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振雄.我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挑战及对策[J].理论视野,2024(3):64-69.
|
2 |
李蕾.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耦合协调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2,38(9):26-30.
|
3 |
韩燕,潘成,金凤君,等.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J].资源科学,2024,46(3):488-504.
|
4 |
熊焰,武婷婷.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以及演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11):1-8.
|
5 |
柳毅,赵轩,杨伟.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基于中国省域经验的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23(3):4-14.
|
6 |
左鹏飞,姜奇平,陈静.互联网发展、城镇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7):71-91.
|
7 |
温珺,阎志军,程愚.数字经济驱动创新效应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回归[J].经济体制改革,2020(3):31-38.
|
8 |
田杰棠,张春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内涵、机理与推进策略[J].技术经济,2023(1):25-33.
|
9 |
徐星,惠宁,崔若冰,等.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以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双重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23(2):126-143.
|
10 |
余文涛,杜博涵.平台经济生态下制造业企业的生存之道:规模扩张抑或技术创新[J].产业经济评论,2022(6):19-36.
|
11 |
周正,门博阳,王搏.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效应:基于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实证检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72-78.
|
12 |
肖利平.“互联网+”提升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吗[J].经济学家,2018(12):38-46.
|
13 |
李治国,王杰.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配置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J].经济学家,2021(10):41-50.
|
14 |
沈坤荣,乔刚,林剑威.智能制造政策与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4,41(2):5-25.
|
15 |
任保平,贺海峰.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系统耦合互动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4(4):1-11.
|
16 |
阳立高,许调蓉,韩峰.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特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3,44(2):81-87.
|
17 |
赵瀚穹,刘亚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基于黄河流域的实证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2):31-45.
|
18 |
李魁明,王晓燕,姚罗兰.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沙漠,2022,42(3):85-94.
|
19 |
刘玒玒,刘书芳.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韧性时空演化及提升路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4,37(7):1534-1545.
|
20 |
庞彩艳,文琦,丁金梅,等.黄河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其权衡协同关系[J].生态学报,2024,44(12):5003-5013.
|
21 |
刘晓琼,刘佳琪,郑好,等.黄河中游矿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以神府煤田典型村域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2(3):402-415.
|
22 |
刘建华,黄亮朝,左其亭.黄河下游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水平评估[J].资源科学,2021,43(2):412-422.
|
23 |
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9(8):5-23.
|
24 |
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19(4):1401-1418.
|
25 |
唐健飞,刘剑玲.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耦合协调分析: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J].经济地理,2022,42(12):179-185.
|
26 |
任保平,杜宇翔.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关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2):119-129.
|
27 |
陈勇,周立华,王伟伟,等.典型沙漠化逆转区人地系统脆弱性及其障碍因子[J].中国沙漠,2020,40(4):6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