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i S Y,Chen B.LCA-based carbon footprint of a typical wind farm in China[J].Energy Procedia,2016,88:250-256. [2]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201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23-53. [3] 王涛,吴薇,薛娴,等.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时空演变分析[J].中国沙漠,2003,23(3):230-235. [4] 郭彩赟,韩志文,李爱敏,等.库布齐沙漠110 MW光伏基地次生风沙危害的动力学机制[J].中国沙漠,2018,38(2):225-232. [5] 周艳芬,耿玉杰,吕红转.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642-2646. [6] 胡雅洁,闫业庆,孙继成,等.酒泉风电基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3,(2):92-98. [7] 刘哲,马俊杰.基于景观生态的山区风电开发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1):127-132. [8] 徐荣会.干旱区风电场对局地微气象环境的影响研究——以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风电场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9] 李国庆,张春华,张丽,等.风电场对草地植被生长影响分析——以内蒙古灰腾梁风电场为例[J].地理科学,2016,36(6):959-964. [10] 王希平,张韬,刘佳慧,等.辉腾锡勒风电场局域环境植被特征分析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3,34(4):70-75. [11] 解云虎.风力发电厂对植被及土壤性质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12] 李智兰.风电场建设对周边扰动区域土壤养分和植被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4):61-66. [13] 鲜立群,孙德民,黄秉信,等.2006甘肃农村年鉴[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14] 陈灵芝,孙航,郭柯.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M].北京:科学书版社,2014. [15] 柴亚凡,周波.戈壁荒漠区风电及光伏发电工程水土流失特征的对比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6):1-6. [16] Tilman D,Peter B R,Knops J,et al. 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 in a long-term grassland experiment[J].Science,2001,294:843-845. [17] 赵学勇,刘良旭,王玮,等.降水波动对荒漠草原生产力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4,34(6):1486-1495. [18]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等.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9] 钱迎倩,马克平.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49. [20] 马克平,黄建辉,于顺利,等.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Ⅱ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J].生态学报,1995,15(3):268-277. [21] 方精云,王襄平,沈泽昊,等.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J].生物多样性,2009,17(6):533-548. [22] 张金屯.数量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3] Whittaker R H.Evolution and measurement of species diversity[J].Taxon,1972,21:213-251. [24] 李国庆,李晓兵.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8):1017-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