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沙造林学编委会.治沙造林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28-29. [2]张凯,司建华,王润元.气候变化对阿拉善荒漠植被的影响研究[J].中国沙漠,2008,28(5):879-885. [3]韩邦帅,薛娴,王涛.沙漠化与气候变化互馈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沙漠,2008,28(3):410-416. [4]薛娴,王涛,吴薇.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沙漠化发展过程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沙漠,2005,25(3):320-328. [5]李健英,常学礼,蔡明玉.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与景观结构变化的关系分析[J].中国沙漠,2008,28(4):622-626. [6]吴薇.近50年来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过程研究[J].中国沙漠,2003,23(6):646-651. [7]陈雅琳,常学礼,崔步礼.库布齐沙漠典型地区沙漠化动态分析[J].中国沙漠,2008,28(1):28-34. [8]蒋志荣,梁旭婷,朱恭.树种主要生理指标对模拟水分胁迫的响应[J].中国沙漠,2009,29(3):485-492. [9]胡月楠,贺康宁,王占林.盐胁迫对霸王水势的影响[J].中国沙漠,2009,29(5):905-910. [10]刘艳华.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案例研究——以宁夏原州区为例[J].中国沙漠,2007,27(3):419-424. [11]曹生奎,冯起,司建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方法综述[J].中国沙漠,2009,29(5):853-858. [12]李磊,贾志清,朱雅娟.我国干旱区植物抗旱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沙漠,2010,30(5):1053-1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