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钟林生,肖笃宁,赵士洞.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1):71-77. [3] 贾铁飞,张振国.生态敏感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适宜度研究——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6,28(5):134-139. [4] 冯亚芬.干旱、半干旱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5] 贾铁飞,冯亚芬.生态脆弱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5):187-193. [6] 王文瑞,伍光和.中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适宜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184-188. [7] 吴晋峰,郭峰,王鑫,等.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的旅游开发[J].中国沙漠,2012,32(4):1163-1168. [8] 吴晋峰,王鑫,郭峰,等.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美学价值评价[J].中国沙漠,2012,32(5):1451-1456. [9] 董瑞杰,董治宝.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景观美学研究[J].中国沙漠,2013,33(2):403-432. [10] 董治宝.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18-222. [11] 王涛.中国沙漠与沙漠化[M].石家庄:河北科学出版社,2003:668-670. [12] 程磊磊,郭浩,卢琦.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沙漠,2013,33(1):281-287. [13] 丁建丽,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基于NDVI的绿洲植被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1):23-26. [14] 王海军,靳晓华,李海龙,等.基于GIS和RS的中国西北NDVI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耦合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194-203. [15] 朱震达,陈广庭.中国土地沙质荒漠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36,60-80. [16] 毛飞,唐世浩,孙涵,等.近46年青藏高原干湿气候区动态变化研究[J].大气科学,2008,32(3):499-507. [17] 郑景云,尹云鹤,李炳元.中国气候区划新方案[J].地理学报,2010,65(1):3-12. [18] 李耀辉,张存杰,高学杰.西北地区大风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沙漠,2004,24(6):715-723.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