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震达.中国沙漠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7. [2] 董瑞杰,董治宝.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景观美学研究[J].中国沙漠,2013,33(2):403-411. [3] 王鑫,吴晋峰,郭峰,等.基于感知形象调查的沙漠旅游行为意向研究[J].中国沙漠,2012,32(4):1176-1181. [4] 尹郑刚.我国沙漠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和前景[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1):221-225. [5] 魏倩.我国沙漠旅游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家,2008(1):95-98. [6] 尹郑刚.我国沙漠旅游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31(5):115-119. [7] 刘海洋,王乃昂,叶宜好,等.我国沙漠旅游景区客流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3,33(3):156-163. [8] ShackleyM.Community impact of the camel safari industry in Jaisalmar,Rajasthan[J].Tourism Management, 1996,17(3):213-218. [9] ReichelA,UrielyN.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Israeli Negev Desert: an integrative approach[J].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2003,21(4):14-29. [10] 朱震达,刘恕,邸醒民.我国沙漠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若干问题[J].中国沙漠,1984,4(2):3-7. [11] 朱震达.三十年来中国沙漠研究的进展[J].地理学报,1979,34(4):305-314. [12] 王涛,赵哈林.中国沙漠科学的五十年[J].中国沙漠,2005,25(2):145-165. [13] 吴正.中国沙漠与治理研究50年[J].干旱区研究,2009,26(1):1-7. [14] 吴晋峰,王鑫,郭峰,等.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美学价值[J].中国沙漠,2012,32(5):1451-1456. [15] 严昭柱.自然美[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4:1-3. [16] 李泽厚.美学四讲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2-109. [17] 朱金峰,王乃昂,陈红宝,等.基于遥感的巴丹吉林沙漠范围与面积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9):1087-1094. [18] 董瑞杰.沙漠旅游资源评价及风沙地貌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19] 丛殿阁,王涛,庞红丽,等.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巴丹吉林园区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开发建议[J].中国矿业,2013,22(增刊):127-130. [20] 段雅婧.阿拉善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1. [21] 徐菡,光映炯.照片中的"风景":大众旅游中摄影行为与影像的后现代结构——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旅游景区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2,(01):40-49. [22] 戴光全,陈欣.旅游者摄影心理初探——基于旅游照片的内容分析[J].旅游学刊,2009,24(7):71-77. [23] 杨兴柱,蒋锴,陆林.南京市游客路径轨迹空间特征研究——以地理标记照片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1):181-187. [24] 叶如瑾.基于Web2.0照片交互平台的国际游客眼中的上海旅游意象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5] 王文瑞,伍光和.中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适宜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184-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