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叶笃正,符淙斌,董文杰,等.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若干进展[J].大气科学,2003,27(4):435-450. [2] 汤懋苍,孙淑华,钟强.下垫面能量储放与天气变化[J].高原气象,1982,1(1):23-24. [3] 张慧.地温变化过程及其机理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 [4] 王蒙,董治宝,付鹏,等.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与植物群落的关系[J].中国沙漠,2016,36(4):1063-1069. [5] Wang N A,Ning K,Li Z L,et al.Holocene high lake-levels and pan-lake period on Badain Jaran Desert[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6,59(8):1633-1641. [6] 张强,曹晓彦.敦煌地区荒漠戈壁地表热量和辐射平衡特征的研究[J].大气科学,2003,27(2):245-254. [7] 曾剑.中国北方地区陆面过程特征和参数化及其与气候关系[D].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 [8] 张慧智,史学正,于东升,等.中国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区域分异研究[J].土壤学报,2009,46(2):227-234. [9] 王晓婷,郭维栋,钟中,等.中国东部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长期趋势及其与气候背景的联系[J].地球科学进展,2009,24(2):181-191. [10] 王选耀.烟台地区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6(4):487-492. [11] 姚付启,张振华,钱为君.烟台果园土壤温度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2):201-204. [12] 周斌,陈鹏狮,李晶,等.辽宁省春季表层地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6):275-280. [13] 黄兵兵,赵力强,程弘毅,等.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地温变化特征[J].中国沙漠,2017,37(3):530-535. [14] 梁晓燕.基于观测的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区"暖岛效应"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15] 曹兴,陈荣毅,杨举芳,等.沙漠腹地秋季地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关系[J].干旱气象,2011,29(4):433-438. [16] 曹兴,魏文寿,陈荣毅,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秋季浅层地温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0,4(2):26-31. [17] 黄洁,金莉莉,李振杰,等.南疆沙漠腹地地温变化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148-153. [18] 何京丽,郭建英,邢恩德,等.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风沙流结构与沙丘移动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7):71-77. [19] 王涛.巴丹吉林沙漠形成演变的若干问题[J].中国沙漠,1990,10(1):32-43. [20] 高君亮,郝玉光,丁国栋,等.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价值初步评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2):41-46. [21] 罗凤敏,辛智鸣,高君亮,等.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近地层风速及沙尘通量特征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4):147-154. [22] 朱瑞兆,谭冠日,王石立.应用气候学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2-3. [23] 张强,孙昭萱,王胜.黄土高原定西地区陆面物理量变化规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1,54(7):1727-1737. [24] 张强,王胜.干旱荒漠区土壤水热特征和地表辐射平衡年变化规律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7,17(2):211-216. [25] 韩晓.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土壤温度观测及其变化特征[D].兰州:兰州大学,2013. [26] 马长明,管伟,叶兵,等.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探针(TDP)对山杨树干液流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1):39-43. [27] 陈少勇,邢晓宾,张康林,等.中国西北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气候特征[J].资源科学,2010,32(8):1444-1451. [28] 姚彤,张强.我国北方不同类型下垫面地表反照率特征研究[C]//中国气象学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干旱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中国气象学会,2015:12. [29] 于真.四川省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及评价模型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6. [30] 金莉莉,何清,李振杰,等.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丘温度特征浅析[J].干旱气象,2010,28(2):134-141. [31] 李凯荣,王佑民.黄土塬区剌槐林地水分条件与生产力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0,10(6):58-65. [32] 阿帕尔,叶尔克江,冯俊平.昌吉市地温与气温关系初探[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53-56. [33] 孙丽,李志江,李岚,等.1959-2008年辽宁省浅层地温变化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28(23):12869-12870. [34] 王胜,张强,卫国安,等.降水对荒漠土壤水热性质强迫研究[J].高原气象,2004,23(2):253-258. [35] 涂刚,刘辉志,董文杰.东北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土壤温度的日、季变化特征[J].高原气象,2008,27(4):741-748. [36] 珍白,玛卓嘎,美多白珍.利用深层地温预测阿里地区夏季降水[J].高原气象,2009,28(4):53-54. [37] 建军,余锦华,达琼.近30年青藏高原年平均0 cm地温的分布和变化特征[J].气象,2006,32(2):64-69. |