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 2024, Vol. 44 ›› Issue (2): 162-171.DOI: 10.7522/j.issn.1000-694X.2023.00160
Yimeng Wang1,2(), Yaqiu Fan3, Chuan Long4, Benli Liu1(
)
Received:
2023-10-06
Revised:
2023-11-17
Online:
2024-03-20
Published:
2024-03-19
Contact:
Benli Liu
CLC Number:
Yimeng Wang, Yaqiu Fan, Chuan Long, Benli Liu. Historical dust event sequence reconstruction in Dunhuang based on history records[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4, 44(2): 162-171.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www.desert.ac.cn/EN/10.7522/j.issn.1000-694X.2023.00160
资料类型 | 资料名称 | 时间跨度 | 资料来源 |
---|---|---|---|
史籍 | 二十四史、《清史稿》 | 远古至1911年 | 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 |
地方志 | 《甘肃省志》 | 远古至1985年 | 韩志德[ |
《敦煌志》 | 远古至2004年 | 敦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
《酒泉志》 《肃州区志》 《金塔县志》 《武威市志》 《民勤县志》 《古浪县志》 《张掖志》 《临泽县志》 《高台县志》 《山丹县志》 《民乐县志》 《金昌区志》 《永昌县志》等 | 远古至现代 | 甘肃数字方志馆[ | |
文物资料 | 敦煌汉简 | 公元前100至100年 | 甘肃简牍博物馆 |
敦煌文书 | 405—1002年 | 敦煌文献数据库 | |
整编资料 | 《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 | 公元前1675年至1911年 | 张德二[ |
《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 | 远古至1911年 | 宋正海[ | |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甘肃卷》 | 远古至2000年 | 董安祥[ | |
《西北荒灾史》 | 公元前130至1948年 | 袁林[ | |
《中国地学通鉴:灾害卷》 | 远古至现代 | 张治勋等[ | |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 ||
《中国沙漠与沙漠化》 | 公元前300年至2000年 | 王涛[ | |
《敦煌大事记》 | 公元前115年至2012年 | 姜德治[ | |
《敦煌史事艺文编年》 | 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 | 魏锦萍等[ | |
《酒泉文史资料》 | 1316—1930年 | 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 |
档案资料 | 政府报告 | 1912—1949年 | 公开政府报告 |
Table 1 Sources of historical documentation collected
资料类型 | 资料名称 | 时间跨度 | 资料来源 |
---|---|---|---|
史籍 | 二十四史、《清史稿》 | 远古至1911年 | 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 |
地方志 | 《甘肃省志》 | 远古至1985年 | 韩志德[ |
《敦煌志》 | 远古至2004年 | 敦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
《酒泉志》 《肃州区志》 《金塔县志》 《武威市志》 《民勤县志》 《古浪县志》 《张掖志》 《临泽县志》 《高台县志》 《山丹县志》 《民乐县志》 《金昌区志》 《永昌县志》等 | 远古至现代 | 甘肃数字方志馆[ | |
文物资料 | 敦煌汉简 | 公元前100至100年 | 甘肃简牍博物馆 |
敦煌文书 | 405—1002年 | 敦煌文献数据库 | |
整编资料 | 《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 | 公元前1675年至1911年 | 张德二[ |
《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 | 远古至1911年 | 宋正海[ | |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甘肃卷》 | 远古至2000年 | 董安祥[ | |
《西北荒灾史》 | 公元前130至1948年 | 袁林[ | |
《中国地学通鉴:灾害卷》 | 远古至现代 | 张治勋等[ | |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 ||
《中国沙漠与沙漠化》 | 公元前300年至2000年 | 王涛[ | |
《敦煌大事记》 | 公元前115年至2012年 | 姜德治[ | |
《敦煌史事艺文编年》 | 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 | 魏锦萍等[ | |
《酒泉文史资料》 | 1316—1930年 | 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 |
档案资料 | 政府报告 | 1912—1949年 | 公开政府报告 |
序号 | 代用资料 | 资料类型 | 采样点海拔/m | 序列长度 | 资料来源 |
---|---|---|---|---|---|
1 | 敦德冰芯微粒含量 | 冰芯 | 5 325 | 1060—1980年 | Mosley-Thompson等[ |
2 | 苏干湖沉积物粗粒含量和磁化率 | 湖泊沉积 | 2 793 | 0—2000年 | Chen等[ |
3 | 巴里坤湖沉积物组分含量 | 湖泊沉积 | 1 580 | 0—2000年 | 薛积彬等[ |
4 | 河西走廊近600年降水序列 | 树轮 | 3 000 | 1390—2007年 | Yang等[ |
5 | 河西走廊帕尔默干旱度指数序列 | 树轮 | 3 000~3 520 | 455—2011年 | Yang等[ |
6 | 黑河流域近2 000年旱涝序列 | 历史文献 | — | 0—2000年 | 任朝霞等[ |
7 | 中国2 000年温度序列 | 多指标综合 | — | 0—2000年 | Yang等[ |
8 | 中国2 000年温度序列 | 多指标综合 | — | 0—2000年 | Ge等[ |
Table 2 List of natural surrogate indexes
序号 | 代用资料 | 资料类型 | 采样点海拔/m | 序列长度 | 资料来源 |
---|---|---|---|---|---|
1 | 敦德冰芯微粒含量 | 冰芯 | 5 325 | 1060—1980年 | Mosley-Thompson等[ |
2 | 苏干湖沉积物粗粒含量和磁化率 | 湖泊沉积 | 2 793 | 0—2000年 | Chen等[ |
3 | 巴里坤湖沉积物组分含量 | 湖泊沉积 | 1 580 | 0—2000年 | 薛积彬等[ |
4 | 河西走廊近600年降水序列 | 树轮 | 3 000 | 1390—2007年 | Yang等[ |
5 | 河西走廊帕尔默干旱度指数序列 | 树轮 | 3 000~3 520 | 455—2011年 | Yang等[ |
6 | 黑河流域近2 000年旱涝序列 | 历史文献 | — | 0—2000年 | 任朝霞等[ |
7 | 中国2 000年温度序列 | 多指标综合 | — | 0—2000年 | Yang等[ |
8 | 中国2 000年温度序列 | 多指标综合 | — | 0—2000年 | Ge等[ |
站点 | 敦煌 | 酒泉 | 高台 | 张掖 | 永昌 | 武威 |
---|---|---|---|---|---|---|
酒泉 | 0.818 | — | — | — | — | — |
高台 | 0.733 | 0.771 | — | — | — | — |
张掖 | 0.855 | 0.726 | 0.723 | — | — | — |
永昌 | 0.787 | 0.642 | 0.449 | 0.538 | — | — |
武威 | 0.774 | 0.419 | 0.445 | 0.637 | 0.326 | — |
民勤 | 0.776 | 0.754 | 0.761 | 0.698 | 0.537 | 0.583 |
Table 3 Correlation of the number of dust storms at stations along the Sandy Dust Western Route
站点 | 敦煌 | 酒泉 | 高台 | 张掖 | 永昌 | 武威 |
---|---|---|---|---|---|---|
酒泉 | 0.818 | — | — | — | — | — |
高台 | 0.733 | 0.771 | — | — | — | — |
张掖 | 0.855 | 0.726 | 0.723 | — | — | — |
永昌 | 0.787 | 0.642 | 0.449 | 0.538 | — | — |
武威 | 0.774 | 0.419 | 0.445 | 0.637 | 0.326 | — |
民勤 | 0.776 | 0.754 | 0.761 | 0.698 | 0.537 | 0.583 |
序号 | 年代/年份 | 风沙天气记录 | 灾害类型 | 史料来源 |
---|---|---|---|---|
1 | 汉代 | 二月中送使者黄君,遇逢大风,马警(惊)折死 | 沙尘暴 | 《悬泉汉简》[ |
2 | 汉代 | 送使渠犁校尉莫府,撮迁会大风,折伤盖口十五枚,御赵定伤 | 沙尘暴 | 《悬泉汉简》[ |
3 | 汉代 | 二月廿三日乙巳卒十九人作簿,其一人削工,一人门府门,一人守库,一人养传马,二人治外园,二人治内园,一人治席,一人治革,一人治苇篋,二人治府上清,五人除司马丞舍屋上沙 | 沙尘暴 | 《戍卒劳作薄》[ |
4 | 汉代 | 三月甲辰,卒十四人,其一人养,定作十三人。除沙三千七百七十石。率人除二百九十石。与此七万六千五百六十石 | 沙尘暴 | 《居延汉简》[ |
5 | 公元前20年至20年 | 悬泉置遗址发掘时,在划分地层时发现,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均有细沙层分布,并隔断文化层之间的联系,推测为大风沙暴所致。这两层文化层为王莽至西汉成帝时堆积,由此可以推断公元前20年至公元20年间,曾有特大沙尘暴袭击过悬泉置 | 沙尘暴 | 《敦煌市志》[ |
6 | 1757年 | 安西、敦煌、玉门等处,暴风飞沙,压没田禾 | 沙尘暴 | 《敦煌市志》[ |
7 | 1929年 | 8月14日(阴历七月十日),敦煌忽然飙风大作,拔木发屋,天地骤变黄色,复由黑而红,由红而黄,由黄而白。前后二时许始晴明 | 沙尘暴 | 《重修敦煌县志·祥异志》[ |
8 | 1934年 | 酒泉、敦煌等县大风狂作,飞沙走石,成灾甚重 | 沙尘暴 | 甘肃省民政厅工作报告 |
9 | 1951年 | 吹过大风,天空不混浊 | 大风 | 《敦煌志》[ |
10 | 1952年 | 4月9日临泽、张披、山丹、永昌、酒泉、敦煌、环县等23个县发生强沙暴 | 沙尘暴 | 《中国沙漠与沙漠化》[ |
Table 4 Documentary records of dust event in Dunhuang area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
序号 | 年代/年份 | 风沙天气记录 | 灾害类型 | 史料来源 |
---|---|---|---|---|
1 | 汉代 | 二月中送使者黄君,遇逢大风,马警(惊)折死 | 沙尘暴 | 《悬泉汉简》[ |
2 | 汉代 | 送使渠犁校尉莫府,撮迁会大风,折伤盖口十五枚,御赵定伤 | 沙尘暴 | 《悬泉汉简》[ |
3 | 汉代 | 二月廿三日乙巳卒十九人作簿,其一人削工,一人门府门,一人守库,一人养传马,二人治外园,二人治内园,一人治席,一人治革,一人治苇篋,二人治府上清,五人除司马丞舍屋上沙 | 沙尘暴 | 《戍卒劳作薄》[ |
4 | 汉代 | 三月甲辰,卒十四人,其一人养,定作十三人。除沙三千七百七十石。率人除二百九十石。与此七万六千五百六十石 | 沙尘暴 | 《居延汉简》[ |
5 | 公元前20年至20年 | 悬泉置遗址发掘时,在划分地层时发现,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均有细沙层分布,并隔断文化层之间的联系,推测为大风沙暴所致。这两层文化层为王莽至西汉成帝时堆积,由此可以推断公元前20年至公元20年间,曾有特大沙尘暴袭击过悬泉置 | 沙尘暴 | 《敦煌市志》[ |
6 | 1757年 | 安西、敦煌、玉门等处,暴风飞沙,压没田禾 | 沙尘暴 | 《敦煌市志》[ |
7 | 1929年 | 8月14日(阴历七月十日),敦煌忽然飙风大作,拔木发屋,天地骤变黄色,复由黑而红,由红而黄,由黄而白。前后二时许始晴明 | 沙尘暴 | 《重修敦煌县志·祥异志》[ |
8 | 1934年 | 酒泉、敦煌等县大风狂作,飞沙走石,成灾甚重 | 沙尘暴 | 甘肃省民政厅工作报告 |
9 | 1951年 | 吹过大风,天空不混浊 | 大风 | 《敦煌志》[ |
10 | 1952年 | 4月9日临泽、张披、山丹、永昌、酒泉、敦煌、环县等23个县发生强沙暴 | 沙尘暴 | 《中国沙漠与沙漠化》[ |
Fig.3 Activity intensity series of dust event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 of Dunhuang (A in this paper), particulate content of the ice core of Dunde[30] (B), coarse-grained content of the sediments of Sugan lake[31] (C), magnetization rate of the sediments of Sugan lake[31] (D), content of the sedimentary fractions of Balikun lake[32] (E), precipitation sequence of Hexi Corridor in recent 600 years[33] (F),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scPDSI ) sequence in Hexi Corridor[34] (G), Heihe River basin nearly 2 000 years drought and flooding sequence[35] (H), Yang et al. reconstructed China's 2,000 years temperature sequence[36] (I), Ge et al. reconstructed China's 2 000 years temperature sequence[37] (J)
1 | 王式功,周自江,尚可政,等.沙尘暴灾害[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23-25. |
2 | 王炜,方宗义.沙尘暴天气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应用气象学报,2004(3):366-381. |
3 | 郑景云,葛全胜,郝志新,等.历史文献中的气象记录与气候变化定量重建方法[J].第四纪研究,2014,34(6):1186-1196. |
4 | 王式功,董光荣,陈惠忠,等.沙尘暴研究的进展[J].中国沙漠,2000,20(4):5-12. |
5 | 张德二.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M].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1-2. |
6 | 张德二.我国历史时期以来降尘的天气气候学初步分析[J].中国科学:B辑,1984(3):278-288. |
7 | 邓辉,姜卫峰.1463~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序列复原及初步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3):403-411. |
8 | 米小强.1500—1910年西北地区沙尘天气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2,35(3):51-56. |
9 | 王社教.历史时期我国沙尘天气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1-87. |
10 | 李并成.百年来敦煌地理文献及历史地理的研究[J].敦煌学辑刊,2010(2):46-58. |
11 | 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0(4):2-4. |
12 | 樊锦诗.基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管理与监测:以敦煌莫高窟为例[J].敦煌研究,2008(6):1-5. |
13 | 邱新法,曾燕,缪启龙.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源地和移动路径[J].地理学报,2001,56(3):7. |
14 | 张自银,杨保.中国北方过去2000年沙尘事件与气候变化[J].第四纪研究,2006(6):905-914. |
15 | An Z S, Zhang K C, Tan L H,et al.Quantifyting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effect of a desert-oasis ecotone in Dunhuang,Northwest China[J].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2023,236:105400. |
16 | 敦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敦煌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7:1-110. |
17 | 李晓光.敦煌文献编纂成果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
18 | 黄媛,李蓓蓓,李忠明.基于日记的历史气候变化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0):1545-1554. |
19 | 韩志德.甘肃省志-气象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131-142. |
20 | 甘肃数字方志馆.甘肃省市县志[DB/OL].[2023-06-25].. |
21 | 宋正海.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209-284. |
22 | 董安祥.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甘肃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235-273. |
23 | 袁林.西北灾荒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1271-1316. |
24 | 张治勋,张万霞.中国地学通鉴:灾害卷[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49-462. |
25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甘肃文史资料选辑[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19-42. |
26 | 王涛.中国沙漠与沙漠化[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48-457. |
27 | 姜德治.敦煌大事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1-33. |
28 | 魏锦萍,张仲.敦煌史事艺文编年[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2:165-167. |
29 | 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酒泉文史资料[M].1991:63-67. |
30 | Mosley-Thompson E, Thompson L G, Dai J,et al.Climate of the last 500 years:high resolution ice core records[J].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1993,12(6):419-430. |
31 | Chen F H, Qiang M R, Zhou A F,et al.A 2000-year dust storm record from Lake Sugan in the dust source area of arid China[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2013,118:2149-2160. |
32 | 薛积彬,钟巍.干旱区湖泊沉积物粒度组分记录的区域沙尘活动历史:以新疆巴里坤湖为例[J].沉积学报,2008,26(4):9. |
33 | Yang B, Qin C, Bräuning A,et al.Rainfall history for the Hexi Corridor in the arid northwest China during the past 620 years derived from tree ring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2011,31:1166-1176. |
34 | Yang B, Wang J, Liu J.A 1556 year-long early summer moisture reconstruction for the Hexi Corridor,Northwestern China[J].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2019,62:953-963. |
35 | 任朝霞,陆玉麒,杨达源.黑河流域近2000年的旱涝与降水量序列重建[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6):5. |
36 | Yang B, Braeuning A, Johnson K R,et al.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two millennia[J].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02,29(9):1324. |
37 | Ge Q S, Hao Z X, Zheng J Y,et al.Temperature changes over the past 2000 yr in China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Northern Hemisphere[J].Climate of the Past,2013,9(3):1153-1160. |
38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J].文物,2000(5):27-45. |
39 | 朱建军,赵玉琴.简牍材料所见两千年前敦煌地区大风与沙尘暴[N].光明日报,2021-05-24(14). |
40 | 敦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敦煌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6:2-197. |
41 | 敦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重修敦煌县志[J].档案,2018(6):66 |
42 | 杨晓军,张强,叶培龙,等.中国北方2021年3月中旬持续性沙尘天气的特征及其成因[J].中国沙漠,2021,41(3):245-255. |
43 | 王乃昂,赵强,胡刚,等.近2 ka河西走廊及毗邻地区沙漠化过程的气候与人文背景[J].中国沙漠,2003,23(1):95-100. |
[1] | Zhi Sun, Yinzhou Huang, Yang Liu, Guodong Zhu. Site selection pattern of six counties in Dunhuang Prefecture during the Han Dynasty and its indicative significance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4, 44(1): 201-208. |
[2] | Jin Wang, Zhao Liu, Yujie Zhang, Chao Pu, Yao Wu, Lifeng E, Quangang Xie. Phenotype differences and dormancy breaking of Nitraria sphaerocarpa seeds in Hexi Corridor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4, 44(1): 86-95. |
[3] | Wangyizhuang Lv, Wenzhi Zhao. The structure and pattern of farmland shelterbelts in Jiuquan Oasis of Hexi Corridor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3, 43(6): 237-245. |
[4] | Hongxue Zhang, Kecun Zhang, Zhishan An, Yanping Yu. Wind dynamic environment and sediment 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shrub desert along Dunhuang-Golmud Railway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3, 43(5): 49-58. |
[5] | Xinyang Li, Peiji Shi, Junfeng Yin, Yali Li, Wenshun Cai. Research 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ation of tourism flow network in Hexi Corridor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3, 43(4): 135-145. |
[6] | Jiapeng Pan, Kecun Zhang, Zhishan An, Hongxue Zhang, Chengjie Xue. Analysis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wind-blown sand control projects: a case study of Heishanzui, Dunhuang, China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3, 43(2): 233-242. |
[7] | Lingfei Zhong, Lihua Zhang.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plain area of Hexi Corridor in 2000-2020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3, 43(2): 264-270. |
[8] | Xuening Li, Xianying Xu, Xuemei Yang, Guiheng Zheng, Hujun Liu, Guiquan Fu, Fang Chen, Xiaoyun Bian. Health assessment of farmland shelter belt in Hexi Corridor based on DPSIR model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3, 43(1): 234-243. |
[9] | Xiaoyun Cheng, Qin Zhang, Fangfang Lan, Yuan Li, Yaxuan Han, Limin Zhang, Yanke Yang, Xinyuan Wa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in Hexi Corridor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2, 42(6): 134-141. |
[10] | Lei Wang, Ruili Meng, Lei Cao, Fei Gao, Hao Chen, Yihui Li, Jiayin Zhang, Dongjie Yan, Xiao Liu, Tiantian Niu, Jing Ren. Influence of dust events on air quality of Shaanxi province from 2016 to 2020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2, 42(4): 130-138. |
[11] | Mei Shao, Lipeng Ma, Xinyuan Wang, Xuehua Che, Fang Wang, Junfeng Lu, Wanyin Luo. Th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desertification grassland from 2004 to 2014 in Hexi Corridor, China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2, 42(3): 63-73. |
[12] | Lingge Wang, Rui Zhu, Zexia Chen, Zhenliang Yin, Rui Lu, Chunshuang Fang.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soil resources in Hexi Area of Gansu,China in 2000-2019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2, 42(2): 44-53. |
[13] | Yanjun Guo, Linjuan Yang, Hong Chai, Yu Chen. Analysis of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five cities in Hexi Corridor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1, 41(5): 238-241. |
[14] | Jiliang Liu, Wenzhi Zhao, Fengrui Li, Yibin Ba. Community dynamics of ground arachnid arthropods in a gravel gobi desert of the middle of the Hexi Corridor, China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1, 41(3): 155-164. |
[15] | Jianhua He, Wenhua Qin, Jiabing Guo, Peiyuan Chen, Jinzhu M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trace elements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in Dunhuang Oasis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21, 41(2): 109-119.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
©2018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Tel:0931-8267545
Email:caiedit@lzb.ac.cn;desert@lzb.ac.cn
Support:Mag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