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 2021, Vol. 41 ›› Issue (3): 56-65.DOI: 10.7522/j.issn.1000-694X.2021.00016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Xiaoqin Zhang1(), Zhizhu Su2(
), Yijuan Ma3, Ting Liu1
Received:
2020-12-26
Revised:
2021-01-28
Online:
2021-05-26
Published:
2021-05-26
Contact:
Zhizhu Su
CLC Number:
Xiaoqin Zhang, Zhizhu Su, Yijuan Ma, Ting Liu. Research progress of deserticulture based on CNKI journal literature database[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1, 41(3): 56-65.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www.desert.ac.cn/EN/10.7522/j.issn.1000-694X.2021.00016
期刊 | 发文量/篇 | 期刊 | 发文量/篇 |
---|---|---|---|
内蒙古林业 | 43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6 |
北方经济 | 19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6 |
中国沙漠 | 16 | 实践(党的教育版) | 6 |
西部大开发 | 13 | 甘肃科技 | 5 |
甘肃林业 | 12 | 甘肃林业科技 | 5 |
中国林业 | 11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5 |
防护林科技 | 10 | 河西学院学报 | 5 |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 10 | 科技导报 | 5 |
林业经济 | 10 | 科学管理研究 | 5 |
国土绿化 | 7 | 农业科技与信息 | 5 |
中国林业产业 | 7 |
Table 1 Journals with > 5 articles in the deserticulture
期刊 | 发文量/篇 | 期刊 | 发文量/篇 |
---|---|---|---|
内蒙古林业 | 43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6 |
北方经济 | 19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6 |
中国沙漠 | 16 | 实践(党的教育版) | 6 |
西部大开发 | 13 | 甘肃科技 | 5 |
甘肃林业 | 12 | 甘肃林业科技 | 5 |
中国林业 | 11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5 |
防护林科技 | 10 | 河西学院学报 | 5 |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 10 | 科技导报 | 5 |
林业经济 | 10 | 科学管理研究 | 5 |
国土绿化 | 7 | 农业科技与信息 | 5 |
中国林业产业 | 7 |
作者 | 发文量/篇 | 作者 | 发文量/篇 |
---|---|---|---|
郝诚之 | 20 | 金正道 | 3 |
刘恕 | 11 | 苏杨 | 3 |
土尔逊托合提·买土送 | 6 | 王岳 | 3 |
朱俊凤 | 5 | 王丹霞 | 3 |
田裕钊 | 4 | 艾力·买买吐松 | 3 |
陶明 | 4 | 蔡延松 | 3 |
夏日 | 4 | 郭慧敏 | 3 |
张睿蕾 | 4 | 张小龙 | 3 |
Table 2 The first authors with >3 articles in the deserticulture
作者 | 发文量/篇 | 作者 | 发文量/篇 |
---|---|---|---|
郝诚之 | 20 | 金正道 | 3 |
刘恕 | 11 | 苏杨 | 3 |
土尔逊托合提·买土送 | 6 | 王岳 | 3 |
朱俊凤 | 5 | 王丹霞 | 3 |
田裕钊 | 4 | 艾力·买买吐松 | 3 |
陶明 | 4 | 蔡延松 | 3 |
夏日 | 4 | 郭慧敏 | 3 |
张睿蕾 | 4 | 张小龙 | 3 |
排名 | 篇名 | 第一作者 | 发表时间 | 被引频次 |
---|---|---|---|---|
1 | 宁夏沙漠旅游开发研究 | 沙爱霞 | 2004 | 46 |
2 | 沙产业理论概念及其内涵的探讨 | 朱俊凤 | 2004 | 44 |
3 | 我国防沙治沙综述 | 祁有祥 | 2006 | 41 |
3 | 沙产业理论内涵探讨 | 樊胜岳 | 1999 | 41 |
4 | 河西地区沙产业可持续发展刍议 | 贺访印 | 2006 | 34 |
5 | 对沙产业科学内涵的认识——纪念钱学森沙产业论述发表20周年 | 刘恕 | 2005 | 33 |
6 | 鄂尔多斯市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 郝树坤 | 2008 | 29 |
7 | 沙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分析 | 李发明 | 2012 | 27 |
8 | 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 王力 | 2000 | 27 |
9 | 我国沙漠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 尹郑刚 | 2011 | 25 |
10 | 西北沙产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 朱德兰 | 2001 | 25 |
Table 3 Top 10 highly cited documents in the deserticulture
排名 | 篇名 | 第一作者 | 发表时间 | 被引频次 |
---|---|---|---|---|
1 | 宁夏沙漠旅游开发研究 | 沙爱霞 | 2004 | 46 |
2 | 沙产业理论概念及其内涵的探讨 | 朱俊凤 | 2004 | 44 |
3 | 我国防沙治沙综述 | 祁有祥 | 2006 | 41 |
3 | 沙产业理论内涵探讨 | 樊胜岳 | 1999 | 41 |
4 | 河西地区沙产业可持续发展刍议 | 贺访印 | 2006 | 34 |
5 | 对沙产业科学内涵的认识——纪念钱学森沙产业论述发表20周年 | 刘恕 | 2005 | 33 |
6 | 鄂尔多斯市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 郝树坤 | 2008 | 29 |
7 | 沙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分析 | 李发明 | 2012 | 27 |
8 | 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 王力 | 2000 | 27 |
9 | 我国沙漠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 尹郑刚 | 2011 | 25 |
10 | 西北沙产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 朱德兰 | 2001 | 25 |
排名 | 共现频次 | 中心度 | 时间 | 关键词 |
---|---|---|---|---|
1 | 431 | 0.39 | 1994 | 沙产业 |
2 | 66 | 0.17 | 1994 | 沙区 |
3 | 52 | 0.38 | 2002 | 内蒙古 |
4 | 39 | 0.15 | 1995 | 钱学森 |
5 | 29 | 0.13 | 1995 | 中国导弹之父 |
6 | 25 | 0.22 | 2004 | 防沙治沙 |
7 | 23 | 0.06 | 2004 | 企业管理 |
8 | 20 | 0.07 | 2004 | 企业 |
9 | 19 | 0.01 | 2004 | 草产业 |
10 | 17 | 0.07 | 2009 | 可持续发展 |
11 | 17 | 0.01 | 1995 | 沙漠 |
12 | 13 | 0.04 | 2012 | 发展对策 |
13 | 13 | 0.10 | 1995 | 经济 |
14 | 13 | 0.03 | 2002 | 资源 |
15 | 10 | 0.00 | 2012 | 沙草产业 |
16 | 10 | 0.00 | 2013 | 乌兰布和沙漠 |
17 | 7 | 0.05 | 2009 | 生态经济 |
18 | 6 | 0.02 | 2012 | 和田地区 |
19 | 5 | 0.00 | 2004 | 宁夏 |
20 | 5 | 0.01 | 2012 | 磴口 |
Table 4 Top 20 high-frequency co-occurrence keywords in the deserticulture literature
排名 | 共现频次 | 中心度 | 时间 | 关键词 |
---|---|---|---|---|
1 | 431 | 0.39 | 1994 | 沙产业 |
2 | 66 | 0.17 | 1994 | 沙区 |
3 | 52 | 0.38 | 2002 | 内蒙古 |
4 | 39 | 0.15 | 1995 | 钱学森 |
5 | 29 | 0.13 | 1995 | 中国导弹之父 |
6 | 25 | 0.22 | 2004 | 防沙治沙 |
7 | 23 | 0.06 | 2004 | 企业管理 |
8 | 20 | 0.07 | 2004 | 企业 |
9 | 19 | 0.01 | 2004 | 草产业 |
10 | 17 | 0.07 | 2009 | 可持续发展 |
11 | 17 | 0.01 | 1995 | 沙漠 |
12 | 13 | 0.04 | 2012 | 发展对策 |
13 | 13 | 0.10 | 1995 | 经济 |
14 | 13 | 0.03 | 2002 | 资源 |
15 | 10 | 0.00 | 2012 | 沙草产业 |
16 | 10 | 0.00 | 2013 | 乌兰布和沙漠 |
17 | 7 | 0.05 | 2009 | 生态经济 |
18 | 6 | 0.02 | 2012 | 和田地区 |
19 | 5 | 0.00 | 2004 | 宁夏 |
20 | 5 | 0.01 | 2012 | 磴口 |
1 | 甘肃省沙草产业协会.钱学森宋平论沙草产业[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45. |
2 | 朱俊风.中国沙产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3-37. |
3 | 樊胜岳,李斌.沙产业理论内涵探讨[J].中国沙漠,1999,19(3):59-63. |
4 | 刘恕.我对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理解[J].科学管理研究,2003,21(2):1-3. |
5 | 贺访印,王继和,刘世增,等.河西地区沙产业可持续发展刍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481-485. |
6 | 常兆丰.试论沙产业的基本属性及其发展条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21(11):32-34. |
7 | 郝诚之.做好草业大文章,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钱学森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理论的几点体会[J].中国草地学报,2009,31(5):7-12. |
8 | 李发明,张莹花,贺访印,等.沙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分析[J].中国沙漠,2012,32(6):1765-1772. |
9 | 钱能志,刘丹一,朱斌,等.我国沙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林业经济,2014,36(3):54-57. |
10 | 周义才.新疆沙产业区域发展差异性及其影响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5. |
11 | 崔徐甲.沙产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模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
12 | 周颖,杨秀春,金云翔,等.中国北方沙漠化治理模式分类[J].中国沙漠,2020,40(3):106-114. |
13 | 王瑞雪,马培生.从《中国土地科学》载文看我国土地科学学科发展:基于1271篇文献的计量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8(6):83-92. |
14 | Pritchard A.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or bibliometric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969,25(4):348-349. |
15 | 崔瑞琴.对于文献计量学发展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6):51-54. |
16 | 吴晓秋,吕娜.基于关键词共现频率的热点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8):115-119. |
17 | 姜春林,刘盛博,丁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研究热点及其演进知识图谱[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954-958. |
18 | 李江,刘源浩,黄萃,等.用文献计量研究重塑政策文本数据分析:政策文献计量的起源、迁移与方法创新[J].公共管理学报,2015,12(2):138-144. |
19 | 陈林,宋乃平,王磊,等.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蒿属植物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17,26(12):223-235. |
20 | 毕相生,朱玉杰,徐洪山,等.创建沙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的几个问题初探[J].鹤城环境,1993,17():17-19. |
21 | 吴健,何霁文,周景博.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湿地生态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8,14(1):50-55. |
22 | 项国鹏,宁鹏,黄玮,等.工业生态学研究足迹迁移:基于CitespaceⅡ的分析[J].生态学报,2016,36(22):7168-7178. |
23 | 李杰,郭晓宏,姜亢.《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3):161-166. |
24 | 沙爱霞,陈忠祥.宁夏沙漠旅游开发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1-84. |
25 | 朱俊凤.沙产业理论概念及其内涵的探讨[J].中国沙漠,2004,24(5):13-17. |
26 | 祁有祥,赵廷宁.我国防沙治沙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1-58. |
27 | Chen C M.Cite 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
28 | 胡泽文,孙建军,武夷山.国内知识图谱应用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3):131-137. |
29 | 刘恕.沙产业概述[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17-19. |
30 | 张睿蕾.经济新常态下内蒙古沙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农业,2016(12):81-84. |
31 | 王岳,刘学敏,哈斯额尔敦,等.中国沙产业研究评述[J].中国沙漠,2019,39(4):27-34. |
32 | 樊胜岳,周立华.沙漠化成因机制及其治理的沙产业模式[J].地理科学,2000,20(6):511-516. |
33 |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
34 | 何晓琴.步履坚实谱新篇:2019年我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N].阿拉善日报,2020-02-28(1). |
35 | 刘铮瑶,董治宝,刘永林,等.毛乌素沙地沙产业发展条件[J].中国沙漠,2018,38(4):881-888. |
36 | 齐铁柱,图门巴雅尔.内蒙古治沙与沙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济,2009(12):84-85. |
37 | 韩永光,任昱,张秋良.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农业)开发的环境风险与保护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1):25-30. |
38 | 王宇.内蒙古沙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济,2012():104-105. |
39 | 韩慧茂.磴口县沙产业发展探讨[J].内蒙古林业,2012(7):30-31. |
40 | 梁崇.阿拉善左旗沙产业土特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6. |
41 | 王云霞,孙志强.阿拉善盟发展沙产业的可行性分析[J].绿色科技,2018(7):216-217. |
42 | 周景山.浅议内蒙古沙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问题[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9,42(5):25-27. |
43 | 杨伟民,杜凤莲.内蒙古沙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9(12):12-15. |
44 | 马慧,李钢铁,梁田雨,等.内蒙古沙产业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0,43(1):46-49. |
45 | 赵颖,孙贵荣,刘洪波.内蒙古沙产业发展模式探讨[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4(4):34-36. |
46 | 韩新盛,郭晓川,李敏.基于生态产业链的库布其沙漠沙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3(5):55-58. |
47 | 周竞红.沙产业开发与沙区发展:基于内蒙古的探索之路[J].开发研究,2018(3):92-97. |
48 | 邬向民.鄂尔多斯沙柳生态产业发展与技术选择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
49 | 汪季,蒙仲举,党晓宏.内蒙古干旱区沙化土地治理与沙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J].绿色中国,2016(10):60-62. |
50 | 王光文.文化产业与沙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内蒙古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5):533-537. |
51 | 王卓然.基于沙产业发展下的鄂尔多斯市沙化土地利用效益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
52 | 王睿,周立华,陈勇,等.库布齐沙漠3种沙产业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J].中国沙漠,2017,37(2):392-398. |
53 | 王月.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乌兰布和沙产业园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9. |
54 | 郭质冰.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沙产业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9. |
55 | 王蕾,李相合.浅谈内蒙古沙产业的金融支持[J].北方经济,2011(9):85-86. |
56 | 张玺,康慨.内蒙古沙产业期待金融支撑[N].工人日报,2012-12-19(5). |
57 | 土尔逊托合提·买土送,阿依古丽·克里木拉,艾力·买土送.新疆和田地区的沙漠化及沙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42-143. |
58 | 土尔逊托合提·买土送,阿依古丽·克力毛拉.新疆的沙产业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32(4):59-62. |
59 | 于军,周正立,梁继业.南疆沙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3,25(2):1-8. |
60 | 艾力·买买吐松,土尔逊托合提·买土送,阿依古丽·克里木拉.基于SWOT分析下的和田地区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4):68-69. |
61 | 阿依古丽·克里木拉,土尔逊托合提·买土送.新疆皮山县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34(2):35-39. |
62 | 张红丽,邓康处,雷海章.新疆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02(3):18-19. |
63 | 彭保华,刘维忠.新疆沙漠产业与沙漠化治理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6):124. |
64 | 周义才.新疆沙产业区域发展差异性及其影响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5. |
65 | 周义才,刘向晖,李丕军,等.新疆南北疆沙产业发展差异性及对经济、环境影响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3):84-92. |
66 | 李春香.新疆特色沙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14(16):218-219. |
67 | 高新生.新疆沙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分析[J].吉林农业,2017(11):107. |
68 | 林宏东.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69 | 吴春荣.沙产业发展的对策[J].西部大开发,2016(5):89-94. |
70 | 孙玉贤.甘肃省沙产业综合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4):80-86. |
71 | 任莹,王文略,高立国.西部特色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J].甘肃科技,2013,29(3):6-8. |
72 | 黄成娟.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
73 | 白生才,杜希东,李军.河西走廊沙产业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林业,2012(8):37. |
74 | 王丹霞,祖廷勋,罗光宏,等.甘肃省张掖市微藻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6,32(5):16-20. |
75 | 陶明,黄高宝.河西走廊沙产业效益评价初探[J].中国沙漠,2010,30(2):260-266. |
76 | 刘世增,李银科,吴春荣.沙产业理论在甘肃的实践与发展[J].中国沙漠,2011,31(6):1393-1397. |
77 | 周立军.宁夏沙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
78 | 谢增武,王坤,曹世雄.宁夏发展沙产业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J].草业科学,2013,30(3):478-483. |
79 | 谢丽霜.西部开发与金融市场的培育[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22(6):84-87. |
80 | 刘小鹏,马宝收.宁夏中北部沙产业发展模式及调控对策[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0(2):3-5. |
81 | 刘小鹏,李同升.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沙产业建设综合绩效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宁夏中北部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1(3):63-66. |
82 | 于卫平,孙向阳,马晖,等.宁夏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1-8. |
83 | 王建兵.西北干旱地区沙产业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开发研究,2002(5):52-53. |
84 | 魏名邦.中国西部沙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
85 | 陈敏.西北地区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矿业,2014,30(4):159-162. |
86 | 周学海.沙产业发展的新认识新实践新思考[J].甘肃林业,2016(2):31-32. |
87 | 李毓民.探索研究沙产业开发的思路、举措与途径[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9):58-59. |
88 | 司建华,冯起,席海洋,等.关于新时期中国西部发展沙产业的思考[J].中国沙漠,2019,39(1):1-6. |
89 | 朱立志,方静.西北特色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以阿拉善盟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7):51-56. |
90 | 吴迪,杜子华,钱福檬.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沙产业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J].农业展望,2020,16(3):66-73. |
91 | 田欣,刘璐,钱贵霞,等.乌兰布和沙漠沙产业循环经济生态效率研究:以金沙集团为例[J].世界农业,2020(7):101-109. |
[1] | Liu Lu, Qian Fumeng, Qian Guixia. Convergence mode of deserticulture in China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0, 40(3): 67-76. |
[2] | Wang Yue, Liu Xuemin, Hasi Eerdun, Xia Fangyuwa. Review on Deserticulture Research in China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9, 39(4): 27-34. |
[3] | Liu Zhengyao, Dong Zhibao, Liu Yonglin, Cui Xujia, Xiao Weiqiang, Han Hongzhu.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eserticulture in the Mu Us Sandy Land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8, 38(4): 881-888. |
[4] | Liu Zhengyao, Dong Zhibao, Wang Jianbo, Dong Ruiji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Deserticulture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a view of ecosystem service system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5, 35(4): 1057-1064. |
[5] | LI Fa-ming1,2,3, ZHANG Ying-hua1,2,3, HE Fang-yin1,2,3, LIU Kai-lin1,2,3, NIE Wen-guo1,2, GUO Chun-xiu1,2,3.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spect of Deserticulture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2, 32(6): 1765-1772. |
[6] | LIU Shi-zeng;LI Yin-ke;WU Chun-rong.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Deserticulture Theory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1, 31(6): 1393-1397. |
[7] | TAO Ming;HUANG Gao-bao. Benefit Evaluation Theory of Deserticulture in Hexi Corridor, Gansu Province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0, 30(2): 260-266. |
[8] | XU Xiao-ling, YAN Jun-ping.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Deserticulture and Implementing Ways of Green Deserticulture in Mu Us Desert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04, 24(2): 240-243. |
[9] | FAN Sheng yue, LI Bin. Approaching the Connotation of Deserticulture Theory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1999, 19(3): 256-260.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
©2018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Tel:0931-8267545
Email:caiedit@lzb.ac.cn;desert@lzb.ac.cn
Support:Mag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