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高地,张昌顺,张林波,等.保持县域边界完整性的中国生态区划方案[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154-162. [2] 韩天宝,赵哈林.科尔沁沙地"小生物经济圈"的建立模式探讨[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7(2):10-15. [3] 王涛,陈广庭,董治宝,等.内蒙古巴林右旗沙漠化治理模式与效益分析[J].中国沙漠,2005,25(5):750-756. [4] 张雷,洪光宇,李卓凡,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毛乌素沙地3种造林模式恢复成效评价[J].林业资源管理,2017(6):108-119. [5] 郭云义,崔友,聂彦卿,等.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模式[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5):15-21. [6] 李万成,冯春林.新疆土地沙漠化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J].新疆林业,1994(1):7-10. [7] 彭保华,刘维忠.新疆沙漠产业与沙漠化治理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6):12-14. [8] 胡三.沙漠变绿洲封禁移民是关键:来自新疆吉木萨尔县防沙治沙的调研报告[J].绿色中国,2013(6):36-39. [9] 李双全.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1):9-13. [10] 范珍.山西省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的实践[EB/OL].(2017-08-29)[2019-07-15].http://www.forestry.gov.cn/main/5251/content-1021009.html. [11] 辛娟,俞靓.陕西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情况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7(1):81-83. [12] 邓楠,雷浩.陕西被国家评为防沙治沙工作突出省份荒沙治理每年以105万亩速度推进[EB/OL].(2017-07-20)[2019-06-10].http://www.shaanxi.gov.cn/info/iList.jsp?cat_id=10001&info_id=84724&tm_id=166. [13] 曹陇生,赵侠.陕西探索沙区治理新路六模式防沙治沙成效显著[EB/OL].(2010-06-16)[2019-05-10].http://www.gov.cn/gzdt/2010-06/16/content_1628518.htm. [14] 白子红.榆林沙区防沙治沙区域优化模式综述[J].防护林科技,2009(2):74-76. [15] 马立鹏,罗万银,王瑜林.甘肃省沙漠化土地封育保护区建设研究[J].中国沙漠,2005,25(4):593-598. [16] 丁文广,仙呁让,魏银丽.企业主导的沙漠化治理模式研究:以甘肃省瓜州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1(6):156-159. [17] 张登山.青海高原综合防沙治沙技术研究[C]//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中国林业教育学会.《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防沙治沙与精准扶贫边会论文集.2017:10-16. [18] 党晓鹏.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沙漠化治理途径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7(5):21-24. [19] 罗浩.综合示范为中国治沙贡献"宁夏经验":宁夏防沙治沙成效综述[N].中国绿色时报,2017-02-15(01). [20] 朱俊凤,朱震达,等.中国沙漠化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75-233. [21] 骆世明.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93-110. [22] 陈建华,魏百刚,苏大学.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8-126. [23] 闵庆文,刘寿东,杨霞.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草地学报,2004,12(3):165-175. [24] 聂雪花,白生才,李永兵,等.民勤荒漠化固沙生态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C]//第十届海峡两岸沙尘与环境治理学术研讨会(文集).兰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2013:10-16. [25] 周竞红.沙产业开发与沙区发展:基于内蒙古的探索之路[J].开发研究,2018(3):92-97. [26] 李建华.农林牧复合系统实践意义的探讨[J].现代化农业,2004(11):12-14. [27]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19-07-20].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28] 山薇,田传练,杨晓东,等.标准化、规范化配套草库伦是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生产的有效途径[J].中国草地,1995(6):69-72,74. [29] 邬俊义,王阿萍.乌审旗生态建设模式探讨[J].内蒙古林业,2011(4):12-13. [30] 张佐忠,董智,李红丽,等.额济纳荒漠草场牧户"小生物圈"建设模式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14(5):36-39. [31] 韩天宝,赵哈林.科尔沁沙地"小生物经济圈"的建立模式探讨[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7(2):10-15. [32] 张登山,赵鸿斌,年奎,等.青海湖盆地土地荒漠化整治技术化研究[J].中国沙漠,1998,18(1):120-122. [33] 魏殿生,张登山,吴汪洋,等.青海湖沙岛公路沙害综合治理技术与效益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30):85-88. [34] 王彦荣,常冬梅,刘亮.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技术要点[J].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18(5):76-77. [35] 银永安,陈林,王永强,等.膜下滴灌水稻技术优势及在宁夏推广前景分析[J].北方水稻,2013(5):34-36. [36] 王占义.解析世界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方案":库布其模式[EB/OL].(2018-02-07)[2019-06-10].http://env.people.com.cn/n1/2018/0207/c1010-29811615.html. [37] 韩新盛,郭晓川,李敏.基于生态产业链的库布其沙漠沙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3(5):55-58. [38] 王睿,周立华,陈勇,等.库布齐沙漠3种沙产业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J].中国沙漠,2017,37(2):392-397. [39] 王岳,刘学敏,哈斯额尔敦,等.中国沙产业研究评述[J].中国沙漠,2019,39(4):27-34. [40] 司建华,冯起,席海洋,等.关于新时期中国西部发展沙产业的思考[J].中国沙漠,2019,39(1):1-6. [41] 于军,周正立,梁继业.南疆沙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3,25(2):1-8. [42] 王亚昇,高保山,高冬梅.陕北榆林沙地综合治理与农林牧高效复合经营新模式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11):87-90. [43] 李庚堂.榆林沙区庭院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综述[J].防护林科技,2012(1):102-103. [44] 惠彦军,文振海.河北坝上旱地农业区农牧结合发展草地畜牧业技术[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18(增刊):165-170. [45] 胡平,赵宝义,周晓丽,等.翁牛特旗"四位一体"庭院生态经济模式试验示范及效益分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6,29(4):60-61. [46] 王亚芹,蔡国丽,孙晓波,等.黑龙江省泰来县庄园式生态经济型治沙模式[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2):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