中超50%地上净生产力经矿化可转化为土壤有机碳[48-49].沙质草地植物群落地下生产力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50],结合沙质基质的快速渗透特性,使表层碳输入主要依赖凋落物分解与浅层根周转.同时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大幅度消减了表层土壤碳源输入;此外,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其对表层土壤涵养水源和截流作用减弱,雨水冲刷会造成表层土壤养分淋失,进一步加剧土壤全碳及碳组分减少[51-52]. ...
Litter input controls on soil carbon in a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
1
2014
... 植物通过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沉积等过程向土壤输入有机物质来影响土壤碳库组分[43].本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和活性碳含量,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从0.032 g·kg-1显著降低至0.016 g·kg-1,证实了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均是土壤碳库的重要植物来源[44-45].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在功能性状和理化性质上的差异[46-47],使其对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活性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存异.植物净生产力的90%以上均通过凋落物形式返回地表,其中超50%地上净生产力经矿化可转化为土壤有机碳[48-49].沙质草地植物群落地下生产力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50],结合沙质基质的快速渗透特性,使表层碳输入主要依赖凋落物分解与浅层根周转.同时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大幅度消减了表层土壤碳源输入;此外,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其对表层土壤涵养水源和截流作用减弱,雨水冲刷会造成表层土壤养分淋失,进一步加剧土壤全碳及碳组分减少[51-52]. ...
Plant-derived lipid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forest soil carbon accumulation
1
2022
... 植物通过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沉积等过程向土壤输入有机物质来影响土壤碳库组分[43].本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和活性碳含量,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从0.032 g·kg-1显著降低至0.016 g·kg-1,证实了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均是土壤碳库的重要植物来源[44-45].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在功能性状和理化性质上的差异[46-47],使其对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活性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存异.植物净生产力的90%以上均通过凋落物形式返回地表,其中超50%地上净生产力经矿化可转化为土壤有机碳[48-49].沙质草地植物群落地下生产力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50],结合沙质基质的快速渗透特性,使表层碳输入主要依赖凋落物分解与浅层根周转.同时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大幅度消减了表层土壤碳源输入;此外,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其对表层土壤涵养水源和截流作用减弱,雨水冲刷会造成表层土壤养分淋失,进一步加剧土壤全碳及碳组分减少[51-52]. ...
13C and 15N stabilization dynamics in soil organic matter fractions during needle and fine root decomposition
1
2008
... 植物通过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沉积等过程向土壤输入有机物质来影响土壤碳库组分[43].本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和活性碳含量,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从0.032 g·kg-1显著降低至0.016 g·kg-1,证实了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均是土壤碳库的重要植物来源[44-45].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在功能性状和理化性质上的差异[46-47],使其对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活性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存异.植物净生产力的90%以上均通过凋落物形式返回地表,其中超50%地上净生产力经矿化可转化为土壤有机碳[48-49].沙质草地植物群落地下生产力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50],结合沙质基质的快速渗透特性,使表层碳输入主要依赖凋落物分解与浅层根周转.同时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大幅度消减了表层土壤碳源输入;此外,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其对表层土壤涵养水源和截流作用减弱,雨水冲刷会造成表层土壤养分淋失,进一步加剧土壤全碳及碳组分减少[51-52]. ...
Contrasting dynamics and trait controls in first-order root compared with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1
2018
... 植物通过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沉积等过程向土壤输入有机物质来影响土壤碳库组分[43].本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和活性碳含量,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从0.032 g·kg-1显著降低至0.016 g·kg-1,证实了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均是土壤碳库的重要植物来源[44-45].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在功能性状和理化性质上的差异[46-47],使其对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活性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存异.植物净生产力的90%以上均通过凋落物形式返回地表,其中超50%地上净生产力经矿化可转化为土壤有机碳[48-49].沙质草地植物群落地下生产力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50],结合沙质基质的快速渗透特性,使表层碳输入主要依赖凋落物分解与浅层根周转.同时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大幅度消减了表层土壤碳源输入;此外,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其对表层土壤涵养水源和截流作用减弱,雨水冲刷会造成表层土壤养分淋失,进一步加剧土壤全碳及碳组分减少[51-52]. ...
羊草地上不同性状凋落物分解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1
2022
... 植物通过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沉积等过程向土壤输入有机物质来影响土壤碳库组分[43].本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和活性碳含量,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从0.032 g·kg-1显著降低至0.016 g·kg-1,证实了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均是土壤碳库的重要植物来源[44-45].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在功能性状和理化性质上的差异[46-47],使其对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活性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存异.植物净生产力的90%以上均通过凋落物形式返回地表,其中超50%地上净生产力经矿化可转化为土壤有机碳[48-49].沙质草地植物群落地下生产力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50],结合沙质基质的快速渗透特性,使表层碳输入主要依赖凋落物分解与浅层根周转.同时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大幅度消减了表层土壤碳源输入;此外,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其对表层土壤涵养水源和截流作用减弱,雨水冲刷会造成表层土壤养分淋失,进一步加剧土壤全碳及碳组分减少[51-52]. ...
三工河流域琵琶柴群落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
1
2019
... 植物通过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沉积等过程向土壤输入有机物质来影响土壤碳库组分[43].本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和活性碳含量,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从0.032 g·kg-1显著降低至0.016 g·kg-1,证实了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均是土壤碳库的重要植物来源[44-45].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在功能性状和理化性质上的差异[46-47],使其对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活性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存异.植物净生产力的90%以上均通过凋落物形式返回地表,其中超50%地上净生产力经矿化可转化为土壤有机碳[48-49].沙质草地植物群落地下生产力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50],结合沙质基质的快速渗透特性,使表层碳输入主要依赖凋落物分解与浅层根周转.同时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大幅度消减了表层土壤碳源输入;此外,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其对表层土壤涵养水源和截流作用减弱,雨水冲刷会造成表层土壤养分淋失,进一步加剧土壤全碳及碳组分减少[51-52]. ...
Effect of N addition and litter manipulation on plant community productivity in the semiarid sandy grassland
1
2024
... 植物通过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沉积等过程向土壤输入有机物质来影响土壤碳库组分[43].本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和活性碳含量,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从0.032 g·kg-1显著降低至0.016 g·kg-1,证实了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均是土壤碳库的重要植物来源[44-45].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在功能性状和理化性质上的差异[46-47],使其对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活性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存异.植物净生产力的90%以上均通过凋落物形式返回地表,其中超50%地上净生产力经矿化可转化为土壤有机碳[48-49].沙质草地植物群落地下生产力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50],结合沙质基质的快速渗透特性,使表层碳输入主要依赖凋落物分解与浅层根周转.同时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大幅度消减了表层土壤碳源输入;此外,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其对表层土壤涵养水源和截流作用减弱,雨水冲刷会造成表层土壤养分淋失,进一步加剧土壤全碳及碳组分减少[51-52]. ...
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1
2005
... 植物通过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沉积等过程向土壤输入有机物质来影响土壤碳库组分[43].本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和活性碳含量,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从0.032 g·kg-1显著降低至0.016 g·kg-1,证实了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均是土壤碳库的重要植物来源[44-45].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在功能性状和理化性质上的差异[46-47],使其对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活性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存异.植物净生产力的90%以上均通过凋落物形式返回地表,其中超50%地上净生产力经矿化可转化为土壤有机碳[48-49].沙质草地植物群落地下生产力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50],结合沙质基质的快速渗透特性,使表层碳输入主要依赖凋落物分解与浅层根周转.同时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大幅度消减了表层土壤碳源输入;此外,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其对表层土壤涵养水源和截流作用减弱,雨水冲刷会造成表层土壤养分淋失,进一步加剧土壤全碳及碳组分减少[51-52]. ...
Conversio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carbon cycling
1
2002
... 植物通过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沉积等过程向土壤输入有机物质来影响土壤碳库组分[43].本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和活性碳含量,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从0.032 g·kg-1显著降低至0.016 g·kg-1,证实了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均是土壤碳库的重要植物来源[44-45].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在功能性状和理化性质上的差异[46-47],使其对沙质草地表层土壤全碳、活性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存异.植物净生产力的90%以上均通过凋落物形式返回地表,其中超50%地上净生产力经矿化可转化为土壤有机碳[48-49].沙质草地植物群落地下生产力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50],结合沙质基质的快速渗透特性,使表层碳输入主要依赖凋落物分解与浅层根周转.同时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大幅度消减了表层土壤碳源输入;此外,地上凋落物去除使其对表层土壤涵养水源和截流作用减弱,雨水冲刷会造成表层土壤养分淋失,进一步加剧土壤全碳及碳组分减少[51-52]. ...
Carbon dynamics of rhizodeposits, root-and shoot-residues in a rice soil
1
2003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作为有机碳库关键活性组分,虽仅占土壤有机碳总量的0.3%~0.7%,却因其养分有效性高、周转快,是土壤养分重要源和库[53].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去除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这源于长期地上凋落物碳源输入阻断导致微生物底物供应不足,使微生物活性和分解速率减弱,进而降低微生物生物量碳.正如相关研究显示土层深度0~10 cm处是土壤微生物较活跃部分,地上凋落物去除不利于微生物繁殖[54].值得注意的是,在双重移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时,微生物生物量碳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在长期表层土壤碳源输入限制下,微生物已适应该生境[55],对土壤有机碳分解利用改变不显著,进而微生物生物量碳无显著变化.活性碳组分作为土壤有机碳中的敏感性指示因子,能精准反映土壤养分等的动态[56].本研究显示,相较于地上凋落物去除,双重移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显著降低了土壤活性碳.这说明仅仅去除地上凋落物对土壤活性碳的影响有限,当同步切断地下根系碳源输入会显著加剧其负效应,正如本研究结果显示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存在对土壤活性碳含量的相对贡献率较高. ...
Input related microbial carbon dynamic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1
2012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作为有机碳库关键活性组分,虽仅占土壤有机碳总量的0.3%~0.7%,却因其养分有效性高、周转快,是土壤养分重要源和库[53].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去除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这源于长期地上凋落物碳源输入阻断导致微生物底物供应不足,使微生物活性和分解速率减弱,进而降低微生物生物量碳.正如相关研究显示土层深度0~10 cm处是土壤微生物较活跃部分,地上凋落物去除不利于微生物繁殖[54].值得注意的是,在双重移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时,微生物生物量碳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在长期表层土壤碳源输入限制下,微生物已适应该生境[55],对土壤有机碳分解利用改变不显著,进而微生物生物量碳无显著变化.活性碳组分作为土壤有机碳中的敏感性指示因子,能精准反映土壤养分等的动态[56].本研究显示,相较于地上凋落物去除,双重移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显著降低了土壤活性碳.这说明仅仅去除地上凋落物对土壤活性碳的影响有限,当同步切断地下根系碳源输入会显著加剧其负效应,正如本研究结果显示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存在对土壤活性碳含量的相对贡献率较高. ...
长期凋落物去除对亚热带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3
2024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作为有机碳库关键活性组分,虽仅占土壤有机碳总量的0.3%~0.7%,却因其养分有效性高、周转快,是土壤养分重要源和库[53].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去除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这源于长期地上凋落物碳源输入阻断导致微生物底物供应不足,使微生物活性和分解速率减弱,进而降低微生物生物量碳.正如相关研究显示土层深度0~10 cm处是土壤微生物较活跃部分,地上凋落物去除不利于微生物繁殖[54].值得注意的是,在双重移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时,微生物生物量碳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在长期表层土壤碳源输入限制下,微生物已适应该生境[55],对土壤有机碳分解利用改变不显著,进而微生物生物量碳无显著变化.活性碳组分作为土壤有机碳中的敏感性指示因子,能精准反映土壤养分等的动态[56].本研究显示,相较于地上凋落物去除,双重移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显著降低了土壤活性碳.这说明仅仅去除地上凋落物对土壤活性碳的影响有限,当同步切断地下根系碳源输入会显著加剧其负效应,正如本研究结果显示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存在对土壤活性碳含量的相对贡献率较高. ...
...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表征土壤质量演变的综合评估指标,其数值增量直接反映有机碳的生物有效性提升与生态服务功能优化程度[41,57].鉴于本研究缺乏基准土壤数据,研究重点解析碳库活度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下根系去除使土壤碳库活度显著降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影响小于单一地下根系去除.土壤碳库活度是土壤中活性碳与惰性碳含量的比值,活性碳稳定性差、易被分解、氧化和生物利用,周转快速,对环境扰动呈现高度敏感性.相较而言,惰性有机碳碳库的分解周期明显延长,能够在土壤中长期稳定存在[7].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存在对土壤活性碳含量的相对贡献率较高,长期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土壤活性碳含量,对土壤惰性碳含量无显著影响,地下根系去除大幅增加土壤惰性碳含量.有研究显示地下根系去除对地上凋落物叶输入的影响较小[55],其表层凋落物叶等输入仍可供给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沙质草地表层活性碳含量,地下根系去除下土壤碳库活度的显著降低主要源于该处理对活性碳相对较低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下土壤碳库活度降低幅度小于单一地上凋落物去除和单一地下根系去除的加和,证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负效应具有非加和性.有研究显示凋落叶和根系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是非加和的,二者同时去除产生交互作用[22-23].长期凋落物去除下亚热带杉木林的研究显示凋落叶和根系同时去除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幅度小于凋落物叶去除和根系去除的加和,说明凋落叶和根系同时去除对有机碳的负效应是非加和性的[55].依据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可分为活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两大组分体系,本研究结果实证沙质草地表层土壤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负效应存在非加和性. ...
... [55].依据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可分为活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两大组分体系,本研究结果实证沙质草地表层土壤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负效应存在非加和性. ...
What do we know about soil carbon destabilization?
1
2019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作为有机碳库关键活性组分,虽仅占土壤有机碳总量的0.3%~0.7%,却因其养分有效性高、周转快,是土壤养分重要源和库[53].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去除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这源于长期地上凋落物碳源输入阻断导致微生物底物供应不足,使微生物活性和分解速率减弱,进而降低微生物生物量碳.正如相关研究显示土层深度0~10 cm处是土壤微生物较活跃部分,地上凋落物去除不利于微生物繁殖[54].值得注意的是,在双重移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时,微生物生物量碳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在长期表层土壤碳源输入限制下,微生物已适应该生境[55],对土壤有机碳分解利用改变不显著,进而微生物生物量碳无显著变化.活性碳组分作为土壤有机碳中的敏感性指示因子,能精准反映土壤养分等的动态[56].本研究显示,相较于地上凋落物去除,双重移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显著降低了土壤活性碳.这说明仅仅去除地上凋落物对土壤活性碳的影响有限,当同步切断地下根系碳源输入会显著加剧其负效应,正如本研究结果显示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存在对土壤活性碳含量的相对贡献率较高. ...
氮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1
2020
...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表征土壤质量演变的综合评估指标,其数值增量直接反映有机碳的生物有效性提升与生态服务功能优化程度[41,57].鉴于本研究缺乏基准土壤数据,研究重点解析碳库活度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显示,与自然对照相比,地下根系去除使土壤碳库活度显著降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影响小于单一地下根系去除.土壤碳库活度是土壤中活性碳与惰性碳含量的比值,活性碳稳定性差、易被分解、氧化和生物利用,周转快速,对环境扰动呈现高度敏感性.相较而言,惰性有机碳碳库的分解周期明显延长,能够在土壤中长期稳定存在[7].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存在对土壤活性碳含量的相对贡献率较高,长期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了土壤活性碳含量,对土壤惰性碳含量无显著影响,地下根系去除大幅增加土壤惰性碳含量.有研究显示地下根系去除对地上凋落物叶输入的影响较小[55],其表层凋落物叶等输入仍可供给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显著降低沙质草地表层活性碳含量,地下根系去除下土壤碳库活度的显著降低主要源于该处理对活性碳相对较低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下土壤碳库活度降低幅度小于单一地上凋落物去除和单一地下根系去除的加和,证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负效应具有非加和性.有研究显示凋落叶和根系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是非加和的,二者同时去除产生交互作用[22-23].长期凋落物去除下亚热带杉木林的研究显示凋落叶和根系同时去除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幅度小于凋落物叶去除和根系去除的加和,说明凋落叶和根系同时去除对有机碳的负效应是非加和性的[55].依据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可分为活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两大组分体系,本研究结果实证沙质草地表层土壤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同时去除对土壤碳库活度的负效应存在非加和性. ...
长期氮沉降和地上凋落物处理对半干旱区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
1
2023
... 凋落物作为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凋落物的改变将影响该区域表层土壤环境和碳组分[58].本研究中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碳组分共同解释了土壤碳库活度变化的92%,理化性质可通过影响碳组分来调控碳库活度.土壤容重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全碳(λ=-0.64)和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调控碳库活度;土壤电导率通过较显著正向影响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影响碳库活度;土壤pH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惰性碳(λ=-0.40)进而调控碳库活度.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第一,土壤容重是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反映了土壤的通气、透水以及松紧程度,也是评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重要参数[59].本研究中土壤容重对活性碳含量呈负效应,这与彭璞等[60]的研究结果一致,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容重与土壤全碳、活性碳均呈较显著负相关.即土壤容重降低有助于提高土壤孔隙率,进而提高微生物活性,促进植物根系发育;随着年限增长,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孔隙度增加,更有利于植物根系穿透土壤,促进表层土壤中碳组分的积累[61].第二,土壤电导率作为土壤含盐量的量度,能够间接反映土壤质地和养分有效性[62].本研究中土壤活性碳与土壤电导率呈较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土壤电导率的提高,可能存在一些盐分离子如K+、Na+、Mg2+、Cl-、SO等的积累有关[63].盐分离子含量的累积会利于原本土壤养分比较匮乏的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碳组分间的相互转化,进而增加活性碳的含量.第三,研究显示土壤pH与有机碳、碳组分和碳库质量等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64],本研究中土壤惰性碳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降低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使得土壤碳矿化速率下降,惰性碳累积[65].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库活度主要受到土壤惰性碳负向和土壤活性碳正向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影响,受土壤pH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正向的间接效应影响. ...
Predicting soil bulk density for incomplete databases
1
2014
... 凋落物作为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凋落物的改变将影响该区域表层土壤环境和碳组分[58].本研究中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碳组分共同解释了土壤碳库活度变化的92%,理化性质可通过影响碳组分来调控碳库活度.土壤容重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全碳(λ=-0.64)和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调控碳库活度;土壤电导率通过较显著正向影响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影响碳库活度;土壤pH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惰性碳(λ=-0.40)进而调控碳库活度.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第一,土壤容重是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反映了土壤的通气、透水以及松紧程度,也是评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重要参数[59].本研究中土壤容重对活性碳含量呈负效应,这与彭璞等[60]的研究结果一致,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容重与土壤全碳、活性碳均呈较显著负相关.即土壤容重降低有助于提高土壤孔隙率,进而提高微生物活性,促进植物根系发育;随着年限增长,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孔隙度增加,更有利于植物根系穿透土壤,促进表层土壤中碳组分的积累[61].第二,土壤电导率作为土壤含盐量的量度,能够间接反映土壤质地和养分有效性[62].本研究中土壤活性碳与土壤电导率呈较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土壤电导率的提高,可能存在一些盐分离子如K+、Na+、Mg2+、Cl-、SO等的积累有关[63].盐分离子含量的累积会利于原本土壤养分比较匮乏的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碳组分间的相互转化,进而增加活性碳的含量.第三,研究显示土壤pH与有机碳、碳组分和碳库质量等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64],本研究中土壤惰性碳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降低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使得土壤碳矿化速率下降,惰性碳累积[65].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库活度主要受到土壤惰性碳负向和土壤活性碳正向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影响,受土壤pH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正向的间接效应影响. ...
生草栽培对油茶林土壤肥力及活性碳组分的影响
1
2025
... 凋落物作为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凋落物的改变将影响该区域表层土壤环境和碳组分[58].本研究中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碳组分共同解释了土壤碳库活度变化的92%,理化性质可通过影响碳组分来调控碳库活度.土壤容重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全碳(λ=-0.64)和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调控碳库活度;土壤电导率通过较显著正向影响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影响碳库活度;土壤pH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惰性碳(λ=-0.40)进而调控碳库活度.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第一,土壤容重是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反映了土壤的通气、透水以及松紧程度,也是评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重要参数[59].本研究中土壤容重对活性碳含量呈负效应,这与彭璞等[60]的研究结果一致,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容重与土壤全碳、活性碳均呈较显著负相关.即土壤容重降低有助于提高土壤孔隙率,进而提高微生物活性,促进植物根系发育;随着年限增长,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孔隙度增加,更有利于植物根系穿透土壤,促进表层土壤中碳组分的积累[61].第二,土壤电导率作为土壤含盐量的量度,能够间接反映土壤质地和养分有效性[62].本研究中土壤活性碳与土壤电导率呈较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土壤电导率的提高,可能存在一些盐分离子如K+、Na+、Mg2+、Cl-、SO等的积累有关[63].盐分离子含量的累积会利于原本土壤养分比较匮乏的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碳组分间的相互转化,进而增加活性碳的含量.第三,研究显示土壤pH与有机碳、碳组分和碳库质量等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64],本研究中土壤惰性碳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降低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使得土壤碳矿化速率下降,惰性碳累积[65].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库活度主要受到土壤惰性碳负向和土壤活性碳正向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影响,受土壤pH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正向的间接效应影响. ...
喀斯特地区春玉米套作夏大豆下作物产量和农田碳贮量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响应
1
2015
... 凋落物作为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凋落物的改变将影响该区域表层土壤环境和碳组分[58].本研究中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碳组分共同解释了土壤碳库活度变化的92%,理化性质可通过影响碳组分来调控碳库活度.土壤容重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全碳(λ=-0.64)和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调控碳库活度;土壤电导率通过较显著正向影响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影响碳库活度;土壤pH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惰性碳(λ=-0.40)进而调控碳库活度.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第一,土壤容重是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反映了土壤的通气、透水以及松紧程度,也是评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重要参数[59].本研究中土壤容重对活性碳含量呈负效应,这与彭璞等[60]的研究结果一致,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容重与土壤全碳、活性碳均呈较显著负相关.即土壤容重降低有助于提高土壤孔隙率,进而提高微生物活性,促进植物根系发育;随着年限增长,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孔隙度增加,更有利于植物根系穿透土壤,促进表层土壤中碳组分的积累[61].第二,土壤电导率作为土壤含盐量的量度,能够间接反映土壤质地和养分有效性[62].本研究中土壤活性碳与土壤电导率呈较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土壤电导率的提高,可能存在一些盐分离子如K+、Na+、Mg2+、Cl-、SO等的积累有关[63].盐分离子含量的累积会利于原本土壤养分比较匮乏的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碳组分间的相互转化,进而增加活性碳的含量.第三,研究显示土壤pH与有机碳、碳组分和碳库质量等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64],本研究中土壤惰性碳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降低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使得土壤碳矿化速率下降,惰性碳累积[65].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库活度主要受到土壤惰性碳负向和土壤活性碳正向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影响,受土壤pH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正向的间接效应影响. ...
容重及含水率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研究
1
2022
... 凋落物作为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凋落物的改变将影响该区域表层土壤环境和碳组分[58].本研究中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碳组分共同解释了土壤碳库活度变化的92%,理化性质可通过影响碳组分来调控碳库活度.土壤容重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全碳(λ=-0.64)和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调控碳库活度;土壤电导率通过较显著正向影响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影响碳库活度;土壤pH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惰性碳(λ=-0.40)进而调控碳库活度.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第一,土壤容重是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反映了土壤的通气、透水以及松紧程度,也是评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重要参数[59].本研究中土壤容重对活性碳含量呈负效应,这与彭璞等[60]的研究结果一致,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容重与土壤全碳、活性碳均呈较显著负相关.即土壤容重降低有助于提高土壤孔隙率,进而提高微生物活性,促进植物根系发育;随着年限增长,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孔隙度增加,更有利于植物根系穿透土壤,促进表层土壤中碳组分的积累[61].第二,土壤电导率作为土壤含盐量的量度,能够间接反映土壤质地和养分有效性[62].本研究中土壤活性碳与土壤电导率呈较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土壤电导率的提高,可能存在一些盐分离子如K+、Na+、Mg2+、Cl-、SO等的积累有关[63].盐分离子含量的累积会利于原本土壤养分比较匮乏的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碳组分间的相互转化,进而增加活性碳的含量.第三,研究显示土壤pH与有机碳、碳组分和碳库质量等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64],本研究中土壤惰性碳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降低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使得土壤碳矿化速率下降,惰性碳累积[65].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库活度主要受到土壤惰性碳负向和土壤活性碳正向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影响,受土壤pH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正向的间接效应影响. ...
几种灌木、半灌木对沙地土壤肥力影响机制的研究
1
2002
... 凋落物作为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凋落物的改变将影响该区域表层土壤环境和碳组分[58].本研究中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碳组分共同解释了土壤碳库活度变化的92%,理化性质可通过影响碳组分来调控碳库活度.土壤容重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全碳(λ=-0.64)和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调控碳库活度;土壤电导率通过较显著正向影响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影响碳库活度;土壤pH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惰性碳(λ=-0.40)进而调控碳库活度.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第一,土壤容重是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反映了土壤的通气、透水以及松紧程度,也是评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重要参数[59].本研究中土壤容重对活性碳含量呈负效应,这与彭璞等[60]的研究结果一致,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容重与土壤全碳、活性碳均呈较显著负相关.即土壤容重降低有助于提高土壤孔隙率,进而提高微生物活性,促进植物根系发育;随着年限增长,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孔隙度增加,更有利于植物根系穿透土壤,促进表层土壤中碳组分的积累[61].第二,土壤电导率作为土壤含盐量的量度,能够间接反映土壤质地和养分有效性[62].本研究中土壤活性碳与土壤电导率呈较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土壤电导率的提高,可能存在一些盐分离子如K+、Na+、Mg2+、Cl-、SO等的积累有关[63].盐分离子含量的累积会利于原本土壤养分比较匮乏的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碳组分间的相互转化,进而增加活性碳的含量.第三,研究显示土壤pH与有机碳、碳组分和碳库质量等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64],本研究中土壤惰性碳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降低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使得土壤碳矿化速率下降,惰性碳累积[65].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库活度主要受到土壤惰性碳负向和土壤活性碳正向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影响,受土壤pH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正向的间接效应影响. ...
天目山森林土壤碳组分沿海拔梯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1
2025
... 凋落物作为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凋落物的改变将影响该区域表层土壤环境和碳组分[58].本研究中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碳组分共同解释了土壤碳库活度变化的92%,理化性质可通过影响碳组分来调控碳库活度.土壤容重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全碳(λ=-0.64)和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调控碳库活度;土壤电导率通过较显著正向影响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影响碳库活度;土壤pH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惰性碳(λ=-0.40)进而调控碳库活度.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第一,土壤容重是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反映了土壤的通气、透水以及松紧程度,也是评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重要参数[59].本研究中土壤容重对活性碳含量呈负效应,这与彭璞等[60]的研究结果一致,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容重与土壤全碳、活性碳均呈较显著负相关.即土壤容重降低有助于提高土壤孔隙率,进而提高微生物活性,促进植物根系发育;随着年限增长,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孔隙度增加,更有利于植物根系穿透土壤,促进表层土壤中碳组分的积累[61].第二,土壤电导率作为土壤含盐量的量度,能够间接反映土壤质地和养分有效性[62].本研究中土壤活性碳与土壤电导率呈较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土壤电导率的提高,可能存在一些盐分离子如K+、Na+、Mg2+、Cl-、SO等的积累有关[63].盐分离子含量的累积会利于原本土壤养分比较匮乏的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碳组分间的相互转化,进而增加活性碳的含量.第三,研究显示土壤pH与有机碳、碳组分和碳库质量等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64],本研究中土壤惰性碳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降低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使得土壤碳矿化速率下降,惰性碳累积[65].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库活度主要受到土壤惰性碳负向和土壤活性碳正向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影响,受土壤pH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正向的间接效应影响. ...
Varia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during the tropical forest succession from plantation to secondary and old-growth forest
1
2023
... 凋落物作为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凋落物的改变将影响该区域表层土壤环境和碳组分[58].本研究中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碳组分共同解释了土壤碳库活度变化的92%,理化性质可通过影响碳组分来调控碳库活度.土壤容重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全碳(λ=-0.64)和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调控碳库活度;土壤电导率通过较显著正向影响土壤活性碳(λ=0.37)进而显著影响碳库活度;土壤pH通过显著负向影响土壤惰性碳(λ=-0.40)进而调控碳库活度.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第一,土壤容重是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反映了土壤的通气、透水以及松紧程度,也是评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重要参数[59].本研究中土壤容重对活性碳含量呈负效应,这与彭璞等[60]的研究结果一致,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容重与土壤全碳、活性碳均呈较显著负相关.即土壤容重降低有助于提高土壤孔隙率,进而提高微生物活性,促进植物根系发育;随着年限增长,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孔隙度增加,更有利于植物根系穿透土壤,促进表层土壤中碳组分的积累[61].第二,土壤电导率作为土壤含盐量的量度,能够间接反映土壤质地和养分有效性[62].本研究中土壤活性碳与土壤电导率呈较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土壤电导率的提高,可能存在一些盐分离子如K+、Na+、Mg2+、Cl-、SO等的积累有关[63].盐分离子含量的累积会利于原本土壤养分比较匮乏的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碳组分间的相互转化,进而增加活性碳的含量.第三,研究显示土壤pH与有机碳、碳组分和碳库质量等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64],本研究中土壤惰性碳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降低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使得土壤碳矿化速率下降,惰性碳累积[65].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库活度主要受到土壤惰性碳负向和土壤活性碳正向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影响,受土壤pH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正向的间接效应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